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千年学知网-招聘信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28:32
   曲刚自述:曲刚英语说文解字的灵感竟来自一首日本歌曲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灵感来自一个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德国地理学家瓦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的灵感来自餐桌上一张撕开的报纸,可谓离奇。

     我用12年时间发现“26个字母运动符号造字说”,并基于此写出本《曲刚英语说文解字》,能不能沾上个伟大发现的边要由历史去评说,但这一发现的灵感来却自于一首日本电影《追捕》里的插曲“啦呀啦”,这个特点倒是与伟大发现们类似,充满离奇,我为此暗暗得意,沾沾自喜。就算我的发现被历史证明不足为奇,我也很幸福地做了一道体验伟大发现的家庭作业,这个过程中的快乐恐怕也只有我自己知道。因此我愿将这个快乐过程拿出来与朋友们分享。今天我整理资料,偶发现一份已交给北京市版权局备案的资料,是一份作品说明书,这个交给官方备案使用的简洁的作品说明书没准是一份最好的一分钟小说,可以拿来与朋友们分享一下曲刚的发现快乐,因此将其节选如下:

     “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 等西方拼音文字属印欧语系的语言家族,它们的文字基本上都使用古拉丁语字母和字根来组合造字,而古拉丁语字母和字根又来自比其更早的古希腊语字母和字根,这是文字研究界公知的常识。但有史以来,人类不知道西方最远古的古希腊字母和字根是按照什么思维创造的,这使得整个西方拼音文字的造字原理却一直是个迷。这个迷使得今天的人类对西方拼音文字“不识字”,这不仅给他们本国人学习自己的母语文字带来了很大困惑,更给把西方文字当外语来学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中国人记忆英语单词难,特别是记忆英语单词的意思难,就是其中一大困难。

     有史以来,一直有学者热衷于对拼音文字的造字原理进行猜想,这些猜想基本上都是“实物象形说”,即把26个拉丁字母猜想成实物的图形,如L代表绳子、W代表水、M代表山等,然后用它们的组合来解释单词的造字。也有学者把26个字母猜想成大自然中的声音,如“劈哩啪啦、稀哩哗啦”的模拟音。但由于这些猜想仅仅是“猜想”、缺乏统计依据、没有深刻说服力、不能广泛通用地解释大部分文字的造字,并且猜想的门派林立,互不相容,导致学术会议争扰不断,正常研究难以进行,终于引发1910年的“巴黎禁令”,国际语言学大会在巴黎召开,明令禁止在会议上探讨西方文字的造字问题。

     我从1996年开始思考西方拼音文字的造字问题,并坚信西方拼音文字不可能是空穴来风,定有其很有说服力的造字根据。我坚信西方拼音文字发源于比古希腊更古老的时代(那个时代在西方历史上是没有记载的),并坚信西方拼音文字一定存在一套十分古老的、原始的、人类本能的、十分简单的造字智慧,只是这个智慧到今天已经失传了,不被今天的人类所知。我同时坚信,这个造字智慧并没有消失,而是以“密码”的形式分散潜藏在当今西方各国的拼音文字里,当今的研究者只要花足够大的精力把当今西方各国的拼音文字拿来做横向比较,就应该有可能分析出古老祖先文字的造字秘密。打个形象的比方说,一个爷爷生养了10个儿子,每个儿子又生养了10个孙子,每个孙子又生养了10个重孙子,这样今天一共有1000个重孙子,虽然爷爷没留下照片,人们看不到他的样子了,但爷爷的样子并没有消失,而是分散在了今天1000个重孙子的样子上。只要花足够的精力去观察、分析、比较今天1000个重孙子的样子,就有可能找出爷爷的样子来。于是曲刚从1996年开始,在北京寻找西方各国语言的字典,并通过查“同义字”的方式来比较西方各国的文字,比如查出各国文字的“金、木、水、火、土、日、月……”的写法,分析它们的样子,通过这种比较来找出已经失传的它们共同的造字之源。很显然,这个工作是“海量”的,但我认为这又是唯一的追根溯源的研究办法,没有其他捷径可走。

