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经十三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8:50:37
围棋十诀》详解和《棋经十三篇》今译

围棋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古代流传下来许多典藉。有些原书已经失传多年,仅存书目,如《宋史?艺文志》记载,唐朝棋待招王积薪着有《棋诀》三卷,《金谷圆九局图》一卷,《凤池图》一卷。可惜的是这些著作仅存书目,原书至今尚未见到。至于唐朝以前的围棋典藉更难以保存下来。尽管如此,在我国古代,经由大国手们努力,还是留传下来一些至今仍有相当指导意义,和巨大参考价值的围棋理论经典,作为围棋爱好者实在应该对祖宗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加以了解和研究。因为它们实在是博大精深,学习了他们实在受益非浅,如果举一反三,心得体会何止于仅仅在黑白之间,对自己的一生都会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围棋十诀》详解
《围棋十诀》仅四十余字,相传为唐代王积薪所著。内容如下:“一、不得贪胜;二、入界宜缓;三、攻彼顾我;四、弃子争先;五、舍小就大;六、逢危须弃;七、慎勿轻速;八、动须相应;九、彼强自保;十、势孤取和。”
第一句,濑越宪作曾改为“贪不得胜”,本质未变,侧重不同,大意是:下围棋不得走不讲道理和过份的棋。着法过份不仅赢不了棋,反而输的更快更惨。濑越先生认为:局势领先以后则不应再去为赢得更多去闹事,把局势搞复杂,这样也会输多赢少。
第二句,“入界宜缓”,意为打入对方阵势要徐徐图之,不求一击而得逞。
第三句,“攻彼顾我”是指进攻对方时要注意保持节奏,有急有缓,该补自己的棋时要补自己的棋。
第四句,“弃子争先”,和《棋经》中“宁失数子不失一先”是一个意思,不要因小处纠缠而丧失“先手”的主动。
第五句,“舍小就大”,围棋中的每一步棋都是面临一次选择,广义的说除了填眼的棋没有价值,所下的每一步棋都会有所得,但是要选价值最大的那步棋走。  第六句,“逢危须弃”,《棋经》上讲“善败者不乱”。孙子兵法上也有类似的意思。专指形势不利时,自己的棋已经危险,越逃可能死的会越多,就须放弃,放弃的越早损失越小 。
第七句,“慎勿轻速”,是指对局时的态度,不要轻易落子,考虑成熟了再走。也指发动一场鱼死网破式的战斗时,千万要小心,考虑周到了再行动。
第八句,“动须相应”,意为:下棋时要有全局观念,要全局在胸,明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所落下的棋子前后要有呼应。
第九句,“彼强自保”一般在中盘战斗开始以后,或因为抢了实空,或打入了对方阵势,或不得不在对方势力范围内有所行动,在对方势强,自己势弱时所采取的对局方针,赶快求活或赶快将孤棋走畅,不要以弱击强。
第十句,“势孤取和”,这一句和第九句意思差不多,处于劣势状态下,不要奢求不切实际的想法,不要心图侥幸,寄希望于对手出错误,而是争取减少损失,不输就是胜利。
《围棋十诀》流传到日本以后,很受日本围棋界的重视,铃木为次郎九段还专门选了一盘围棋大师秀策和太田雄藏的对局来一一对照着解释《围棋十诀》的含义。
《棋经十三篇》今译
《棋经十三篇》,相传为宋朝人张拟所著。但宋版的《棋经十三篇》今人已不得见。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远的版本为南宋人李逸民撰编的《忘忧清乐集》中所载。元朝人所著《玄玄棋经》中也收录。各版本文字出入不大。较为统一和多被人接受的看法为宋人张拟所著。   《棋经十三篇》从围棋起源象征讲起,说它暗寓了四方三百六十周天及阴阳八卦等古代的世界观和认识论。从而引申出围棋所能达到的开发人们心智的作用 。其中对于围棋行棋理论,作战方针等有很精僻入里地见解,如:“与其无事而强行,不若因之而自补”,“故敌无事而自补者,有侵袭之意也”。等等皆为棋界人士无不知晓的格言。后人对围棋理论上的探讨还无出其右者。
