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水扁:国际上同时承认台湾与中国没什么不可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16:42
台湾的陈水扁总统率团过境美国旧金山访问尼加拉瓜,陈水扁于10日表示,尼加拉瓜新任总统奥尔特加承诺与台湾维持正式外交关系,并与中国大陆建立经贸关系,这不涉及双重承认的问题;如果尼加拉瓜或其它国家愿意同时承认台湾与中国,台湾政府认为没有什么不可以。
中央社消息,陈水扁率团访问尼加拉瓜,出席新任总统奥尔特加就职典礼,针对尼加拉瓜希望比照巴拿马模式,欢迎中国在尼加拉瓜设办事处,陈水扁表示,奥尔特加总统希望与台湾继续维持正式外交关系,并与中国大陆商务往来、维持建立经贸关系,这不涉及双重承认的问题。
陈水扁说:“如果说尼加拉瓜或者其它国家愿意同时承认台湾与中国,台湾政府从来没有反对,所谓‘汉贼不两立’是过去的历史,目前的政府认为‘没有什么不可以’,现在不是台湾不愿意,而是中国不同意。对于台尼邦谊,不管奥尔特加总统未来如何决定,台湾都表示尊重。”
针对台美关系,陈水扁指出,美国为了伊朗、伊拉克甚至北韩的问题,需要中国大陆的合作,特别是北韩问题六方会谈,受到来自中国的压力与要挟,这是可以理解,但不希望美国为了与中国合作,牺牲台湾的利益。
此外,针对日前行政院长苏贞昌接受电视台专访表示陈水扁提到前客委会主委罗文嘉时叹气,陈水扁表示不晓得苏贞昌是怎么说的,有人讲怨气、也有人讲叹气、叹息,一句话有不同解释。
陈水扁表示,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没有叹息的习惯,只是觉得对有些人感到惋惜与可惜,作为政治人物不能够因为有些人过去是部属或助理,因人废言,他愿意虚心受教,接受各方指教。
谈到新的一年如何建构朝野关系,陈水扁认为,国民党与其举行国共论坛,不如先举行国民论坛,进行蓝绿和解以及国民两党的和解与合作,他期待民进党主席游锡堃和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能够有“游马会”。
而谈到剩下一年多的任期,陈水扁则表示,将“致力让台湾成为联合国与世界卫生组织的会员国”,成为“正常的国家”。陈水扁强调:“对的事情就要坚持下去,纵使一时之间可能无解,短时间内不一定能够完全做到,但试着走出第一步,才有第二、第三步,未来卸任总统后,也要继续走这条对的路。”
陈水扁8日晚启程展开五天的“嘉欣项目:携手共荣、邦谊永续”之旅,前往尼加拉瓜参加新任总统奥尔特加就职典礼,而尼加拉瓜新政府也决定与台湾继续正常外交关系。随行的外交部长黄志芳称,这是陈水扁在任内第一次过境旧金山,陈水扁此行过境的旧金山与洛杉矶都是外交部原先的方案,美方并未打折扣。此行是陈水扁继2005年过境美国迈阿密后,时隔一年余再度踏上美国本土。他行前特别感谢美国政府在安全、便利、舒适、尊严的原则下提供过境相关协助和礼遇。
自美国4日同意陈水扁过境旧金山和洛杉矶后,北京政府强烈不满,并随即展开一连串反制,不但派高层亲自向美国国务卿赖斯表达严正关切,也传出北京将对尼加拉瓜政府强力施压,以阻挠陈水扁的出访行程。而美国同意陈水扁过境,但正因为顾虑北京的强烈反弹,因此华盛顿虽然在过境地点上给了台湾面子,但压缩过境的时间,限制侨宴等公开活动,并且也不会安排陈水扁与美国政要会面。
此外,美国国务院在声明中表示,“我们了解陈水扁将前往尼加拉瓜,他的过境申请已透过美国在台协会AIT提出,美国依据一中、三公报及台湾关系法的一贯政策,准备协助过境事宜,一切也将符合安全、便利、舒适、尊严四项原则,至于过境相关细节,仍有待磋商。”这是美国国务院在声明中首度增加了“一个中国政策”的说法。
陈水扁:国际上同时承认台湾与中国没什么不可以 绿茶和枸杞不可以同时饮用 美媒:解放军高官承认中国在同时建四艘航母 美国重申愿与北京合作 不承认台湾--军事频道-中华网-中国最大军事网站 专家:中国军力国际上发挥积极作用不可阻挡 国际上为何只承认是韩国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卡巴斯基与诺顿一样误杀Windows 已在台湾承认 李敖:爱台湾就承认它是中国一部分 台湾与中国未来 没什么 李敖台湾馆祈福 爱台湾就承认它是中国一部分 中国大陆女兵VS中国宝岛台湾女兵(都是自己人不可以做比较的,希望大家看了不要乱评论哦) “中国责任论”在国际上悄然兴起 不可同时吃的食物 冬天火锅受青睐,同时却不可不知...|中国文摘网|文化频道|网聚天下精华 台湾首富承认恋上刘嘉玲 愿买小岛与爱人共度(组图) 裸奔乡的消费合理 没什么不可公示 “全裸”乡党委书记:消费合理 没什么不可公示 吓北京:中国使用武力,美国就承认台湾为正式国 【转载】美国无奈承认:与中国打核战很危险 中国大中专学校各专业应尽快开设电脑速记培训课程 以大幅提升我国办公领域内单位时间的汉字生产量 同时大幅降低时间与工资等方面的成本支出 中国大中专学校各专业应尽快开设电脑速记培训课程 以大幅提升我国办公领域内单位时间的汉字生产量 同时大幅降低时间与工资等方面的成本支出 让大陆承认民国,台湾必须承认一中 警惕!国际上对中国房市的两种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