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地图名家语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08:50
转载自求道网
康哲行 摘录、整理(7/4/2003)
以下选自《心灵地图》,派克(Scott Peck)著
在成长的路上,有人日夜咀嚼痛苦,不肯走出怨尤;有人却相信泪后的人生更加光灿,努力寻找雨后的彩虹。本书作者派克告诉我们,对现实的了解愈清楚,心灵中的那份地图愈清晰,就生活得愈自在。  在派克的笔下,爱与纪律跳脱传统的定义,成为生活的依凭与指针,他鼓励我们做个懂得自律与爱人的人,厘清个人的信仰与世界观,对不可预期之事采开放的态度,如此心灵成长的果实将更形丰硕,也才能拥有活泼光采的人生。
人生的难题
「人生困难重重。」这是个伟大的真理。一旦我们真正想通了这层道理,我们就能超越。一旦真正了解而且接受了人生困难重重的事实,我们就不会那么耿耿于怀,人生也就显得不那么多灾多难了。 大部分的人都不明白人生本来就遍布艰难的事实,他们不断怨天尤人,要不就自艾自怜,彷佛人生本来应该是既舒服又顺利似的。 他们坚持自己的难处与众不同,奇特的困难偏偏降临在他们身上,而别人都得以幸免,置身事外。 生活的真正难处在于:面对问题寻求解决之道,是一段非常痛苦的过程,但生命的真谛就在于这段过程。面对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能,激励我们的勇气。我们的心灵在寻求解决问题的当中摸索出成长的道路,问题的解决与否遂成为成功与失败的分野。 美国开国先哲富兰克林说:「只有痛苦会留下教训。」聪明人学会在问题来临时不畏惧逃避,反而迎上前去,坦然迎向随着问题而来的痛苦。 很多人都缺少面对问题的智能,而且几乎所有的人,都多多少少有点为了怕痛苦而规避问题的倾向。有的人因循苟且,希望问题自行消失;有的人装着视而不见,希望它因此不存在;还有人利用麻醉物和毒品来麻痹自己的感官,想把引起痛苦的问题排除在记忆之外。 规避问题与痛苦的动机是一切心理疾病之源,但逃避却会带来更大的痛苦。在逃避问题的同时,我们也错失了解决问题带来的成长机会。
生活的纪律
促使心灵健全发展唯一的方法就是体认受苦的价值,面对问题,勇于承担相随而来的痛苦。而解决人生难题最主要的工具是「纪律」。它帮助我们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坚定不移,得到成长与学习的益处。纪律也是帮助我们受苦的工具,它使痛苦淡化,使我们更能忍受。 某方面的纪律只能解决一部分的问题;唯有完整的纪律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而我所谓完整的纪律是一套面对痛苦的积极原则,分为四项要点:延迟享受、承担责任、忠于真理、及保持平衡。 这些都是十岁小孩就能够实践的简单原则,但有时即使贵为一国之君,也会因忘记这些纪律原则而自取灭亡。 问题不在这些原则好不好,而在于你要不要用。它们都是用来面对痛苦的工具,所以一心想逃避痛苦的人,也就用不着这套工具了。
延迟享受
这套纪律的首条就是「延迟享受」。也就是不逞一时之快,重新安排生活中快乐与痛苦的顺序。先面对痛苦,把问题解决再谈享受,事后享受到的快乐会更大,这也是唯一正确的生活方式。 「延迟享受」是自律的起点。孩子从五岁起,就可以开始学习「延迟享受」的生活安排方式。例如先做完功课再看电视,或吃蛋糕时不要先把糖霜吃完。到十五、六岁以后,这样的表现应该已经是常态。 父母本身能够自律,就是孩子遵守纪律的榜样。当父母有严格的自律、自制、自尊,把生活过得井然有序,孩子就打内心深处相信这是生活的最高准则;父母天天生活漫无目标,做事咨情任性,孩子看在眼中,一样会视之为生活的不二法则。 不过,在一个家庭中,「爱心」比角色模范更为重要。例如像医生、律师等业有专精的父母,尽管有严谨生活的外表,若实质上缺少爱心,它们教养出来的孩子仍不会把纪律放在眼里。 「爱心」是最重要的元素。我们爱一件东西,就会肯定它的价值,乐于花时间在它上面。爱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我们会花难以计数的时间照顾、陪伴他们。孩子在长期的爱心熏陶之下,会更能体会和接受父母的身教。 逃避痛苦,无视痛苦的态度,经常肇因于不肯「延迟享受」。我们已经知道,面对问题必然是一场痛苦的经验。所以,趁早面对问题,就代表愿意放弃目前的安逸,或至少愿以程度较低的痛苦换取较大的痛苦。这么做的报酬是将来能享受真正的愉快与满足。