研究古人的围棋理论后,对于提高围棋内在规律的认识理解会有好处。现在的棋书多是从技术角度出发,而《棋经十三篇》讲的主要是内功,更为读者之需要。古代对围棋等级的划分,也在《棋经十三篇》中一一列举出来,有其独到之处。更可贵的是围棋与道德修养,也谈得很多很详细,说明很久以前的人们就已认识到人的素质和棋艺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超出了今天某些棋评仅就棋论棋的境界。读者还可以从中了解古代围棋术语和棋式方面的知识。为方便对古汉语不甚熟悉的人们阅读,均译成白话,求其神似,不信不雅之处在所难免,但荒谬处尽可能避免。
《棋局篇第一》
天地百物中的所有数字,都是从“一”开始的。棋盘上总的交叉点为三百六十一,这个一就是天元,是一切的开始。以天元为中心向四方发展,三百六十大体和一年三百六十天(阴历)相近,约为一年的意思。棋盘分为四角,每角九十个交叉点,象征一季。棋盘上最外一周共七十二个交叉点,象征气候节气。棋子共三百六十枚,黑白各半,暗喻阴阳。棋盘上的横竖线称之为“枰”,线与线之间的方格称之为“■”。棋盘是方的代表着静止,棋子是园的表示着运动。自古到今,千古无同局。
圣贤人说:只要钻研围棋每天都会有新的收获啊。因此,下棋时要用意深远,思虑精细,认真探求胜败的原因。这样,便可达到新的境界。
《得算篇第二》
下棋,要堂堂正正地开局,(不要心存侥幸使用骗着),以自己正确的谋略控制局势。所以计策是在自己内心里制定出来的,但表现却是在棋盘上。战斗还没有打响,就已预见到自己可以胜利的,是经过深谋远虑周到详尽的计算。虽然也用心计算了,但最后仍旧下输的人,是计算用心还不够呀。战斗已经打响而不知是胜还是负的,是根本就没用心的人。
《孙子兵法》说:“精心策划的可以胜利,不精心计算的肯定打不了胜仗,况且那些根本不去谋略的人。”由此来分析观察,谁赢谁输,不用下就要可以知道了。
《权舆篇第三》
开始下棋,要讲究布局,布局必须遵从规律。先从四个角开始,一般要走在星位,(古代讲座子,必须先在四个角星位上放上星白各两个子),然后大飞守角。“立二”可以“拆三”,“立三”可以“拆四”,与自己星位上的子在一边的,直接拆五也行。子与子之间既不要太近,也不要太远。以上都是古人的经验之谈,是初学阶段的基本知识。不掌握基本知识就独出新裁的,很难有好的结果。
《诗经》说:开头没有开好,怎么会有好的结局呢?
《合战篇第四》
下围棋,首先思想上要认识到一定小心谨慎,思考周密。高深复杂的战斗和精细慎密的计算主要在中腹,计算简单,走法不太复杂是在边上,角部下法介乎于中腹和边上之间。这些都是下围棋常规。棋法说:“宁输数子,勿失一先。”但是先手后手是不断转换的,所以击左要兼顾右边,攻击前要对棋局的进展有预测。对方的棋两处都是活棋的,不要浪费兵力去切断它,自己的棋都是安全的也没有必要化费棋子去连接。形成阵势该补则补不要漏着缝,补起来也不要落子重复过于密集。与其舍不得放弃残子苦苦做活,还不如弃掉之后,利用弃子而争取主动。与其走不出棋来而勉强行事,还不如借此机会把该补棋的地方补一补。处于对手势弱自己势强情况下,首先是把弱棋走安定。自己势强,对手孤立单薄时不要给对手造成腾挪转换变被动为主动的机会。最高明取胜对手的下法是不战而使对手吃亏;布局布阵布得好就可以避免陷入胜负难测的战斗;只知道拼杀,计算精细的则往往只是不吃亏。一旦出现了不利局势,不要慌乱,先稳住阵脚再说。棋局开始要堂堂正正行兵布阵,要想取胜必须在出奇不意的地方找到机会才能得手。对于已定型的地方要经常回顾审视,越是看上去牢不可破的地方越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可能和机会。对手无缘无故自已补棋的,是有发动攻击的打算啊;故弃小的损失于不顾,是有更大的好处在吸引他。随随便便就落子的人,是没有计谋的人, 不经过考虑就作出反应,是取败之道。
《诗经》上说:(下棋)要小心翼翼,如同来到万丈深渊边上。
《虚实篇第五》
棋下到中盘,不要处处出击,造成过多的头绪,头绪多了,自己的棋就变薄,变薄以后则未免顾此失彼,出现难以应付的局面。对于对手空虚的棋不要逼得太紧太近,远远地威胁它;逼得太近太急则使原本势虚的棋变得坚实起来,自己的棋反而露出破绽。薄棋弱棋则容易攻击,变坚实了则占不上什么“便宜”。但是何时应急攻近攻,何时该远攻缓攻,全凭临机处置,切勿过于教条过于死板。
