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秘会左尔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0:39:43
杨国光
2010年第3期 炎黄春秋杂志1659
1930年1月,理查德•左尔格以德国记者、自由撰稿人身份来到上海,开始了他三年的中国之行。他的真实身份是苏联红军总参四部(格柏乌rpy)特工,名义上是共产国际驻华代表。  他的主要任务是深入研究蒋介石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国民党军队的编制、武器装备,以及西方列强特别是德、日的对华政策,尽快恢复和重建因中国大革命失败而遭到破坏的情报网。  左尔格情报网分为两类   左尔格在上海落脚后,莫斯科随即给他配备了几个核心骨干。他们是:军事顾问、爱沙尼亚人保尔•里姆(鲍威尔,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少将军衔),无线电报务员、德国人马克斯•克劳森,摄影师、波兰人约翰,电报译码员、爱沙尼亚人克尔曼,联络员、德国人鲁特•维尔纳(汉布尔格夫人)等。维尔纳在法租界的家一直是左尔格与中央特科人员秘密聚会、交换情报的隐蔽场所。  美国进步女作家、时任德国《法兰克福报》驻华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交际很广,宋庆龄、鲁迅、丁玲都是她的朋友。1930年2月,在一次外国记者联谊会上,左尔格高兴地结识了她。还在德国时,左尔格对她就有耳闻,也读过她的书和文章,知道她很有叛逆精神。左尔格回忆两人初次见面的情形时说:  “我立即明白,我可以依靠史沫特莱……我在组建上海小组时,特别是在物色中国合作人时,就请她协助。只要是她的一些中国年轻朋友,我都设法认识他们。特别是设法结交那些自愿合作的人,结交自愿为左翼事业与外国人共事的朋友。”   史沫特莱为左尔格情报网的建立起了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除中国朋友,经史沫特莱引见结识的就有日本《朝日新闻》驻华资深记者、后来担任近卫文首相私人秘书兼顾问的尾崎秀实。随后,尾崎又介绍了川合贞吉、船越寿雄、水野成等在华日本记者或报人加入情报小组。  左尔格在上海建立起来的情报网,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上述国际组,一是中国组。关于国际组,中外相关著作已多有涉及介绍。然而,关于中国组,迄今为止仍鲜为人知,这是由于保密工作性质决定的。  经济学家王学文及夫人刘静淑、社会科学家陈翰笙及夫人顾淑型都是经史沫特莱介绍与左尔格相识,成为他的合作人的。他们不仅是社会上有名望的专家学者,又是党的地下工作者。他们更是维尔纳家每周一次碰头会的“常客”。不夸张地说,左尔格中国行的关键,是取得中国共产党的协助。当然,这需要他广结人脉,独立开展工作。 与中央联络员张文秋合作   1931年9月18日,日本突然袭击沈阳,随即强行占领整个东北。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退。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此时的周恩来根据中央的决定,正准备撤退、前往苏区。一天,他找到中央联络员张文秋说,因共产国际在华工作的需要,经组织研究决定,同意她到远东局协助左尔格工作。说那里的工作非常重要,也非常机密,希望她不要辜负中国党和共产国际的期待。张文秋回忆道:  1931年9月底的一个下午,周恩来同志亲自带着我,乘汽车到法租界一座高级宾馆门前,下车后由一位年轻的外国人把我们迎进了一个房间,房内走出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外国人,我认出他就是我在董秋斯家见过的那个外国人。周恩来对我介绍说:“这位就是共产国际方面的领导人左尔格同志,今后你在他的领导下工作。”他又对左尔格说:“我依照你的意见,把张一萍同志调到你这里工作,希望你给她做出适当的安排。”   左尔格高兴地给我们让坐,同时回答说:“请你放心,我会给她安排适当工作的。谢谢你对我的帮助,你给我把张一萍调来了。我还要求你,再帮我调几位来好吗?”   周恩来同志满口答应,说:“你点名要谁,我就给你调谁来。”   左尔格说:“我不认识党内什么人,不知道点谁好,你看着办吧!”   周恩来笑了笑,表示同意了。左尔格高兴得连连称谢。”(《毛泽东的亲家张文秋回忆录》)  周恩来还就目前中国的政治形势作了介绍。随后,便和左尔格握手告别。  原来这次会面之前,张文秋曾见过左尔格。那还是两周前的事。一天,史沫特莱特约她在董秋斯(她把女儿思齐寄养在董家)家相见。当时在座的还有一个陌生的外国人,他就是左尔格。不过,左尔格并没有做自我介绍。顺便说明,董秋斯(原名董绍明)及夫人蔡步虚(原名蔡咏裳)也都是左尔格情报组的成员;董秋斯还是颇有造诣的翻译家,译著中有苏联文学名著、库拉特可夫的《士敏土》和世界名著、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  那天送走周恩来,左尔格转身对张文秋说:“我已经很了解你。董秋斯和史沫特莱把你的情况都告诉我了。所以我指名要求调你来。希望你来帮助我们把国际的工作开展起来。”随后,他把助手吴照高请来相见,告诉他们假扮夫妻租赁房屋,建立机关(全文7100字) ...[以上文字节选自炎黄春秋杂志,阅读全文请订阅本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