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纽约大学的硬环境和软环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46:34
感受纽约大学的硬环境和软环境 发布日期:2010-02-01 信息来源: 人气:1225    

一、留学成果汇报

  在国家留学基金委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留学生项目的支持下,我于2008 年9 月赴美国纽约大学经济系留学一年。我十分珍惜这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在纽约大学留学期间,我努力充分利用学校良好的学术环境与丰富的学术资源,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水平,并努力开展学术研究。知识学习方面,这一学年来我修习了纽约大学经济系与金融系开设的多门课程,包括《金融理论一:资产定价》、金融理论二:实证金融》、《金融理论三:公司金融》、金融经济学研讨》、《金融机构研究研讨》等,在课上与授课老师和同学展开讨论,极大丰富了自己的在这些领域专业知识。与此同时,我还积极了纽约大学经济系和金融系每周的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听来访教授讲解讨论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大大加深了自己对学术前沿领域的了解。

  在研究工作方面,得益于这里良好的研究环境与丰富的资源,在过去这一学年中我自己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此期间我完成了关于中国货币工具成本和人民币货币政策可持续性的一篇论文,在今年六月瑞典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的一次研讨会上进行了演讲与讨论,获得不少与会者的赞赏与意见。在国内外导师的指导下,我的博士论文课题的研究也正在顺利进行中。此外,得到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姚洋教授赴纽约大学访问期间的指导,我又开始了对人民币汇率双轨制改革历程的研究,目前已取得一定进展。

  总之,在美国纽约大学留学的这一学年期间,我在课程修习、研究开展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基本完成了我的留学计划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

二、留学感受:硬环境与软环境

   此次在纽约大学留学一年,也是第一次离开国门,在学习、生活等多个方面都感触良多。自己感触最深的方面是纽约大学的学术环境。纽约大学的金融学系隶属商学院,在全美的排名尽管不是最顶尖,也是十分靠前的。在这里学习的一年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术水准,也感到国内高校在经济金融类学科方面,尽管近年来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国外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这种差距,不仅是在硬实力上,也体现在软实力上。

  先谈硬实力。师资力量上,纽约大学金融方面的师资结构非常雄厚。拥有一大批声名卓著的学者,既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恩格尔教授,又包括耳熟能详的学科经典教科书作者萨金特教授、格林教授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年纪处于五十岁上下、在自己的领域曾有过突出贡献的一批学者教授。在这批老师之下,学校又拥有多位三十到四十多岁之间,正处于学术研究黄金时期的中年老师,很好的覆盖了当今学术前沿阵地。最后,学校还有一批刚刚获得教职不久的年轻老师,他们在的勤奋给学校的学术环境又带来了更多的后劲。与如此雄厚的师资力量相比,学校去年在金融方向只招收了五名博士生,每个学生都可以很好的获得老师的指导,没有出现学生多老师少、学生难获得指导的情况。

  雄厚的师资力量直接支持了课程质量。较年长的教授是纽约大学研究生基础课程的主要授课老师。基于对领域的了解以及在过往研究中积累的大量知识与经验,他们所讲授的基础课都有很好的深度与广度,也往往会有一些独到的见解穿插其中。中年与青年老师则趋向于开设为高年级博士生设置、更前沿的课程,学生在课程中直接阅读文献、参与讨论并完成论文,许多好的研究成果都是在这些课程中诞生的。

  纽约大学为学生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丰富的学术资源。尽管学校位于纽约曼哈顿市区,学校的教室办公室分布于市区各处大楼中,连独立的校园都没有,学校仍然给每个博士研究生都提供了办公室,这在国内,尤其是经济类学科,是不可想象的。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尽管每本书基本上都只有一册,但覆盖面还是比较全面的。值得称赞的是电子资源,学校提供了多个期刊数据库并将之整合,可以方便的搜索到需要的资源,尽管北大的电子数据库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但在及时性和易用性上与之仍有差距,例如一些经济类主要期刊的最近两年发表文章在北大数据库中就没有。

  以上是硬环境上国外与国内的差距,这更多是投入的问题,尽管国内目前仍然有差距,相信只要国内大学的资金资源日益丰富,追赶上国外也只是时间问题。更重要的是软环境的差距,是意识、观念和风气上的问题,要想追上国外就困难得多。软环境的差距往往体现在细节上,难以用量化、系统的方法表达,以下我试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一是讨论会。讨论会是学术研究中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在国内的时候也常参加,但到场的人往往不多,而且讨论气氛也不是很浓厚,到场的主要是学生,老师们往往因为自己的事情安排而不能到场。在纽约大学,讨论会的时间常常安排在中午的午饭时间,错开大家的忙碌安排;讨论会现场提供三明治、饮品等作为午餐,让大家边吃饭边听讲座,对学生十分有吸引力;许多老师也都会到场参加,不光是年轻老师,成名的老师也会来,一次讨论会往往有半个教室都坐着老师,他们踊跃向发言者提出问题,学生们从这些高水平的问题和回答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这种气氛不仅仅体现在讨论会上,平时的课堂也如此。有时课堂下面除了学生还会有老师到场;在上课时,台下的听者,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可以随时打断台上老师的讲课提出自己的问题。我在课上从来没有见到学生睡觉,大家都很投入,这与国内的课堂气氛有不小的区别。

  二是学校的后勤服务。这个例子是这样的,我们到了纽约大学后被分配在一个离教学楼较远的办公室里,上课要走路约十几分钟,不是很方便,于是我们就跟学校提出能不能换到离上课地点近一些的办公室,学校方面说现在没有空余办公室给我们,但会帮我们留意。本以为搬不成,这事就这么过去了,没想到几个月后学校真的通知我们说我们可以搬到商学院主楼里面的一间办公室了。不但如此,学校还给我们免费提供了用于搬运个人物品的箱子,提供搬运服务,我们要做的只是把东西打包装好,写上姓名地址,放在原来办公室里,学校就会专门派人帮我们把箱子搬到新办公室。在我因为一些事务,例如签证、银行账户等,需要找学校有关部门处理时,办事人员给我的印象也都是态度十分友好,办事效率非常高,他们都是真正的以一种服务老师和学生的态度工作在自己岗位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