古书上讲:有机会就攻击,时机不对就暂时缓一缓。
《自知篇第六》
聪明人在事情没有发生前就已预见了结果,不聪明的人就是在事情有了结果以后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知道自己毛病所在,知道对手强盛所在,让开对方锋芒,藏起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取得胜利。知道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可以攻击和不可以攻击的人才能取得胜利。自己势孤力单局势不利该采取如何下法,自己外势厚壮局势有利该如何下法,以上两种情况均能掌握的才能取得胜利。周密思考的人和用心不够的人相比,前者获胜。布局成功了迫使对方不得不主动挑战,以逸待劳就容易获胜。不用经过激战而使对方处于不利地位,也容易获胜。
老子说:对自己能充分认识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审局篇第七》
下围棋落子布阵,务求意图连贯,从始至终,争取牢牢把握着主动权。攻杀起来以后,胜负未决,一丝一毫也不可懈怠。已成胜势,要严防出现昏着漏洞;局势不利,要大胆施放胜负手,锐意侵扰。沿着低线围空虽无死棋之虞,但是要输棋。棋力不够的人越逞强反而输得越惨;越急于求胜者,反而则不达,输的更多。相互包围的棋,先从外气紧起。棋形薄弱,四处又没有救援,就先不要逃孤。棋形已经崩溃,就不要再坚持把味道走尽,等以后有机会再说。所以,下棋时,感到不好应,就先转投他处,这不是完全放弃,而是等待机会,称之为“不走之走;不在这里落子,先在别处制造机会,称之为“不下之下”。一盘棋失误总是多方面的,比对手犯的错误哪怕只少一次就可以取胜;故,能随时随地审视局势,减少失误就能多赢少输。
《易经》说:到了穷尽的时候,自然就会起变化,变化来了也就是机会来了,就能发展,发展下去就能持久。(胜利的机会也就随之而来)
《度情篇第八》
一个人安静处之,他内心活动很难看出来。触景生情之后,就可以知道他在想什么了。引申到围棋上,胜败是可以事先预见的。下棋的经验告诉我们:不轻举妄动,不走过份之着的人反而收获更大。随便出击且又常下无理之棋,反而输的更多。首先把自己的棋走得结实没有毛病,容易赢棋;只知一味拼杀,反而容易失败。输了棋反复思索寻找原因的人,他的棋艺会越来越高。赢了棋就不再思考有何不足的人,他的棋艺就会不进则退。一盘棋下完,处处寻找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只知强调对手什么地方下错的人,对自己的棋艺提高有很大的好处。只知进攻对方,而没有防备对手进攻的想法的人,就很难发现别人的长处,对自己提高棋艺十分不利。心思始终在下棋上,他的思考必然十分周密。心里老操心着别的事,他的思想肯定会有分神的时候。追求远大并且契而不舍,棋艺提高的就快;只图眼前名利心存侥幸不肯下功夫,棋艺怎会有提高?能够发现对手的长处,重视对手的人,往往是真正的强者;认为对手处处不如自己,轻敌冒进,怎么会赢棋。下棋时沉默不语神态安详,对手无法从表情上找到你的弱点。举止轻率,喜怒形于色,不但让人讨厌,而且容易让人找到攻击的机会和毛病。
《诗经》说:“任何人都是聪明的,自己的心里要明白这点啊!”
《斜正篇第九》
有人说:“下围棋以斗心机为常事,以攻杀为目的,难道不是讲究诡诈的吗?”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易经》说:“出兵是有纪律的,不存诡诈。”用兵本来是堂堂正正的事,把出兵弄成阴谋诡计是战国的谋士们所为。围棋虽然只是一种娱乐的玩具,但是其谋略和兵法极其相合。因为下棋的人的修养有不同,面对面双方的修养也不一致,遇上品级低下的,行棋不认真思考,只好打些坏主意,或用手势干拢对手思考,或口中念念有词,误导对手的思路。品级高尚的则不同,大都在认真思考思深虑远,用各种不同的行棋方针来对付棋局上的变化,全神贯注在下棋上,方案早在落子之前就考虑成熟了,何须借助言语和种种动作来干扰对手呢?古书说:“用正道不用诡道”,就是指类似的情况而言的啊!
