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信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0:32:06

回信录

中国共产党旅欧史话作者孔繁丰回信

陈志元同志:你好!

你八月十五日的来信已由中国青年出版社转给我们, 勿念.感谢你和你的家人对《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史话》一书的关心及你们对我们所做工作的鼓励. 你在来信中指出的本书的错误是存在的, 这是由于我们工作中的疏忽所致, 今后为再版当予以改正.

知道你是罗振声同志的亲属, 并受你父母的委托正在收集整理罗振声的历史资料, 我们很高兴. 不知你目前工作进展如何?对今后的工作何具体打算和安排?在研究工作和撰写《史话》过程中, 我们收集到一大批有关资料, 其中有些在写作《史话》时己用, 有些则还没有用, 有些则因为我们对一些文章的署名弄不清是本名还是化名或笔名, 或不太清楚某些同志当时的经历及在革命活动中的身份(职务),而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 你希望我们对你给以支持和帮助, 我们是乐于这样做的. 请你抽空来一封信, 告诉我们:

一.     你已经掌握哪些资料, 照片?(我们了解这些后, 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帮你选择资料)

二.     罗振声同志旅欧期间(包括何时,怎样赴欧的)的主要活动(时间, 地点)政治面貌及所任职务.

三.     罗振声的化名或笔名.

四.     罗振声同志从欧州回国后的简况.

我相信, 在了解以上情况后, 我们就有可能给你以帮助了.

最后, 请代问你父母及其它亲属好.

其他方面情况看以后在叙.

 

《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史话》作者

一九八七年九月十曰

     来信请寄:天津南开大学党委办公室 孔繁丰 收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复信

陈志元同志:

来函敬悉, 经查阅,《黄埔军校史料》第二期, 姓名籍贯表上有你外公罗振声的名字, 书中登载的“本部东征曰记摘要”(一九二五年二月十五日, 三月十三日)提及罗振声的名字, 至于其它史料, 尚未发现. 如需要上述两天的曰记, 我们可代复印. 复印的工本费是0.70元, 邮费0.15元, 合计0.85元.

此外,我馆似收藏罗振声烈士的史料, 请您写一份罗振声烈士的传略给我们. 谢谢!

 

致  

敬礼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 (公章)

一九八四年十月九日

                    

 

 

陈志元同志:

来函敬悉, 汇来的拾元也收到, 罗振声烈士的复印资料已于十二月寄出, 资料复印费及邮费合计1.30元, 余下8.7 0元如数寄回.

关于要我馆写证明材料, 证实你外公的组织问题, 请通过您单位的组织与我馆联系.

罗振声烈士的照片, 我馆没有保存, 特函告.

敬礼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公章)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二日

 

陈志元同志:

你的来信收到.

从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四零年初我在綦江地下党那段时间, 罗振声没有找过我和其他党员同志, 他和组织上没有发生任何联系. 特此函复.

又来信中所提到的陈翰屏, 在白色恐怖时期, 他有叛党的行为. 所以解放后是作为统战人士在县政协工作的.

此复

祝好

夏奇峰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注明:通信地址: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北京北环西路十号

 

重庆市府参事室复信

陈志元同志:

你八四年八月二十一日给北京黄埔同学会的信己转来我组.

你外公罗振声先生的学历经历(革命事绩)事己过去数十年, 人证物证均难查找, 为弄清真实情况, 我们只能尽力去办. 但大海捞针, 又受条件限制, 办理所需时间就无法预计了. 希望你耐心等待, 不必忙在一时. 最好由你多方进行, 主动提供有力人证物证, 信告情形, 经我组核实后, 转报上级, 听候指示解决

此致 

敬礼

王绪镒启

七月十月

为急于弄清此事, 我曾将此信带到北京, 想在邓主席接见时当面问问. 因那天她在会上讲话, 未便跑去打绕她. 我问过多位二期同学, 他们说想不起来, 现我对此事末放弃调查, 等同学录寄来, 只要同学录上有你外公罗振声名字, 我当进一步事仿把此事明, 报请处理. 希望等待. (

 )有线索请告我.

王绪镒

重庆市府参事兼成都同学会理事

一九八五年七月十三日

注:王老住址:重庆市中区人民路五十六号(唐家院)

 

 

          政协重庆市委员会来信复函

                                (1984年)182号

你的来信, 我会己转:

綦江县政协了解情况.

请直接联系解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重庆市委员会

                                     秘书处(公 章)

                                  一九八四年五月十八曰

 

          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回信

陈志元同志:

你八四年四月十曰来信一件已经收到. 我们现将来信退还给你, 因你们在来信中没有提出可以证明罗振声同志的可靠证明. 对他的政历无法查证和作出结论.

