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犹太人右手温州人》:商魂篇(4)异想天开的追梦者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41:42
梦的衣裳个人图书馆 建筑工地有三个人在砌墙,有位学者路过,问:“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人回答:“老板让我在这砌墙!”第二个人回答:“我在挣工资养家!”第三个人回答:“我在建造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作品!”

多年以后,第一个人依然在砌墙,第二个人成了一名建筑商,而第三个人却成了一位著名建筑学家。

同样的工作为什么会有如此悬殊的结果?是因为梦想不同。

犹太人中间流行一句话:十万美元比一万美元更容易挣。犹太人认为只有目标越高,人才有斗志,梦想才可能实现。一个只想挣一万的人,会给自己很多消磨时间的理由;一个想挣十万的人,则会打起精神去挣大钱。犹太人思维看起来是有点怪异,但联系实际想想,确实是这样!

由此看来,梦想真的很重要!

◎ 跑腿的也能登堂入室:有梦者总会出头



任何梦想不是无中生有的,都是所处环境、心态、理想的综合产物。梦想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志气:当人饥饿时,只想吃饱这顿的人,下一顿还要挨饿;啃着馒头却想着明天怎么吃白米饭的人,说不定明天就能有所改善。梦想是来源于现实但又必须高过现实的东西,如果只是看着眼前的,只是想过一天算一天,那你会永远处于这种境地。唯有打开天窗,敞开思维,才能看到更广阔的未来,同时你也会更积极、更主动、更充满力量。

百货巨头罗森沃德1862年出生在德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少年时代随家人移居美国,定居在伊利诺伊州斯普林菲尔德市。

罗森沃德的家境不怎么样,他得一边学习一边赚钱。中学毕业后,他就开始了正式的工作。罗森沃德的叔叔需要人手,他就到纽约其叔叔开办的服装店当跑腿的。当然,罗森沃德是不会甘心一直做一个上不得台面的跑腿。犹太人不怕输不甘寂寞的特点在他身上体现出来,他确信凡人皆有出头日,一个人只要选定了目标,然后坚持不懈地往目标迈进,百折不挠,跑腿的自己明天的前程一定会更加辉煌。有了这个精神的鼓舞,罗森沃德干活非常卖力,在跑腿的同时他还偷偷的学习,一整套服装商店经营管理技巧也很快被他装进脑袋里。

慢慢长大的罗森沃德终于确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当服装老板。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罗森沃德除了在工作中留心学习和注意动态外,把全部的业余时间用于学习商业知识,找有关的书刊阅读。到1884年,他自认为有些经验和小本金了,决定自己开设服装店。罗森沃德为他的冲动和冒进付出了代价——他的商店门可罗雀,生意极不佳,经营了一年多,把多年辛苦积蓄的一点点血汗钱全部亏光了,商店只好关门。罗森沃德垂头丧气地离开纽约,回伊利诺伊州去了。

失败后的罗森沃德反而冷静下来,他反复思考自己失败的原因。最后,他找出了缘由:服装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但又是一种装饰品,它既要实用,又要新颖,这才能满足各种用户的需求。而自己经营的服装店,所进的货是跟随别的服装店的,没有自己的特色,也没有任何新意,再加上自己的商店未建立起商誉,没有销售渠道,所以注定要失败。

针对自己出师不利的原因,罗森沃德决心改进,他毫不气馁地继续学习和研究服装的经营办法。他一边到服装设计学校去学习,一边进行服装市场考察,特别是对世界各国时装进行专心研究。

一年后,他对服装设计有了心得,对市场行情也看得较为清楚了。于是,他决定重振旗鼓,向朋友借来几百美元,先在芝加哥开设了一间只有十多平方米的服装加工店。他的服装店除了展出他亲自设计的新款服式图样外,还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对已定型的服装样式改进,甚至完全按顾客的口述要求重新设计。因为他的服装设计款式多,新颖精美,再加其灵活经营,很快博得了客户的欣赏,生意十分兴旺。两年后,他把自己的服装加工店扩大了数十倍,改为服装公司,大批量生产各种时装。从此以后,他财源广进,名声鹊起。

