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导孩子学会分享,懂得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30:40
有利于他人但是不期待获得奖酬,这是分享行为最重要的特征。教会孩子分享,就是教会孩子懂得爱。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独自拥有食物、玩具、空间,还有爸爸妈妈的爱,没有和兄弟姐妹分享一切的机会,很容易成长为自私霸道的人。所以,年轻的父母们都很重视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想了很多办法来帮助孩子学习分享。但是他们往往发现,孩子也许在家里天天都给家里人分食物、分东西,可是一旦上了幼儿园,却并没有像他们预期的那样乐于分享。是不是年轻父母们的教育方法有问题呢?

  我们是这样教孩子分享的……

  四岁的溜溜是个小胖子,特别爱吃鸡腿。这天奶奶买了一只鸡做给全家人吃,饭菜做好了之后,奶奶把两个鸡腿都夹到溜溜的碗里,说“溜溜爱吃鸡腿,鸡腿都给溜溜吃”,这时候妈妈说“好东西要分享,奶奶最老,要把最好的东西让给奶奶吃,快给奶奶一个鸡腿吧”,听话的溜溜把自己碗里的一只鸡腿正准备往奶奶碗里送,奶奶赶紧制止住溜溜,“奶奶不爱吃鸡腿,溜溜吃”,硬是把鸡腿留在了溜溜的碗里,溜溜为难地看了一下妈妈,奶奶赶忙催促着“快吃快吃,看看奶奶做的鸡腿香不香”,妈妈只好不再坚持。溜溜很享受的样子吃起来,奶奶心满意足地看着孙子吃鸡腿。

  两岁的姗姗是一家人的中心,这天大家一起吃苹果,妈妈把苹果削好切成块,嘱咐姗姗给大家“分果果”,姗姗把一块苹果递到奶奶手里,奶奶说“谢谢,姗姗真乖”,姗姗再分别递给爷爷、爸爸和妈妈各一块苹果,每人都有了一块之后,妈妈说“姗姗真是一个爱分享的好孩子,好吧,现在盘子里剩下的这些苹果都奖给能干的姗姗吃吧”,姗姗于是满意地吃起盘子里的好几块苹果来。

  这样的分享之后……

  溜溜的妈妈也很重视孩子的分享行为,可是因为奶奶太疼爱孙子了,最后没有坚持。以后溜溜会不会在妈妈面前一套奶奶面前一套?或者他的分享只是做出个“姿态”就行,他知道大人疼他,所以并不会要他真正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拿来分享?如果真的要他把自己所爱拿来分享,他能不能做得到?

  姗姗的妈妈似乎在培养姗姗的分享行为,可是最后却因为姗姗的好行为而奖励给她比别人多得多的苹果,经常这样,姗姗会不会认为,只要把一点点分给别人,自己就可以得到更多?她会不会只是为了得到更多而分给别人一点?如果要分给别人多一些,她会不会不乐意?如果最后没有奖赏,她会不会不乐意分享了呢?

  应该这样教孩子分享……

  一对中年得子的夫妇,对他们的儿子可文爱护备至。他们虽然不富裕,但总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可文最好的生活。为了节省开支,他们总是去批发市场买水果,便宜一点多买一些慢慢吃。这一次,他们买了一箱可文最爱吃的桔子。每次吃完饭,就让五岁的可文帮忙从箱子里拿出桔子来,分给爸爸妈妈和自己各一个。这一天,可文从箱子里拿出了最后的一个桔子,他往箱子里翻了又翻,告诉爸爸妈妈,“没有了”。这时候,可文看了看爸爸说“只有这一个了”,又看了看妈妈说“没有了”,他没有要把桔子给爸爸或者妈妈吃的意思。爸爸妈妈看出来了,孩子的意思是“只有一个桔子了,难道你们还要吃吗?”爸爸妈妈互相对望了一下,然后很坚决地告诉可文“来,我们把这个桔子分成三份”,分好了三份桔子,爸爸妈妈毫不犹豫地享受起自己的那份。但是他们分明看到了特别爱吃桔子的儿子眼睛里面的泪水,他似乎觉得很委屈,那么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为什么不把最后一个桔子让给我吃?

  其实,这对夫妇心里很明白,最后的这一次分桔子,才是真正的分享。因为所谓分享,并不是自己有很多,有剩的,或者自己不喜欢、不需要的东西,才分给别人一些,而是即使自己也不够,自己也很需要、很喜欢的东西还是愿意分给别人。我想,可文的爸爸妈妈所理解的分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分享。我们很多的孩子其实并没有机会学习这种真正意义的分享。


真的分享,应该是……

  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和别人分享;把自己也不富余的东西拿出来分享;分享感受,无论是快乐或者悲伤;分享爸爸妈妈和老师的爱;分享设备,即使设备很不充裕;分享服务,即使需要耐心的等待;分享公共环境,爱护大家共同生活的环境;即使很舍不得,还是快乐地分享;分享应该是心甘情愿的,不是因为别人的要求才做的;分享不分对象,对亲人能够做到,对别人也能够做到;分享的快乐就是目的,而不是为了表扬或得到什么;分享是一种行为习惯,不是偶尔为之,而是总是为之。