《洞微篇第十》
下棋时,有因为得小利而吃了大亏的,也有因吃了小亏而占了大便宜的。有进行攻袭而得利的,也有因为攻袭不当而失利的。有时应在左边投子,有时应在右边投子。有应当先走的,有应当后走的。有应当紧紧逼迫的,也有应当缓进慢行的。接连残子,不要着急;放弃残子,要预见到以后的利用。有预先放了好象没有用的棋子,但是以后却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有开始收获少而最终却以收获多的。要扩张外势就要先攻击对方孤棋,要攻打东边的反而先去攻击西面的。对于很轻的棋则要先去刺上几手将他走重然后再缓攻。很轻的劫能开劫就开。下让子棋的着法应先打散对后的阵势,而被别人让子就不应主动挑起战斗。进攻而选准下手之处,对方应对不当则进一步攻击。
《易经》说:不是天下极聪明的人,谁能想得到这些着法呢?”
《名数篇第十一》
围棋对局,双方轮流每落下一子,都有相应的称谓,现代人称之为“术语”。棋的形式,死活存亡等通过“术语”就可以得知,对于交流探讨确实省了不少的口舌。这些名称术语主要有:冲、干、绰、约、飞、关、?、粘、顶、尖、觑、门、打、断、行、捺、立、点、聚、跷、夹、?、■、刺、勒、扑、征、劫、持、杀、松、盘。围棋的名称虽然只有三十二个,下围棋的人运用起来相互变化可达千千万之数。棋中的变化,远近纵横,事先都是不可能尽知。但是不论我们是怎么赢的棋却总出不了这三十二个称谓的范围。
古书说:“无可置疑,什么事都要有个名份啊。”更何况围棋呢?
《品格篇第十二》
围棋按水平高低分成九品,也就是九个等级;一、入神(最高等级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二、坐照(比入神次之,到了佛的境界,扫一眼便了然于胸)三、具体(和入神相比,要被让“长先”,虽不能有神思,临局考虑周到,大体下不错)四、通幽(和入神相比差两先,对围棋的意境已有了心得)五、用智(和入神比差三先,虽对围棋内在规律认识不够,临局却可以算清一些复杂变化)六、小巧(和入神比差四先),小巧是指虽无全局观念,却在局部有小手段施展出来)七、斗力(和入神比差五先)下棋不用技巧,只知蛮干八、若愚(古时候认为让五子是最高极限)下棋本份,看上去没有创新,但也有一定基本功。九、守拙(属于尚不入流水平)还处于刚刚模仿着别人下棋的阶段,没有自己的见解,但比初学还是高出不少。九品以外,围棋水平高低不等还不可分成若干等级,但都属于入门阶段,就不再细分了。
孔子曾说过:一生下来就能领悟许多知识的人,属于上等智力;通过学习才能掌握许多知识的,就要差一些,怎么学也不甚明白的,就属于比较笨的了。
《杂说篇第十三》
通常来讲,一盘棋中 ,边上的争夺不如角上复杂,角上的争夺不如中腹复杂。约(即挡)比捺(压)有力量。捺比■(高压)程度又差些。夹有虚夹,实夹;打有假打,真打。遇到对方扳时,大都要挡住;遇到对方扑以后再打的■,大多都要粘上。大眼的棋可以在比气时杀掉小眼的棋。斜走不如正走更有利,双方都往中腹单关,争取先去刺对方。征吃时,如对手前方有接应,就不能再征了。没有做好准备,不要攻击对方。盘角曲四,局终棋亡。直四、板六都是活棋。梅花五被点在中央,同样没有活路。扭十字,后扭的一方吃亏。棋盘中心有对方棋子,就不能不考虑角上战斗的征子等问题,不能完全按常规法去下。对局不可太多,太多了就要疲劳,疲劳后就下不好棋;对局也不可太少,太少了就会生疏,生疏了就容易出现败着而输棋。赢了棋不要说大话,输了棋不要怒形于色。发扬谦让风格的是谦谦君子,输棋就面红耳赤,出口伤人的是小人。棋艺高的不要趾高气扬,棋艺低的也不要自鄙自轻。心气和平,神态安详的往往是赢棋的一方;面红耳赤,坐立不安的是心内忧虑,往往是要输的表现。在对局中偷窃棋子的,未免品德过于低下(古时数子方法和现代日本相似,要把被吃的棋子填到自己的空里,偷掉自己的棋子,可使空增多,以扭转败局)和小偷一样。棋艺高的高在不战而屈人,连续打劫最容易出现错着。大凡在一条在线连走三步,就要改变一下着法;自己的棋子成为方块四的形状最为呆笨。胜局一方得到的空多,输棋一方肯定是空少。有金井劫(在同一处连续生出三个劫),有辘轳劫(又名连环劫)。遇到这类情况,便形成无休无止的劫争,其实可以采用放弃此处到别处得利的办法。下围棋时应该知道这种变通方法啊。
