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经十三篇》完整版带注释(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14:41

 

 
虛實篇第五
夫弈棋,緒多則勢分,勢分則難救。投棋勿逼,逼則使彼實而我虛。虛則易攻,實則難破。臨時變通,宜勿執一。 《傳》曰﹕“見可而進,知難而退。”
[譯文]說到下棋,頭緒多自然力量分散,力量分散則難於救活。投子不要迫近,過於迫近,便會造成對手厚實而我方薄弱的局面。薄弱就容易遭受攻擊,厚實就難以打開缺口。因地制宜,不要過於拘泥。文字記載:“見到合適的機會就前進,知道難於成攻便後退。”
自知篇第六
夫智者見於未萌,愚者暗於成事。故知己之害而圖彼之利者,勝。知可以戰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以逸待勞者,勝。不戰而屈人者,勝。 《老子》曰﹕“自知者明。”
[譯文]富於智慧的人,在事物發生前就能看出動向,愚昧的人,即使事情已經完成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清楚我方所常受到的威脅,再來謀劃佔對方的便宜,能夠取勝。知道何時可以戰、何時不可以戰,能夠取勝。清楚多子與少子的用場,能夠取勝。作好充分的準備,迎戰準備不充分的,能夠取勝。採取守勢,養精蓄銳,等到來攻的對手勢頭減弱後再出擊,能夠取勝。不在局部激烈爭奪而從整體上壓倒對方的棋勢,能夠取勝。 《老子》說:“自己了解自己的人是明智的。”
審局篇第七
夫弈棋布勢,務相接連。自始至終,著著求先。臨局離爭,雌雄未決,毫釐不可以差焉。局勢已贏,專精求生。局勢已弱,銳意侵綽。沿邊而走,雖得其生者,敗。弱而不伏者,愈屈。躁而求勝者,多敗。兩勢相違,先蹙其外。勢孤援寡,則勿走。機危陣潰,則勿下。是故棋有不走之走,不下之下。誤人者多方,成功者一路而已。能審局者多勝。 《易》曰﹕“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譯文]說到下棋佈置陣勢,務必在整體上連成一氣。自始至終,著著求先。一旦面對棋盤較量高下,勝負未分,一毫一厘的差錯也不能出。如果大局已佔上風,則一心一意地求生;如果大局已處於劣勢,那就勇往直前地侵占對手的棋路。順著邊緣走棋,即使活了,也仍舊不免失敗。處於劣勢而不承認,局面將更加難以挽回。心情急躁,一味求勝,這樣的人,大多都會失敗。雙方相互圍攻的時候,先壓迫對手的外部。倘若被圍而又勢孤援少,就不要逃跑了;倘若機危陣潰就不要下了。所以,圍棋中有“不走之走”、“不下之下”的說法。使人犯錯誤的可能性是多種多樣的,但通向成攻的路卻只有一條,只有那些仔細了解棋局特點、認真估計情況變化的人,才能經常得勝。 《易·繫辭下》說:“事物處於窮盡即須改變,改變然後能開通,開通才能久長。”
度情篇第八
人生而靜,其情難見;感物而動,然後可辨。推之於棋,勝敗可得而先驗。持重而廉者多得,輕易而貪者多喪。不爭而自保者多勝,務殺而不顧者多敗。因敗而思者,其勢進;戰勝而驕者,其勢退。求己弊不求人之弊者,益;攻其敵而不知敵之攻己者,損。目凝一局者,其思週;心役他事者,其慮散。行遠而正者吉,機淺而詐者兇。能畏敵者強,謂人莫己若者亡。意旁通者高,心執一者卑。語默有常,使敵難量。動靜無度,招人所惡。 《詩》雲﹕“他人之心,予時度之。”
[譯文]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本來是靜態的,其所思所慮,難於發現,但一與外界事物接觸,便產生喜怒哀樂等反應,然後才能清楚地加以辨析。根據這一道理來推測下棋,勝敗也是可以預先觀察出的。其法則是:謹慎、穩重而不貪的,多得;輕隨便而貪婪的,多失。不貿然相爭而加強防禦,多勝;一味殺奪而不顧後果的,多敗。因為失敗而回想、檢查其錯誤的,棋藝能夠長進;因為勝利而驕傲自滿、洋洋得意的,棋藝必然減退。尋求自己的毛病而不尋求他人的毛病,對己有利;只顧攻擊對手而不知道對手在進攻自己,對己有害。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棋局上,其思慮必然周密;心靈為種種雜事所糾纏,其思慮必然散緩。目標遠大而下正直,吉利;心機淺隘而奸詐,不吉利。能夠重視敵手的強大;以為他人不知自己的,滅亡。掌握了關於某一事物的知識,從而能推知同類中其他事物的,棋藝高;固執不變,迂執到愚蠢地步的棋藝低。說話和沈默保持常態,使對手難於測度。行動如靜止沒有分寸,只能招致他人的厭惡。 《詩·小雅·巧言》說:“他人心裡在想什麼,我不妨加以揣測。”
斜正篇第九
或曰﹕“棋以變詐為務,劫殺為名,豈非詭道耶? ”予曰﹕“不然。”《易》雲﹕“師出以律,否藏兇。”兵本不尚詐,謀言詭行者,乃戰國縱橫之說。棋雖小道,實與兵合。故棋之品甚繁,而弈之者不一。得品之下者,舉無思慮,動則變詐。或用手以影其勢,或發言以洩其機。得品之上者,則異於是。皆沉思而遠慮,因形而用權。神遊局內,意在子先。圖勝於無朕,滅行於未然。豈假言辭喋喋,手勢翩翩者哉? 《傳》曰﹕“正而不譎。”其是之謂歟?
[譯文]有人說:“圍棋致力於權變欺詐,以劫殺名之,這難道不是詭詐之道嗎?”我回答道:“不是這麼回事。”《易·師》說:“率先出征,必須遵循一定的法則。不按法則辦事,雖善也無異於惡,故無論善惡,結局都不會好。”用兵本來不崇高欺詐陰謀,倡詭詐之道的,本是戰國時代縱橫家的論調。圍棋儘管屬於小道,究其實質,確與兵法相合。所以,圍棋的品類很多,而下棋的方式也多種多樣。屬於下品的棋手,完全沒有周密的考慮,動不動就是權變欺詐,有的用手來比劃棋勢,有的說話來洩露心機。屬於上品的棋手則與此不同,無不經過深思熟慮,根據具體情況而隨機應變,其精神活動於棋局之內,在投子之前已拿定主意,所以總是在沒有徵兆的情況下謀劃取勝之道,在未成為現實的時候消除輸棋的可能性。哪裡用得著喋喋不休地說話、故作灑脫地打手勢呢?文字記載:“正直而不欺詐。”指的就是這種情況吧!
洞微篇第十
凡棋有益之而損者,有損之而益者。有侵而利者,有侵而害者。有宜左投者,有宜右投者。有先著者,有後著者。有緊避者,有慢行者。粘子勿前,棄子思後。有始近而終遠者,有始少而終多者。欲強外先攻內,欲實東先擊西。路虛而無眼,則先覷。無害於他棋,則做劫。饒路則宜疏,受路則勿戰。擇地而侵,無礙而進。此皆棋家之幽微也,不可不知也。 《易》曰﹕“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