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力建:历史上因旱灾引发的危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45:11
信力建:历史上因旱灾引发的危机
最近,一场百年未遇的大旱灾正席卷中国,截至3月23日,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份受灾人口6130.6万人,饮水困难人口1807.1万人, 饮水困难大牲畜1172.4万头。西南诸省区的旱情已导致直接经济损失达236.6亿元。
这次来势汹汹的旱灾其来因,当然首先是全球性气候变暖,造成降雨比历史上少。但更重要的恐怕还是跟我们人类自身活动有关。比如为了经济效益,西南一些省份 一直在砍伐原生态林,大力种植橡胶林和桉树林,而这两种速生丰产林都被形象地称之为“抽水机”,大面积种植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涵水能力很差。另外,西南 地区的水电站建设近年来密集上马,这将对流域生态带来重大改变,并且,水电站对水资源的“挟持”,这成为旱情加剧的一大原因。在中国西南地区遭受特大旱情 之际,东南亚一些国家也出现严重旱情。泰国、老挝、越南和柬埔寨等国认为,中国在湄公河(我国境内为澜沧江)上游修建水坝导致其旱情加重,四个东南亚国家 将于下周就此问题向中国提出交涉。或许,他们都是为了国家利益,而以这种借口向中国施压,逼迫上游的中国开闸放水,但是,这种反应本身,也是一个信号:那 就是,过度的拦坝发电,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自然生态,有可能诱发天气异变。此外,这些年经济的发展,以城市为中心的理念一直是主流,对农村和农业人口的 利益保护,被有意无意忽略了,仅有的一些水利设施,多为保护城市人口的,在农村,一些水利工程年久失修,不堪重用。一旦发生灾变,则应对无力,只能听天由 命了。水利工程在调节水资源方面,如此脆弱无力,当然也是导致这次旱灾的诱因之一。
对旱灾可能带来的经济影响我们当然不能掉以轻心,然而,我们更该注意的是旱灾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乃至政治动荡。
历史上,因为旱灾引发的社会动荡乃至国家灭亡所在多有。就以明朝而言,其灭亡当然原因多多,但是,我们却不能不注意到其最重要的导火线——明末那场大旱 灾。
明末后半期,旱灾情况极为严重。陕西通志:“熹宗天启二年至思宗崇祯二年,八年皆大旱不雨:崇祯六年西安旱灾,米脂大旱,斗米千钱,人相食。”历史上也记 载,近五百年来最严重的乾旱发生在1637至1643年(思宗崇祯十年至崇祯十七年),尤以1638至1641年为甚(陈维贞,1995年)。通常旱灾一 旦形成,就是寸草不生,赤地千里,影响范围相当大,而旱灾过后,必然会引起蝗灾,蝗虫的灾害很容易蔓延到旱灾以外的地区,因为蝗虫的灾害是移动性的,使得 离旱灾极远的地方,都会遭到波及,而稻麦皆被掠食光。1637至1641年有大范围蝗灾,有3至4年发生饥馑。1640至1641年饥馑遍及170馀县, 饥民无力抗御天灾,连续的大寒大旱,加上各种灾害发生,於是乃有明熹宗天启二年时的白莲教之乱;明思宗时,张献忠和李自成之乱;以及关外满清的南下叩关。
因为明末天灾连年,使得农作物不能收成,饥民纷纷起来为乱,结而成为流寇。天启六年,陕北灾害最为严重,於是在此年八月陕西流贼起。崇祯元年,陕西饥, 延、巩民相聚为盗,陕北延安府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备陈大饥荒》是一份叙述这次饥荒情形的奏摺,其中一段描述可看出当时百姓生活的悲惨生活。“臣乡延安 府,自去岁(崇祯元年)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民争采山间篷草而食,其味苦涩,以延不死。至十月,篷草尽,则争剥树皮以充饥以求援死。