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近年史学从刊(点击右键用快车或者迅雷下载即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02:14
来源http://www.mh.sinica.edu.tw/e/index-1.asp
1.清末民初洋學學生題名錄 ,房兆楹輯,1962
內容簡介:
本書收有四種名錄:(一)光緒壬寅癸卯(1902-1903)之間在日本東京的中國學生題名錄,(二)光緒丙午(1906)京師大學堂同學錄,(三)光緒丁未(1907)京師大學堂舊班師範畢業生題名錄,(四)民國六年(1917)清華學校同學錄。
3.朱家驊先生言論集 ,1977
內容簡介:
朱家驊(1893-1963)為一地質學者,然以其特出的聰明才智和過人的精力,擔當過學術、教育、行政、黨務等方面重要職務。編者自中研院近史所之「朱家驊檔案」,整理其言論部分,按十四個類別編輯成集,為瞭解朱氏一生事功的重要史料。(王聿均、孫斌合編)
4.詹天佑與中國鐵路  ,1977
內容簡介:
詹天佑(1861-1919)為同治11年(1872)我國首批派出赴美幼童中之一人,清末以築成京張鐵路而聞名於中外,至今工程界奉為泰斗。本書收有關詹氏與中國鐵路論著十二篇,並有多幀珍貴照片。(淩鴻勛、高宗魯合編)
5.清季職官表附人物錄 (下載)  ,2002
內容簡介:
職官表始於漢書之百官公卿表,班氏以後,作者甚多。苟僅以清代而言,則清史稿及清代徵獻類編等書,皆可供參考。本書之所以異於他作者,一在其備且詳,一在其有據。「備且詳」者,中央官吏自大學士、軍機大臣而外,復及各卿等(僅鴻臚寺卿以資料不足,暫缺)。京外高級官吏自督撫而外,復及布、按、學政。文官而外,並及武官(將軍、都統、副都統)。「有據」者,除實錄而外,復旁採他書,斟酌妥善,而後列於備註,可供讀者覆按。(魏秀梅編)
6.國民政府職官年表(一) (下載) ,1987
內容簡介:
本書為一工具書,起自民國十四年七月一日,迄卅八年十二月。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政治參與機構與黨務機構,涵蓋整個國民政府時期之黨政制度變遷及人事嬗遞。全書共為四冊,第一、二冊為中央部分,第三冊為地方部分,第四冊為人物生平簡介及索引。計包括國民政府、總統府、行政院、行政各部會及重要直屬機構,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軍事機構,政治參與機構,黨務機構,各省政府,院轄市等。列表上自主席、總統、副總統、五院院長、副院長、委員長、委員、府院秘書長、各部會首長、次長、駐外使節、國會議員、黨部執監委、省主席、市長、大學校長,下至司長、局長、廳處長、參事、簡任秘書、督察專員等,應有盡有,方便檢查,一目了然。(張朋園、沈懷玉合編)
7.國民政府與韓國獨立運動史料   1988
內容簡介:
本輯史料主要部份,係由朱家驊先生家屬提供,另自中研院近史所庋藏之「朱家驊檔案」中選出若干件,加以補充。計分韓國獨立運動各黨派在華活動、韓國光復軍問題、國民政府對獨立運動的資助、國民政府對韓國及韓人之關注、中韓文化協會、雜件等六類,每類文件均按年月順序排列。另收金恩忠編著之《韓國獨立黨三均制度之註釋》(中文版)為附錄。
11.德國外交檔案  1991
本書編者有系統的整理介紹了1928年至1938年及部分1926、1927、1939、1940年德國外交檔案中有關中德關係的原始材料,內容涉及中國對德國的政治關係及對中國國內政情的分析。本檔案選編,對瞭解1930年代的中德關係史以及該時期中國內部的發展,有極大的幫助;亦有對史學家在進一步開發文件與確定文件之立場上,有所助益。(郭恆鈺、羅梅君主編,許琳菲、孫善豪翻譯)
