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外交令美国坐立不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03:56
中国欲破解马六甲困局 能源外交令美国坐立不安
星岛环球网 www.singtaonet.com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与缅甸石油天然气公司于日前正式签订合同,根据合同,中石油将获得缅甸三块深水区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和开采权。另有报道称,中缅两国有意铺设一条穿越两国之间的输油管道,以缓解中国的石油“生命线”过度依赖马六甲海峡的状况。显然,中国的石油外交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不过,一如过去一样,中国与外国的任何一个大型能源合作项目,都将受到来自国际上正常或非正常的关注。
中国欲破解马六甲困局
《大公报》评论指出,对中国来说,中缅石油合作的意义不仅在于提供了另一个稳定的能源供给源,更在于有助于破解一直困扰中国的“马六甲困局”。马六甲海峡是一条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狭窄海上通道,由沿岸国家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共管。据统计,每年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约有5万艘,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中国进口石油的80%要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全部进出口货物的60%要经过马六甲海峡,中国的贸易和石油安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马六甲海峡的状况,形成了所谓的马六甲困局。一旦中缅输油管道建成,产自缅甸的石油就不必再经过马六甲海峡,可以直接运到中国,马六甲困局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
近年来,由于中国的能源缺口日益增大,中国的能源战略走的是两条路,一是开发节能产品,降低能源消耗;另一方面则是着眼于国际合作,把原来单纯的进口石油转变为直接到境外开采。这就不可避免地需要国家外交的配合,因而涉及到所谓石油外交的问题。中国的石油外交也因此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各种各样的言论也都应有尽有。
与独裁国家做交易遭美国嫉恨
客观地说,中国国际能源合作格局的形成是有特殊的历史和现实原因的。由于世界上富含石油资源的地区,早在上世纪就被西方发达国家石油公司瓜分完,现在剩下的石油储量丰富的地区,都是西方石油公司因为政治原因不便或无法涉足的地区,如伊朗、苏丹、委内瑞拉、缅甸等,而这些国家的政府普遍被美国视为异端或对手。结果,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历程中面临的问题是,一方面,留给中国企业发展的空间已经非常狭窄,没有多少选择余地;另一方面,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能源合作又常遭到美国等国的嫉恨,批评中国为石油利益而与独裁国家做交易。
评论指出,能源合作不可能与政治关系完全脱钩。不知是巧合还是有内在联系,就在中国与缅甸石油开采合同签订前的1月12日,中国在联合国否决了由英美等国提出的一项针对缅甸人权等问题的提案。此前,中国在苏丹达尔富尔以及伊朗核问题上,也都曾明确反对西方国家的制裁议案。2006年6月,中国主办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时,也邀请了伊朗总统内贾德与会。当然,中国在上述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也符合其一贯坚持的反对干涉主权国家内政的立场。其实,即便中国的上述立场包含有西方国家所说的石油利益因素,那也无可厚非。不管是历史还是现实中,所有国家的政府都是把国家利益作为外交政策的基本出发点的。
分析指出,作为一种外交策略,中国可以在能源利益与国际反应之间平衡考虑,尽量避免影响与西方国家的政治与经济合作。从过去的实践来看,中国在这方面的分寸把握还是比较到位的。去年中国主办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时,虽然也曾邀请伊朗总统内贾德与会并发表讲话,但此前炒得沸沸扬扬的关于伊朗加入上合组织的问题,并未被列入议程。这显然是中国综合考虑、总体平衡后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