洋高中生在华“水土不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38:35
讲不完的知识点、数不清的试卷、少之又少的人际交流……洋高中生在华“水土不服”    “为什么我进的是示范性中学?!‘背诵’是这些学校学生生活的全部,他们根本没有时间与人交流。”当中国的孩子们拼命读书只为挤进名校时,一群来自丹麦、日本、荷兰、意大利、德国、智利等国家的高中生在上海的几所示范性中学学习半年后,却发出这样的抱怨。
    对中国课堂严重“水土不服”,这在我国长期从事国际交流的业内人士看来,见怪不怪。令他们担忧的,是洋学生超越中国同龄孩子的“犀利观察和尖锐批评”,“怕只怕,未来这些外国学生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了解要超过我们自己。”
   
“中国的高中永远在上课”
    3月27日,上海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办公室里来了一群肤色各异的外国学生,他们是交换生项目里的外国来华学生,今年都读高一。去年9月,他们被分到本市的几所名牌高中随班学习。
    这天,他们接受了一次特别的“中期培训”。培训从一个有关蜡烛的游戏开始——工作人员在桌布上摆满了白色小蜡烛。“静心想一想,在过去半年中遇到哪些事情,如果是愉快的事,就点亮一盏蜡烛,反之,就熄灭一盏蜡烛。”
    愉快的理由形形色色,直到一个话题出现——“学校太无聊了,同学们整天都在读书。”智利女孩Cony首先熄灭一盏蜡烛。“没错,学校简直就像个地狱。”“我同意!”……关于学校的话匣子打开,整个房间变暗了。
    “中国的高中,永远都是在上课。课堂上老师从头讲到尾,学生甚至被要求‘不准说话’,因为那样老师就有可能讲不完知识点!”Cony在中期回顾中写下“换校心愿”:接待我的高中是上海的顶级高中,我后来才意识到“顶级”的意思,就是学校好像一个考试培训中心,如果我进差一些的高中,或许能交到更多兴趣广泛的同学,度过更愉快的学校生活。
    和性格直爽的Cony相比,丹麦男孩Soya选择“与课堂冷战”。“老师总是在讲一些相当艰深的题目,难道班上所有的学生未来都想成为科研人员?”
    “中午时,同学们会轮流到英语老师的办公室背诵课文,”他显得很愤然,“怎么可以要求学生一字不差地背诵?为什么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背诵’这个词,真是糟透了。”
   
“中国学生不因喜欢才去学”
    意大利女孩Lucia拥有热情活泼的性格,初入学校,她有一大堆想法想与中国的同龄人交流。“可是没过多久,我就发现交朋友太难了。”Lucia从同学们手中停不了的笔和桌上数不清的试卷中渐渐意识到,自己的交流对同学们而言是一种干扰。
    Cony和接待家庭的女儿在同一个班级,“起初,每天晚上我会进姐姐的房间跟她聊理想、谈人生,可是几天后,她渐渐用沉默来回应我。”
    中期培训上,关于学校的话匣子被打开,学生连珠炮式地发出感慨:“中国学生学知识是为了考试,他们不是真正喜欢才去学,真可悲!”
   
外国学生对中国更有兴趣
    洋学生对中国教育的“水土不服”早已被业内所察觉。“中国偏向讲座式教学,外国则偏向体验式教学,前者比后者需要更高的语言和文化积累。”
    本市一所名牌中学的相关负责老师告诉记者,他们也曾想安排外国学生进入国际部,不过外国学生坚持进入中国学生的班级,他们说,就是要在纯中国的环境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
    “外国学生和中国学生交流的目的截然不同。中国学生出去交流,大部分是‘为将来出国探路’,所以一门心思争取优异表现。可是外国学生来华却并不是冲着中国的教育,他们往往对中国有很强烈的了解欲,带着考察、验证等心态而来。”
    起初,从事国际交流项目的老师很欢迎这些对中国有浓厚兴趣的孩子,而今,他们却有些不安。“越来越多的外国孩子来到中国,他们和中国学生是同龄人,但思维明显开阔、成熟。他们旁观着中国学生的行为,怕只怕未来外国人很清楚中国的文化、中国人的思维,而中国人自己却不清楚。”  本报见习记者  唐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