随着服装业务的扩大,罗森沃德开始拓宽业务的经营范围。20世纪初,他集中起自己的财力,购下百货业巨头西尔斯公司25%的股权,此举震动了芝加哥工商界,西尔斯由此进入罗森沃德时代。

◎ 童工更快长大:迎合上帝



顾客就是上帝,只有跟着他才能发财,为此可以抛弃真的上帝。

——美国商界名言

想要有所回报,必须有付出,但付出了不一定会有回报。很多人努力地工作,努力地干活,努力地表现,但他从别人眼中看不到一丝的赞同。很多企业也是打广告、搞促销、送赠品甚至亏本买卖,但依然留不住顾客的脚步。那就是方式和方法出了问题,你的努力与汗水不仅不能让别人赞赏你,反而让别人反感。

营销专家告诉我们:研究你的客户,分析你的客户,然后迎合他们,投其所好,定会事半功倍。最难受的戏就是独角戏,不要做那个没有观众没有掌声的演员!

零售巨头施特劳斯1848年出生于德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小学尚未读完,就随家人移居美国,在美国南方落户。由于家庭生活困难,到美国后仅读完初中一年级,就不得不辍学而到社会上谋生。在他14岁那年,他从南方来到纽约,在一家商店当童工。

施特劳斯立志要通过学好文化,掌握技术入手,开创自己的事业。他14岁开始当商店童工,不怕辛苦和地位低下,白天勤奋工作,晚上自修文化。由于施特劳斯勤于工作,善于学习,做事十分利落,老板很赏识他,首先把他从杂工转为记账员,后来又让他当售货员、售货部经理,直至最后任他为公司的经理。经过二十多年在商店的各部门工作,他对商店零售工作非常熟悉并深有体会。同时,他对市场了如指掌,懂得市场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此外,他还与各生产企业有了密切的联系。

二十多年的工作,特别是后十年出任的商店经理职务,使他个人有了一点资金积蓄,也有了管理经营的经验。此时,他认为时机已到,于1896年与其兄集资开设了自己的小百货店,取名为“梅西” (Mays)。

由于施特劳斯早就是零售商店的能手,并有了广泛的供货和售货渠道,所以梅西百货公司开业后,一切很顺利,生意发展很快。几年时光,梅西百货发展成为一个中等百货公司,并有了一定的名气。施特劳斯是位雄心勃勃的企业家,他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决心要把梅西公司办成美国乃至全世界一流的百货公司。他认真研究了当今的市场发展趋势,然后与专家们共同研讨出了自己的发展策略。

施特劳斯断定,今后的市场是由顾客来导向的,企业所面临的困难不是如何生产产品,而是如何把产品卖出去。

为了使梅西百货公司大展宏图,施特劳斯研订出一系列的销售术。其销售术的特点是“低压销售术”,即推销员要站在顾客的立场,为顾客的利益着想,要介绍某一种商品所带来的利益,引起顾客的购买兴趣。因此,他要求本公司的推销员对商品应有10项认识(商品的背景资料、商品的外观、商品的成分、制造的过程、商品的使用、服务性及耐久性、商品的保护和使用、价格及类型、公司的历史及政策、竞争的商品);推销员要善于对不同的顾客采用不同的策略;要有借机建议推销的本领(建议购买相关联商品、建议大量购买所需商品可省时省钱、建议购买高级商品、推荐本公司正在宣传开发的商品、推荐代替商品等,要见机行事);推销员要善于发掘未来顾客(利用各种现有表册资料、跟踪向公司询问的客人、同类产品的市场调研、与其他行业推销员合作、团体和朋友的介绍、利用展示会、观察推测法等)。

施特劳斯相继推出了“给消费者赠品法”、“消费者竞赛有奖法”、“赠品积分法”、“新产品实地表演法”、“产品陈列室”、“时装表演”等等推销办法,都有力地促进了各种商品的销售。施特劳斯十分注重对公司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对各类员工制订出不同的要求标准,经考核合格才能上岗,因而确保了企业销售服务的质量,赢得了顾客的满意。施特劳斯还特别注重公司的形象,为了给顾客树立梅西百货商品质量一流的形象,其经营的各种产品都打上了“梅西”的商标,如顾客买后不满意,可以退款或更换。