承担责任
如果我们不着手解决人生的难题,问题就永远无法解决。我们必须先扛起解决问题的担子才能解决问题;光是期待别人替我们解决问题,问题不会消失。唯一的办法是挺身站出来说:「这是我的问题,我自己来解决。」 当人们把责任推出去时,可能觉得非常痛快,但生活的难题不能解决,心智停止成长,使他们成为社会的负担。正如六零年代传下的一句名言:「如果你不是解决方案的一部份(part of the project),你就是问题的一部份。」 每当我们逃避为自己负责时,都会千方百计地把责任交到别人手中。这么一来,我们也就把权力交给了所谓「命运」。大师弗洛姆称其为「逃避自由」,可说是相当恰当的描述。为了逃避责任带来的痛苦,不记其数的人天天都在逃避自由。 世上的确存在着迫害的力量,可是我们握有如何面对这些力量的选择权。例如你选择住在一个排斥男人留长发的保守乡下,又坚持要留长发,就是不智之举。你大可以搬到态度比较开放的城市,或干脆剪掉长发。当你一味抱怨那些压迫的力量而不设法行动,就是放弃本身的自由权。
忠于真理
我们把世界的真相看得愈清楚,处理各种问题就愈能得心应手。我们对现实的种种看法,交织成一张「心灵地图」,有助于我们在人生路上行进。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愈清楚,地图愈正确。 绘制这样一份地图最大的困难在于它需要不断地修订。世界不断在变,冰河来了又去,文化盛极而衰,我们用以观察这世界的立场更是变化得快。每天出现的新信息,累积成重大的修订工程;修订的工作往往都很痛苦,可是不做就可能成为心理的病源。 逃避现实而引起痛苦是人的本能,我们唯有靠「自律」克服这样的痛苦。我们必须忠于真理,把它看得比舒适更重要,甚至在寻求真理时,欣然迎向所有的横逆。「心理健康」就是一种永不终止、不计一切代价、为真理奉献的过程。 什么是为真理奉献?首先,它要求我们挑战自我本性,不断地严格自省。我们透过自身与外界的接触来认识世界,为了能真正了解这世界,我们不但要观察世界,也要检讨自我。 睿智的人生是思考与行动的综合(知行合一)。人之所以为人,就是我们的脑前叶使我们具有思考与反省的能力。一个人为真理奉献的过程中,痛苦会显得微不足道。 现代人与原始人有许多不同之处,我们会学习很多不合「本性」的事,使它们成为我们的「第二天性」。其实所有的自律行为都可视为第二天性的训练。超越本性、改变本性、学习去做并非出于本性的事,正是「人性」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人性中伟大的地方。
全然诚实的生活
由于个人的心灵地图,是反应现实和真相绘制的地图,它需要不断地修正,而且要能够随时接受外界的考验。所以,心灵地图涵盖全然奉献给「真理」的生活,也就是「全然诚实」的生活。我们必须确定我们日常所做的沟通,包括用字和说话的方式,都要尽可能地诚实,反映我们认识的真正现实。 保持诚实自律所花费的精力,比一直躲藏在秘密的阴影里要少得多。敢于面对真理的人,有勇气生活在海阔天空的世界,因此摆脱了遭受恐惧的威胁。他们无须掩饰真相,没有圆谎的烦恼,生活过得自由自在。 但对一般人来说,全然的诚实多少带着点痛苦,调整自己的良知与现实观念是一种挑战。而一般人必须「说谎」的理由,就是为着逃避挑战的痛苦与其它后果。自欺欺人的谎言多不胜数,其中最常见的例如:「我们好爱孩子」、「我们好爱父母」,而说这些话的人经常都是言不由衷。这些似乎都是理所当然,也可能是事实,但即使不是,多数人也不肯承认。 社会通常基于「不想伤人感情」的立场而认可白色谎言(善意谎言)。我们的社会关系往往肤浅得令人惋惜,「白色谎言」被视为爱的表现。于是父母宁愿灌输白色谎言给儿女,也不愿以诚实、开放的态度面对孩子。 通常这些为保留真相而作的「白色谎言」,被视为保护孩子、避免纷争的措施。但有些父母却是用「保护」做烟幕,避免孩子向他们提出挑战,以维护家庭和谐的表象及对子女的控制力。 当追求诚实和寻求保护的需求发生矛盾时,冲突在所难免。于是,不急于发表真相,或做选择性保留部分真相的作法,不失为全然诚实的替代方案。但是,每个保留部分真相的决定,都可能是重大的道德抉择。这个决定不能出于个人的欲望,必须是为了对方的需要而作的选择,而且要检讨是否低估了对方的心理准备及坦然接受真相的能力。