12.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一)  1992
內容簡介:
(一)當事人回憶錄:柯遠芬《台灣二二八事變之真象》、彭孟緝《台灣省「二二八」事件回憶錄》、不著撰人《二二八事變之平亂》;(二)官方檔案:警政署提供之《「二二八」事變推事吳鴻麒等被殺案》、警備總部提供之《事件原因及初期狀況》和《政府處理態度》;(三)徵集自民間的史料:《屏東市「三、四」事變記》、〈陳崑崙陳水龜判決書〉、〈國防部佈告〉、〈沈瓊南、劉新枝判決書〉、〈王清佐、江灝判決書〉、〈王振華相關文件〉。
13.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二)   1992
內容簡介:
(一)總統府大溪檔案第38冊「政治──台灣二二八事件,戡亂時期重要文件分案輯編」;(二)李翼中《帽簷述事》;(三)徐鄂雲〈看台灣二二八問題在歷史的天平上〉。
14.荷蘭華人的社會地位 1992
本書原係荷蘭萊頓大學漢學院當代中國資料中心,應荷蘭政府內政部之委託,所作的一項研究調查報告,由彭軻先生總其成。所用的資料大多是檔案、統計,以及田野採訪等第一手材料,係迄今為止關於荷蘭華人現狀的最重要著作之一,對於瞭解華人移民荷蘭、荷蘭華人的家庭和社會結構等問題,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彭軻著,莊國土譯)
15.束雲章先生年譜  朱沛蓮編 ,1992
本書是一本解釋、描述中國第一次全國性和平抵制外國運動的史著。此運動 是中美關係磨擦的禍根──美國排斥旅美華僑政策所促發的第一次中美關係 危機。從書中可見中國屢敗屢戰,從武力抵抗轉為和平抵抗的民族精神,可 見自強運動,維新運動培育出的民間力量──學生、報刊、婦女、商會、海 外華僑的愛國情操及活力,可見人民對清廷的不信任,及革命、保皇兩黨的活動情形。這是本涉及移民、外交、及社會運動的書,至今尚未出現代替的專著。
16.曾琦先生文集 (上)(中)(下)  , 1993
曾琦(字慕韓,1892-1951),為中國青年黨創始人之一,曾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國民政府委員、國民大會代表。本文集收曾琦畢生論著,共分十一編:
上冊:專著、政論、時評、講演(附談話)、雜著等五編
中冊:書牘、家訓(十一篇)、通訊共三編
下冊:詩賦(附聯語)、日記、年譜共三編。(陳正茂、黃欣周、梅漸濃編)
19.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三),1993, 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编辑
內容簡介:
收警備總部提供之清鄉時期檔案,包括「綏靖實施計劃」9件,「綏靖執行及處理報告」82件。
20.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四) , 1993
內容簡介:
收警備總部提供之清鄉時期檔案,包括「綏靖執行及處理報告」33件。
22.馬歇爾使華報告書箋註  梁敬錞譯註,  1994
內容簡介:
「馬歇爾使華報告書」即為呈送美總統杜魯門之報告,由梁敬錞譯成中文,並加箋註,約三十餘萬言,對馬氏報告書下了一番補缺糾繆的工夫。卷末另附梁氏〈馬歇爾奉使來華〉一文,以見譯註者對此段史實基本的認識。(梁敬錞譯註)
23.四川保路運動料彙纂   戴執禮編,1994