梅西百货公司经过30多年的经营,由小到大,最终成为当时美国乃至世界最大的一流百货公司,施特劳斯也成为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富豪。

施特劳斯于1931年去世,梅西百货公司由他的后代继续经营,维持到70年代仍是美国著名的大公司。可惜进入90年代后,由于经营不善等各种原因,导致在1993年难以为继,梅西百货不得不关闭了。

◎ 铁匠的奇迹:没有什么不可能



这个世界充满了不可能——流氓刘邦、乞丐朱元璋能当皇帝,聋子贝多芬能作曲,黑人奥巴马能当选美国总统。梦想的一大作用就是让不可能成为可能,很多让人瞠目结舌的事情就是这样发生的,很多被人认为“绝不可能”的奇迹就是这样铸就的。商界的富翁中有一连串白手起家的名字,他们向全世界证明了:只要你敢闯,命运之门就会对你敞开!

好莱坞美女如云帅哥成堆,是当今世界的娱乐中心。在西欧、拉美、非洲各国放映的电影、电视片中,美国片占60%至90%,英国、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等国也占80%以上,而美国片中又绝大多数是制作于好莱坞。

但谁又知道,好莱坞的今天是一个铁匠一手缔造的。

高德温是位犹太人,1882年出生于波兰华沙,11岁时丧父,家庭生活十分困苦。1893年,他跟着一些大人来到英国伦敦谋生。当时高德温身上分文没有,他便到一些店铺和工厂哀求给他一份工作做,但都因年纪太小被屡次拒之门外,一连数天流浪街头。绝望之际,他见到一家铁匠小店。他驻足观看,那两位铁匠叮叮打铁不停,心想:我去免费帮他们打铁,相信会受欢迎的,在这里也许能找到一份工作。他鼓足勇气上前去请求,那两个铁匠看了他一眼,不禁笑了起来,反问他吃得消这种苦活吗?高德温亮起他的手臂说:“你们看,我这双手很有劲的!”那俩铁匠看见他个子尚算高大,并那么认真,同意留他下来试试看。

11岁的高德温在这家铁匠铺干了三年,不但积蓄了几十英镑,还练就出一副强健的体魄。高德温是个胸怀壮志的少年,他始终相信自己会成为一个杰出的人,目前的苦难只是暂时的,只要为梦想而奋斗是能走出泥潭的。

高德温自知没有文化不能有大的作为,于是,每天不管多累,他晚上都坚持自学文化。随着年龄增长,他明白当铁匠不是长久之计。14岁生日过后,他决定离开伦敦,到美国去谋生。他到美国后报考一个手套工的工作,很快就被录取了。他在这家手套厂的工作也很快上手,几个月后就成为一名熟练工人。他在工作中注意到手套生意很好,工厂经常加班加点也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他暗地想:自己可从这方面开拓事业。

高德温善于把握机遇。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和西方的众多国家工业迅速发展,千千万万的产业工人需要大量的手套。高德温认识到机不可失,他充分利用自己在手套厂打工时掌握的技术和市场情报,果断地自己设厂经营。

高德温还巧于乘势。他既乘了其打工时那手套厂的势,又乘了顾客的势。当时手套供不应求,很多顾客为了提前买到手套,愿意预付货款。高德温利用这些预收的货款大量扩大生产,所以事半功倍,发展快,效益好。当他18岁时,他的手套厂已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手套厂了,他的财产已有好几百万美元。  

有了较雄厚财力的高德温,开始考虑向别的领域拓展自己的事业。他组织人员对电影行业进行了市场考察和分析。当得出结论准确无误时,他毅然投资成立“杰西?拉斯基电影公司”,发行了故事片《贵族通婚》。这是好莱坞最早的故事片之一,投入市场后,大受欢迎,激励了高德温的投资热情。从此以后,他就选定了一年四季都适合拍片的好莱坞为影业发展基地。

