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学院数字化图书馆案例 - 中国信息化 - 赛迪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25:22
中国音乐学院数字化图书馆案例
作者:中国计算机报来源:中国计算机报-赛迪网字体[放大、标准、缩小]
编者按:与其他学校的图书馆数字化工程不一样,中国音乐学院的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不仅要实现音像资料的存储,还要实现音像资料的压缩和还原和校园内VOD点播。他们采取了三步走策略:先通网,再上办公系统,最后是做磁盘阵列、点播等。   看惯了文本图书资料的数字化,有没有想过音像资料的数字化图书馆如何建设?这正是中国音乐学院的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特色。不仅要实现音像资料的存储,还要实现音像资料的压缩和还原,同时保证不能失真,在整个校园内,要实现VOD的点播,这也要保证音像资料在网上的传输。    背 景   中国音乐学院创建于1964年,是培养民族音乐专业人才的高等学府。   中国音乐学院有琴房280间,钢琴300余台,各种民族乐器2000余件;除普通教室外,配有电化教室、电子钢琴教室、电子琴教室、MIDI音乐制作教室等,图书馆馆藏丰富,包括各类书籍、乐谱和音像资料。学校还是以民族音乐为主,也兼容一些西洋音乐。中国音乐学院的整个数字化的建设分成三步走,第一步是先通网,第二步是办公系统,第三步是做磁盘阵列、点播等。   中国音乐学院2000年开始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    需求分析   作为专业院校的图书馆,可能都大同小异,但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在数字化上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   乐谱:目前还只能做到条目,而且只能局限在中文乐谱,对于外文乐谱,目前俄文乐谱、德文乐谱等,只能复印然后外借。音乐学院的学习方式还多是言传身教,在琴房练习,乐谱一人一本。在数字化方面,目前还没有比较好的实施方案。   音像资料:老的艺术家的照片、资料,这些素材非常珍贵,也要考虑如何将其数字化以进行保护。   高质量的音像制品:中国音乐学院的CD、DVD、LD,便宜的一两百元,贵的七八百元,甚至有些是绝版。这些音像制品的数字化工作非常重要。   采风资料:中国音乐学院的老师到各地采风。对采风资料的要求本身不是很高,主要是原始风味,而且能够抓住主要的内容。如何把这些珍贵的采风资料转化成数字化素材加以保存是很重要的工作。   由于音频数据文件格式大,数据量大,会对网络有一些更多的要求。    软件平台建设   在2000年以前,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一直是手工编目、手工查询。首先需要解决手工编目和查询的问题,让图书能够流通和查询到,摆脱传统的手工借阅方式。   2000年9月,中国音乐学院花了近十万元购买了传技软件,这个软件从书的采购,一直到采编审,包括图书的管理、人员的管理,图书的记销、注旧,期刊管理等功能。这就已经包括了数字化图书馆管理的整个流程。
网络拓扑结构图
朝着使用计算机管理图书馆的方向,中国音乐学院2000年开始上系统,同年12月实现八十年代以后的新书计算机检索、借阅与查询等管理。   2001年1月,中国音乐学院开始对原有的图书进行重新编目,所有的馆藏图书16万册经过近一年的时间,经过分类和录入,全部完成。整个系统在图书方面可以实现全部计算机管理。   2002年1月学院开通网上查询系统,在校园网没有开通之前,在图书馆内用Web页面的方式来进行查询,向网络化方向又发展了一步。   2002年3月,中国音乐学院将原有的传技的标准版升级,这是因为馆藏图书增加,有了更新的需求,于是升级为专业版。更为接近网络化,功能也更为强大,现在是应用在LINUX版上的Sybase系统。考虑如果馆藏再扩大,可以升级到UNIX系统上。   在管理上,中国音乐学院与其它图书馆没有太大不同。采用通用软件,在流程上,先是采编,看有没有与其它图书重复的,并库,然后编条目,然后流通,还有检索等。    音像资料数字化   中国音乐学院目前在建立三个专题数据库。   第一个是现代音乐家作曲资料库;   第二个是期刊目次,在传技软件中带有期刊目次的功能模块,但功能不很完善。