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宣传在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19:54
加快我市生态绿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作者:余姚宣传 点击数:259 加入时间:2008-12-25 字体:▼小 中 大▲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打造绿色余姚,提高城市品味,创造宜居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对前几年我市生态绿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思考,据此提出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的对策和建议。
    一、成绩和效果
    余姚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较为发达,在全国百强县(市)中名列前茅。我市地形地貌呈现比较明显的南高北低轮廓,南依四明山,中为平原地带,北濒杭州湾,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我市生态绿化建设创造了条件。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我市的生态绿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城镇绿化工作不断推进,绿化管护水平逐渐提高。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积80.29万亩,占林业用地88.5%,活立木蓄积量141.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5.05%。
    1、山区绿化效益初步体现,森林保护力度明显加大
    在巩固荒山绿化成果的同时,我市先后实施了“林特1215扶贫工程”、林特致富奔小康工程等,山区乡镇的农民通过改造低产林地,建成商品成材林、新优经济特产林基地,既使低效山坡披上绿装,又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四明山、大岚、梁弄等一些原来的荒山大镇已建成森林公园、旅游景点、旅游休闲地,多种频临绝迹的野生动物也随时出没,森林生态效益明显提高。森林保护和管理力度明显加大,全市已配备300名专职护林员,对山林进行常年性巡回检查,及时消除森林火灾隐患,有效遏制了毁林、毁绿等破坏生态绿化的行为。
    2、平原绿化范围迅速扩大,村庄绿化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通道绿化建设任务基本完成。从2001年起,用三年时间建设全市绿色通道,对境内高速公路、国省道、县(市)道和乡镇公路分四批进行高标准植树绿化,到2004年底基本完成通道绿化建设任务,宜绿地段基本绿化。据统计,全市县道以上绿色通道建设共完成绿化里程329.5公里,种植乔木49.1万株,灌木、草坪34.7万平方米,总绿化面积近532.8万平方米。同时,江河两岸绿化也达46公里。二是高标准农田林网已初具规模。从九十年代初开始,每到植树节都组织专业工作队进村入户,抓好平原绿化的宣传发动,积极开展绿化植树工作,1996年经省政府验收,我市平原绿化初级达标。在此基础上,又把平原绿化的标准确定为高标准平原绿化建设,充分利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迅速将平原部分农田调整为以种植蜜梨、葡萄为主的水果基地和以雷竹为主的小杂竹基地,并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和标准农田建设,建成一大批高标准农田林网和22公里长的海塘基干林带,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2.1%。三是村庄绿化建设热情高涨。在泗门镇小路下等有一定群众基础和经济条件较好的村进行试点后,近几年来村庄绿化建设在全市范围内逐渐推开,到目前为止,全市村庄绿化的总体水平有了大幅度的上升,村庄绿化覆盖率从2000年的8.9%,提高到现在的27.6%。绿化的质量和档次明显提高,不仅在房前屋后进行植树绿化,而且还把进村道路绿化和建小公园、小游园、辟块状绿地作为村庄绿化重点,村庄绿化布局更趋合理,更加完整。一个争创绿色村和绿化示范村的高潮正在我市农村掀起。
    3、城市绿化日新月异,管护水平不断提高
    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市在制定完善城市绿化建设规划方案的基础上,组织实施了诸如住宅小区绿化改造,大面积旧城改造的绿化配套,新建企业的绿化配套,拆违建绿,拆墙透绿,姚江、最良江治理的绿化配套,公园、广场、城市道路建设的绿化配套等一系列增绿扩绿措施,在城市建成区范围从1996年的15.76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3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长将近一倍的情况下,城区绿化的三项主要指标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1.78%,绿地率达到了36.19%,人均公共绿地10.45㎡,建成区绿化总面积达到986.31公顷。2005年经省政府综合验收,我市被正式命名为省园林城市,跨入省内城市绿化的先进行列。