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存一味寻本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3:58:36
——关于“普洱热”的解读与忧思
吴过/文、图
茶是用来喝的,而相关茶的种种文化接驳与历史考量却需要严谨的态度和潜心的赏鉴。关于普洱,茶友常说,史要实,茶要味。普洱茶好就好在醇厚平和。岁月的层叠累积中,追寻的,只不过是茶性中的一个“真”字。当茶汁尽,水留香,把玩普洱之人走出时下盲目论年份、盲目论小区域,从历史的角度在实践中实事求是以口感论英雄的那一天,普洱茶才能完成关于自身“本真”的回归。
现象:普洱高烧泥沙俱下
安溪茶农老刘,1999年进驻广州芳村茶叶市场,专营祥华铁观音。当时的铁观音方兴未艾,生意蒸蒸日上。今年春节过后,老刘却感觉到了挥之不去的失落。芳村每日货如轮转,人如潮涌,铁观音生意却异常清淡。操着浓重的闽南口音,老刘向记者抱怨说:“都是普洱搞的啦。”而此时,老刘的店里赫然摆上了几块大益七子饼,还有几块不知哪个小厂生产的砖茶。已经在广州卖茶5年的他,终于也卖起普洱茶。芳村位于广州市西郊,这里是广州辐射华南西南数省的茶叶集散地,这里又被南国茶界称作“中国名茶角斗场”。据悉,从去年年底到现在,2000家安溪在穗茶店,九成以上兼营或转营普洱茶。大理州农业局副局长李宏国,离休后常住昆明。闲暇时,老人喜欢逛逛位于昆明西郊的楚雄茶叶市场。一年来,普洱茶市场的风云变幻越来越让他捉摸不透。“勐海2005年熟饼批发价130元一片,而去年的零售价只有50元。”与云南茶叶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人显然有些理不清头绪了。
下关茶厂——年逾产6000吨的百年老字号茶厂,以沱茶生产而驰誉中外。该厂的茶品长期供应川藏地区,从去年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该厂位于下关、昆明各处的销售部基本上无茶可卖,一个月中只有三天时间开门营业,员工们在许多时间里显得无所事事。销售经理王先生告诉记者,自去年以来,来自广东的几张大单几乎垄断了下关厂的茶品,他们的工作只是将茶品源源不断地发往广东,根本没有余力应付其他地区,市场营销也无从谈起。而在与下关茶厂齐名的勐海茶厂,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即受到港台商人的追捧,供不应求的状况已经持续了数年。今年春节后作为普洱茶原材料的“青毛茶”疯涨的情形,让昆明西山顺德茶厂杨厂长始料未及。“广东、香港、台湾、湖南等地茶商蜂拥而至,毛茶收购价劲增,思茅、临沧、西双版纳的毛茶收购价涨幅逾2倍。”除了生产本厂产品外,该厂主要为广东茶商进行来料加工。去年,顺德茶厂的产量轻松突破500吨。
云南普洱茶绝大多数发到了广东,依然供不应求,茶价飞涨。短短一年之内,下关茶厂、勐海各类茶品价格几近翻倍。而两大茶厂的经典茶品7542和8653,市场上更是难觅踪影。
市场的持续高温引致假货充斥。在一些茶业批发市场,茶商们公然售卖假B货(行话,意为假冒产品),甚至包括一些大型商场超市,以超低价销售假货,普通消费者根本无从判别。
原因:价值回归市场炒作
广东普洱热始于2003年底。此前,普洱在香港和台湾地区已风行了十多年。20世纪80年代初,香港人在长期的普洱茶饮用中发现,用越南、泰国乃至内地广西、广东原料生产的普洱茶,不宜长期存放,而用云南大叶种原料生产的普洱茶,耐放耐泡,在长期自然陈化中去掉苦涩味,滑口陈香,回味绵长。法国人的科研成果从分子结构角度证实了普洱茶的保健功用。上世纪70年代末,云南下关茶厂的普洱沱茶在法国上市,当地专家对普洱沱茶进行了一系列理化成分分析、动物实验和高血脂患者临床实验。结果证明,云南普洱沱茶对人体减肥效果显著,特别对人体中的类脂化合物胆固醇、三酸甘油酯、血尿酸等都有不同程序的抑制。法国里昂大学更从理论的层面,对云南普洱沱茶进行全面的理化分析,并出版了一本145页的专著。