1917年,高德温自己创建“高德温影片公司”,成为了独立制片人。为了大规模推出更多更高票房率的影片,从20年代起,他以高薪聘请著名作家为其编写电影剧本,使其所产的影片保持高水平和富于文学性。1924年,他又与其他影片公司合并,成立“米高梅公司”,壮大了力量,制作出了更多受观众欢迎的影片。其中有不少影片是世界著名的,如《孔雀夫人》、《呼啸山庄》、《小狐狸》、《黄金时代》等等,其中《黄金时代》曾获奥斯卡多项奖。“米高梅公司”在高德温地主持下,其选聘的演员中,有相当多成为明星。

高德温后半生主要将精力集中在好莱坞影业上,他所产的影片一直是世界公认的最佳产品,好莱坞之所以有今天的规模与成就,可以说是高德温一手打造出来的。

◎ 数次精彩的转身:合身的衣服才是最好的



梦想可能是天使,把人带向成功的天堂;梦想也可能是魔鬼,把人带向灭亡的地狱。梦想和幻想、狂想、空想也就一步之遥,很多不切实际的梦想家太过于高估自己或选错了目标,他们从事自己不擅长的工作,进行自己不适合的冒险,办自己根本办不到的事情,失败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梦想和目标是不能没有的,但一定要适合自己才行,就像去买衣服,未必华丽的、贵气的就是最好的,那件最合你身的才是最好的。

美国有位著名的影星,同时也是著名的商人,名叫保罗?纽曼。

保罗?纽曼有杰出的演艺才能和先天的强健体魄,他拍摄了许多影片,曾先后五次被提名为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1987年3月30日,保罗?纽曼终于以其在《金钱本色》中成功的表演,登上了奥斯卡的最高奖台。保罗?纽曼除了有高超的演技外,还是一个出色的导演,他曾导演拍摄过五部电影,也执导过电视剧。他导演的《雷切尔?雷切尔》获得了成功,大受欢迎和赞誉。

保罗?纽曼在电影艺术上的成就,为他赚取了不少钱财,成为一个富裕的艺人。但保罗?纽曼让人感到惊奇的不仅是他舞台上的魅力,更多的是他还能在商场上任意驰骋。

1982 年的一天,保罗?纽曼到一位作家朋友家里拜访。在交谈中,保罗?纽曼向朋友提出自己想开发一种食品,这种食品是拌面条用的酱汁,是自己在厨房做菜时调配成的。两人一谈即合,协商同意共同投资各50万美元开发这种产品,这种酱汁取名为“保罗纽曼面汁”,生产这种面汁的企业亦取名为“保罗纽曼公司”,由保罗主持工作。

公司创办之初,工厂和写字楼十分简陋,使用的都是最便宜的家具和工具。但他们制作却十分认真,使用最好的原料和最佳的搭配,使制出的各种面汁确保质量。产品推出市场后,销量之旺都令他们惊奇。各地超级市场不断要求补充货源,他们不得不雇请工人扩大生产。仅仅经营了一个月,就纯赚4万美元。

第一炮打响后,“保罗纽曼面汁”的销量开始月月增加,保罗?纽曼迅速把公司的生产车间由一个小厂发展到4个大工厂,添置了大批先进的生产设备,进行大批量生产。他们合伙投资的100万美元本金,在开业的几个月就收回了。到开业一周年时,公司的纯利润达1200万美元。到第六年,该公司已成为一个大企业,利润更是倍数增加了,被喻为“食品王国”。

保罗·纽曼非常善于发挥自身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利用自己的烹调特长。他平时在家中喜欢入厨,闲来除精心研制几款菜式招待朋友外,还阅读了不少食品烹调书籍。日之长久,他自己配制的一种酱汁用于拌面,谁吃了都赞口不绝。

