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上帝打开一扇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23:00:27
第十三章 上帝打开一扇门(1)
当我们追求成功而失败,追求欢乐而悲伤,追求爱却受到伤害的时候,上帝关闭了完美之门,却悄悄地打开了通往圆满之窗。
没有最美那朵花
在人生路上的不少时间里,我们经常陷入两难的困境:选择一件东西,又担心前面有更好的选择;等一等再说,又担心再也没有机会选择。
这就需要知道何时何地进行选择的智慧。
有一次,苏格拉底让几个学生沿一条小路摘取自己认为最美的一朵花的,不许回头,而且只能摘一朵。
第一个徒弟比较性急,见到第一朵花摘了下来,再往前走,发现了更美的花朵,但只好遗憾地望花兴叹。
第二个徒弟吸取了第一个的教训,总认为最美的一朵花一定还在前边,结果走到路的尽头,仍然是两手空空,只好垂头丧气地回来了。
第三个徒弟,边走边看,经过比较,在路的中间摘下了一朵他认为最美的花朵。这朵花虽然未必是最美的,但却是最美的花之一。
这三个徒弟中,前两个是失败的。第一个在没有观察和思索之前,贸然采取行动,结果徒然丧失了机会。第二个过度谨慎,不敢进行选择,最终一无所有。只有第三个根据自己的观察、判断,在一个时间作出了理性的选择,虽然不是最美的,但也不会太差。
这里面,损失最大的是第二个,他没有学会面对一个简单的事实: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世事不可能尽如人意,最美的花朵是永远也摘不到的,因为我们不知道它在什么地方出现,以及能不能恰巧到了那个地方。
一个教训是:一心摘取最美丽的花朵,最后可能连最打蔫的花都摘不到。
有一次,杰米参加学校戏剧的试演,他告诉母亲一定要在其中扮演一个角色。母亲听了以后,担心他会落选而受到打击。
角色分派那一天,他母亲去接他下课。杰米跑到她跟前,眼睛闪出骄傲与兴奋之情:“妈,你猜猜看,我被派了什么任务?我被选为负责鼓掌的!”
认识自己,不要与别人比较,因为世界上没有最美丽的花朵,也没有最完美的人。只做最好的自己,并为自己自豪,才是我们能够也㐓应该做到的。
林肯是美国历史上少有的出身贫贱的总统,父亲是一个鞋匠。
当他成为美国总统时,整个参议院都觉得有一点尴尬,美国居然由一个鞋匠的儿子来管理那些最富有的人、那些上流社会的人?他们相信自己比较优越,因为他们比较有钱,因为他们属于年代已久的望族,因此有些尴尬和生气。
林肯在参议院发表他的第一次演说时,一个傲慢的家伙站起来,没礼貌地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
林肯心平气和地对那个人说:“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做得那么好。”
就像一朵玫瑰,不必隐藏自己,也不必迁就别人,玫瑰花安然作一朵能更盛开的玫瑰,绝不用作海棠、也不必伪装成蔷薇。玫瑰花开,但它并不是为了那些经过的人而开,它并不是为了那些要看的人而开的,它并不是为了那些要闻到花的芬芳的人而开的,它是自己开花的。
遗传学告诉我们,生活在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既可怕而又奇妙地得自父母的二十四个染色体组合出的遗传。在每一个染色体里,又可能有几十个到几百个遗传因子,而每一个遗传因子都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不要想成为其它任何人,而只想成为最好的自己。我们应该清楚自己能做好什么,尽可能去实现那些真心的愿望,不给人生留有什么遗憾。
正确评价自我的能力,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具备的。而它也正是公平对待自己的正确方式,更是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出发点。
诗人道格拉斯•马罗奇曾经有一首诗这样写道--
如果你不能成为山顶的一株松
就做一棵小树生长在山谷中
但须是溪边最好的一小棵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棵大树,就做灌木一丛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丛灌木,就做一片草绿
让公路也有几分欢娱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只麝香鹿,就做一条鲈鱼
但须做湖里最好的一条鱼
我们不能都做船长,我们得做海员
世上的事情,多得做不完
工作有大的,也有小的
我们该做的工作,就在你的手边
如果你不能做一条公路,就做一条小径
如果你不能做太阳,就做一颗星星
不能凭大小来断定你的输赢
不论你做什么都要做最好一名
还有苹果可以摘
一位大师住在山里,他身边聚着一帮虔诚的弟子。
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所有的人都不由得目瞪口呆:滚滚的洪流正从山上奔泻而下,根本没有办法渡过河去打柴。
弟子们无功而返。师父发现所有人都垂头丧气,唯独一个小和尚面带喜色。
师父问小和尚什么缘故。
小和尚乐孜孜地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父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我心里也也很不好过,不过我看见河边的山坡上有棵苹果树结了一个大苹果,我就摘下来了。
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师父的衣钵传人。
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遇到过不了的河掉头而回,不是一味地悲伤难过,而是擦干泪水,笑着摘下一个苹果,这是怎样一种人生智慧。
但真正的智慧还要在河边做一件事情:放飞思想的风筝,摘下一个苹果,学会擦干眼泪就能笑的生活哲学。
历览古今,抱定这样一种生活信念的人,最终都实现了人生的突围和超越。
如果我们的能力足够强,就可以占有金钱、财产,主宰它们。但是我们很难控制生活。事实上,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事物能被彻底控制,尤其是真正有价值的事,更是不可掌握。
生活中的一切象在赌桌上滴溜溜转动的骰子一样,不是我们所能控制得了的。我们不能控制爱,不能控制明天,不能控制昨日,这种不能控制的状态,就是挫折。
面对这种失控状态的时候,我们能怎么做呢?
