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点评:余放、赵智强、丘建东、刘默涵、蒋石林、邱毅、李春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53:46
人物点评
2006-12-26
余放
不禁要轻声问一句:这个孩子还好吗?
“全国化学奥赛舞弊”的消息在满世界传播。有人发现,处于风暴中心的“揭发者”、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高三学生余放,形象竟如此模糊。从少得可怜的资料里,人们只知道他“性格内向,从不惹事”。
2006年9月10日,全国化学奥赛考场上,这名内向的17岁少年,用红笔在考卷上写下“关于作弊的事”,揭露“泄题”丑闻。人们长期怀疑又无法证实的猜测,由此被踢爆。关于“作弊文化”,关于竞争压力下的畸形教育心态,关于被名利支配了的应试交易,再次成为焦点。
而余放却从这场热闹里消失了。人们不清楚他的相貌,不关心他是否爱踢球,甚至不知道他的现状。在对应试和奥赛的新一轮“讨伐”中,人们需要的,只是一个符号化的孤胆小英雄。
真担心,对一个实名举报自己学校丑闻的高中生来说,今年冬天会不会特别冷?
赵智强
因为拿到个人合作建房历史上的第一块地,浙江省温州市市场营销协会秘书长赵智强被认为实现了一次突破。
然而近来,挂在他嘴边最多的一个词却是“低调”。地方法律限制多,政府态度游移不定,开发商充满敌意,让他如履薄冰。他一再强调,不想把矛盾激化,不想“向房地产商开炮”。
赵智强并不是某些人嘴里的“英雄”。用他的话说,温州毕竟是他老家,他也怕,如果惹毛了某些人,他可就“没那么轻松了”。
他已经不轻松了。他个人体验的政府对个人合作建房者与房地产商的待遇,简直是“冰火两重天”。
民、官、商3方的博弈,在房地产圈里上演了多年。当民间联合力量最终成长,并开始挑战房地产暴利时,我们不妨看看,部分商人和官员,敢不敢进行传说中的“官商勾结”?
我们希望赵智强不会成为一个诱饵。
丘建东
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10年。律师丘建东的公益维权官司,却越打越多。
尽管每获得一次胜利,都会引来一阵欢呼,但丘建东的更多诉讼,却被“太极推手”轻松化解。有时候,他甚至连诉讼对手都找不到。
他所打的,也是被看作最没有私心的官司。2006年,他自认为维权有功,理直气壮地向福建省上杭县政府索要475元的奖金,也费了好大力气。还好,县政府还多给了325元。
还好,所有这些都没有让他止步。不久前,他甚至把最高人民法院变成了被告。他自己说:打官司,输赢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什么?是普通公民对管理者监督、质疑、抗议的权利,是对以公权谋私利者的抵抗,是违法者无论身份如何,其行为都必须被制止的基本准则。
有些被集体遗忘的事实,凭借丘建东一己之力渐渐被人记起。尽管人们发现,他甚至连“律考”都还没通过。
刘默涵
贫穷是可以有力的,以自强的姿势。北大女生刘默涵,2006年如此教会我们。
她本来也是爱心的受益者,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份爱心传递给了更多穷人的孩子。她的两个身份被交织着散播:“默涵奖学金”的发起人和会长,和一个曾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的穷家女。
对很多人来说,这笔通过勤工助学凑成的奖学金,实在微不足道。它只够向十几个孩子发放200元钱。
然而,这一年,这个普通而贫穷的女孩儿让许多人发现,善举并不必须有傲人的财富和显赫的地位,有时候只需一份担当。
看了她的故事,有人感动,有人汗颜。在天天听到的贫富不均、为富不仁等抱怨声中,在多数人眼巴巴期待政府和有钱人打开钱袋搞慈善的舆论里,只有刘默涵在埋头做事。她说:我有这个责任。
感谢刘默涵,感谢这个给我们责任感的人。本报记者张伟
蒋石林
当官的怎么花钱,百姓管得着吗?
湖南省常宁市的农民蒋石林,得知市财政局购买两辆预算外小轿车,便要求对方作出说明。他架势不小,《宪法》都搬了出来,不料却遭到冷落。
想想也是,连负责审查的相关部门都一言不发,一个平头百姓,何苦无端出来要说法。蒋石林却不干了。一怒之下,把财政局告上法庭。
他的理由简单明了:我是纳税人,你买车花的是我的钱。他不知道,这个从逻辑和法律上都清楚无比的理由,已经被无视了很多年。
当“纳税人”逐渐沦落为一个概念时,蒋石林站出来开了个好头。让我们和他一起重新温读宪法里这样一个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仅此一条,蒋石林功莫大焉。
邱毅
“刺儿头”到处都有,但如邱毅这般的,并不多见。
从前“总统府”副秘书长,到“第一夫人”,再到“驸马”,这名国民党“立委”挑的刺儿,都是指向当地的高官或其家属。最后,他更是直接将矛头对准了最高行政长官陈水扁,从而以一人之力,煽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倒扁运动”。在他看来,违反法律的“总统”,应该下台。
因为“站在人民这一边”,他的办公室门前,祝福的花篮排成了长队。而对滥用权力者的挑战,往往要面临来自权力的回击。除了多次被起诉、险遭牢狱之灾,曾是“现任‘立委’中最富有者”的邱毅,因为银行账户被查封,一度只能借钱度日。
不过,因为他,许多腐败案最终浮出水面,邱毅本人也获得了“揭弊英雄”的称呼。而他表示,要“让整个贪腐集团垮台”。
邱毅,在事实和法律面前,权力是可以质疑的。
李春华
身后哀荣,已有足够多。随着多家媒体的同时报道,他激励人心的文字、话语,甚至他生前最后一刻高尚的内心活动,迅速被还原、传播,一夜之间感动世人。
李春华,湖南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为抢救两名落水少年不幸身亡。责任、抱负、梦想,与22岁的生命一起,在他挑着稻子回家的那个暑假傍晚,戛然而止。
他成了“英雄”。他被追授为“全国舍己救人优秀学生干部”、“湖南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申报“烈士”的程序已启动。连他住过的宿舍楼,也被命名为“春华楼”。
但更多人念念不忘的,却是那个“平凡的大学生”。他曾在梦里背英语,曾为玩过“电游”而懊悔,也曾拼命把肉夹到母亲的碗里。
一个人,获得了两种表述。区别是,我们向英雄的壮举膜拜,而在平凡人的壮举里,思索着自己。
周泽
周泽想得太简单了。他以为只是质疑一个不合理的法规。他可没想过,这是要砸一干人等饭碗的。
这名大学副教授,激于义愤,前脚刚评论“征收养路费违法”,后脚就受到了指责。指责来势汹汹,先赠予“对国务院权威性的挑战”、“对我国法律体系的挑战”等“堂皇”的大帽子之后不忘记对周泽表达个人的愤怒:“咬牙切齿”。
一翻指责者名录,恍然大悟:批评他的人,原是各地交通部门的“有关人士”。不知是否巧合,收缴来的养路费,正是由该类人士,负责计划使用。
一个公民对部门法规的质疑,就此演变为对一个群体既得利益的撼动。难怪周泽被骂作“用心不良,唯恐天下不乱”。
结果不出人意料。有关部门公开作出“征收养路费合法”的答复。不过,借用鲁迅一句话,在这短暂的交手中,人们也许能从满篇的“公共管理”中,看出两个字叫“私利”。本报记者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