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柏林飞艇L.59的非洲之行(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1:01:03
齐柏林飞艇L.59的非洲之行(组图) 


英国著名航空画家“Timothy.O.Brien”笔下的“L59的非洲之行”

作者:钱锟
发表在《兵工科技》2004年9期,此为完全版本

                                       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不落帝国在海洋上依然保持着传统的优势,这使得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纷纷被孤立了起来,并且相续落入协约国之手,但德属东非的情况却完全不同,在东非广袤的大地上,德国人保罗.冯.勒托-福尔贝克(Paul.Von.Lettow-Vorbeck)将军率领三千德军和一万当地土著军队成功击退了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部队的进攻,使德国人成为东非的主宰。


    但是在1915年,德意志帝国的非洲之梦却被一名性情古怪的英国海军中校斯派瑟和他的丛林海军彻底粉碎了,在英德海军传奇般的“坦葛尼喀湖之战”后,东非的局面发生了逆转,1916年底,协约国已经控制了德属东非大部分的地区。1917年9月,勒托-福尔贝克将军不得不率领残部(150名德军和1200名土著军队)逃往北罗得西亚的灌木丛中和协约国部队打起了游击,但在协约国军队的围困下,勒托-福尔贝克将军率领的德军很快陷入了绝境。在英国的海上优势面前,德国根本不可能把弹药和物资运往东非,为了挽救东非的德军,柏林方面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支援计划,动用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齐柏林飞艇把弹药和物资送到被围困在东非的德国军队手中。

 

                                   大胆的援救计划


    通过周密的调查和研究,帝国海军飞艇部队很快制定出了援救方案:一艘巨型齐柏林飞艇将从距离东非最近的德国飞艇基地--保加利亚境内的杨博尔基地起飞,穿越地中海和北非,经过5800公里的远航后,把军火物资运往东非,经过计算,这已经是齐柏林飞艇航程的极限,而东非又没有供应飞艇使用的氢气和燃料,因此,这将是一次单程的旅行。


    显然,象这样艰难的洲际远航,需要一位经验丰富的艇长,而此时正忙于轰炸伦敦的德国飞艇部队并不愿意为这次冒险行动浪费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手”。因此,年轻的艇长鲁维格.驳克霍尔特(Ludwig.Bockholt)被任命为此次行动的指挥官,德军的计划是:当飞艇到达东非后,艇长和他的艇员将登上陆地以步兵的身份加入勒托-福尔贝克将军的部队同协约国军队作战。


    当鲁维格.驳克霍尔特艇长和他的艇员正在为远航作着准备的时候,在弗雷德里希特沙芬(Friedrichshafen)飞艇工厂,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飞艇齐柏林L.57已经完工,由于她即将前往东非,所以L.57必须作一些修改,为了提高升力,从而提高她的有效载荷,L.57被加长了30米,以容纳附加的两个氢气气囊,由于L.57到达非洲后是无法返回的,因此,德国人计划在L.57到达非洲后,就把她拆毁,并回收艇上一切可利用的原材料和设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德国工程师对她进行了特殊的改装:首先,L.57围绕艇壳的过道全部使用皮革制成,以便飞艇拆毁回收后用来为非洲的德国士兵们制作靴子;飞艇的骨架则全部使用“杜拉铝”制成,以便回收后用来搭建帐篷和防御工事;而飞艇上的无线电收、发机,引擎,发电机和油箱将会被回收用于建立一个野战无线电台。


    1917年9月21日,L.57首飞成功,10月,L.57转场柏林,但当她降落时,一阵强风把她猛地吹向地面,随后由于氢气泄漏而发生无法控制的大火,L.57就这样因一场意外的事故而烧毁。


    但这场事故并没有动摇柏林方面对东非的支援计划,德国人决定用还在建造中的L.57的姊妹艇L.59来完成这次支援行动,10月25日,完成了同样改装的L.59进行了首飞,11月4日,L.59便携带14吨军火物资转场前进基地杨博尔,准备前往非洲。