有两个孩子,一个看问题很悲观,另一个则相反,看任何问题都十分乐观。他们的父亲觉得希望能够改变调和一下这样的状况。
有一天,父亲买了很多新奇好玩的玩具,全部送给悲观的孩子;又把乐观的孩子从放玩具的屋子里拉走,关进了马棚,让他睡在马粪上。
第二天,他去检查他的试验结果时发现,悲观的孩子依旧愁容满面,所有的玩具连碰都没有碰过,因为他怕把它们弄坏了。而乐观的孩子,则在马粪堆里玩得不亦乐乎:“爸爸,您一定在里面藏了什么玩具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的生活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取决于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
人生从一张白纸开始,其后发生的每一桩事渐渐在白纸上绘满了轮廓:我们的经历,我们的遭遇……悲观者总是在生活中寻找缺陷和漏洞,所看到的是满目的黯淡;而乐观者则会从中发现潜在的希望,发现亮丽的色彩。
因此,只有乐观才能让我们用心地享受人生,塑造和谐的人格,毕生都做一个明慧达观和充满悟性的人,这是我们所能够摘到的最大的苹果,其价值超过我们准备完成的所有工作。
残缺中看到圆满
所有人生是残缺的,但是这种残缺并不代表人生价值的残缺。因为人生价值是完全个人的,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如何理解这种残缺。
上帝用残缺展示圆满和完美,透过瞬间勾勒永恒。
古人曾戏作十恨歌:一恨书囊易蛀,二恨夏夜有蚊,三恨月台易漏,四恨菊叶多焦,五恨松多大蚁,六恨竹多落叶,七恨桂荷易谢,八恨薜萝藏虺,九恨架花生刺,十恨河豚多毒。
又有人凑趣加上两恨:一曰才人无行,二曰佳人薄命。
诸如此类,都是一些无奈的残缺与不足。但是返过头来再一想,无虫蛀的书囊、没有蚊子的夏夜以及无落叶之竹、不谢之荷花等等,还成其为书囊、夏夜和竹荷吗?
失去了自我的东西,又何来完美与圆满呢?
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必然会遇到挫折和缺憾,犹如赌博一般,骰子的点数比我们的预想要差得多。
但挫折和缺憾并不意味着悲惨,更不等于暗淡。自我的发现和人格的圆满,会使我们看待自己和外物更加明澈清楚,在得失利害的把持和取舍中,少一些虚妄和勉强。在艰难的岁月里,不要无故地惊慌,即使经济不景,也不会饿死人的。对环境是否乐观,往往决定着我们向上爬还是原地踏步。
如果我们时刻提醒自己,我们此生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快乐快乐地享受每一分钟每一秒钟的生命,我们将重新用新的目光来打量我们自己和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
在这样的眼光之下,连绵远山是圆满的一面,苍茫大地是另一面;浩瀚江河是圆满的一面,涓涓细流是另一面;青青翠竹是圆满,郁郁秋菊是圆满的另一面,繁星连天是圆满的一面,皓月当空是圆满的另一面;清风入怀是圆满的一面,骄阳似火是另一面,细雨润物是圆满,银装素裹是另一面。
在这种平和自足的目光里,整个人生也就摆脱了烦恼与痛楚,变成了一个积极、坦然而且淡定的成长过程,一切不公与不幸只是圆满的另一面,需要的只是忘却、忽略、等待和改变。
那些徒然的奔忙,外来的诱惑,懵懂的辛苦,蛊惑的占有欲,也都可以接受下来,改变下去,然后在恬静、轻松、自在、悠然中选择自己所爱,并爱自己的选择。
第三部分第十三章 上帝打开一扇门(2)
随成随败且随喜
冬天刚刚过去,院子里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小徒弟说:“快撒点草种子吧!好难看哪!”
