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理财四大误区:神化专家想一夜暴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2:47:06
时间:2010-03-21 09:36来源:互联网 作者:本站信息员 本文已影响165人
理财,是中国两三千年来都有的传统。投资,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才重新回归的新鲜事物。 2007年,通货膨胀阴影显现,股市狂飙突进,公众之中,口口相传的是跑赢CPI和股神传说。大家都说,投资很重要。 2008年,全球遭遇金融海啸,石油价格暴涨,全球股市崩塌,A股惨
理财,是中国两三千年来都有的传统。投资,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才重新回归的新鲜事物。
2007年,通货膨胀阴影显现,股市狂飙突进,公众之中,口口相传的是“跑赢CPI”和“股神”传说。大家都说,投资很重要。
2008年,全球遭遇金融海啸,石油价格暴涨,全球股市崩塌,A股惨不忍睹。大家都说,投资理财都很受伤。
2009年,房地产由冰谷迅速变为沸点,房价由年初单边上涨到年底。京沪深穗等大城市的白领大呼买不起房子了。虽然股市上涨了差不多一倍,但是大家还是说,理财,怎么都得高度重视。
2010年,元月股市一路盘跌,房地产遭遇政府多重调控,黄金价格阴晴不定……
今天,我们比起任何时候,都要重视自己的理财计划,尤其是,必须要有正确的投资和理财观念。
误区一:投资=理财
买股票,买基金和买房产,这种投资中国社会人人都有认识。但是,当我看到,许多家庭,倾全家之钱去买股票,或者是为买一个住宅,夫妇两人泡方便面度日,实在让人慨叹一句何苦来哉!
投资固然是理财,但是理财的内涵,又绝不仅仅是限于投资这个领域。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理财则是利用各种理财工具达成人生目标,这些目标包括:购车、购房、出国、孩子教育、养老、身后遗产安排等。因此,投资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它只是理财中使用的手段和经历的过程。
既然理财家家都需要,现在很少人不懂得“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道理。但是,理财的目的,并不仅仅是盯着账户里面的数字增加,并不是财富越多越好,数字的堆积除了给我们带来一种所谓的“安全感”之外,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当然,在许多自己和家庭有一定财富的人之中,他们按捺不住、几乎狂热地把每一元钱,都用在投资上。他们的哲学是,一块钱现在就能买个鸡蛋,以后能够变成小鸡,小鸡还能长大成为大鸡,大鸡还能生鸡蛋、孵小鸡……因此,不管是自己,还是家人,多花个三五元,就有政治不正确、道德败坏之嫌。当然,除了抠门生活外,精神状态也很不稳定,常常会为股市的上涨而情绪异常兴奋,还会为股市的下跌而闹失眠,更为严重的是,常常和同事朋友的日常相处也都很糟糕。
马云、唐骏、王石和郎咸平等一众名家,他们在拥有资源的基础上,动用理财这种工具,让自己获得更多享受生活的机会。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更需要通过积极的理财投资,让我们的储蓄获得更高的保值增值效果,确保我们在今后丧失收入能力后,仍然能够保持较高的生活水平。同时,理财也意味着,大家要学会合理地分配财富,让我们提前达成各种生活的目标,保障这一生中优越的生活。
快乐和富裕紧密相连,但金钱不是幸福快乐的唯一因素。当金钱不足以负担最基本的衣食住行,我们会感到很痛苦。一旦跨进富裕的门槛后,金钱所能带来的幸福增量就变得越来越小,快乐与否和收入就没有关系了,进一步的财富积累对提高快乐程度不再有意义。
所以,我们慢慢就能理解,为何王石在爬上七大洲最高峰之后,还准备62岁时第二次冲顶珠穆朗玛峰。有时候,给自己一些没有理由、没有目的的小支出,作为一段时间的奖励,带来的快乐可能更多呢!