     1996--2002年的6年时间里,我已将西方大部分国家的字典翻得烂熟,并已做了大的量同义字比较,并已意识到解开拉丁字母(即26个字母和它们的变种字母)的含义是解开西方拼音文字造字的关键突破口,并对拉丁字母的含义有了大量“现象上的”发现、搜集和总结,但一直未洞察出其中所暗含的那种很简单的、很质朴的、很远古的造字思维。功夫不负有心人,2002年9月的一个下午,我在北京西单附近的街头上散步的时候,突然听到了旁边的一个商铺里传出的歌声,“啦呀啦”,这是日本电影《追捕》里的插曲,那一年是中日建交30周年,为纪念此事,电视里播放了一个中国人家喻户晓的日本老电影《追捕》,播放的时间就是那个下午,当时我从北京的西单图书大厦走出来,走到了西单购物中心对面的一个胡同口,在一家小卖店的门前,我被柜台后面电视机里传出的电影《追捕》的那一段著名插曲《啦呀啦》吸引住了,“……啦呀啦……啦呀啦……啦呀啦……啦呀啦……”,这首曾在70年代末风靡中国大地的一段著名日本电影歌曲就象是洪钟一般地回响在我的耳边。播者无心,听着有意,当时我的脑海里正反复思考着“拉,来,流,落,离,逻,犁,路,浏,栏,缆,拦,滥,捋,柳,览,掳,赖,累,勒,肋,络,涝,唠,楼,漏,溜,榴,揽,懒…… ”等汉字发音里字头的“L”音代表什么含义、以及英语单词“long, line, late, lay, land, light, large, life, live, lake, fly, flee, flow, leg, relax, relate, loss, loose, clue, lateral, let, leak labor……)里字母L代表什么含义,猛然听到的“啦呀啦”这首只有“啦、呀”两个字的歌声、以及那种把“啦”字拉着无限长来演唱的方法,象洪钟一样地激发了我的灵感:“……啦呀啦……,这个字母L,很可能代表‘拉长’的运动”!我立刻“飞”回家中,翻了一夜的字典来证明L代表“拉长”的含义,查找各种字典里所有含有L的单词,包括英语单词、法语单词、德语单词、西班牙语单词…… 到第二天天明时,我十分确信地发现:把L解释成“拉长、走远”,在欧洲所有语言文字里,都讲得通!

     既然L是“拉长、走远”的动作,那么26个字母的其他字母会不会也是接近、缩短、相遇、碰撞、穿透等动作?

     从这次经历开始,我的研究有了灵感上的突破,我重新翻开以前翻了不知多少遍的字典,要证明拉丁字母的一种全新认识——“运动符号”学说。

     由于我的灵感对了路,接近了古人的造字思维,我的研究进展得突飞猛进,但毕竟这是一个工作量极大的工作,要翻烂字典才能证明每一点细微的灵感,而且每一点细微的灵感也来自翻烂字典,就可想而知工作量有多大。2002—2008年的6年时间里,我十分缓慢地相继证实了n是接近、m是相遇、b是碰撞、j是突然动、p是突破、w是摆动、r是转动、k是打断切入、x是混合接触、d是下落等多个辅音字母的运动含义,并发现了元音字母表达高低长短大小宽窄松紧方圆等时空指标,并发现了极为重要的西方拼音文字的“5字母组合造字结构”,并逐渐发现了“拟音”与“运动描述”两大造字方法,逐渐形成了我独创的、全新概念的“曲刚西方拼音文字(我也将其称为‘泛拉丁字母文字’)运动符号造字说”,并同时开始撰写作品《曲刚英语说文解字》,于2008年彻底完成。

     我的此项研究前后持续了12年,其过程可谓十分漫长,但12年研究能揭示人类有史以来千百万年所不不知道的造字秘密,12年时间又可谓神速。

     《曲刚英语说文解字》在长达12年的研究中从未参照或引用过其他任何人的相关作品及观点,可以说一切从零开始,是完全彻底的开创性研究,因为国内外学术界在“运动观点造字说”上是一片空白,也没有任何资料可以参照。我所使用的研究资料仅是能找到的各国语言的字典和有关历史文献,这里所说的有关历史文献仅是记录了某些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文字形态,而对文字的造字几乎一字未提,更不包括任何成形的造字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