11月4日,庞大的L.59在杨博尔基地被几百名地勤人员拖出艇库。


    L.59的非洲之行将会困难重重,即便是L.59成功到达了东非,在广袤的非洲大陆上找到勒托-福尔贝克将军的部队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由于东非的德军在撤退时丢弃了无线电发报机,因此柏林方面无法得知勒托-福尔贝克将军的准确位置,但根据推测,勒托-福尔贝克的部队可能会在尼亚萨湖以东的某个地方与协约国部队奋战。因此L.59将前往那里并在那里低空飞行搜索勒托-福尔贝克将军的部队,当L.59找到“德军”的残部后,飞艇上会选派一名自愿者伞降到地面与“德军”接头,一旦确认了对方身份后,L.59随即降落,任务完成。


介绍L59飞艇非洲之行的德文原版书籍

                                         L.59简介

    L.59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飞艇(共两艘,姊妹艇为L.57),全长226米--比今天的宽体客机波音747还要长三倍多,直径28米--是现代客机宽度的4倍,L.59全重78.5吨,最大有效载荷14吨,另外,L.59还可携带22吨燃料,1吨润滑油和10吨压载物(通常是水箱)。L.59的动力系统由5台六缸燃油引擎(分别驱动5个双叶片的螺旋桨)组成。和其他早期飞艇一样,艇员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


L.59的动力和控制系统全部设置在艇身下程菱形布置的四个吊舱之中,这就是前部最大的一个吊舱-----“控制舱”

    L.59的动力和控制系统全部设置在艇身下程菱形布置的四个吊舱之中,前部最大的一个吊舱为“控制舱”,艇长和他的副官的位置就在这里,另外这里还有一个升降舵操作手,一个方向舵操作手和一个无线电操作手,在控制舱尾部装有一台引擎,并驱动一个双叶片的螺旋桨。位于艇身两侧的吊舱各装有一台同样的引擎,而尾部的吊舱装有两台引擎,每个引擎均配备有一名机械师值班。在飞艇巡航时,5台引擎将轮流停机上润滑油和进行常规的维护(停机维护时间为两小时)。飞艇的四个吊舱通过一套类似于那个时代轮船上常见的闭路电话系统联系起来。和其他早期飞艇一样,L.59动力孱弱:虽然L.59的全重超过了今天的波音737,但是LL.59的动力系统的功率仅仅相当于一架不列颠之战中的“喷火”战斗机。


L59的非洲之行的航迹图

                                        奇幻旅程


    1917年11月21日,L.59开始了她传奇般的非洲之行,L.59在旅行之初非常顺利,她一直顺风而行,直到L.59越过土耳其山脉。但好景不长,由于缺乏气象预报,在L.59行程的第一个傍晚,在地中海上空L.59驶入了一个夹杂着闪电的风暴群之中,雨水和冰雹凶猛地砸在L.59的艇壳上,正当艇员们奋力操纵飞艇的时候,通过闭路电话,从了望台上传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尖叫声:“飞艇着火了”!艇长立即对这一警报进行了核实,结果发现这是一个误报,由于静电在作怪,使得艇壳闪出明亮的火光,过于紧张而又缺乏经验的了望员显然从来没有见过这种现象,从而引发了一场虚惊。


    到第二天早上(11月22日),L.59终于安全越过了地中海,了望员已经可以辨认埃及的海岸线了。这标志着L.59已经进入了热带地区,而此前还没有任何一艘飞艇到过热带,L.59面临着新的考验,火热的阳光直射在飞艇的艇壳上,使得气囊中氢气的温度急剧升高,氢气随之膨胀,飞艇开始上升,升降舵操作手使出浑身解数把飞艇的高度控制在800米以下,因为一旦飞艇超过800米高空,随着气囊的继续膨胀,为了避免气囊爆裂,艇上的截流发便会自动开启释放氢气。而一旦损失了这些宝贵的氢气,到了晚上,随着气温下降到零度以下,飞艇将会出现升力不足的危险情况,而在非洲是无法为飞艇补充氢气的!