2、善于利用明星效应。保罗?纽曼利用人们的“明星效应”心理,把自己研制的面汁推向市场,从中获取盈利。基于这种动机,他把这种面汁冠以“保罗纽曼面汁”,并把公司的名称也套上自己的大名。当产品推出后,消费者发现是明星自己研制的新食品,出于崇尚和好奇心理,自然会买其一瓶尝试。而面汁的味道亦确实不俗,于是辗转介绍,如他作为明星一样,面汁变得家喻户晓了。

3、善于拓展销售市场。保罗?纽曼在开业几年后,立即着手把自己的面汁推向世界各地市场。

4、善于开发新的产品。保罗?纽曼认识到,人们的口味正如看电影一样,总希望得到一些新鲜的享受。自己的面汁虽好,但吃多了亦会腻。鉴此,他已研制出第二、第三种产品。如以柠檬作原料,制成新的调味品,使调味品变成系列化,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

保罗?纽曼以演艺和商艺齐头并进,使他成为一个名利双收的富豪明星。在娱乐圈里跨界经营的人很多,但成功的很少,取得非凡成就的更是微乎其微,这么长的时间里,仅里根、施瓦辛格、保罗?纽曼等寥寥数人。

◎ 攻克“鬼剃头”:贵在坚持



坚持不懈这个词语的意思太好理解了,但真正运用起来那就太难了。你能为工作义务地加班加点吗?你能在暴富后还勤勤恳恳吗?你能坚持为一个梦想而奋斗终身吗?很多人都不能,包括笔者本人也不能。很多人就是这样把自己变得平凡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古人对所有梦想者的勉励!

“斑秃”又名“鬼剃头”,其症状就是头上大片大片地掉头发,掉了之后就再也不长,此病极难治愈。

从来没有人挑战过“鬼剃头”,不信邪的赵章光成了第一个,于是“江湖郎中”赵章光在行医过程中收治了数名患有“斑秃”的不幸少女。为了攻克这一疑难病症,赵章光参考了岳父传授的诸多秘方,秘方所需的种种罕见的草药,则求诸了父亲多年采药的经验。那段时间,他常背起竹篓,拿上铁铲,只身攀上云雾缭绕的雁荡山,去采集配方丽覃药。

赵章光每天翻山越岭、熬更过夜,其艰难可想而知,幸好他身上有一股子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坚韧品性,他一直都咬紧牙关坚持了过来。那时谈不上实验室,家里摆满了瓶瓶罐罐,药材晾晒泡制全靠他一手掌握。每次试剂出来,他就在自己身上试验。直到1974年的一天,他成功了,患者秃头上冒出了茸茸细发。为此他耗费了整整六年青春、上百次的试验,方才获得成功。赵章光把这种生发剂命名为“101”,以纪念那上百次的试验。

赵章光有了一剂可以代代相传的“秘方”了,凭这个秘方,他是可以让自己活得滋滋润润的。然而,赵章光不像上一代乡村医生那样保守,他想的是如何让更多的秃头病人从不幸中得到救治。

他来到乐清县卫生局,请求批准在县城行医。卫生局不假思索地拒绝了他的请求,并视他为“江湖郎中”,取消他行医的资格。

赵章光没有想到,生发水的发明竟导致自己陷入绝境。他决定走出去,要勇敢地开始更要勇敢地坚持下去。这一年是1980年,也正是温州人开风气之先,十余万人流向全国,开始其第一次创业的艰辛年头。

赵章光空有雄心壮志,奈何他不是权威名牌,连正式的医生资格都没有,处处碰壁。他的“生发剂”也得不到药品部门的承认。四年间,他偷偷地用“生发剂”治好了一些患者,但一旦被相关部门发现,必然是重罚重处。

赵章光也有放弃梦想的打算,但一则广告让他重新燃起斗志。一次逛街,矗立于街头的一幅巨大的广告吸引了他的目光,那是一家著名的化妆品公司推出的护肤美发广告,广告上的美女长发飘扬,美目盼兮,极具魅力。美女长发飘扬让他产生了一个创意:何不将他治疗斑秃的药剂就叫作“生发剂”呢?染发剂可令长发更加乌黑锃亮,而生发剂则更加神奇,可令秃头生出一头秀发。为什么不可以将生发剂作为美容品来推向市场呢?

