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现代社会的道路上,中华文化不值得一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23:27:18
编辑 |删除 |权限设置 |更多▼更多▲ 设置置顶
推荐日志
转为私密日志
今天想起你    发表于2009年11月24日 16:42 阅读(11) 评论(0) 分类:个人日记 权限: 公开


在建设现代社会的道路上,中华文化不值得一提
西方社会政治思想史
人的自由、平等及其保障制度是西方现代文明的结晶,是建设现代社会的主要原则和最终目的。然而考察其发展历史,我们却发现,这些制度和思想在西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和西方比起来,甚至和日本比起来,我国在这方面作出的努力简直不值得一提。
现在大家就跟随我去了解西方社会政治史。
在了解西方社会政治思想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东西方社会一个重要的区别,那就是我国向来以农业立国,而西方世界的许多国家和城市是以商贸起家的。正因为如此,与商贸有关的契约制度和民法通则很早就成了西方社会和政治的基本原则,并对西方社会政治制度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在黑暗的中世纪也顽强地存在,并在近代发扬光大,成为了地球上的一切国家建设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原则。
关于商贸在古代西方世界的重要性,我们从世界公认最早的文字——距今5500年的苏美尔楔形文字中就可见端倪,与主要用于占卜的我国最早文字甲骨文不同,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一开始是用来记帐的,这表明“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已经初步确立。另外苏美尔各城邦的王虽然有国王,但其权力受贵族会议和民众会的限制,这是全世界最早的分权制度。距今约4400年前,乌鲁卡基那在平民支持下,在拉格什(苏美尔城邦之一)进行了一系列旨在保护小生产者利益的社会改革和立法活动,这是迄今所知世界最早的社会改革,其改革已体现出了初步的平等思想及其保障制度。
不久,在现在的两河流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法典——《汉穆拉比法典》,这部法典有较多关于商品交换和保护动产私有权的规定。与主要以刑法为主的我国古代法律不同,它更像一部民法。从这部法律上我们已经看到了拿破仑《民法典》的雏形,而后者的绝大多数条款成为了现代社会制度和行为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两河流域还出现了具有民主色彩的陪审员制度。
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腓尼基沿海已出现一批贵族统治的城市小国。其中有些已采用了共和制。此项制度在古希腊发展为初步的民主制度,此后在西方几千年的历史中(包括黑暗的中世纪)便不绝于缕,最后成为了现代社会主要的政权组织形式。这也远非我国几千年来的专制制度可比。
在古希腊,每个城邦都有三种政治机构:由成年男子构成的公民大会、议事会和经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这是现代三权分立制度的雏形。公元前5世纪的罗马共和国也是如此,他有公民大会、元老院、执政官三种政治机构。欧洲中世纪通商口岸和商业中心的极少数城市国家,曾实行封建共和制,国家最高权力由市民选举产生的市议会或其他形式的集体机构掌握。虽然当时也出现过一些独裁者,但人们不管他们是否开明,一律把这些独裁者叫僭主,即不合法的统治者。读者读到这里,是不是该为我国几千年来对明君的颂扬和盼望感到羞耻呢?