    另外,从沙漠上不断升腾上来的热空气也给L.59制造了不小的麻烦,这些热气流使得L.59上下颠簸不止,所以的艇员都尝到了晕船的苦头。而了望员也被从沙漠上反射上来的阳光折磨的头晕目眩。


    更糟地是在埃及上空,L.59控制舱的引擎出现了在空中无法修复的故障,在保持一台发动机在维护的情况下,L.59只能使用三台发动机完成剩下的航程。控制舱引擎的报废引发了一连串连锁反应,由于艇上的发电机正是由这台引擎驱动的,而发动机又直接为无线电发报机供电,所以,这台引擎的故障导致了L.59失去了向柏林发报的能力(从第二天开始,由于L.59中断了向柏林的例行发报,使得柏林方面开始担心L.59的安危)。


    第二天傍晚,L.59成功穿越了埃及,这标志着L.59距离目的地东非已经剩下不到一半的路程,虽然一路上,L.59的艇员们经受了沙漠温差的考验和热带病的折磨,但现在每一个艇员都情绪高涨,因为他们知道一旦成功到东非,他们的壮举将震惊世界,显然,德国人会把这次航行作为他们政治宣传的有利资本。


    正当L.59的艇员们正全力赶往东非的时候,远在柏林发生的一件事情使L.59艇员的一切努力都化为泡影,当天,柏林截获的英军电报显示:协约国军队已经控制了东非绝大多数地区!而勒托-福尔贝克将军的残部至今下落不明,柏林方面动摇了。他们认为现在L.59找到勒托-福尔贝克将军残部的几率几乎为零。而以一艘飞艇的代价作为赌注显然不划算。因此,柏林方面决定向L.59发报取消此次行动,并命令L.59马上返航。


    当L.59的艇员们得到这一消息后,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这个残酷的事实,为了完成这次任务他们已经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但当东非就在眼前的时候,柏林却命令他们取消这次计划,L.59上的每一个艇员的情绪都跌到了最低点。年轻的艇长鲁维格.驳克霍尔特极不情愿地下达了返航的命令,真正的考验还在返航的途中等待着他们,第三天傍晚,沙漠上空气温骤降,氢气气囊急剧收缩,飞艇开始急剧地掉高度,为了保持600米的高度,艇长鲁维格.驳克霍尔特下令扔掉压载水箱,并使飞艇保持4度的飞行攻角,用引擎提供的动力使飞艇上升,但这些努力仍然没能阻止飞艇的下沉,这时,艇长只有下令扔掉艇上的部分货物,这一紧急措施终于阻止了飞艇的下沉,此时所以的艇员都已经精疲力竭。


    L.59于第四天(11月24日)抵达地中海,好在此时地中海上风平浪静,L.59得以安全的返回欧洲。11月25日凌晨4点25分,L.59终于安全回到了她的起点--杨博尔基地,由于飞艇事先无法使用无线电发报机通告基地她的返航时间,使得基地的地勤人员手忙脚乱,在地面准备回收飞艇的时间里,L.59不得不在基地上空盘旋了两个钟头(要靠人力把L.59这样的巨型飞艇拖入艇库通常需要聚集700名地勤人员)。经过四天多不间断的航行后,L.59的艇员们走下飞艇时,已经是身心具疲了。


L59正在降落


L59全体他的艇员从非洲安全返回杨博尔基地后的合影(后排中间穿皮衣的为年轻的鲁维格.驳克霍尔特艇长)

    虽然L.59并没有把军火物资送到东非的德军手中,但L.59的艇员们仍然可以为他们取得的成就而骄傲!在仅仅95个小时之内,他们总共飞行了6800公里的航程(这一距离相当于从英国伦敦到美国迈阿密的航程)。他们的这一壮举已经创造了一项新的飞行距离的世界记录(而且L.59运载了同样创世界记录的货物)。如果是在和平时期,艇长鲁维格.驳克霍尔特和他的艇员将成为国家英雄,但这却是战争期间,L.59史诗般的飞行壮举不得不被锁在保密档案柜里,直到战争结束这一壮举才被公布于世,但此时,艇长鲁维格.驳克霍尔特和他的艇员已经在战争中阵亡了。


                                            尾声


    在没有得到任何补给和增援的情况下,东非的德军仍然顽强地和协约国的军队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战斗,直到一战结束。而L.59则转为执行轰炸任务,并在1918年4月7日轰炸马耳他的英国海军基地时因燃料泄漏事故着火坠毁,包括艇长鲁维格.驳克霍尔特在内的22名艇员全部阵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