保持平衡
「自律」实在是一件复杂的工作,除了勇气,还需要「弹性与判断力」。在追求全然诚实的同时,也要能在适当时机保留真相;而在对自己负责的同时,也要能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换言之,纪律本身也需要「约束」,我们称这种约束为「平衡」。 「平衡」是一种弹性的纪律(中庸之道)。以生气为例:它是一种求生存的反击方式。但要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成功,我们不但要有生气的能力,也要有生气而不表达出来的能力,而且还要能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生气的情绪,那就是「平衡」的工夫。 为了建立成熟、健康的心理素养,每个人都需要建立一套复杂而有弹性的心理系统,以便在各种互相冲突的需要、目标、和责任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 平衡的最高原则是「放弃」,而放弃某些东西一定会带来痛苦。但是,在紧要关头如果我们拒绝放弃,就会失去平衡,其结果可能比某种程度的放弃更痛苦。所以,「放弃」是一种哲学,需要极高的智能来做决定。 人生历程中,每个人通过人生的急转弯时,都必须「放弃」自己的一部份,才能保持平衡,不能冀想每次都能够全身而退。而唯一逃避「放弃」的方法就是永远留在原地,哪儿都不要去。 说来令人诧异,但大部分人却真的选择了「留在原地」。如果你认为他们的行为奇怪,那是你还不了解,对他们来说「放弃」的痛苦有多深。 不逞一时之快、少发一顿脾气,都不过是次要的放弃形式,若换成放弃的是「人格的特征」、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一种「信仰」或「意识型态」,就无法令人等闲视之了。但是,一个人如果要在人生旅途上不断地前进,迟早都会面临这些重大关头的「放弃」抉择。
「涵容」的人生境界
放弃自我是一种渐进的学习过程,它会带给我们痛苦与折磨。在这个过程中,一种称之为「涵容(bracketing)」的技巧」,是忍受痛苦和促进心灵成长不可或缺的工具。「涵容」的意义除了涵盖、包容,基本上就是肯定自我、保持稳定与放弃自我(暂时忘怀自我),以换取更大的空间,和更新后的自我认知取得平衡。 「涵容」说明了放弃与遵守纪律所导致的结果:你获得的永远比你放弃的更多。放弃的痛苦犹如死亡的痛苦,但旧的死去,新的才会诞生。生与死原是一体之两面。建立更新、更好的观念与理论,就代表旧的观念与理论必须死去。 虽然「轮回」仍是一个不可解的迷团,但人生的确是一连串生死相循的过程。显然,人活得愈久,经历死亡和重生的次数就愈多。换言之,也经历了更多的欢乐与痛苦。 一旦我们完全接受了痛苦,它就不再存在;当个人的心灵成熟度有了长足的增进,就像小孩子视为天大的难题,落到大人手上就迎刃而解,痛苦也是如此。另外,心灵的成熟会使人充满爱心;爱得愈多,痛苦就愈能忍受,快乐也随之愈多。 一个人「伟大」与否端视他忍受痛苦的能力,而且,「伟大」的本身即是一种快乐。这话乍看矛盾,其实不然。佛陀历劫之苦与他在菩提树下涅盘之乐,不过是一体之两面罢了。 「平衡」与「放弃」的本质是:你必须先拥有某些东西才能放弃它。还没有得到的东西不可能被放弃,获胜之前也谈不上放弃胜利,唯有先确立自我才能放弃自我。 或许有人会问:冥想、瑜珈是否也算是纪律的一部份?我认为它们都只有辅佐的作用,真正的纪律训练还是我所介绍的四大重点:延迟享受、承担责任、忠于真理、及保持平衡。只要不断用心去实践,任何人都能从而提升心灵的层次,拥有活泼光采的人生。
---------------------------------
下面是摘自《心灵地图》的精彩言论,希望能对大家的心灵成长有所帮助。
01. 一旦真正了解而且接受了人生困难重重的事实, 我们就不会那么耿耿于怀, 人生也就显得不那么多灾多难了.
02. 生命的真谛就在面对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03. 促使心灵全发展唯一的方法就是体认受苦的价值.
04. 纪律是解决人生难题最主要的工具, 它也是受苦的工具.
