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哲理:一块“石头”的价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25:30
 

  又到清明扫墓时,交通拥堵成为新闻热点.人们为何去凑热闹,非要到清明前后去扫墓哪?一查历史记载,发现原来是起源周朝老祖宗们过寒食节的典故.

    晋文公叫重尔的这个君主,去为他的部下介子推扫墓.原来这个介子推在重尔手 被迫害时紧紧伴随他不离去。当重尔饥饿难耐时,介子推割下腿上一块肉,烤熟给他吃.后来这重尔做了君主晋文公.忘记嘉奖他,.经人提醒才去找他答谢.但是介子推不肯接纳,闭门不出。这晋文公想出怪招用火烧,想把介子推熏出来。不料介子推与老母一起被烧死.晋文公就每年清明左右,不生火,吃寒食,去为节子推扫墓.老百姓敬重介子推也去扫墓.到唐朝,因清明和寒食日子接近,就把清明作为祭扫日子.

如此说来,清明主要是晋文公后悔没好好报答别人救命之恩,而采取的事后补偿举动.那就要吸取教训呀!要事先好好善待自己的部下与忠臣.对于百姓我们而言,也要 平时多关心养育我们的父母长辈,以德报德,以恩报恩吗!现在大家分开居住的多,就应该<常回家看看>;就应该牢记长辈的辛劳和哺育.这要比事后烧纸好得多.

那介子推生前留下血书,就表达了这层意思.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又及,这清明只是一个节气,是唐朝的官府把它和寒食节合到一起,说明这规矩和习俗是可以改动的.也就是说,祭奠先辈不一定必得在清明期间去,什么时间有空,都可以去扫墓.我们真应该有自己的主见,不要看别人行事自己就相随.最重要的是平时对待亲人要关爱.

注:    翻老黄历,发觉07年4月就写了这篇博客 。看来每年清明都一样扫墓。就挪来用再发帖应景。今年3月21日去祭扫岳母。发觉扫墓人都四五十岁以上,二十多岁人几乎没影。于是感悟这扫墓也恐怕后继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