普洱茶以特有的保健功能和“越陈越香”的特性在茶界独树一帜并广受追捧,近期价格涨势汹汹,但是众多当地茶农并没有从中受益。云南目前许多茶区的企业还处于卖茶原料的境地,上游茶价长期超低,令不少茶农连生存都成问题。现时茶园茶的毛茶收购价通常为每公斤二三十元,野生毛茶较高,每公斤也不超过100元。每片新饼(357克)的零售价均为数十元,即使是资源稀缺的野生茶种最高也不过百余元,高中低档茶品的价格差距并没有合理拉开,而铁观音、龙井等名茶的顶级茶品动辄数千元。不少茶人指出,普洱茶的价值回归是必然趋势,而且仍有相当大的上涨空间。
有上涨空间就有投资价值,再加上存世量稀少的普洱老茶价格高企,如早期红印4万多港币一片,蓝印铁饼1万多港币……故而选择新饼,投资赏玩两不误。在这种消费导向的影响下,相当数量普洱茶并没被喝进肚子,而是以各种形式被藏存起来了。真正让云南制造的普洱茶弛誉世界,要归功于台湾茶商的成功炒作,而他们也是现时普洱市场上老茶的绝对统治者。
1995年,台湾茶人邓时海先生的一本《普洱茶》,轰动海峡两岸。尽管不断有老茶人指责台湾茶商出版普洱书动机不纯,并且有杜撰历史、虚构年份的嫌疑,但这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市场营销。这本书至今为止五次再版,成为内地绝大多数普洱迷的入门教科书。
台湾的普洱热持续了十多年,直至1999年前后才逐渐回复理性。台湾茶商随后将目标转向内地市场,引导内地茶客认识和接受普洱茶,同时将大量普洱老茶返销内地。2004年初,普洱热终于在内地引爆。
忧思:利益驱动“玄学”盛行
对于普洱茶目前的空前繁荣,一些老茶人却充满忧虑。他们担心,普洱茶已近乎“玄学”的“商业文化”现象最终将对云南茶叶造成重大损害。云南农业大学教授周红杰说:“普洱‘茶文化’的出现对普洱茶的发展应当说是有推进作用的;然而,不负责任的炒作和弄虚作假的‘包装’却是有害的,其负面影响将是对云南茶叶的严重损害;最大的悲哀是云南本土的茶人不懂云南茶叶,而追随外来‘名人’,盲目崇拜,并相互利用、过分炒作,使云南固有的普洱茶失去了本来的面目,进入了一种神秘的文化梦游状态。”周教授认为:目前市场上以香港、台湾为主流的普洱茶已经成为看包装、讲年代、视陈旧、比名气、寻来源等玄而又玄的“玄学”。而云南省茶叶协会会长邹家驹说,“目前的普洱茶市场过于浮躁,不是一种健康、正常的茶叶文化发展,长此以往将会影响到普洱茶的声誉。”
有着25年茶龄的云南茶人、普洱茶商品(国际)营销师郭庆先生表示,“普洱茶热得发高烧了。有人就乘机把原本简单的普洱茶复杂化。”在郭先生眼里,普洱茶有诸多怪现状。首先就是在普洱茶的历史上,随意杜撰、言之凿凿地弄虚做假。“道听途说,盲目提倡,让消费者搞不懂普洱茶。”其目的,无非是为了把自己的茶卖个好价。为了好卖,甚至把台地茶(现人工种植)混入老茶或拿烘青茶充作普洱茶卖,诚信成了游戏,借着普洱热炒作、营销的人多,研究创新的人少之又少。
郭先生告诉记者,他做的一个调查显示,云南现在投入普洱茶产业的资金最少在10亿元。如果此次市场衰退,有可能让云南普洱茶一蹶不振。在与记者的交谈中,昆明西山顺德茶厂杨行吉厂长,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竟然气愤地拍案而起,说:“现在连三岁娃娃都号称普洱专家、权威,各执一辞地信口开河。长此以往,最终受伤害的是整个普洱茶行业!”
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