05. 纪律是一套面对痛苦的绩极原则, 分为四要点: 不逞一时之快、 承担责任、 忠于真相、保持平衡.
06. 先面对痛苦, 把问题解决, 事后享受到的快乐会更大. 这也是唯一正确的生活方式.
07. 良好的纪律需要时间培养.
08. "如果父母愿意陪我受苦, 受苦一定不是坏事, 我也该承担起自己的痛苦才对." 这就是自律的起点.
09. 自觉有人珍惜的孩子, 自然就会珍惜自己, 这种认知可贵甚于黄金.
10. 当一个人肯定自我价值时, 就会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来照顾自己, 而照顾自己也就是自律的真正意义.
11. 神经官能症者强加给自己过多的责任; 人格失调患者却凡事不肯负责.
12. 变化多专的人生当中, 评估自己该为什么事负责, 是个永远存在的难题.
13. 神经官能症患者会把自己整得很惨, 而被人格失调患症者修理的倒楣人士当中, 首当其冲的就是他们的子女.
14. 一个人经过长时间的努力, 才完成了一幅具世界观的地图, 而且似乎是很有用的地图.
15. 心理健康就是一种永不中止、不计一切代价、为真理奉献的过程.
16. 睿智的人生是思考与行动的综合.
17. 唯一确定自己的心灵地图是否符合真相的办法, 就是接受其他制图者的批评与挑战.
18. 心理问题的病根千篇一律, 都在于自欺与欺人的谎话交织成一片绵密的网.
19. 态度开放的人不断修订他们的心灵地图, 因此会不断的成长.
20. 平衡的最高原则是: 放弃 .
21. 一个人如果要在人生旅途上不断前进, 早晚都会面临这些重大的关头: 要抉择放弃.
22. 我们必须放弃过去倚重的处事与看事的方式, 才能成功的迈入下一个阶段.
23. 心灵成熟的人都有丰富的爱心, 爱得愈多, 快乐也愈多.
24. 爱是为了滋长个人和他人心灵成长, 一种发乎真诚意愿的行动; 不但需要努力, 也要有勇气作后盾. 除了持续投入奉献外, 更需运用智慧.
25. 爱的定义是: 为滋养自己和他人心灵成长, 而愿意扩充自我 .
26. 爱是行动, 是一种基于意愿的行动.
27. 坠入情网常涉及与性有关的爱.
28. 坠入情网的经验千篇一律不会持久.
29. 坠入情网是一种退化.
30. 坠入情网不能扩大一个人的疆界; 只会造成自我疆界的一部分暂时崩溃. 一旦坠入情网的美好时光结束, 自我疆界又恢复原状, 当事人只会觉得幻灭, 但并不因而成长.
31. 坠入情网唯一的目的就是消除寂寞.
32. 坠入情网是人类因应内在性需求或外在性刺激的典型反应, 作用在于增加生殖机会,促进物种生存.
33. 爱是一种自由的抉择. 相爱的人不是一定要生活在一起, 他们只是选择生活在一起罢了.
34. 把被爱当作目标是不可能成功的.
35. 如果把自由作为安全感的代价, 婚姻关系反而破坏了各个成员的成长机会.
36. 唯有两个坚强而独立的个人, 才能建立美满的婚姻.
37. 爱与自律必须并存.
38. 爱的唯一真正目标, 是心灵的成长.
39. 爱不光是给予; 它是合理的给和合理的不给; 是合理的赞美和合理的批评; 它是合理的争执、对立、鼓励、敦促、安慰.
40. 被虐待狂把忍受虐待视为爱的表现, 但其实这只是他们寻求报复快感的必要条件, 它的基本动机是恨, 不是爱.
41. 爱是一种自我的扩充, 而非牺牲.
42. 真爱永远追求心灵的成长, 除此之外, 都不是真爱.
43. 爱是行动, 不是感觉.
44. 我为爱下的定义是: 为了滋养个人和别人的心灵成长 扩充自我的意愿.
45. 把真爱与爱的感觉混为一谈, 造成各式各样的自欺.  爱只能靠行动证明.
46. 爱也可以说是努力或勇气的一种形式.
47. 爱最主要的努力就是关怀.
48. 表现关怀最常见也是重要的方式就是倾听.
49. 如果一个人决心不冒痛苦的危险, 就必须从生活中剔除许多东西----所有使人生多采多姿而有意义的东西.
50. 生命的本质就是改变` 不断的成长与衰退.
51. 成长可说是猛力一跃向前, 而不仅是举足跨一步而已.
52. 人生唯一真正的安全感, 来自充分享受人生中的不安全感.
