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的樱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3:14:22
  
 

      没有去过武汉,当然也不知道武汉大学的樱花出名。从近几日媒体的报道中才略知一二。但那场“是耻不是花”与“是花不是耻”的争论倒颇令人关注。那些与我远隔万里的武大的樱花不由自主的让人陷入沉思。樱花是美丽的,但武大的樱花美丽吗?

         

      今天的人们不可忘却武汉保卫战,为了保卫当时中国之军事中心的武汉,民国政府至少伤亡了40万正规军。武汉沦陷后没有发生大规模的血腥屠杀这是事实,但后人切不可忘记那些为了保卫武汉捐躯的仁人将士们。找来一篇纪念武汉沦陷66周年的文章,看看就能明白武汉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日军攻克武汉之后,在日本各个地区,人民出现前所未有的慷慨捐输与踊跃从军之热潮,连慰安妇的组织,都名额爆满;单是寄往战争英雄冈村宁次的情书,就多达十几万份,因为日本政府人民肯定地认为,日军既然攻克武汉,同时封锁了中国对外主要的交通路线,国民政府被迫迁到西南边陲地区,已经不复再有中央政府的版图与实力了,加上中国没有工业生产、又无法输入武器与军火,如何还能够与日军继续地对抗下去呢?所以中国除了向日本投降之外,已无其他的选择”。而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是当时大日本帝国的象征。由此可见武大的樱花背后一定有成功征服中国的幻想和意念。据武汉大学校史研究会创始人吴骁透露:“1939年前后,为了缓解住在这里休养的大批日本伤兵的思乡之情,同时怀着炫耀武功和长期占领之意,侵华日军从本国引来樱花树苗在武大校园栽植”。这种大日本皇军的歌舞升平显然对于中国、对于武汉、对于武大都是永远无法抹去的耻辱。草木无罪但有寓意,当年种下樱花的侵略者如果知道今天的国人竟会狂热伴痴迷的欣赏由他们始作俑者的杰作,真不知要笑死几回呢?而一天有10万人观赏武大樱花,这不是对那些为保卫武汉牺牲的烈士们的背叛和亵渎又是什么呢?

      

     樱花之美确实人人均可欣赏,但地点不同其意境也许相反。虽然战争的岁月早已一去不复返了,然而忘记过去被凌辱的历史就意味着对冤屈同胞的冷酷无情。武大的樱花就樱花而言不可能存在错,大错特错的是我们无知的国人把它发展壮大成年年赏花的樱花园。武大没有被日本皇军长期占领,却让小小的日本樱花永远的给霸占了。这肯定是每一个日本人都无比自豪的事。“日军当年种下的日本樱花不超过30株”,1947年张镜澄教授便对学生无可奈何的说过:“这本是我们中国人的耻辱,不过现在,日本人被打败了,这几株樱树反而成了战利品,成为日本侵华的历史罪证”。是的,其实当时砍不砍那几株樱花都不算特别重要,慈悲为怀的国人还不至于迁怒于樱树,关键的是让它们自生自灭罢了。事实上到50年代那些“战利品”的日本樱树在武大已基本死绝了。如果没有后来的大规模的在武大原址重建这一昏招的出台,又哪里会有当今1000多株的空前绝后般的繁荣呢?樱之花盛开在武大,它最大的意义又何不是实现了侵华日军没有完全实现的愿望呢?为了所谓的中日友好栽培樱花未尝不可,但地点的选择应该三思而后行。完全可以选一个空旷的山谷、没有历史陈迹之地进行栽植。而武大的樱花由侵华日军栽种在先,那里记载着中华民族太多悲惨的经历,应该是个肃穆的圣地。而国人再在武大复种樱花之举实属荒唐。后人面对落英缤纷的樱花季节怎又能不感到尴尬呢?

     

    “保留樱花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本就是荒诞不经的托词。更是一厢情愿式的意淫。留有历史印迹的武大的战利品之樱树早已腐烂,现在开放招摇的是70年代的“人造”产品,与爱国主义教育何干?去武大赏花的人们会有人是为凭吊缅怀先烈的吗?最能扯得上关系的应该是所谓的中日友好主义教育吧?或许什么也不是,徒长他人威风而已,因为谁也不能否认武大的樱花属于侵华日军的发明创造,谁也不能排除它有精神文化统治国人的罪恶目的。不是吗?到了每年的三月这里便是踏青赏花的海洋。欢声笑语之中赞美的肯定是日本的樱花,后人陶醉在此,亡国恨恐怕早已抛到九霄云外了。而在武大越来越消失的那是中国人冤死的灵魂和屈辱的历史。

        

      谁说武大的樱花不是貌美的罂粟花呢?越来越多的国人将迷失在樱梦丛中。这不是人之悲哀而是国之悲哀。

樱园梦

作曲:蒋志轩填词:朱昮
编曲 钢琴:胡丽娜
演唱:侯艳筠

追飞扬花瓣
追飞走的梦
登上城堡远望
遥岑入明眸
湖光与山色
山烟与阁楼
天边掠过流星身边人无踪
许个愿就当是梦一场

遥想当年勇气灌肠登顶望空
日日笙歌入夜人生尽欢
笑谈世俗年少不知愁滋味啊
天高任我飞痛也敢追也不悔

时过境已迁
岁月啸耳边
蓝色女孩已成
春日樱花梦
光阴虽无刃
抽走留伤痕
风拂城脚无声
夜深催人冷
再登顶望皓月哭一场

还曾记否黑白相片那日楼头
一颗心如何不向磨难低头
再次看到风吹过樱花儿飘落
不认识的身影在追逐不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