 

                      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来信来访专用章

                         一九八四年六月十一日

 

 

 

 

 

 

              黄埔军校同学会回信

陈志元:

来信收到已久, 前阶段因机构筹建的各项工作还不完善, 未能及时作答, 深致歉意.

你和同学们所提的有关问题, 我们已草似方案, 正在报请审批中. 一俟定妥, 当分别逐项办理或协助解决.

此复

                                 此致

敬礼

                         黄埔军校同学会 信访专用章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四曰

本会地址:暂设北京市宣武区教子胡同七十号

 

             綦江县党史办公室回信

陈志元同志:你好!

现将你外祖父的早年革命活动综合整理成文, 随本信将文稿寄给你.原似署你的名, 后想此事不妥, 因为我是以第三人称进行整理这篇文章的, 如用你的署名, 有一些内容和提法与你的身份不相称, 如按你所写的原文照样发表, 则你的原文中, 有些内容和提法我们又不同意. 所以我想, 一方面由我整理发表, 主要达到表你外祖父旱年革命活动的目的,以使一些人对你外祖父有个正确的认识, 另一方面你也可以将你所写的原文文稿采用其他方式对外发表. 这祥, 我们发表我们的, 你发表你的, 你以为如何?如同意, 请速对文稿进行修改补充, 跟即将此稿退回给我,用邮政挂号信, 寄到綦江县委党史办公室任万江收, 以便我们抓紧将此稿正式发表. 我的发表后, 将寄二份给你, 以后我们将此稿列入《中共綦江县党史资料汇编》(人物专辑), 也一定将铅印的册子寄二本给你, 由你与刁礼贵同志作为留念.

                         此致

敬礼 

                                           任万江亲笔

                                      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九曰

 

陈志元先生:

来信早已收到, 我因身体不好, 难以提笔, 故迟至今曰始复.

前年我在《綦江文史资料》上写一篇“綦江留学生补遗”一文(指民国时期), 引起你的关注, 很好!我写的文史资料, 有些是查资料所得,有些是想当年的所见所闻, 回忆整理而来.

你的外祖父罗振声是民国初年留法学生(勤工俭学)之一, 确系事实, 但有关他的详情, 记载不多, 他本人也无遗作留存, 因此, 我从田斗寅先生写的《日知临墨》中见到一鳞半爪, 加以回忆写出, 意在侧面补遗,无所系统. 说不定其中的年月日时可能有点出入, 但也无妨.

你提的问题回复如下:

一.                        罗振声先生的生活时代与我相差悬远, 民国十几年(二十年代)他己有了成就, 我还是一个小娃儿, 后来只是慕名而不曾相识. 可惜他辞世太早, 当年留法学生, 本县只此一人, 有书载必要. 我的资料依据一是田斗寅先生的记录, 一是林凌先生的口述, 余则未得.

二.                        田斗寅的记录手稿, 我在一九四四年树仁中学时(与田同事), 得以供阅. 后即索回归还. 田先生的《日知临墨》上面, 杂七杂八, 写得很多, 浏览之余, 觉得他不单是个教育家, 而且还是个社会学家. 他很注意当时的社会现像, 也评论了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 他发现什么就写什么, 不分章节, 不列系统, 涉猎广泛, 诸多知名人物(包括知识分子),袍哥走卒, 无所不记. 我认为他这些手稿, 当时人写当时事, 有史料价值, 更有真实性和可靠性. 本来对罗振声的史料记得不少, 但我记不得了. 我问过田先生的后代(子女)皆答, 解放前的诗文作品和史料手稿早已荡然无存, 不见踪影.

三.                        至于林凌先生(与罗同在法国留学), 于一九四九年上半年,与我同在江北溉澜溪(国)中学教书, 萍水相蓬, 闲谈间,他知我是綦江人, 偶然引起他回忆起罗振声一段交住, 问及此事, 他才谈了他们在法国的情景, 我当时顺耳听过, 未加细究, 没有想到至今竞成了文史资料. 四九年的林先生, 精神面貌, 落魄万分, 身体状况, 骨瘦如柴, 未便问其身世,只知他是“个子人”, 并有鸦片嗜好(悄悄抽, 不敢公开说).分手以后, 不知下落, 估计已死.

四.                        我曾见《重庆文史资料》上, 介绍过“留法 比 瑞同学会”其中有罗振声的名字, 却无其他记载. 据我所知“留法 比 瑞同学会”解放前就有了, 地点在临江路, 距沧白纪念堂不远的地方. 现在是否存在, 就不知道了. 建议你可以去市政协文史资料办公室去查询一番, 可能有点眉目.

就此暂停, 不尽一一.

                                潘德潜

                         一九九二年四月三日  于綦 江

回信请交:綦江北街八十八号  县侨联  或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