(上)(中)(下)
內容簡介:
本叢刊係編者四十年辛勤搜集,潛心編研的碩果。全書共收文件約一千九百一十餘件,約二百零五萬言。錄自原稿、傳單、布告、稿本、孤本者約四百零數件,錄自稀有資料者約三百四十餘件,共約七百五十餘件。(戴執禮編)
24.康有為手書真跡  ,王爾敏編,1994
內容簡介:
本書收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現藏康有為(1858-1927)個人手稿183件,另有黃彰健院士提供康氏詩稿一件,合計184件。依類相從,編為:(一)函電手稿;(二)筆談;(三)家書;(四)文稿;(五)詩稿。共為五類,以次編排。(王爾敏編)
25.白崇禧將軍北伐史料,黃嘉謨編,1994
內容簡介:
編者從政府公報暨南北各報刊,搜集有關白崇禧將軍(1894-1966)之北伐史料,積累數年之所得,共輯出五百餘件,都二十餘萬言,不僅於白崇禧將軍在北伐期間之種種活動與談話,有鉅細靡遺、最完整之紀錄,並於國民革命軍的北伐進程,提供較為寬廣而豐富之面貌。資料極其珍貴,自為海內外研究者所重視。(黃嘉謨編)
26.蘇加諾時代印尼排華史實  ,丘正歐著,1995
內容簡介:
本書敘事至1960年,書中所見不僅是作者親見親聞,且是親身經歷者。文中檢討了印華受難的原因,除印尼政府及人民的因素外,中共及印尼共產黨的挑撥慫恿亦為關鍵。作者提出了改善印尼華僑生活環境的意見,冀備採納,其中大部分不獨可有助於印尼華僑,同樣可應用於所有東南亞華僑。書末所附印尼排華法令譯文,對此後之研究者有莫大助益。(丘正歐著)
27.旅歐教育運動  ,陳三井校訂,1996
內容簡介:
旅歐教育運動初興,倡議之士的蔡元培、李石曾、吳稚暉、汪精衛等即於民國五年秋,以旅歐雜誌社名義,編印發行《旅歐教育運動》一書,簡介他們歷年至法從事教育活動的情況。本書分門別類記載保存了這些重要原始文獻,於研究旅歐教育運動實為不可或缺的珍貴材料。(旅歐雜誌社編,陳三井校訂)
28.左舜生先生晚期言論集  ,陳正茂編,1996
(上)(中)(下)
內容簡介:
左舜生先生(1893-1968)為中國青年黨一舉足輕重之人物,生前備受朝野敬重,其文章言論,亦聞名遐邇,稱譽於時。本書收其政論、時評、雜著、史論、隨筆、遊記、書信函牘。此時期之言論,頗能代表一在野領袖之立場,亦深具原始史料價值。(陳正茂主編)
29.前進報,台湾中研院编辑,  1996
內容簡介:
《前進報》於1925年12月在莫斯科問世,1926年5月停刊,共出刊二十期,為「旅俄華人要求參加國民革命運動的一種言論工具」。每期四頁,內容包括:專題、新聞彙錄、通信欄或啟事。為瞭解俄僑及胡漢民左傾言論的好材料。
31.許丙?許伯埏回想錄  ,許伯埏著,1996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兩部分,分別為戰前、戰後活躍於台灣財政界、曾任日本敕選貴族院議員許丙(1881-1963)的口述歷史與其長子許伯埏(1917-1991)之回憶錄。許丙原以板橋林家之「家長」身分,襄助林家的事業經營,最後不僅凌駕其勢,且和日本財政界、滿洲、中國大陸的關係甚為密切,於日本之對台政策也曾發生相當的影響力。藉由本書,我們得以了解台灣在戰時體制下的一些重要史實,以及台灣士紳和日本財政界的關係,進而避免完全以民族主義史觀對當時的對日協力者作過於苛酷的評價。至於戰後部份,述說台灣士紳和國民政府決策之間的關係,讀來興味盎然,且具有史料意義及參考價值。(許伯埏著)