传技公司根据中国音乐学院的需求开发了网上发布系统,除了期刊目次外,还可以创建专题数据库。可以对期刊的目次、全文作链接;   第三个是多媒体音像资料管理系统。因为音像资料比较特殊,所以需要从分类开始做起。前期建库已整理好,初期准备上5000张光盘,通过这一系统在网上可以查询到。如果存储解决得好,可以上VOD音、视频点播。老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实现点播功能。   很多艺术院校对于音像资料的分类还只能是手工查询。从分类开始数字化,就是因为在音像资料的管理上要远远落后于点播技术,以前只是一些简单的分类,如果只是几百张可能可以,但如果像几千张资料,还是按照这种方式的话,可能就很难查找出来。   通用的计算机系统是用中图法来分类,但中国音乐学院不能按照中图法来制定,需要自己来制定规划。如把现代音乐界定不清的界定清楚,但大体上还是要以中图法为基础,根据理解将其细化,比如原来可能只到三级,中国音乐学院再往下做细,像现代音乐中界于声乐和器乐之间的,尽量把它们按照声乐和器乐的方式分开。这种分类方式的特点是查询方式比较多,比如一首曲子是谁演奏的、哪个版本、谁指挥的等非常细的分类。   此外,音乐学院的学生对音质的要求非常高,一张光盘就是650M,不能进行压缩,5000张盘大概需要近4T。   网上发布系统和多媒体音像资料管理系统整个完善大概需要一到二年的时间,主要是填充内容。    网络和硬件平台   1999年,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开始自己建设馆内的局域网,初步建设成为一个10M的共享网络。这个网络的主服务器使用的是1998年购买的两台惠普服务器,当时上的配置比较低,128M内存,运行起来当只有一两千条数据的时候还可以,但当数据上升到一万条以上时,就感觉比较慢,需要更换服务器。   2001年5月,购买了联想万全3200C,双CPU,1G内存,现在中西文加在一起数据量有六七万条,同时,传技公司的网上发布系统也运行在这台服务器上,运行到目前非常稳定。   其间,更换了交换机,把网络从10M升到了100M。目前的交换机采用联想的24口交换机。整个图书馆采用星状网络结构。   图书馆现有五台服务器,两台惠普服务器一台做网上发布系统的前置服务器、一台做图书馆管理系统的Web响应等,这上面主要跑的是文本;主服务器是一台联想万全3200C,运行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并做了RAID1,以防止数据的丢失;一台联想万全R520,上面的应用是网上发布系统;一台联想万全T200,是作多媒体音像资料系统的前置服务器。这种设计是根据流量大小来定的。图书馆现有26个终端。   中国音乐学院对服务器的要求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方面数据库服务器比较重要,对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比较高,另一方面注重的就是高效。通过应用联想服务器,在实际应用中没有问题,基本上达到预想,能够满足需要。多媒体音像资料系统对服务器的要求,则体现在对并发量和转发量的要求比较高。初步定下的是300的并发量,设计为三台IA架构服务器,通过负载均衡设备进行均衡。此外,对装载多媒体音像资料系统的服务器要求就是稳定。    校园音像点播   从2001年12月开始进行校园网建设,在校园网的设计中,从一开始就是按照传输大流量的文件设计的,已经考虑到了以后传输音频流、视频流、高并发流的需求。涵盖了所有的教学区和教工宿舍。千兆以太网,光纤到每座楼,百兆到桌面,所有的设备都使用QiS队列制,视频优先,邮件最后,这样保证视频和语音的传输。在交换机的选择上,中心交换机是Cisco的65系列-6506,所有的模块插件都是按照以后可以扩到256M的标准来设计,到每座楼都是光纤,下面都是具有三层交换功能的Cisco的35系列。   这也是根据音乐学院的特点,一个老师可能一年就带一个学生,一个班可能最多也就是二十几个人。全校目前约有700余名教师,学生不超过800人。教委对中国音乐学院的要求是小而精,每年的扩招计划是5%。   校园网应用软件将采用北京市教委统一采购的北大开发的办公系统应用软件,该软件由11个应用模块构成,包括邮件、BBS、办公系统、教务管理、成绩查询等。为了配合校园网,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已把数字图书馆的客户端模式改为Web页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