53. 最高形式的爱必定是全然自由的抉择, 而不仅是服膺成规而已.
54. 不分层次高低深浅, 投入都是真爱的基石.
55. 婚礼后的投入是夫妻得以把坠入情网的迷惑转化为真爱的原动力.
56. 性不是一项投入的承诺, 而是自我的表现` 游戏` 探索` 学习与快乐的放纵.
57. 好家长的角色与好心理医师的角色极为类似.
58. 父母向子女学习, 就不愁与时代脱节.
59. 爱人者经常处于一种两难的困境当中, 一方面要尊重所爱的人生活独立, 一方面又要适时提供爱的引导.
60. 谦逊乃是真正的自知之明, 凡是认清自己` 了解自己的人, 表现于外一定十分谦逊.
61. 真正以爱为出发点的人, 会致力寻求必备的智慧.
62. 任何真心付出爱的人言行举止都会自律, 甚至所有真诚的爱的关系, 都是有纪律的关系.
63. 漫无节制的感情绝不会比有纪律的感情更深刻.
64. 爱一个无法因你的爱而得以心灵成长的人, 就像在旱地上撒种, 是一种精力的浪费.
65. 真爱最重要的一项义务就是对自己的配偶和子女负责.
66. 真爱会不断自我更新, 愈是滋养对方的心灵成长, 自己的心灵也愈能得到滋养与成长.
67. 真爱的一大特征就是人我之间的区分并不因而泯灭. 付出真爱的人永远会把所爱的人视为完全独立的人体, 他会尊重和增大对方的独立.
68. 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成长虽如此密切的交织在一起, 但成长边缘上的孤寂感却是不可避免的.
69. 好的心理医生基本上扮演的是好父母的角色, 父母的职责是使自己对孩子有用, 而不是利用孩子满足个人的私欲.
70. 缺乏爱是导致心理疾病的主因, 而爱则是心理治疗的要素.
71. 当我心爱的人第一次赤裸裸的站在我面前, 任我浏览时, 我心中充满一种感觉----敬畏.
72. 文化最基本的要素, 其实还是家庭.
73. 父母的行动创造了一个独特的世界, 我们的世界观就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74. 心灵成长是一段从小宇宙进入不断扩张大宇宙的旅程.
75. 人类如果不信神, 说不定可以活得更好; 神不是来世的许诺, 而是今世的毒药.
76. 对别人教我们的事物, 和文化中约定俗成的一切, 采取科学的怀疑态度, 乃是追求心灵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
77. 任何事物都逃不过我们视界, 只要我们决心研究一样东西, 就一定找得到方法.
78. 佛佗在不再寻求企盼时顿然开悟, 因为他让"悟"来到自己心中. 我们虽然不能凭意志达到神恩, 但我们可以准备自我, 成为一片沃土, 一片欢迎它扎根的地方.
79. 所有的病症都应归入身心症的范围----心理先出问题, 身体的自卫系统才会失效.
80. 人类有性欲和恨意并不购成问题. 意识心灵不愿面对这些感觉并承受处理它们所带来的痛苦, 宁可自欺欺人的作法, 才是真正的问题之源.
81. 人性成长轨迹几乎都由一股超乎我们意识所能控制的力量推动.
82. 心灵成长是个人的进化.
83. 心灵成长是一种需要投入大量努力而非常艰苦的过程.
84. 人性的爱就是一股无视于熵的自然律的神奇力量.
85. 阻挠心灵成长的障碍, 只有一个, 那就是懒惰. 我们只要能克服懒惰, 所有其障碍都会迎刃而解.
86. 懒惰呈现的一个主要方式就是恐惧.
87. 我们大多数的恐惧都是为了怕改变现状, 怕一时冒险向前, 就会失去目前拥有的一切.
88. 心灵成长愈趋成熟的人, 对懒惰愈有自觉.
89. 懒惰就是原罪.
90. 如果你渴求崇高的智慧, 你应当反顾自己的内心.
91. 觉悟到自己与上帝之间密切的关系后, 所有空虚寂寞都会一扫而空. 这就是所谓"灵交"
92. 所有在心灵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最远的人, 都会尝到孤独滋味.
93. 生活在现实世界里, 为了生活得好, 我们必须尽可能了解世界的真相.
94. 一般人爱的能力和成长意愿不仅靠童年世代父母亲情的滋养, 也靠他们毕生体会的神恩.
95. 兼具爱心与勤勉, 则可从心所欲不俞矩.
96. 很多人就是因为缺乏承受孤独的能力, 宁可放弃掌舵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