32.孫中山與共產國際  ,李玉貞著,1996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以中國、俄國、荷蘭收藏的珍貴檔案史料為依據,一一剖析孫中山與共產國際關係的各個層面。書中按編年順序敘述孫中山與共產國際關係的演進。鑒於孫先生係國際人物,其活動涉及許多國家和國際政治,作者力圖以國際風雲變幻,特別是第二、三兩個國際的鬥爭為大背景,全方位揭開孫中山對共產國際關係的表象與內涵,尤其是他如何堅持用三民主義來處理同共產國際的關係,以期達到國家統一民族解放的目的。讀者可以從書中看到一些鮮為人知的史實如:孫中山賦予「以俄為師」這個口號的具體內容,孫越會談的內幕,他為獲得俄國援助所做出的讓步,他的西北計劃,以及晚年關於建立民族國際的設想等。本書以全新視野透視孫的外交折衝,當能令讀者耳目一新。(李玉貞著)
33.婆羅洲華人公司制度,袁冰凌譯,1996
內容簡介:
本書原著為荷蘭文,於1885年出版,是最早的有關中國的社會學著作之一。作者高延(J. J. M. de Groot, 1854-1921)歷時三年發掘、收集公司文字與口傳資料,不僅在書中闡述了學術觀點,同時也抒發了鮮明的政治見解。著名的海外華人社團研究專家Maurice Freedman對幫會組織的研究,就是以本書為基點。(袁冰凌譯)
34.徐永昌先生函電言論集  ,1996
內容簡介:
徐永昌先生(1887-1959),字次宸,陸軍大學畢業。曾任山西省政府主席、國民大會代表、行政院政務委員等職。本書收其往來函電、言論與訓詞、答問,均依時間順序排列。(趙正楷、陳存恭合編)
35.盛宣懷實業朋僚函稿 ,
(上)(中)(下)                        王爾敏
吳倫霓霞  ,1997
內容簡介:
本書係據香港中文大學所藏盛宣懷私家文獻戚友往來函牘中選輯而成,以盛氏生平事業有關人物為範圍,純為盛氏朋僚信函及其附件,並未收入盛氏本人信稿。內容相當繁雜,意旨尤多曲折委婉,有待深思學者考索推敲,相信必至趣味橫生,有利於舒發學養。(王爾敏、吳倫霓霞合編)
36.石敬亭將軍口述年譜  ,沈雲龍訪問,謝文孫紀錄,1997
內容簡介:
山東石敬亭(字筱山,1884-1969)為西北軍重要將領,歷任西北軍總參謀長、方面軍總指揮、省政府主席、訓練總監、點檢軍隊委員長,及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等要職。不獨深獲馮玉祥之知遇,歷參戎機,且對同時人物均有接觸。本書為石將軍於1960年間接受本所訪問,就1931年以前之個人出身、經歷,以及參與西北軍之各種活動、背景,和重要人物之軼聞遺事加以評述。(沈雲龍訪問,謝文孫紀錄)
37.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五)  ,1997
內容簡介:
收警備總部提供之檔案,包括「清鄉實施計劃」57件、「清鄉執行及處理報告」29件、「解散非法組織」28件、「案犯處理」(一)25件。
38.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六)  ,1997
內容簡介:
收警備總部提供之檔案,計「案犯處理」(二)85件、「其他」51件。
39.曾尚智回憶錄  ,1998
內容簡介:
曾尚智先生(1926- ),廣東省防城縣人。自幼生長在農村,民國三十一年於重慶考入海軍學校輪機班第六期,赴貴州桐梓入學。三十七年自青島海軍軍官學校畢業,奉派為美盛艦輪機長。三十八年四月因美盛艦中途折返,不克參與長江突圍而滯留南京,然終能憑其智慧勇氣與忠貞意志逃出陷區。旋任太和艦輪機長,參加東南沿海多次戰役,功績卓著。四十二年起供職岸上,曾於艦隊司令部、艦隊指揮部、驅逐艦隊、各造船廠擔任幕僚與主管。五十五年起先後出任海軍修械所所長、魚雷工廠廠長、輪機學校校長,及海軍第三、第四、第一造船廠廠長等主官職。六十九年升任海軍後勤司令部司令。七十五年於總統府參軍任內退伍。作者懷抱赤子之忱與堅毅不拔之志,並以豐富的專業素養與特有的領導統御風格,使其成為輪機出身海軍軍官之佼佼者。本書所述作者不同時期之海校教育,經歷之艦隊職務與各階層的廠職,以及曾擔負之保養、維修、啟封等艱鉅任務,不僅見證了民國海軍發展的艱辛歷程,更彰顯了海軍後勤人員默默耕耘的貢獻。(曾尚智著)
