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今天的幸福生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40:54
 

幸福就像走路一样,人人都知道走路是什么,但是如果要下一个定义,一只脚怎样跨出、腰怎么扭动才算走路,大多数人却又给不出答案。

幸福不是一个想追就能追到的目标,而是在做了好多事情后才能达到的享受。幸福感虽然可能因不同的价值观而不同,但幸福观的正当性却仍然有一定的共同点。

主持人:本报记者龚丹韵

嘉宾:童世骏(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龚丹韵:电视剧《老大的幸福》创下了央视今年电视剧最高收视率,不断引发人们对“幸福观”的热议。老大被兄弟姐妹拉进城,目睹了房地产大亨老二、官迷老三、房奴老四、股疯老五的生活后倍感茫然,但最终老大以朴实的人格魅力,令他们重新感悟到什么才是“幸福生活”。您觉得该怎么理解幸福?

童世骏:幸福就像走路一样,人人都知道走路是什么,但是如果要下一个定义,一只脚怎样跨出、腰怎么扭动才算走路,大多数人却又给不出答案,只知道幸福就是和灾难、悲剧、痛苦不一样的东西,这也正是幸福这个概念有意思的地方。

当代人都会理直气壮地去追求幸福,但是这种追求其实又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可以拥有如此多的选择途径。过去深山老林里的人家祖祖辈辈追求的幸福都是差不多的,但是今天即使很破的茅屋里,也会放着一台彩色电视机,会把千里之外的幸福带进来,立即影响你对幸福的理解。所以,这是一个很难有稳定的幸福观的时代。即便是相当有毅力的成年人,对原来的幸福观产生动摇、怀疑或者得到提高的机会,也比过去多得多。

不妨把这种动摇、改变看成一种好事。毕竟,当这么多的思考方式、获取途径,都摆在面前供你选择,最后形成的幸福理解与实践方式,才是真正符合人的尊严和本性的。尤其年轻人对幸福的理解,总是需要一个学习过程,经过尝试、体验、模仿、反思的过程后,渐渐有所成长,最后达到的幸福,才配得上幸福的名义。

龚丹韵:文艺作品每每看到触动心弦之处,总让人感慨万千,但看过之后,大多数人仍然选择维持生活的原样。

童世骏:文艺作品触动你去思考了,即使不能提高幸福的数量,也能提高幸福的质量。我说的“幸福质量”,与人生所经历的学习过程有关,你经历与思考得多了,生活中为人所特有的意义和尊严增加了,追求幸福的能力与目标的距离缩小了,那么你的幸福质量就得到了提高。美国哲学家杜威的一个观点我很赞赏:最重要的不是目的,而是改善过程本身。

很多调查表明发达地区的幸福感往往更低。以前总说这是因为不发达地区的人们更知命乐天,但现在还可以这样解释:不发达地区的人们有更大的改善空间。农民工进城,会想象经过努力以后,子女的人生会得到怎样的改善、自己的养老会得到怎样的改善,这种改善的希望,是幸福感的重要内容。一个社会要能使人幸福,它不仅需要维持公平、正义等,还需要提供每个人追求改善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不断改善着,幸福感就会提高,就会感到人生是充实的。

龚丹韵:幸福感很主观,谈论到最后往往得出一个结论:这只是一个心态问题。就好比美国的年轻人大多买不起房,他们并不焦虑,而我们的心态却不同。您怎么看?

童世骏:幸福不是一个想追就能追到的目标,而是在做了好多事情后才能达到的享受。所以单纯心态上的幸福感改造,也是不现实的。就好比和朋友出去吃饭,主要目的当然不是吃饭,而是享受友谊。但是如果你直接去追求友谊,不参与具体的实践,友谊往往又得不到,你不可能跳过一个载体。

另外,幸福感虽然可能因不同的价值观而不同,但幸福观的正当性却仍然有一定的共同点。阿Q自己觉得很幸福,我们却觉得他是麻木的、可怜的。有人会说,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我想有一个办法可以看出他人究竟怎么想,那就是看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怎么样。别看有些人天天在麻将台上打发时间,总说这就是他们的幸福生活,但他们往往并不希望孩子重复自己的生活,仍希望孩子读书好、工作好。这说明他们内心深处,对幸福仍然有一个比较健康的理解。

龚丹韵:有些人在衣食住行物质上就能幸福满足,有些人则更追求精神生活,也就更难以满足。这样一比,前者的幸福感难道比后者更大?

童世骏:穆勒曾经讨论过这样一个命题:究竟选择做痛苦的人,还是快乐的猪?他认为痛苦的人比快乐的猪要好,假如有人不同意,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因此只知道事情的一面。当你知道事情的两面后,你就会感受到,高级的幸福要比低级的幸福好。

当然,也不能把幸福的高低理解得太简单。假如朋友问你去音乐厅还是去足浴房,爱好古典音乐的你,或许也会说今天倒想去洗脚。为什么两面都体会过后,人仍然会选择低级的享受?我的解释是,高级的生活方式,并不只由高级的消费活动组成。一种好的生活方式,本身就包含着选择多种消费活动的可能性和能力,它并不排斥低等级的消费活动,只不过这一类消费活动被放到局部的位置。人的需求总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怎么配置和看待其中的比例。

龚丹韵:古人说知足者常乐。当生活中遇到不幸,该如何对待?是降低自己的期望值,还是付出更多的努力? 

童世骏:知足者常乐不能简单讲。孔子还说过“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重要的不仅是有所求,更是要知道什么可求,什么不可求。当然,年轻人要有拼一下的创新精神,只是你要同时做好承担风险的准备,不要吃亏了以后只知道怨天尤人。这是现代社会需要的心态。

老百姓的生活有常规的逻辑,过去常说农民是最有智慧的,因为农民往往具有最基本的常识。电视剧中的“老大”是非常健全的普通人,他知道生活不是由偶然因素决定的,把握住最基本的东西,就不会丧失太多幸福感。

社会总是既需要改变,也需要稳定,在秩序和进步之间有一种平衡。人生也需要类似的平衡:你想让环境满足你的需要,但环境又不会百分百如你所愿,于是改造环境和适应环境之间也要有一个平衡。希望每个人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经过认真思考以后,最后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幸福答案。

(本文来源:解放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