由于对局者水平有高有低不同,有的是分先对下称之为“敌手”;有的是三局中有两局先走,称为“让半先”;有的要在两局中有一局让先,一局让两子,称为“先二”;还有让五子的叫
作“桃花五”;让七子的称作为“北斗七”。对局中,多一子少一子都会有巨大影响;远一路近一路相互配合差异也很巨大;强弱形势的相互比较;利害得失的相互权衡都是差之毫厘缪之千里的,不可不细心体察。因此,局势轻松时不可大意;优势时不能骄傲。否则形势往往要发生逆转,骄兵必败自古至今概莫如此。
《易经》说:明智之士安全时不忘危险,顺利时处处小心提防。
附《棋经十三篇》原文:
《棋经十三篇》
--- [宋] 张靖

《传》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有博弈者乎?”桓谭《新论》
曰:“世有围棋之戏,或言是兵家之类。上者远其疏张,置以会围,因而
成得道之胜。中者则务相绝遮,要以争便求利,故胜负狐疑,须计数以定。
下者则守边隅,趋作卦,以自生于小地。”春秋而下,代有其人,则奕棋
之道,从来尚矣。今取胜败之要,分十三篇,有与兵法合者,亦附于中云
尔。张靖序。
棋局篇第一
夫万物之数,从一而起,局之路,三百六十有一。一者,生数之主,
据其极而运四方也。三百六十,以象周天之数。分而为四隅,以象四时。
隅各九十路,以象其日。外周七十二路,以象其候。枯棋三百六十,白黑
相半,以法阴阳。局之线道谓之枰,线道之间谓之卦。局方而静,棋圆而
动。自古及今,奕者无同局。《传》曰:“日日新”。故宜用意深而存虑
精,以求其胜负之由,则至其所未至矣。
得算篇第二
棋者,以正合其势,以权制其敌。故计定于内,而势成于外。战未合
而算胜者,得算多也。算不胜者,得算少也。战已合而不知胜负者,无算
也。兵法曰:“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由此观之,胜负见矣。”
权舆篇第三
权舆者,弈棋布置,务守纲格。先于四隅分定势子,然后拆二斜飞,
下势子一等。立二可以拆三,立三可以拆四。与势子相望,可以拆五。近
不必比,远不必乖。此皆古人之论,舍此改作,未之或知。《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合战篇第四
博弈之道,贵乎严谨。高者在腹,下者在边,中者占角。此棋家之常
然。法曰:宁输数子,勿失一先。有先而后,有后而先。击左则视右,攻
后则瞻前。两生勿断,皆活勿连。阔不可太疏,密不可太促。与其恋子以
求生,不若弃之而取势。与其无事而强行,不若因之而自补。彼众我寡,
先谋其生。我众彼寡,务张其势。善胜者不争,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
善败者不乱。夫棋始以正合,终以奇胜,必也。四顾其地,牢不可破,方
可出人不意,掩人不备。凡敌无事而自补者,有侵绝之意也。弃小而不就
者,有图大之心也。随手而下者,无谋之人也。不思而应者,取败之道也。
《诗》云:“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虚实篇第五
夫弈棋,绪多则势分,势分则难救。投棋勿逼,逼则使彼实而我虚。
虚则易攻,实则难破。临时变通,宜勿执一。《传》曰:“见可而进,知
难而退。”又曰:“执中无权,犹执一也。”
自知篇第六
夫智者见于未萌,愚者暗于成事。故知己之害而图彼之利者,胜。知
可以战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以逸待
劳者,胜。不战而屈人者,胜。《老子》曰:“自知者明。”
审局篇第七
夫弈棋布势,务相接连。自始至终,着着求先。临局交争,雌雄未决,
毫厘不可以差焉。局势已赢,专精求生。局势已弱,锐意侵绰。沿边而走,
虽得其生者,败。弱而不伏者,愈屈。躁而求胜者,多败。两势相围,先
蹙其外。势孤援寡,则勿走。机危阵溃,则勿下。是故棋有不走之走,不
下之下。误入者多方,成功者一路而已。能审局者则多胜矣。《易》曰: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度情篇第八