小城镇绿化建设成绩也较为明显。如泗门镇先后获得“绿化浙江先进集体”、“全国绿化造林先进单位”、“全国绿化造林百佳镇”、“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荣誉称号;同时,各乡镇、部门积极探索种后管护的长效机制,提高绿化档次和水平,绿化效果较为明显。此外,还广泛开展义务植树,营造多种纪念林,认建、认养树木和义务管理绿地林木,覆绿采石场,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等有关工作,绿化管护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市生态绿化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生态绿化意识还不够强,财力投入还不够大。当前有少数领导干部对生态绿化工作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导致有些单位和部门绿化工作目前仍无起色,影响全市生态绿化建设工作的进程。有的群众对生态绿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不重视、不支持、不参与生态绿化建设,缺乏爱绿护绿的自觉性和责任性。同时,近几年来我市财政投入造林绿化事业的比例虽有明显提高,但与生态绿化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产生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比还不相称,生态公益林补偿费过低,城乡绿化养护费偏少,农田林网等防护林管护经费更少,导致农民对生态公益林保护的积极性不高,城乡绿地林地养护管理粗放。在城市绿化建设资金方面也一样,国家明确规定,除公共绿地和重点防护林由财政给付资金外,其它各类建设工程的绿化配套资金应不少于总建设资金的2%,而实际到位的几乎无一家单位、一个建设项目。
    2、绿化生态性还比较脆弱,绿化覆盖率有待于提高。一是森林资源质量不高,生态功能仍较脆弱。森林分布不够均匀,结构不尽合理;且以中幼林、人工林、针叶林为主,成熟林、天然林、阔叶林较少。我市已被列为松材线虫病危害灾区,一旦大规模发生灾害,严重影响到全市30万亩松林的安全。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虽没有发生大的森林火灾,但火种上山,火烧田坎等火灾隐患还普遍存在。森林的防火救灾体系和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二是毁林毁绿事件时有发生。城市绿化中以各种名目为借口,占绿、毁绿现象还较为普遍。无序开采石塘还未得到有效遏制,使城市周边及公路两侧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严重影响着城市景观,再覆绿的成本高、难度大。绿化重种轻管现象仍很突出,有的地方树木种植后不抚育管理,出现荒芜;有些部门、单位和个人在绿化带任意开口子,做广告牌,烧野草等,造成树木枯死。三是城镇和平原绿化覆盖率还不高。我市森林覆盖率和绿化率刚刚跨过国家标准线,一旦遭受自然灾害的侵害和人为的破坏,就会跌入临界线以下,而要恢复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城市绿化虽然已获得省园林城市称号,但要想成为国家园林城市,无论是绿地总量还是绿化质量和管理水平均未达到标准要求,在2009年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任务还相当艰巨。同时,农田林网和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的密度还不够高,宽度还未达标。一、二类河道两岸绿化林带比例还较少,起不到防风抗灾的作用。
    3、城建规划滞后且随意性大,基层林技队伍薄弱。城建规划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市绿化建设的老问题,如城区道路绿化,长期来,由于规划变动大而频繁,往往导致今年种明年挖,甚至是这个月种下个月挖的事件时有发生。凡一提规划调整,调减的大多是绿地,不是被调减了绿地面积,就是绿地改作他用。正是由于规划的滞后和随意性,使我市城区不但没有古树名木,就连几十年树龄的大树都很少见。同时,目前我市乡镇街道从事林业行政、技术人员比八十年代时有较大幅度减少,林技人员数量偏少,年龄偏大,乡镇街道多的为2人,少的为1人,并且多为兼职,直接从事林业行政和林技推广工作时间仅占其工作量的三分之一,再加上大多数在岗人员都未经过系统的林业专业理论学习,业务能力普遍较低。城镇绿化也同样,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环节的力量也显得不足,制约着大规模生态绿化建设任务的实施。
    三、对策和建议