误区二:神化专家
自己要有基本的财经知识,不能盲目迷信专家。
投资理财,是一门智力活儿。中国制造很多赝品,很多山寨货。这个不需要详细举例说。而在投资理财领域,一样如此。中国股市只有20年历史,其中15年,又是处于流通限制很多,公司治理落后的境地,上市公司行为不规范,对股东回报少,题材消息炒作层出不穷,政策多变而且杀伤力大,因此股票市场真是充满不确定性。在房地产市场同样如是。专家往往是声音很多,态度坚决。看多的理直气壮,宣称房地产还有20年牛市;看空的则是声泪俱下,认为房价不跌下来,就会天塌下来,观点针锋相对,毫无妥协余地。还有更加离谱的是,推销保险或者各种理财产品的专家,一方面跟客户高谈投资理念,另外一方面,则是不断推销自己的投资产品,连基本的客观介绍都做不到,更不要说是做到专业推荐了。
理财不能妖魔化也不能美化,中国有意理财者,还不能做到大撒手,无论是股市、房市还是基金外汇,如果要投资,一定要自己有所接触,对于基本常识要有概念,对于坊间的各种投资建议,尤其是各种网络、晚报和电视节目上面专家的高谈阔论,更加要有甄别能力。
以股市为例,大家能够总结出一个非常可悲的现象,就是普通老百姓经常依赖别人的意见,结果往往是亏损惨重。其实,理财不能依赖于别人,理财是靠自己。人生没有救世主,没有什么秘笈。投资高手再高,不能代替你自己的思考。你必须有自己的投资目的、投资方法和投资原则,这才能够在投资中胜多败少。股市是一个资源再分配的地方,如果你不能把握这个重要的特点,你根本赚不了钱。关键让自己的行为符合股市赚钱的正道,这才是我们听取各种专家意见之后要的真正结果。
十个人进入股市,概率是七亏两平一赚。十分之一的人赚钱,就是因为他们把握了股市的盈利主流。什么是股市的主流呢?就是选择业绩有成长性的公司,选择一个市盈率不高的价位购入,持有一定时间,还是能够增值保值的。至于那些“老师心得”、“独家猛料”,真是那么绝密稀缺的消息,不管您是交钱了换取还是好朋友私下的传达,到您那边的时候,也已经是第五六七八手消息了,要指望这个赚大钱,还是有点不靠谱的。
以2010年的股市分析为例,从市场结构的调整角度看,消费类公司结构性机会大。如果说前三十年中国经济主要是围绕出口进行投资而拉动增长,那么,从2010年开始,围绕消费而进行软投资将是未来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软投资包括建立覆盖全国居民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体系,加大教育科研的投资等。在软投资扩大背景下,消费扩容与消费升级将是2010年开局之年的重大工程。消费扩容主要依靠新三农政策的实施、城市新房改的实施和全国的新医改的实施。消费升级主要依靠以新能源、新节能、新环保为核心的产业升级并由此带动的装备工业升级来实现。如果说消费扩容的主战场在农村,消费升级的主战场将在城市。随着物价的回升,吃饭、喝酒、吃药将是国家政策调整的受益行业;从产业结构看,造纸、煽风(新能源)、点火(煤炭)将由于与消费升级紧密相关而受益。当然,由于公共品(水电燃气等)价格的上升,相应的产业或者公司也会受益,而对碳排放及环境的重视,新能源汽车及造纸、环保行业仍然会因政策因素而受益。投资者如果选择这些行业之中的龙头股,至少可以跑赢今年的大市和指数。
理财专家由于可潜心研究各类理财市场,而且拥有较多的资源和工具,专业知识更为丰富,但对一般人而言,在购买保险和基金的时候,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专家建议。同时要对专家意见进行分析。尤其是要让专家解释清楚,他给你提供的投资建议,是否考虑到了你的具体情况,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有效,尤其是什么地方有风险,什么情况下会有损失等等。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最好能够多问几个不同的专家,让不同的意见能够交锋,你也就能够慢慢分辨,哪种意见最合适自己了。
各项投资都有风险,个性保守的人或是风险承受度低的退休人士,不应将大部分资金投入高风险的投资工具中,特别是当专业知识与资讯不足时,更不能盲目冒险。因此,最好先了解自己的理财个性以及自己所处的人生理财阶段,衡量一下自己的风险承受度,才能从众多的理财专家建议中筛选出适合自己的理财方法。
当然,不盲目相信专家,说的是不能自己不独立思考,完全让专家替你拿主意。但是,也切忌因此走上极端,觉得专家都是骗钱的,人人都靠不住。这样完全是天马行空的投资,可能三两下就折戟沉沙了。吸取专家提供的基础信息和行业信息,理解其分析的逻辑,再从中找到最适合自己资金和风格的投资方案,才是上策。
误区三:期望值太高想一夜暴富