  应该这样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

  当和孩子一起在家享用美味的食物时,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大家一起吃才更加美味,绝对不可以因为孩子爱吃就把自己的那份给了他,长久这样的孩子只会越来越自私,觉得别人照顾他是应该的;过生日是家里每一个人都能享受的待遇,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过生日,要和给孩子过生日一样的隆重,而且要让孩子参与给生日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准备礼物,制作食物的过程,这样成长的孩子才不会自我中心,也才能体会一家人分享快乐的亲情;上街买东西的时候要照顾所有家庭成员的需要,这是爸爸喜欢吃的,这是妈妈喜欢吃的,这是爷爷奶奶最爱吃的,当然还有宝宝最爱吃的,这能够让孩子体会一家人分享爱和照顾的美好体验;

  做父母的除了要爱宝宝,也爱爷爷奶奶,不要让孩子觉得大人们都只是爱他,孩子能够从爸爸那里学会爱妈妈,从妈妈那里学会爱爸爸,他就学会了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家人的关爱;当孩子想给路边的乞讨者送钱的时候,告诉他,乞讨者更需要的是食物,把你午饭的钱分出一半为他买点食物吧,这意味着今天孩子的中午饭只能吃个半饱,这跟把钱塞到他手里让他送给乞讨者具有完全不一样的意义,因为这样的分享意味着自己是要付出少吃饭的代价的,但是虽然付出了代价,却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感,孩子体会到这些感受,才能真正学会分享;如果孩子想为地震灾区的孩子做些什么,给他建议,每天把吃雪糕的钱省下吧,于是可能整整一个月孩子坚持每天不吃雪糕,省下来100元钱,帮他把钱寄给慈善机构,这也跟家长自己直接拿出钱来以孩子的名誉寄给灾区不一样,这能够让他体验坚持分享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而一旦自己能够坚持做到,那种满足感是无可比拟的;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鼓励你的孩子和别人分享玩具,如果他担心自己的玩具被弄坏,不要指责他小气,给他建议,告诉对方小心爱护玩具,不要弄坏了玩具,因为尊重是分享的前提,孩子们应该学会尊重地分享;

  和你的孩子一起享受公共服务的时候,比如在超市购物,去银行取钱,看电影买票,在游乐园玩的时候,做孩子的榜样,一定要按次序排队,这是分享公共服务的规则,每个人都要遵守;在社区散步,去公园玩,在购物中心逛街的时候,一定要做孩子的楷模,爱护公共设施,讲究公共卫生,因为这么多的人一起分享周围的一切,每个人都有责任维护别人分享的权利,简单地说,你如果上公共厕所,用完了不冲水,下一个人就没法分享这个设备。

  孩子从小就有分享的意识,经常有分享的行为,体验过分享带来的挣扎、犹豫、忍耐、克制和坚持,体会到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看到了分享给别人带来的愉悦,孩子慢慢地就能理解分享的真正含义,学会发自内心的分享,成为一个乐于分享、习惯分享的人。

  一个乐于分享的人,很自然地能够交到更多的朋友,更加受欢迎,更加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而且他自己也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具有更快乐的心态。




分享小游戏“我最爱的人”:

  每一个人都想一想,谁是自己最爱的人,他(她)的外貌怎样?他(她)笑起来怎样?然后把他(她)画下来,画好之后,每个人轮流讲:谁是自己最爱的人?为什么爱他(她)?他(她)有什么特点等等。

  “我的秘密”:

  大家围坐在一起,然后轮流戴上具有神秘力量的羽毛帽子,戴上了羽毛帽子就会有力量,把自己的秘密说出来和别人分享,比如爸爸可能说“我小时候经常尿裤”,妈妈可能说“我一开始爱的并不是爸爸”,孩子可能说“我有一次偷拿了妈妈钱包里的十元钱”。父母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可能都有一些小秘密,分享秘密的感觉很温馨也很特别。

  “什么时候我最开心,什么时候我最生气”:

  每个人做一张笑脸,一张生气的脸,在笑脸下面写或画自己最高兴的事,在生气的脸下面写或画自己最生气的事情,然后一一和大家分享。

  生日采访:

  准备一个话筒,一台录像机,准备一些问题,如“过去的这一年你最难忘的是什么?”“你最大的进步是什么?”“你最感谢的人是谁?”“接下来这一年你有什么愿望?”对每个过生日的人做一次采访,把过程录下来,等到全部人都已录过一次,再放出来大家一起回味。

  送礼物:每个月可以定一个“快乐收礼物”

  的时间,比如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天。在这一天,每个人都要精心准备一份礼物,以抽签的形式,抽到谁,大家就都把礼物送给他,并且告诉对方礼物的含义,让大家体会到,送礼物和收礼物都是一件快乐的事。

  和小伙伴交换玩具:可以和经常在一起玩的好朋友约定,每周一次交换玩具,互相交换着玩。虽然每个人只准备了一件玩具,但是聚在一起就可以有很多新奇有趣的玩具轮着玩,分享是会让快乐增加的,孩子自然会喜欢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