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夸大的"猪流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47:12
过去一年里,整个地球都被“猪流感”闹得鸡犬不宁。为了防止“全球流感”的大爆发,世界各地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疫苗接种活动。然而,“猪流感”真的有人们想像中的那么可怕么? 近日,德国《明镜》周刊通过回顾“猪流感”爆发之后的一系列关键性事件,呈现了“猪流感”在德国被“炒作”的过程以及人们过激反应背后的故事,为我们真正认识“猪流感”提供了另一个角度。
“猪流感”不是瘟疫,H1N1是温和而危害性小的流感病毒

“猪流感”死亡人数的预想和实际情况对比图
2009年“猪流感”刚被发现的时候,根据世卫组织的估计,毁灭性大流感一旦开始(假设此次流行是相对温和的),可能会有200至740万人死亡。如果经验证,新病毒的杀伤性相当于引发1918年西班牙流感的病毒,那么,死亡人数可能达到数百万。然而截至2010年3月,全球的死亡数字大约仅为1.65万。
 
4小时就能康复的“致命病毒”
全世界开始关注“猪流感”,是从墨西哥农村的一个5岁男孩埃德加开始的。他当时发高烧、没胃口、咽喉剧烈红肿并且全身疼痛。然而仅仅过了4个小时,男孩突然康复了,他的病看上去“来无影、去无踪”。在他所在的村落,村民们认为他得的不过是一场普通的小感冒而已,并且很快将此事抛之脑后。
数周之后,加拿大一个实验室对男孩身上取样的粘膜组织进行检测,检测的结果显示,小埃德加并非生了一场普通流感,而是被一种新型的病原体感染,并将其称为““猪流感”病毒”。埃德加因为携带了一种全新的病毒而被命名为“零号男孩”,而更多的矛头马上被指向了村庄里的50万头生猪,实际上,长久以来村民都深信这种不洁的动物会带来噩运,因而对小埃德加的突然染病并不感到奇怪。
“猪流感”并非因疫情严重而受到关注
实际上,埃德加的病情属于温和被感——这跟此后数月全世界千百万计的被感案例一样。如果不是现代分子医学技术、基因分析、抗体检测以及相关实验室的介入,这种“新型病毒”很可能不会掀起之后的那些波澜,“猪流感”很可能也就在世界各地的医生眼皮底下慢慢消失。现在我们来回想一下,从伊波拉病毒、SARS病毒到禽流感,全世界流行病学家、大众传媒、医生和制药业利益推手组成了一道“联盟”,每一次有疫情的到来,都伴随着残酷的瘟疫末日景象和对新型恶性传染病的警告。那么,这一次,情况是不是也一样呢?
 
“猪流感”从无变有:谁在参与“炒作”?



 
媒体:全球性流感大爆发,人类社会面临新挑战
在人们对“猪流感”的所有认识里,他们首先接触到的是来自媒体的声音。对大多数人来说,禽流感曾经带来的恐怖画面“深入民心”、难以忘怀:流行病病毒一旦传播开来,将导致巨大悲剧。曾经,在加剧人们对禽流感的恐惧上,媒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在刊登文章对“猪流感”进行反思的《明镜》周刊。当初就曾对禽流感进行了长篇累牍的报导。在“猪流感”备受关注的时候,该杂志以“全球病毒”为题作了封面报道,其引人入胜的故事引起读者对“猪流感”病原体的高度关注,报道言之凿凿地警告说,这种病菌将可能变异成一种恐怖的病毒。
医药行业:时刻坐等一场大瘟疫的到来
医药行业、尤其是各国疫苗生产商对“猪流感”疫情的渲染可谓“功不可没”。全球有102个国家超过 130个实验室每天在监视有无新型流感病原体的出现,这些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事业和工资与流感研究的科研成果息息相关。正如流感研究专家、国际性非盈利健康组织 Cochrane Collaboration研究员汤姆·杰弗逊所说,“整个产业几乎都在坐等一场大瘟疫的光临。”只要出现新型病毒,政府机构就会制定应对方案,这意味着他们可以着手研究新的疫苗了。
WHO:新型病毒毒性未知,为行动而行动
作为全球卫生事业的“总指挥”,世卫组织的专家面对“猪流感”从未掉以轻心。流行病专家福田敬二和南茜·考克斯——两位曾共同对付亚洲禽流感——最先就“猪流感”可能带来的威胁向世卫发起警告。他们清楚记得,禽流感是如何在香港现身并让1/3感染上此病毒的人死亡的。认为必须立即行动的还有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她在任香港卫生署署长。曾下令屠杀掉香港所有的鸡。世卫组织的专家明确地表示,“我们宁愿高估也不要低估实际情况。”为了抗击“猪流感”,它甚至专门成立了几个月24小时运转的办公室作为抗击H1N1的指挥中心。
政府机构:无奈的“被劫持者”和“替罪羊”
在整个“猪流感”蔓延的时期里,各国政府的卫生机构成了最被动的角色,但谁都无法否认,是在他们的手下,“猪流感”真正变成一场“瘟疫”的。2009年4月30日,“零号男孩”被确认后不到一个月,埃及开始屠宰国内所有的猪;5月4日:墨西哥顶级联赛的四场足球比赛赛场空无一人,德国西部萨尔州宣布禁止礼节性的亲吻行为。6月11日,世卫组织总部宣布,41年来,全球第一次爆发流行病级别的流感。这一决定虽然遭到包括中国等多国的反对,但大部分国家并未停止防治的行动。截至去年9月前后,面对国内的众多质疑的声音,德国政府依然花费了5亿欧元来采购500万份疫苗。
 