    发展生态绿化是治理环境、净化大气、美化家园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也是配合实施国家沿海防护林计划的重要任务,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我市生态绿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下步我们应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提高认识,强化规划导向功能。21世纪将是经济更加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更加注重的时代。做好生态绿化建设,创造良好生活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开展生态绿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生态绿化建设当作促进城市化发展和建设良好宜居环境的重要内容,当作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构建良好的、多形式的绿色屏障的重要手段,要牢固树立生态绿化建设是历史必然、现实选择的理念,破除生态绿化可有可无、赶时髦、超前消费、形象工程等错误观念。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生态绿化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要在既符合余姚“南休、中城、北园”和统筹余慈地区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又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遵循自然生态学原理,制订和完善我市生态绿化中远期总体规划,建立起一个稳健的生态绿化系统。要提升和完善余姚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完善通道绿化发展规划和农田林网配套完善规划,健全小城镇绿化发展、村庄绿化、沿海基干林带建设、河道整治绿化等规划。要充分发挥生态绿化建设的规划导向作用,构建我市不同地形地貌的生态系统,南部山区建立起以生态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生态涵养体系;中部平原建立起以城镇为龙头的城乡一体的绿化体系;北部滨海区域建立起环杭州湾生态绿化体系。
    2、加强宣传,构建生态绿化的多元投入机制。要采取有效手段,加强教育指导,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构建生态绿化建设多元投入、多方参与的有效机制。一是市、乡镇街道两级财政要增加绿化投入比例,重点实施公共绿地、通道绿化、江河绿化、沿海基干林带建设,增加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和森林资源保护经费,重点支持全市村庄绿化。二是抓好按项目(包括企事业单位建设项目)建设的绿化配套。项目建设时,工程和绿化要做到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并严格按规划、投资比例组织实施到位。三是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特别是要鼓励民营企业主参与村庄绿化建设,广泛发动全民开展义务植树、庭院绿化、住宅区绿化、阳台绿化等活动,积极推进城市绿化和平原绿化的树木认养、绿地认养工作,逐步建立社会化建设体系,妥善解决生态绿化建设快速度和财政投入不足之间的矛盾。
    3、狠抓质量,提高生态绿化品位。要从绿化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着手,对设计方案要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大的绿化项目设计方案还应登报征求市民意见,通过广大市民的共同参与,充分挖掘余姚历史文化名城、江南水乡的丰富文化内涵,使我市生态绿化建设更具有整体风格和地方特色;绿化项目的施工必须实施公开招投标,并严格实行质量监督和监理,提高绿化项目实施的质量和效益。同时,要加强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庭院绿化建设,提高我市的绿化覆盖率。通过若干年的建设,达到城、村在绿中,绿在城、村中,城绿、村绿、路绿一体的效果,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4、调整结构,发挥科技支撑作用。要在规划设计、工程施工、选种育苗、栽培管护等各个环节加强科学研究,要依据我市的地形、地貌、植被、土壤、气候及水源等自然地理特点,借鉴和学习先进经验,确定绿化建设方案和种植结构,提高生态绿化的科技含量。要优化植物种群,在积极推广乡土树种的基础上,引进适应我市自然条件的树种,形成各具特色的绿化景观;要坚持突出生态原则,尽量保留原有的植物群落和生态群落,切实发挥绿化的生态功能。要加强松材林的改造,对城区、集镇、村庄周边和公路、水路两旁的松林有计划地实行林相改造,形成稳定的生态群落。同时要充实乡镇林业科技推广队伍,积极发挥市生态绿化推广机构的作用,切实加强生态绿化的设计、施工、监督和管理工作。
    5、严格执法,加大森林监管力度。要根据国家《森林法》、《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开展经常性执法检查,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发现违法行为,做到及时查处。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对毁林毁绿行为进行公开曝光,努力形成全社会护绿爱绿的舆论氛围。要逐步推行生态绿化建设的全程监理制,建立起一套生态绿化建设的规范化制度。要建立覆盖全市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对森林防火、森林资源开发、林木采伐、森地征占用实行全方位的动态监控,切实保护森林资源。(市农林局  王永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