换位思考为“101生发剂”带来巨大的转机。赵章光将生发剂这一外用药剂改以外用美容品来申请,获得了批准。药品变为商品,开始走上了百货公司的柜台。  

1986年底,“101生发剂”通过了国家技术鉴定。“101生发剂”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很快赵章光把“101生发剂”推向国际市场。“101生发剂”漂洋过海到了日本、韩国等地,同样受到当地消费者的追捧,在东京,“101生发剂”售价一度高达每瓶 200美元。

“101生发剂”为赵章光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很快他就成了亿万富翁,他的资产曾在中国30位亿万富翁中排名第17位。赵章光成功后热衷于社会慈善工作,他散其家财,资助教育及各种社会福利事业,为他赢得了很高的社会评价。

◎ 自主研发梦:不舍不弃



四川人有句俗话叫“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舍是得的前提,但舍不意味着你一定能得到。尤其对创业、研发来说更是如此,投入大量的资金、时间、精力、汗水,最后一无所得的比比皆是。也正是如此,让很多有想法的人也望而却步。真正的梦想家,真正的勇士,是不会在乎那么多的,如果什么都在乎,那就什么也做不了。只要是他们选准了目标,就会矢志不渝地向梦想勇敢迈进,商界上的奇迹,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基本上都是这么产生的。

温州商人李跃胜是做电器开关的,开始他没有什么高端技术,只有购买别人的专利或者制造一些技术含量低的产品。有一次,他偶然旁听了中国高压开关行业专题研讨会。在会上,专家和国内大中型开关企业负责人一致认为,应该抓住国家大力推广环网配电的机遇,自主研发高压负荷开关设备,振兴电力装备工业中的核心产业。

话是很好听,但是并不好做。自主研发意味着需要技术、材料等保障,更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面对巨额的研发费用,在场的企业都望而却步。因为,创新就有风险,自主创新有着更大的风险,一旦失败,高额的研发费用就打了水漂。

一直想拥有自己核心技术的李跃胜却站了出来,“我来投资,我来干!”李跃胜向专家讨教:“自己研发,大概要投入多少钱?”专家算了一下说:“300万元未必能搞成。”而当时,李跃胜的资产不过1000万元。李跃胜没有犹豫,而是立即聘请行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在自己的贸易公司开始研发工作。

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李跃胜却说:“人不能总围着自己的鼻尖打转,民营企业也是中国的支柱企业,如果这事搞成了,我赚多少钱事小,国家保住了一个产业事大。搞不成,我可以从头再来,再去推销机电产品。”

1994 年10月,自主开发的第一台压气式负荷开关被送到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开始试验。一天深夜,李跃胜被西安科研攻关组黄工程师的电话吵醒:“李总,完了!样机在进行主要参数试验时爆炸了,上百万投入没了!”黄工程师情绪很激动,他还说科研人员情绪都极为沉重,有的蒙在被子里哭了。

李跃胜一阵心寒,但是他马上冷静下来,安慰黄工程师说:“哭什么,明天继续干!不管花多少钱,我就是倾家荡产也要与这开关斗下去!”第二天,李跃胜马上往西安电汇了 50万元。

“创新就有风险,自主创新有着更大的风险。这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科研人员身上那股与跨国公司拼技术的劲,是我最大的动力来源。”李跃胜研发成功后如是说。

1995年4月,在西安国家高压电器检测中心,开元公司自主研发的压气式负荷开关产品,与全球销量第一的意大利VEI公司的产品,同时进行检测验证。从转移电流这一项技术参数看,“开元”产品远远超出VEI产品。“开元”终于成功了!从此,国内的100多家企业利用这个技术成果转让来生产。

如今,“开元”已经成功开发出中置式真空断路器等多个系列的新产品,在同行业中属于佼佼者。

李跃胜自豪地说:“我们主要靠自主研发,现在已有四大类31个系列输变电高新技术产品,获得了5个国家专利。多个系列产品被国家经贸委、国家电力公司列为全国城乡电网、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推荐产品。我们这些系列产品大量替代了进口,通过技术扩散,带动国内整个行业打破了跨国公司的市场垄断。作为温州民营企业家,能为国家自主创新做点事,我很高兴!”