“猪流感”变成流行病:为什么炒作“瘟疫”?



 
WHO的流感级别是制药业的“印钞机”
2009 年6月11日,当世卫总干事陈冯富珍将“猪流感”的级别提高到6级(相当于确认为流行病)时,30位全球大制药公司的高级代表也许正在偷笑。5月中旬,即“猪流感”被宣布为流行病的3周前,他们日内瓦的WHO总部与陈冯富珍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举行了会晤,会晤的官方理由是讨论如何保证发展中国家的疫苗供应。但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流行病等级何时能被提至6级。
根据早就签署的合同,一旦流行病等级为6,疫苗购买的合同将自动生效,疫苗生产商便能毫无风险地坐享滚滚的财源。这种猜测并非完全“空穴来风”。2007年,德国政府与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 (GSK) 签订流行病疫苗协议,葛兰素史克每年给英国政府科学顾问罗伊·安德森教授支付13万欧元的薪水。2009年5月1日,他对外宣布H1N1流感为流行病。WHO的决定让制药公司获得了180亿美元的额外收入,后来被各国广泛应用的流感药物达菲,当年的年销量就飙升了435%。
层层压力面前,政府不得已而为之
面对“猪流感”,各国政府可谓不遗余力应对,但他们的行动真的不是无奈的选择么?自“猪流感”被曝光,各国政府一方面被媒体和医药业“劫持”,另一方面饱受来自公众的压力和WHO的疫情威胁。在德国,德国的八卦报纸《图片报》几乎每天都要报道一桩与之有关的恐慌新闻,另一方面,制药企业不断向政府施压,并向政府频繁发出采购疫苗的“最后通牒”。为了回应健康机构源源不断的警告,德国政府官员不得不以号召所有人都接种疫苗,甚至顶住了“以人民生命作大规模临床测试”的猛烈抨击。至今,曾经参加过紧急会议的的德国部长们,依然清晰记得,罗氏制药(Roche)如何通过卫生部紧急电子邮件号称“供货紧缺”来敦促各州购买达菲的。
科研机构、专家不辟谣,是“无知”也是无奈
在有关“猪流感”的各种争辩过程中,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的位置是让人质疑的。有报道暗示,专家们可能被药企收买了。“猪流感”盛行期间,德国两大主要卫生研究机构RKI和PEI,每天都在持续发布最新的警报数字。2009年6月,专家警告德国可能会有8万多个死亡病例,却不公布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单支疫苗实际上已足够应付“猪流感”。如果这个消息属实,就不仅意味着德国本可以节约大量金钱,还强烈暗示人口不会被大量感染,从另一个方面来讲,“猪流感”的危险性可能比先前设想的小很多。
“收买说”自然遭到了专家的否认,而且很多事实也表明,专家的警告更多是出于“无知”。WHO为“猪流感”成立的“紧急委员会”主席约翰·麦肯齐曾无奈地表示,“在早期阶段,我们拥有的信息还太少。但是,当时我们所知道的一切听起来都很惊人。”对他们而言,不作警告要付出的成本比提前警告要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