迨年终, 树皮又尽矣,则掘山中石块以果腹。石性冷而味腥,少食则饱,不数日则腹胀下坠而死。”於是灾民纷纷起兵,向官员抢夺食物,在崇祯元年一年中,王大梁起义於 汉南,高迎祥起於安塞,王左捱起於宜川,民变大规模展开,暴乱集团一时并起,从陕西到河南,从武昌到成都,到处滋事。“崇祯元年陕西欠饷一百三十八万两, 乃有逃兵。”“崇祯二年议裁驿站冗卒”,所以被裁失业的驿卒与逃兵才与流寇合流。李自成就是在这次裁减中失业,再加上受官方欺压,於是投奔高迎祥。崇祯二 年,明朝虽在此击败西贼,但是流贼却流窜到山西,遍及山西、陕西、河南、湖北、四川等省,山西饥,陕西饥。明思宗崇祯三年七月,“白井大雨,水溢坏官民庐 舍,漂没人口千馀,填埋井”。崇祯四年,夏天大雨连旬,山崩地溃,禾稻淹没,谷价腾贵,民多饥死。“榆林连旱四年,延安饥民众甚,西安大旱。”“延庆地恒 数千里,土瘠民穷,连岁旱荒,盗贼拥起。”陕西地区大旱、流贼涌起,并且於此年冬“延安庆阳大雪,民饥,盗贼亦炽。”於是,陕西人民无法生存,只好加入流 贼行列。
崇祯九年,高迎祥被俘,李字成被推为闯王,成为起义军的领袖。但是,二月天灾又开始,南昌及各府大饥,米谷腾贵,乡城争相抢夺。山西又闹饥荒,人相食,宁 夏也闹饥荒,兵变,并杀巡抚。崇祯十年,浙江闹饥荒,父子、夫妻、兄弟相食;南京、北京、江西大旱,因此,流寇又闹浙江、河南等地,且声势日渐壮大。崇祯 十一年,两京旱、山东旱、山西旱、陕西旱,有了旱灾接著蝗害也紧接而来,流贼自陕西犯襄阳。崇祯十二年,山东、河南、山西、浙江皆发生旱灾,而导致饥荒, 明朝东半部精华区全部陷入一片灾难中,并於十二月再度侵犯西部富庶的四川盆地,明军虽於河南闯破李自成,但是饥民从者数万,气势又振兴起来。崇祯十三年, 到处旱蝗灾,百姓大饥,张献忠犯四川,饥民附之,贼势实力大增。崇祯十四年,“浙江大旱,飞蝗蔽天,食草根几尽,人饥且疫”。“两畿、山东、河南、浙江、 湖广旱蝗,山东寇起。”张献忠军溃,李字呈取得优势地位,崇祯十五年,“灵州镇原庄浪等处,田鼠食禾几尽。”“保安广平诸县怪风,麦禾俱伤。”流贼纵横河 南、湖广一带。崇祯十六年,流贼大溃明军於潼关,并攻陷西安。崇祯十七年,李字成於西安称帝,同年,北京迎流寇入城,思宗死,明朝被李自成所推翻。
我们可以看到:明朝自万历末年到天启、崇祯二朝,中国北方几乎年年都有天灾,尤其是旱灾不绝,飞蝗遍野,老百姓生计困难,难以为生,草、树皮甚至连草根、 石头都殆尽,更有六亲不认,人相食的情形,导致后来流民聚集叛乱,而形成势力庞大的流寇到处为患。当小小百姓的力量团结聚集起来,会使一个貌似强盛的专制 国家在一夕之间走向衰亡。
此外,旱灾除了可能引发内乱外,还可能引起国际争端。如前所述:中国目前的旱灾,已经引起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抗议,这些国家认为,中国在湄公河(我国境内为 澜沧江)上游修建水坝导致其旱情加重。
因此,对旱灾,我们必须提高到关乎国家安定的地步来看待。据共军总政治部群众工作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3月25日,全军和武警部队共出动官兵1.5万 余人,动员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16万余人,出动飞机11架次、机械车辆1200多台次抗旱。可见我们政府已经看到了这场旱灾的严重性。然而,我们可不可以 不仅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还养兵千日用兵平时——平时,在保障部队正常训练执勤之余,让他们大规模地上山植树,并且保树呢?部队不仅应该成为国家的钢铁长 城,还应该成为国家的绿色长城。
目前,国内矛盾重重:房价居高不下,拒绝调控;腐败禁而不止,愈演愈烈……诸多症状,危机四伏。现在南方各省又发生大旱,如果旱灾如一些专家所言,持续数 年,则米价飙升,带动恶性通货膨胀的未来可以预期。这场旱灾,我们更不能等闲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