◎ 绽放的红蜻蜓:软硬皆吃

企业里面有两套指标,一套是“硬指标”,如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企业产值、利润等;还有一套就是“软指标”,如企业远景、文化附加值、员工满意度等等。许多企业都只看重“硬指标”,老板每天到车间里转悠,以防止有人偷懒;眼睛盯着财务报表,以计算有多少利润。但对“软指标”,这些老板就视而不见了。一个企业不仅需要物质,还需要文化,一个急功近利的企业能在很短的时期里迅速发展起来,那是以牺牲企业未来发展潜力为代价的。

世界500强企业里有很多基业长青的百年名店,这些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注重企业文化,注重将文化融入到品牌中去,注重对员工的关怀。只有如此,一个企业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而不会突然死机。

从上世纪90年代起,钱金波就在鞋子这个行业中摸爬滚打,搞过销售也做过生产,1995年3月钱金波决定创立自己的品牌“红蜻蜓”。

钱金波把质量抓得很严,从他厂子里出来的鞋子都像红蜻蜓一样美丽动人。钱金波渐渐有些迷失自我了。1996年,钱金波拿着自己生产的皮鞋找意大利著名的皮鞋设计师Marlogce进行鉴定,Marlogce说:“我对皮鞋的质量、款式很满意,但我只能给你打90分,那10分是文化附加值,你没有。”

钱金波如受当头棒喝,顿时警醒:技术可以复制,文化不能抄袭。世界级的名牌,不仅具有丰富的技术含量,更追求浓厚的文化底蕴,因此文化将始终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与动力。

接下来,钱金波就不仅要抓质量,还要抓文化,用俗话说就是“两手抓,两手硬”。

1999年10月,红蜻蜓成立了全国第一家鞋文化研究中心,钱金波亲自担任中心主任,同时聘请著名民俗学家叶大兵任常务副主任,共同对博大精深的中华鞋文化进行梳理。当年红蜻蜓还利用对鞋文化的研究成果,先后在杭州、上海、成都、温州和香港等地举行了6次红蜻蜓中华鞋文化展览,从而引起轰动。2001年5月,投资3000万元的中国第一家中华鞋文化展馆建成。

为了更好地传播鞋文化,钱金波组织编撰了我国第一部《中国鞋履文化辞典》。在红蜻蜓的每一个专卖店里,都会感觉到浓郁的文化韵味。走进红蜻蜓的每一个专卖店里,首先印入你眼中的是花鸟鱼虫、假山流水、古玩字画,在你赏玩景致的同时,你会发现其间以各种造型摆放的各种款式的皮鞋。

钱金波懂得,真正的文化不在鞋上而在人身上,企业没有文化,鞋子的文化会很快消淡。

在企业管理和经营运营中,钱金波非常注重文化。每年3月8日,红蜻蜓都会举行贤内助座谈会,把外销人员的妻子请到总部,深切关心她们在生活上的困难,从而使外销人员无后顾之忧;每年年中营销会议期间,红蜻蜓都要特意安排总部的单身女工与男外销人员举行开心乐园联谊活动,促使他们解决个人问题,缔结幸福伉俪。这被称作是红蜻蜓的温暖工程。

在员工待遇方面,红蜻蜓有一个“阳光工程”:所有外销人员一律办理社会保险与人寿保险;对于健康、经济、住房等有困难的员工,公司伸出援助之手,不但关爱员工本人,而且泽及家属。

红蜻蜓的人文文化吸引了不少杰出人才的加盟。据不完全统计,从国家单位下海到红蜻蜓的机关干部不下20人。2001年,红蜻蜓聘任原温州市经委副主任、乡镇企业局局长钟普明为执行总裁,从而促成了红蜻蜓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享,使企业进入科*作的良性循环。装上文化翅膀的红蜻蜓一路飞翔,钱金波说:“是文化之力托起了红蜻蜓。”