这一时期伟大的成就还包括《罗马法》,它对古代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作了详尽的规定,不但在西方有深远的影响 ,甚至中国从清末开始的民律草案以及中华民国时期的民法五编,也都深受其影响。
在这些古代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学者对社会政治制度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极富创见的观点,为欧洲近代的启蒙运动打下了一定的思想基础。如古希腊的著名改革家伯利克里提出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张;社会契约论思想在古希腊智者派那里萌芽,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又对其进行了比较明确的论述,他们都视国家和法律为人们相互约定的产物。而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成为了西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里面明确地提出中产阶级为主的共和制是最稳定的政体,并出现了分权思想,而波利比奥斯接着又提出了初步的三权分立的学说。斯多葛派和西奥塞首次系统地论述了自然法观点,并认为自然法赋予每个人的理性都是相同的,人人(无论自由民还是奴隶)都是平等的。
罗马帝国后期,基督教兴起,并对此后的西方社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虽然基督教披着宗教的外衣,但也继承了许多古希腊古罗马的思想。如基督教认为,《圣经》旧约是上帝通过摩西与以色列人所订,新约则是通过耶稣基督与信者订立的。这显然与西方的契约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而“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说法使自然法中“人人平等”的信念进一步强化。
当西方世界进入黑暗的中世纪以后,虽然等级制度和专制制度盛行,还有野蛮的宗教裁判所。但古希腊罗马时代确立的各种制度仍有广泛的影响,日耳曼部落习惯法中的民主因素也没有泯灭。公民大会继续在某些国家存在,陪审员制度为中世纪欧洲少数封建国家所继承;国王和贵族之间通过契约互相制约,教权和王权之间相互竞争,这使得西方很难出现我国古代那种“君临天下”的高度专制。
最值得一提的是,1215 年,就在我国南宋史弥远任丞相,长期专擅朝政,滥发纸币,造成了会子充斥,物价飞涨,民生憔悴,并无人制约时,英国约翰王英王约翰在封建领主、教士 、骑士和城市市民的联合压力下签署《自由大宪章》,保护人民基本权利。规定未经法庭审讯,不得对人民逮捕监禁。非经国会批准,不得收税。这是英国有宪法之始,也是全世界有宪法之始,为人类迈向文明最重要的一大步。
公元687年,就在我国盛唐时,威尼斯共和国成立,最高权力由市民选举产生的市议会掌握。此后随着商业的发展和市民力量的壮大,11世纪-13世纪,又有一大批城市赢得自治,并建立了类似于威尼斯的政权机构。虽然这些城市从规模上和实力上来说远不能与我国同期的城市相比,但仅仅市民自治一项,就让我国直到现在还难望其项背。
与此同时,一批代表市民利益的思想家(如意大利的马西奥和奥卡姆的威廉)出现了,他们继承和发扬了古代西方的民主法制思想,以“法人团体”的观点看待国家和教会,认为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教会的教权来源于所有教徒参加的宗教会议。这对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具有直接的影响。
在国王、教会、贵族的裂缝里,西方的资产阶级开始成长壮大,以人道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了,这一时期产生的人民主权和契约思想为以后的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而同一时期的宗教改革不但对封建等级制度和教会神权形成了猛烈的冲击,而且还制定了适应资产阶级的新教教义。
1609年,就在我国明朝万历皇帝派遣大批宦官充任矿监税使,到全国各地开矿征商,疯狂掠夺的时候,经过40多年的武装斗争,尼德兰革命获得成功,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1640年,英国又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在此基础上,欧洲兴起了启蒙运动。这场思想运动从荷兰和英国开始,由法国的思想家把启蒙运动推向高峰,并逐渐扩展到了全世界
绝大多数中国人误以为启蒙运动是从法国的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人开始的,有些人甚至还大言不惭地说“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比西方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中国是启蒙运动的发源地之一”。那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启蒙运动的始末,然后再来看看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的历史地位。
西方启蒙运动虽然以法国为中心,到18世纪才达到高潮,但这场运动继承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文化遗产,继承了中世纪城市市民自治的光荣传统,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思想,又受到了荷兰资产阶级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直接影响,所以这场运动至少要从近代国际法奠基人--荷兰思想家格劳秀斯说起,是他在尼德兰革命成功后不久,就出版了一系列宣扬启蒙思想的巨著,在这些著作中,他不但系统地论述了国际法的原则(这些原则到现在大部分还有效),而且他还和稍后的荷兰思想家斯宾诺莎一起,在政治上否定王权神授,认为国家的产生是由于人民联合起来缔结契约的结果。而斯宾诺莎是欧洲提倡资产阶级民主、平等和自由的先行者,言论自由与思想自由也是他第一个提出来的。另外,欧洲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宗教思想,因此启蒙运动思想家们首先把矛头指向宗教神学,以格劳秀斯和斯宾诺莎荷兰为代表的荷兰思想家则为这一运动铺平了道路。