40.居正先生全集(上)  ,1998
40.居正先生全集(中)  ,1999
40.居正先生全集(下) ,2000
陳三井 ,居 蜜合編
內容簡介:
居正(1876-1951),字覺生,別號梅川居士,生於湖北省廣濟縣。早年參與革命,民國以來,歷任黨政要職。編者蒐集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現在大陸之報刊雜誌、日本外務省和萱野長知家藏、台北中國國民黨黨史會、淡江大學所藏有關資料,輯為本書,為研究民國史之重要史料。(陳三井、居蜜合編)
42.蔣復璁口述回憶錄  ,黃克武編纂,2000
內容簡介:
蔣復璁(1898-1990)字美如,號慰堂,浙江海寧人。北大哲學系畢業後赴德留學,研習圖書館學。返國之後奉派為中央圖書館籌備處主任,民國廿九年接任首任館長。抗戰期間曾赴淪陷區蒐購善本書籍,充實館藏,又致力於國際學術交流、建築館廈,奠立央圖之規模。先生先後服務於央圖三十餘年。民國五十四年,調派故宮博物院院長,歷時十七年又四個月,於民國七十二年退休。在其任內使故宮享譽國際,躋身於世界級的博物館。先生又醉心宋史研究,成績斐然。由於先生對中國文化的重大貢獻,民國六十三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本書由兩部分構成,第一部份以先生於民國七十四至七十五年間接受本所的口述訪問紀錄編寫而成,敘述一生的經歷,以及民國時期政、學界之掌故。第二部分附錄包括了五位相關人物的口述訪談及其他資料。受訪者分別是圖書館與博物館界的昌彼得先生、張鼎鍾先生與汪雁秋女士,以及龔士榮神父與先生的媳婦劉琳琳女士。他們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談到自己的觀察,可以讓我們對蔣復璁先生有不同角度的認識。此外又收錄了先生的長孫蔣學鳴所寫的〈祖孫對話選錄〉一文,以及先生的大事年表、著作目錄與相關訪問紀錄和回憶作品,以供進一步參考。
43.水竹居主人日記(一)  ,
43.水竹居主人日記(十)
張麗俊著,(共十个笔记,2000-2004)
內容簡介:
〈水竹居主人日記〉是豐原下南坑人張麗俊所寫的日記,日記以工整楷書,詳載日本時期豐原的民生、社會種種,時間長達二十八年。藉由本書可閱讀到當時商社經營、人際悲歡、台灣禮俗及張家的家族史等第一手資料,是研究二十世紀前半台灣社會變遷重要的史料。
44.孫立人言論選集  ,朱浤源主編,2000
內容簡介:
本書將孫立人將軍在民國三十三年到四十三年的十年間與帶兵、練兵有關的講演、訓詞、計劃、書序等文章集為一冊,是以一個以將軍為中心所公佈的寶貴的臺灣建軍史料。本書較有系統的是第三部民國三十九年(二)的相關文件,顯現了孫將軍的建軍理想、鳳山練兵的精神與內涵,以及當時臺灣的防衛措施。這部言論集可以幫助讀者了解孫將軍的軍事思想、在軍中的事業、以及他在軍中的人脈。值得讀者細讀。
45.袁氏家藏近代名人手書  ,王爾敏編,2001
內容簡介:
此書之內容,全在收載前清兩廣總督袁樹勳及其長子思亮兩代所收輯清末民初之名人手書,俱未嘗公之於世。而其書牘之可貴,多涉及民國肇始之際之政壇珍聞,若民元北京兵變後都城之荒亂寫實,袁世凱之操縱大局,袁世凱之結納前朝遺老引進參議院之布局,黃興在民元為革命軍乞借軍餉,張君勱、張嘉璈、楊度、湯覺頓、范源濂等四小黨籌謀合併之密計,以及迎接梁啟超擔任黨魁等事皆向無人知之政黨史料,參考價值極高。
46.胡炎漢回憶錄。2001
內容簡介:
胡炎漢先生(1924- )江西省修水縣人。作者生逢當年內戰頻仍與八年抗日戰爭之亂世,其求學過程係在顛沛流離與半饑餓狀態下完成,但亦因而養成堅忍不拔、樂觀進取之性格,勇於面對逆境。民國三十七年(1948)作者自江西南昌國立中正大學森林系畢業,經校方推薦進入臺灣省林產管理局(現稱「林務局」)服務,前後十數年,對臺灣林業經營具有深切體驗,經常發表有關臺灣林業興革建言。民國五十三年(1964- )作者以林業專家身分應聘赴馬來西亞任職,翌年約滿返臺,受邀轉入行政院退輔會森林開發處任職技師兼廠長,並先後奉派赴美、加、日、澳、紐、馬與印尼諸國考察林業。民國六十一年(1972)作者因受正大校友「涉嫌匪諜」乙案之牽連而下獄,但其在獄中一面潛心鑽研學問,一面刻苦鍛鍊身體,從未虛度時光。民國六十七年(1978)刑滿出獄,時臺灣尚處戒嚴,致具有「特殊身分」的作者,求職無門,只有隱名從事筆耕以維一家生計,並策勵子女奮發上進(如今,其兩位公子分別在美國矽谷科技界與國內營造工程界卓有成就)。作者十數年來已出版譯、著作十二冊,雖年近八旬,仍為國內報刊撰寫專欄,未嘗中輟。
47.萬山不許一溪奔:胡適雷震來往書信選集,
萬麗鵑編註,潘光哲校閱,2001
內容簡介:
胡適、雷震與《自由中國》半月刊,可說是影響民國四十年代台灣自由民主運動發展的三個重要關鍵因素。設若沒有胡適這塊招牌,《自由中國》的起步勢將更為艱辛;同樣的,若無雷震不計個人毀譽的全力投入,《自由中國》也難撐起中華民國在台灣仍有相當程度言論自由的這個局面。是以,忠實反映這三個因素間關連的書信,就更顯得重要而可貴了。而《胡適雷震來往書信選集》的出版,除了為胡適、雷震與《自由中國》研究提供線索外,對一九五○年代的台灣政經社會情形,亦提供了重要的佐證資料。當然,也是吾人觀察當代政治,與不同類型知識分子特質的最佳材料。這批書信主要收錄自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胡適紀念館與檔案館的書信史料,有胡適給雷震(或雷震等人)信35件,雷震(或雷震等人)給胡適信112件,與附錄資料4件,總計151件。
48.朝鮮戰爭:俄國檔案館的解密文件  (下載),沈志華編,2003
自從1994年夏天,俄國總統葉利欽將有關朝鮮戰爭的216件俄國解密檔案交給了來訪的韓國總統金泳三後,關於這場戰爭的神秘面紗終於一點點地被揭開了。此後,除俄國學者外,美國、韓國、中國的研究人員也紛紛通過各種渠道,收集能夠進一步解開朝鮮戰爭之謎的重要歷史文件。俄國檔案之所以如此吸引各國學者,是因為在與這場戰爭緊密相關的幾個國家中,美國的檔案早已公佈於世,朝鮮和韓國的檔案大多毀於戰火,而中國大陸的檔案在目前的制度下還不可能充分地為研究者所利用。於是,能夠揭露當年鐵幕背後秘密的史料,只有俄國一個來源了。本史料叢刊出版了有關朝鮮戰爭的俄國檔案554件(另有100多個附件)。就其數量而言,遠遠超過了目前散見於各國刊物的俄文、英文和韓文文件。就其形式而言,這些檔案大多是蘇聯、中國、朝鮮三方領導人及相應機構之間的往來電文、會談紀錄,蘇共和蘇聯政府從中央到各主管部門的會議紀錄、決議草案、請示報告及情況通報,蘇聯駐中國和朝鮮使館與國內相關部門往來的電報、信函等等。本書的出版將有助於推進華語世界研究者和一般讀者探尋與解答這場戰爭的秘密與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