钱金波成功了,如今红蜻蜓因其富含文化已经成为国内最知名的皮鞋品牌之一,还远销海外,每年为国家创造大量的外汇。 2002、2005年相继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2004年被评为“中国真皮鞋王”,同年3月,“红蜻蜓”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

◎ 不断地挑战:我要飞得更高



很多人都有激扬的青春,都有满腔的热血,但最终他们却一事无成,到老徒悔恨。任何梦想,任何远大的目标都是高于现实的。就像珠穆朗玛峰一样,谁都想爬上去,但能在峰顶笑傲群雄的只有很少很少的人。

梦想是用来挑战的,必须要有挑战梦想的勇气和实力。没有勇气不行,看到高不见顶的山峰就怕了放弃了;没有实力也不行,虽然敢去攀登,但由于身体不好就会死在半山腰上。对创业者和经商者而言,最好是先掂量掂量自己,不要太过于高估自己,然后再去选择自己的目标,勇敢地去挑战!

温州商人杨小敏儿时的梦想很现实,他曾笑着说:“我一直特别清晰地记得儿时的梦想,我想有个房子,类似于农家的小别墅,前面有个小菜园,最好有两棵树,还有个温馨的家。”

为了这个非常简单的梦想,十几岁的杨小敏走上了自力更生的道路。杨小敏捡过煤渣,捡过树皮,干过累活脏活。16岁时,杨小敏第一次跟父亲到外地跑供销。而这次外出,不仅使杨小敏跑遍了大江南北,更拓展了他的眼界,杨小敏内心里开始有了通过经商发财致富的热情。

“我一定要做生意才能生龙活虎地活下去。我是停不下来的,一停下来就会觉得不自在,总觉得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去做。”杨小敏总结自己说。1981年,20出头的杨小敏在温州开了家五金机电的零售店,主营电缆、电线、灯泡等产品。当年,杨小敏就成为这年28位温州首届优秀经理之一。

1985年,杨小敏到上海去发展。“在上海,我还是经营机电工具、电缆、轴承等产品,并在上海的北京路、福建路、浙江路上,开出29家分店,对轴承的价格几乎可以说了算,我们在福建东路的仓库存有当时最多最好的产品。”杨小敏也因此被同行称为“杨百万”、“轴承大王”。

“当时,我就开始向往做大做强,我希望自己所从事的行业,能有‘说了算’的权利。”杨小敏真是心比天高。1989年,杨小敏“漂流”国外,先后在西班牙、法国、意大利逗留。这段短暂的海外生活不仅使杨小敏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更让他找到了更好的商机,那就是经营服装。因为,杨小敏在意大利发现,在国内非常廉价的服装,在意大利却可以卖到 “天价”!

回国后,杨小敏毅然投资200多万成立了意华服装绣品有限公司,从日本引进五台24个头的电脑绣花机,请来100多个工人,开始做起了服装制造。结果由于缺乏经验,第一年就损失了60万。1992年,杨小敏决定转做西服。“刚开始,由于不懂设计,就跑到国外看版式。看中一件 6000多法郎的CD品牌西服,买过来以为自己可以模仿做起来,结果却不行。”这让杨小敏更加注重西服的工艺制作,销量果真一路涨上去了。

2000 年,公司改名为“亨美服饰有限公司”。之后的几年,亨美服装一路走好,最火的时候工厂的工人达到900多人。2003年开始,西服逐渐走下坡路。早有先见之明的杨小敏早在2001年就开始让工厂小部分生产休闲服,在2003年的时候,杨小敏的亨美服饰中西服和休闲服的生产量各占一半。

杨小敏的愿望是:做自己的品牌,做行业的强者。他认为:“做任何事都要用心去做,用心去分析,先计划后做事。要考虑到事情最坏的后果,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考虑周全,才能去做,不能盲目。”

杨小敏早期做贴牌生产,但那是因为条件不够成熟,实力强大后,他的梦想就更大了。“一定要将事业做大,这样才能体现人生价值。”杨小敏坚定地说。

原文链接:http://vip.book.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