理财包括投资,投资需要获得回报。但是,回报的预想期望值,必须理性,必须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中国社会,“股神”故事和“发财”传奇特别容易受到传播,但是,这类话题,只能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千万不能相信,更不能用在自己的理财投资目标上,把每年的收益定得太高。很多刚刚开始理财投资的朋友,会觉得这个事情又神秘又兴奋,当成是改变自己财富的终南捷径。在他们的期望值中,要么不投资,既然投资了,那么本金能够一年翻番最好,不然也得增值个四五成。说实话,这样的欲望,连海外的股市巨骗麦道夫恐怕也满足不了。要知道,这位在金融圈江湖地位很高的老兄,吸纳资金,也只是开出了10%的收益。
如果你月收入三千,想通过理财过上月收入一万的生活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能够在你月入三千的时候,通过理财,让你能够获得月入五千元的保障和效果,还是有可能的。理财需要的是节制的生活态度,制定合理的目标,制定正确的理财策略。
现代人进行投资理财,其实应该自我评估,投资的目的应该是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战胜通货膨胀;第二层是能够获得资产性收入,能够让自己的资本所得,超越老板给你的那一份工资;第三层,才是跻身高手行列,做专业投资者,能够在各种投资市场之中冲浪博弈,承担风险,获得超额收益。而这第三层境界是要求非常高的事情,既要求一个人有眼光和胆识,也需要有一定的资本门槛。
因此,理财还要量力而为。不少人看到身边的人投资致富,心生羡慕,但因为投资本金不够,为了赚取更大的收益,开始举债投资,但一旦对市场判断不准,就会导致巨额亏损,事与愿违。
事实上,设定过高的投资回报目标,往往会影响投资决策。要知道储蓄积累是理财投资之本,资金愈多,抗风险的能力愈高,才有机会获取更高的报酬。然而,高报酬必定伴随着高风险,如期货虽可以小博大,但一旦方向看错,亏损幅度也十分惊人。又如融资投资股票,若操作不顺,不仅损失了资金,还要负担融资的利息。更重要的是,无论进行哪种投资,投资人必须先了解想要投资工具的性质和合理报酬,再行投资,多做功课,切忌一厢情愿。
误区四:被各种投资光环迷惑,盲目相信不熟悉的产品
内地投资者淳朴,以前是觉得进口的海外产品质量好,纷纷追捧。这几年,海外的各色“投资大师”和基金经理络绎不绝到大陆来淘金。其中除了传述“投资真经”之外,也有来者不善的。
这几年,听到朋友亏损最多的故事,还不是在A股市场的投资,而是他们听了海外金融机构的忽悠,买了所谓的结构性金融产品。简单说,2008年,他在香港的一千万元投资,被银行理财顾问拉着去买了“打折股票”和“迷你债券”,结果呢,不仅血本无归,还被银行提起诉讼,说他还欠银行一千多万元,要他速速还钱。结果弄得这位兄弟,再不敢过罗湖桥去香港,不敢回深圳的办公室,在家里还天天被老婆埋怨,陷入人生低谷。
因此,有人总结,打折股票不是股票,迷你债券不是债券,都是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别轻易上当。外资私人银行是以赢利为目的,理财顾问也是帮着银行理财。
投资者不要以为把钱给了商业银行,就一定保本付息,实际上理财的很多产品在收取高息的同时,投资者本身要承担亏本的风险,银行不再兜底。
所以,在银行的理财品种当中,投资者一定要看清楚合同,遵循三条基本准则:第一,由后及前,因为风险批示在后面;第二,由浅入深,不要先看黑体字,要看浅体字,浅色字都是保护自己的;第三,由小及大,重点看小号字。如果看不懂的,一定要问银行工作人员,当然,十有八九,你看不懂的,他也解释不清楚。但是如果他给你任何暗示或者明示的承诺,你一定要他手写下来,签名。如果他不愿意,那么还买不买,你就自己考虑吧!
传统上的资本家,都是依靠剥削他人的劳动致富,而在现代的资本市场,则是许多人依靠“剥削”证券市场、期货市场或者外汇市场上的其他投资者致富,他们能够从不同的交易中赚到钱,而且常常是赚大钱,这就是现代投资游戏的精髓,也是其厚黑所在。
理财的本质在于请一流的资本、一流的理财专家和一流的CEO为你打工。所以,选择那些你熟悉的、和大众关系密切的公司的产品和股票比较靠谱。
除了金融产品,投资理财之中,还有一样投资者很难定价,很难把握价值的产品,那就是字画文物了。这几年,流动性泛滥之下,热钱甚至涌入普洱茶。这个时候,传统的收藏品种古玩文物就成为投资的一个常见选择。但是,正如你看各种鉴宝拍宝斗宝节目时候一头雾水的感受一样,这一行的水的确很深。
就像不熟悉的金融产品不要购买一样,要在文物产品上投资得益,获得丰厚回报,可是高难度的一件事情。
保守估计,文物造假行业从业人员已经达到10万人之多。无论是花瓶、家具还是字画,造假者已经出神入化,即使是行内人,真假难辨也是常事。这样的一个行当,投资者,最好就把它当成是自己搞不清楚的金融产品,敬而远之。真的按捺不住,就花个一万几千元,买着玩好了。
同样的道理,那些不知道具体位置和配套的度假酒店和海景房,那些听说下个月要涨的外汇,那些“马上就要上市”的公司私募,您如果搞得清楚,心里有谱,可以参与。但是如果有一半点不放心,您就别冒这个险,安心买卖公开市场上有的品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