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矿难是中国治好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54:20

偶尔一笔 日本《朝日放送》特约评论员

日本煤矿治理史

记得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有很多战俘以及劳工被带到日本进行强制劳动。其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煤矿的开发,在北海道的煤矿中国劳工因不堪恶劣的环境举行暴动,造就了一位著名的人物就是耿淳。他为了反抗日本矿主的残酷压迫与迫害,暴动后一个人在北海道恶劣的环境中一直坚持到日本的投降。很多战后与日本的民间诉讼基本上都是两种:慰安妇与强制劳工。这个强制劳工就是在日本的煤矿中工作的中国劳工的简称。

今天为何要花这么多的篇幅写这个呢?是因为日本这个国家资源虽然缺乏,但是煤炭资源并不缺乏,从地理分布来看日本本土以及北海道都有很多的煤矿,比如:九州地区的天草煤田,北海道的釧路煤田,三池煤田等全国有800多个煤矿分布,战前与战后最盛时期煤矿工人有10-20万的煤矿工人在这些煤矿工作。

日本最后关闭的煤矿

但是在1985年以后日本的煤矿就一下子消失在日本人的视线之外,到2001年最后一家日本煤矿的—三池煤矿也因为日本国内的发电厂不再购买而关闭。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日本的煤矿都纷纷倒闭与关闭的呢?

日本煤矿

其实日本的煤矿生产是有一个很大的起伏,在日本的江户时代的末期日本的各个地方政权就在九州地区的唐津等地开采了煤矿,因为每年日本冬季的木炭的消费是对于当时各地财政的很大的负担。并且在日本濑户内海中晒盐的盐商们,也因为烤盐的松脂价格奇高不堪负担,都欢迎价格低廉的煤矿开采。逐渐地煤炭开采成为日本的一项支柱产业,这样也为在各个煤矿周围的城市带来了繁荣,更为日本的财阀煤老板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金钱。这些煤炭工人成为日本产业工人的主力,也是当时日本总工会中重要支部之一。在5-60年代日本的九州与北海道等地的一下子出现了很多新兴城市,以及娱乐设施。可是好景只不过维持了10多年,随着大量的东南亚的便宜煤炭的输入,以及石油使用的普及,日本的煤炭业慢慢开始走下坡路。当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以后,来自中国大陆的煤炭成为打击日本煤炭业的一记重拳,廉价的劳动力加上中国的地理优势使日本的煤炭进口的主要方向改为中国。甚至进口量超过需求量的30%还高,这就是很多来自中国原煤被暂时填在海里的现象。可是这还不是最后一击,1984,85年的三池煤矿,与三菱镁矿的矿难事故造成了约150人的死亡,舆论哗然,从社会层面以及经营层面再加上成本的问题,迫使日本政府做出关闭国内煤矿的决定。

很多地方人去楼空

那么、这么多的煤矿在关闭时没有引发社会矛盾吗?其实在日本关闭国内矿山的时候,日本国内经济高速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这样对转移矿山的劳动力开创了一个接受的平台。但是矿山的关闭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的打击是显而易见,大量的商店关闭,人口外流,如北海道的夕张市的人口是原来煤矿繁荣期的十分之一。但是还是更多的城市从煤矿的关闭中迅速恢复,如上述的夕张市就是日本的蜜瓜的著名的产地。其他的城市还有常磐市就在关闭煤矿后开发了温泉旅游,使观光产业成为新的支柱。

原煤矿的娱乐设施

中国现在也到了日本的30年前的分歧点,当国内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我们还是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我们是否要想一想调整国内煤炭的开发政策。或是接受人民币升值,从澳洲等地安全机械露天采矿地进口煤矿,或是强力推广低碳能源的利用使用如:核能,风能等改变能源结构。最后是一定要淘汰落后的小煤矿,使安全保障达到一定的程度。

以下是日本夕张的煤矿灾害

日本夕张市的煤炭都是优质无烟煤,但是也是瓦斯爆炸频发的地区,在离地很深的矿脉中,瓦斯爆炸,煤尘爆炸,落石等灾害层出不穷。死亡在25名以上的灾害就很多;

明治38年36名死亡

明治41年41名死亡

明治45年267名死亡

大正1年216名死亡

大正3年423名死亡

大正9年209名死亡

昭和13年161名死亡

昭和35年42名死亡

昭和40年62名死亡

昭和56年93名死亡(因这次事故,夕张市的煤矿全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