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狂人希特勒 鲜为人知的绘画作品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09:59

希特勒的政治生涯开始于他30岁的那一年。他的先辈属于下奥地利和上奥地利的小农和小资产阶级。他的父亲是海关职员,第三次结婚后生了六个孩子,希特勒排行第四。家庭经常更换居住地点和父亲的早死,对年轻的希特勒的成长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尽管他天资聪明,但在学校里却始终只是一名中等生。

他19岁那年前往维也纳,报名上艺术学院绘画学校,但由于绘画习作得分不及格而未被录取。他也没有能被建筑师学校录取,因为他中学没有毕业,不符合该校招生条
件。尽管如此,希特勒仍留在维也纳直到1913年。他没有职业或就职目标,在用完他继承的遗产和起初领到的孤儿补助金之后,就依靠当临时工和画风景明信片糊口。他在收容所里过夜,白天的时间用于看戏,在这座古老的帝都溜达,大量阅读书籍,但毫无系统。他通过阅读这些书籍获得了不完全的教育,这对他后来的全部思想和行动有深远的影响。

据他自述,在维也纳度过的这些年月是他一生中的关键时期,“因而,从此以后我只要再补学很少一点知识就行了,我不需要去改变什么。”“这里,在贫民区和各民
族杂居的帝都,形成了他的偏见和仇恨心,这些成为德国和欧洲的灾殃:他提出的日尔曼特别是德意志优等民族应主宰世界的理论,他对犹太人、对民主、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以至对整个西方传统以及代表这种传统的社会阶层和思想界的不可遏制的仇恨,他对权力的颂扬和对基督教的蔑视,他那具有大德意志特征的狂热的民族主义,他对人的个性的蔑视。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自愿参加巴伐利亚军队。他在西线4年,主要充当传令兵。尽管他两次负伤,获得过两种等级的铁十字勋章,但由于缺乏领导能力,他的军
阶一直未能超过下士。希特勒是在后方一座野战医院里听到德国军事崩溃和发生政治革命的消息的,当时他由于中了毒气,眼睛半瞎而住院治疗。这个消息使他对“十一月犯罪”充满盲目的仇恨。他把他们看作是灾难的根源,于是,他下定决心去反对他们。1919年秋,他在慕尼黑参加小小的极右的德意志工人党,把它变成他的政治主张的讲坛,让它改名为德国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以便更有吸引力。不久他就担任了该党的领导。他在这里发现了自己非凡的口才和“随时抓住可供利用的集体下意识”的能力。他的极其强烈的权力野心和他的过高的政治自信和智能自信,也第一次在这里表现出来。突然的成功使迄今因怀才不遇而愤恨傲慢、徒然追求自己的梦想、不爱交际、不善于与人相处,对人冷淡疏远但坚韧不拔、意志坚强的希特勒忘乎所以,使他深信自己与众不同,举世无双,天降大任于自身。他的过高的自我估计是很典型的。他在1923年11月暴动失败后被监禁期间写的《我的奋斗》上册表明了他要成为“领袖”的决心。后来,到1925年初,在他被释后不久,当那个在此期间在全国各地被禁止的党重新成立的时候,他正式将这一决心付诸实施。

隐藏在希特勒的权力野心后的政治纲领所依据的是1918年11月德国的崩溃和此后德国人民的苦难生活。这个纲领要求消除战争失败和革命所造成的形势,振兴民族,反
对议会主义,消灭国内所有反对这一进程的力量。民族观念和社会观念应作为根本改造国家与社会的基础统一起来,废除政党,把德国人民团结成为一个民族战斗的集体。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民主应让位给“领袖绝对权威的原则”。1933年10月,希特勒在一次讲话中宣称:“民族社会主义既不把个人也不把人类作为其考虑问题,发表意见和作出决定的出发点。它有意识地把民族当作它整个思想的中心。这个民族对它来说是一种由血缘决定的现象,它认为这是上帝授予的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个人是会消亡的,民族是永存的。自由主义世界观崇拜个人,必然导致民族的毁灭。相反,民族社会主义则要求保护民族,必要时以牺牲个人作为代价。必须使每个人逐渐认识到,他的自我同整个民族的存在相比是无足轻重的。”希特勒相信,只有这个通过扫除一切分裂因素,如政党、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以及通过新的符合种族的教育和伦理道德而统一起来的民族作为雅利安族或北方种族的最重要支柱,才有资格在世界上享有政治上和文化上的领导地位。他认为自己是被选来利用这个民族作为他不加收敛的权力野心的工具的。

尽管对希特勒来说,思想只是达到自己掌握权力目的的手段,必要时可以毫无顾虑地加以抛弃,但他的政策为某些始终不变的基本观念所支配,这些基本观念把他和德
国人民引向了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