如果荷兰的启蒙思想只是涓涓细流的话,那么随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展开(正处于我国明清易代之时),启蒙运动很快变成了一条大河。这时候,君主立宪制、共和制、两院制、议员轮换制、三权分立、人民革命思想、人民主权、言论出版自由、天赋人权、地方自治、社会契约、政治平等、普选权等思想和主张层出不穷,弥尔顿、哈林顿、培根、霍布斯、洛克、赫伯特、普里斯特利等启蒙思想家不断涌现,尤其是霍布斯和洛克与法国启蒙思想家来往密切,对法国启蒙运动的开展起了先导作用,但与后来法国要求民主平等的启蒙思想不同,英国启蒙运动主要以自由和法制为核心。
启蒙运动的大潮是在法国掀起的。虽然此时法国还处在封 建专制主义的黑暗统治下(此时我国处在所谓的“康乾盛世”),但法国的思想家们考察了荷兰和英国的社会和政治制度,同英、荷学者切磋交流,不久就把启蒙运动推向高峰。
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驱者培尔以全面怀疑的态度批判封建宗教,无情地驳斥正统的基督教信仰。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到英国考察,十分赞赏英国自由的社会政治制度。他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开明专制,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其名言是“虽然我不同意你的主张,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法国另一位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系统全面地论述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学说,其代表作《论法的精神》被伏尔泰誉为“理性和自由的法典”。与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盲目崇拜不同,孟德斯鸠在猛烈批判西方专制制度的同时,也对我国的专制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经济学家杜尔哥指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理性进步的历史。启蒙哲学家孔多塞把历史看作理性对无知和偏见进行斗争的历史,主张人类要不断前进,消灭阶级间的和民族间的不平等。
法国启蒙运动最突出的代表是以百科全书派为中心的一批唯物主义思想家。霍尔巴赫为法国《百科全书》撰写376个条目。他对宗教进行无情的讽刺,认为基督教违反理性和自然。爱尔维修攻击一切以宗教为基础的道德。法国《百科全书》主编狄德罗终生为自由、真理和社会进步而奋斗,他谴责暴君,对基督教进行了无情的抨击。
法国启蒙运动的另一个代表人物是卢梭,他的名著《民约论》的基本思想是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自由平等,认为人民有起义反抗压迫者的权利。在政治上他拥护共和国,其政治思想对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有重大影响。
启蒙运动不久波及德国和俄国。在德国,启蒙运动表现为狂飙运动,其代表人物是沃尔弗、莱辛、赫尔德、席勒、贝多芬和歌德等。俄国的启蒙思想家有波列诺夫、诺维科夫、拉吉舍夫等。拉吉舍夫在他的《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中,把俄国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制度揭露得淋漓尽致。他号召俄国人民为自由、为建立美国式的共和国而斗争。
启蒙运动越过大西洋,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得到传播。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杰斐逊和著名思想家、科学家富兰克林,《常识》的作者潘恩都属于启蒙学者之列。富兰克林的名言是“从苍天处取得闪电,从暴君处取得民权”。
启蒙运动扩展到亚洲 、 非洲 、 拉丁美洲地区为时较晚。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一批启蒙学者,他们翻译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名著,介绍他们的思想,对中国的思想界、学术界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严复把赫胥黎的《 天演论 》、孟 德 斯鸠的《 法意》、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斯宾塞的《 群学肄言》,以及米尔的《群己权界论》和《穆勒名学》等7部著作译成中文出版。
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勇于为真理和正义而斗争。他们甘冒身陷囹圄、逃亡异国的危险,不惜遭受种种苦难,给“天国”的神灵和世上的王权以沉重打击。他们的著述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启发并培养了一代革命者。启蒙运动为摧毁腐朽的专制制度、确立现代社会制度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启蒙思想家所宣传的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对1775~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 、1789 年的法国大革命,拉美独立战争以及19世纪欧洲爆发的一系列革命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中国的辛亥革命等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