师父挥挥手:“随时!”
立秋的时候,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徒弟去播种。
秋风起处,草籽在撒的过程中全飘走了,小徒弟着急地喊叫:“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吹了。”
“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
撒完种子,跟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要命了!种子都被鸟吃了!”小徒弟急得跳脚。
“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师父说:“随遇!”
半夜一阵骤雨,小徒弟早晨冲进禅房:“师父!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冲走了!”
“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师父说:“随缘!”
一个星期过去了。原来光秃的地面,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
小徒弟高兴得直拍手。
师父点头:“随喜!”
对于外来的诱惑,都用随缘地眼光看待,我们又哪里用得着每天受着贪婪的蛊惑,徒然的奔忙,在懵懂中辛劳呢?
万事随缘,快乐自然随处有。
一个人的一生是由很多部分组成的,每一部分又都享有许多资源,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在任何时候,我们都有很多的出路与选择,有很多事业与感情的机会。
正是这些出路、选择与机会,提供了我们随缘随喜的基础。在所拥有的这些资源中超然一些,放松一些,不是更容易接近生命的本原吗?生命本来就是自然的、自信的、自尊的,就像那飞来飞去的鸟儿,就像那跑来跑去的孩童,他们是拿得起,放得下的。
一位女作家曾经说过,有自信的女孩子,是除了恋爱之外,还找得到生命出口的人。
如果我们时刻提醒自己,此生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在任何选择中,都能快乐地享受每一分钟每一秒钟的生命,如果我们用这种目光来打量自己和所在的这个世界,那么就一定能够在恬静、轻松、自在、悠然中选择自己所爱,并爱自己的选择。
有一首诗说:“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如果我们从生活中点点滴滴中随遇而安,把自己与世界打成一片、融为一体,生活的出口无处不在,那么自然也就必然如诗如画,怡适安祥了。
有一个旅行者经过一棵椰子树,一只猴子从上面丢了一个椰子下来,打中他的头,把他几乎砸昏过去。
这个旅行得从地上爬起来,摸了摸肿起来的头,没有哭泣,也没有愤怒地跳起来要杀光所有的猴子,而是把椰子捡起来,喝光了椰子汁,把果肉挖出来吃掉。
最后,他用外壳做了一个碗,在外壳上刻上漂亮的花纹,把这只碗挂在自己的行囊后面,继续赶路。
要快乐,就应该淡化挫折带来的痛苦,保持一份达观。人生可能遭遇的不幸和挫折太多了,如果一个人总是沉湎于痛苦而难以自拔,他收获的便永远只能是忧伤。
保持一份达观,并不是对任何东西都满不在乎,也不是丢弃一切,而是要在愁苦之时不委顿,在郁闷之时不消沉,在失落之时不舍弃,在绝望之中仍然希望,以一种轻松的心情,以一种达观的态度,去越过一切不幸与挫折。
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似乎只有为了崇高的目标忍受痛苦的人才更显其庄重和崇高,这种想法是对人性的一种摧残。
在人生中对于善的追求,对于社会正义的信念,对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奋斗精神,都是一些崇高的追求。但是追求的崇高并不意味着要忍受痛苦。在非常艰苦的时候,我们应该“素其位而行”,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自己的努力去追求,但同时我们也应平常心面对这些成败得失。
快乐在于自己
快乐寓言之割肉百两
从前有一个国王,听说有人在私下议论,说他不配治理国家。他听了愤怒得不得了,立刻下令要查办这个诋毁他的人,但一时却查不出来。后来有人告密说,这话是他的一个大臣说的,于是国王就把那个大臣捉来,处以割肉的刑罚,剥开他的背脊割了一百两的肉。
不久,有人向国王证明说这个大臣并没有诋毁国王,国王很是后悔,觉得不应该冤枉那位大臣,决定赔偿他的损失,下令送去一千两猪肉去补他的脊背。不料这个大臣收下猪肉以后,每天仍然不停地痛苦呻吟叫唤。国王听了以后十分不解,就去问他∶“你为什么还觉得痛苦呢?我取你一百两肉,现在已十倍偿还你了,你还不满足吗?”
这个大臣听了以后气得说不出话来,旁边有大臣替他回答说∶“大王呀,这些肉不是他的呀!”
国王听了,无言以对。
那些企图从别人或者外部世界得到快乐的人,和这个国王一样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