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会跟爱一起走,最多就一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20:33:11
有一次去中关村电子配件市场,我站在一堆音箱面前,看着设计的稀奇古怪的音箱里放着最恶俗的歌曲,我忽然想起了一个问题,便问卖音箱的女孩:“你这里最贵的音箱多少钱?”女孩说:“六百多。”我说:“我给你三千块钱,你能给我找一对吗?”这时,旁边的小伙子插过话来:“六百块钱已经是顶级了,你用电脑听音乐,要那么好的音箱干嘛啊?”
是啊,这些音箱接在电脑上,就算声卡再好,放出来的效果也不过就那么回事,3000块钱的声卡,600块钱的音箱,可以算得上豪华、钻石、梦幻级别了吧,可是放出来的音乐效果不如一个普通的音响好。拿电脑听音乐,始终是我内心比较抵触的事情。如果最初电脑的发明不是为了处理数据而是听音乐,他今天不会是这样,它会是一台音响,所以,电脑就是电脑,拿电脑听音乐跟拿一个橡皮人做爱是一个道理的。
这几天采访那些唱片界的高层,他们正沉醉在融资后的喜悦之中,然后他们按耐不住兴奋想我描述着他们的“理想国”。是啊,这么多年,中国唱片业一直活得很尴尬。中国电影能卖大钱的时候,没音乐什么事;电视剧能卖大钱的时候,没音乐什么事;电视节目能卖大钱的时候,没音乐什么事;总之,娱乐界任何挣大钱的事情,都跟音乐无关。这回,风险投资终于砸在这些唱片公司的老板头上。看见了吧,中国娱乐业真正牛逼的不是你们什么电影、电视剧、电视节目,而是音乐。为什么风险投资不砸在别的娱乐项目上,偏偏砸在音乐上?那是因为音乐是最容易被消费的东西,最容易成为数字化的东西。这感觉就像《红高粱》里“我奶奶”他爹说的那句话:“瞧人李家,张嘴就是一头大骡子。”
技术的进步直接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欣赏习惯,我怀念那个用密纹唱片听音乐的时代,因为那种感觉是最舒服的,而且音质也非常完美。甚至怀念用卡带听音乐的时代。虽然激光唱片时代给人们听音乐带来很多方便,但是它的音质未必就超过了密纹唱片,但至少,我们的耳朵还分辨不出两种介质在声音频宽上的差异,激光唱片在各方面都几近完美。
但是,随着电脑多媒体技术的开发,音乐的音质已经衰减到无法让人容忍的地步,但是它流行了,开始创造利润了。我曾经买过一张唱片,是一个日本人用walkman外录的几首新疆民歌,音质之差可想而知,但是,这样的音质我能接受,因为那是真实的。MP3,哪怕它是320kbps,我仍然会觉得它不舒服。因为,它消去的人耳朵不敏感的音频部分,听不见的部分是音乐的整体部分之一,没有这一部分,即便它像维纳斯一样美,但绝对不完美。
我的电脑里有上千首MP3,我下载下来的MP3已经数不清了,但我很少去欣赏它,只有我在想了解它的时候才会去听。的确,Mp3听起来比较方便,但是这东西真的无法让人去欣赏音乐。
事实上,唱片界之所以被风险投资商青睐,主要就是它非常符合数字时代的特征,很容易与新的消费市场结合在一起。所以,从资本家的思维方式上看,把音乐做成MP3或音质更低的格式用于传播销售,没有错误,但是对耳朵来说,不能跟着资本家走。
所以,在我的四周越来越数字化的时代,我一直恪守模拟化,我讨厌数码相机,只是它让我感到些方便,我怀念那个“咔嚓”声的时代;我讨厌数码录音笔,我还喜欢用小采访机,即便它的录音效果很差;我绝对不会用i-POD或者MP3播放器听音乐,哪怕有人送给我,我也会送给别人;我现在开始逐渐恢复用钢笔写字,我相信,那些固化的字库里的字体再漂亮,也不如自己用手写字的感觉亲切;总之,我尽可能拒绝一切会影响我欣赏效果的数字化的东西。
也许你会说我有点较真,是的,因为对于你习惯的事情,它已经成了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这个过程给你带来的享受,有时候是说不清楚的。17年前,我去郊外拍照写生,每按下一次快门,都是一个期待,它会拍成什么样子,是让我满意还是让我遗憾?带着这种焦虑我钻进暗房,再昏红的光线下等待着化学反应,影像由淡变深地显示出来,那种惴惴不安心情,失败的沮丧和成功的喜悦都可能会发生在之后的几秒钟。这样的感觉,在数字时代,没有啦。
其实这就是人生,这就是经历。以前,我们一生可以经历100件事,每件事可能需要你感受一年,现在,你一生可能经历10000件事,但是每件事可能会让你感受一个星期。虽说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从整体上看,背着抱着一样沉,可是在心灵中留下印记的深浅却不同。
生产力是永远进步的,作为一个人,一生中应该永远都该去尝试新鲜的东西,但是,在心里,应该永远为自己留下一些属于自己习惯的传统。即便心会跟爱一起走,最多就一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