人生而静,气情难见。感物而动,然后可辩。推之于棋,胜败可得而
先验。法曰:夫持重而廉者,多得。轻易而贪者,多丧。不争而自保者,
多胜。务杀而不顾者,多败。因败而思者,其势进。战胜而骄者,其势退。
求己弊不求人之弊者,益。攻其敌不知敌之攻己者,损。目凝一局者,其
思周。心役他事者,其虑散。行远而正者,吉。机浅而诈者,凶。能自畏
敌者,强。谓人莫己若者,亡。意旁通者高,心执一者卑。语默有常,使
敌难量。动静无度,招人所恶。《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斜正篇第九
或曰:“棋以变诈为务,劫杀为名,岂非诡道耶?”予曰:“不然。
《易》云:‘师出以律,否臧凶。’”兵本不尚诈谋,言诡道者,乃战国
纵横之说。棋虽小道,实与兵合。故棋之品甚繁,而弈之者不一。得品之
下者,举无思虑,动则变诈。或用手以影其势,或发言以泄其机。得品之
上者,则异于是,皆沈思而远虑,因形而用权。神游局内,意在子先。图
胜于无朕,灭行于未然。岂假言辞喋喋,手势翩翩者哉?《传》曰:“正
而不□。”其是之谓欤?
洞微篇第十
凡棋有益之而损者,有损之而益者。有侵而利者,有侵而害者。有益
左投者,有益右投者。有先著者,有后著者。有紧辟者,有慢行者。粘子
勿前,弃子思后。有始近而终远者,少而终多者。欲强外先攻于内,欲实
东先击西。路虚而无眼,则先觑。无害于他棋,则做劫。饶路则宜疏。受
路则勿战。择地而侵,无碍则进。此皆棋家之幽微,不可不知也。《易》
曰:“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
名数篇第十一
夫弈棋者,凡下一子,皆有定名。其之形势,死生、存亡,因名而可
见。有冲,有干,有绰,有约,有飞,有关,有搭,有粘,有顶,有尖,
有觑,有门,有打,有断,有行,有立,有捺,有点,有聚,有跷,有夹,
有拮,有辟,有刺,有勒,有扑,有征,有劫,有持,有杀,有松,有盘。
用棋之名,三十有二,围棋之人,意在万周。临局变化,远近纵横,我不
得而前知也。用行取胜,难逃此名。《传》曰:“必也正名乎!”棋之谓
欤?
品格篇第十二
夫围棋有九品。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体,四曰通幽,五曰用
智,六曰小巧,七曰斗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九品之外,不可胜计,
未能入格,今不复云。《传》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
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杂说篇第十三
夫棋,边不如角,角不如腹。约轻于捺,捺轻于辟。夹有虚实,打有
情伪。逢绰多约,遇□多粘。大眼可赢小眼,斜行不如正行。两关对直则
先觑,前途有碍则勿征。施行未成,不可先动,盘角曲四,局终乃亡。直
四板六,皆是活棋;花聚透点,多无生路。四隅十字,不可先纽。势子在
心,勿打角图。弈不欲数,数则怠,怠则不精。弈不欲疏,疏则忘,忘则
多失。胜不言,败不语。振廉让之风者,君子也;起愤怒之色者,小人也。
高者无亢,卑者无怯。气和而韵舒者,喜其将胜也。心动而色变者,忧其
,名曰输筹。
皆筹为溢,停路为[上艹下巾]。打筹不得过三,淘子不限其数。劫有金井、
辘轳,有无休之势,有交递之图,弈棋者不可不知也。凡棋有敌手,有半
先,有先两有桃花五,有北斗七。夫棋有无之相生,远近之相成,强弱
之相形,利害之相倾,不可不察也。是以安而不泰,存而不骄。安而泰则
危,存而骄则亡。《易》曰:“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

我朝善弈显名天下者,昔年待诏老刘宗,今日刘仲甫、杨中隐,以至
王琬、孙先、郭范、李百祥辈,人人皆能诵此十三篇,体其常而生其变也。
古人谓:“犹盘中走丸,横斜曲直,系于临时,不尽可知。而必可知者,
是丸不能出于盘也。”《棋经》,盘也。弈者,丸也。士君子无所用心,则可观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