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可以不要这个圣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25:02

可不可以不要这个圣诞

(2006-12-16 04:18:06)  


“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欢快的圣诞歌曲在这个季节可能是我们耳边最为熟悉的曲调了。走在大街小巷,无论是富丽堂皇、装修精良的大商场、大酒店,还是低檐陋壁、毫不起眼的小店铺,甚至是在寻常百姓家中,经常会看到一株株或真或假、或大或小的圣诞松树,上面花花绿绿地装饰了数不清的小星星、小月亮、小铃铛、小礼物盒,以及圣诞老人的小手套和小袜子……,当然,多半还会有一闪一闪很是“蛊惑人心”的串串彩灯,节日的欢快气氛在这些五颜六色的小道具的装点下甚是浓郁,人们似乎也乐于徜徉在这气氛之中,享受着听觉、视觉、嗅觉与味觉的集体欢娱,让身体跟着情绪一起放松、陶醉。 几乎没有所谓的“预热”,也没有所谓的“适应”,更没有所谓的“本土化”,圣诞节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当中,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并认可了它,成为一年当中为数不多的几个会被国人看重的节日之一。圣诞节只用了几年的时间,便在五千年文明的古老中国扎下了根,这让素来习惯以悠久的文明与历史而自诩,以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而自豪的国人多少有些诧异。回想几年前,还偶尔会在报纸上见到一些文人墨客呼吁国人清醒看待西方宗教文明、重视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篇章,也偶尔会有一些人捧场、跟着一起吆喝,时至今日,这些呼吁连带着那些吆喝也一并不见了,仿佛瞬时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干干脆脆,彻彻底底。在这场较量中,圣诞老头赢的太轻松了,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文化上一直有着很强的包容性。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始终坚持以“兼容并蓄”,“博采百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度来对待外来文明,几千年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灵魂深处,左右着我们的言行。反映到现实中,便是国人大多会对外来文明保留起码的尊重与理解,对外宾也会显得格外热情、客气。而且,数千年来,无论外来文化如何缤纷多姿,精彩异呈,最终都会慢慢融入到华夏文明的大熔炉中,无论是来自印度的佛教,来自西方的基督教,还是各少数民族具有强烈民族色彩的文化符号,大家各行其道,乐得其所,民族与宗教间的和谐共处,也是形成特色突出的多元文明的基本保证。在这一点上,抛开统治阶级稳定政权,安抚民心的考虑,儒家思想的兼容性确实起到了根本的推动作用。有了这样的文化基础,有了这样平和的、对待外族文明的心态,“圣诞节”在中国扎根落户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相比较本族文化符号(各种传统节日,习俗与礼仪等)的日渐衰落,特别是看到在新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心目中,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传统精神财富正在受到漠视与冷落,关于“圣诞节”的一切喧嚣与鼓噪便会让人觉得有些刺耳了。于是,心中不免有了点失落,有了些担心。 中国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正所谓“窗户打开了,新鲜空气进来了,苍蝇蚊子也会跟着进来。”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显得非常自然,甚至有些再正常不过了的味道。被外人欺侮多时的国人,急于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迅速脱贫致富,而国外先进的产品和服务,很快就被纯朴的老百姓推崇到极致,并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本民族优越性的怀疑与对民族劣根性的大肆宣扬。也难怪,让过惯了穷日子、苦日子的人,突然来到一个光怪陆离的花花世界,还有几个能不乱了方寸?于是,有了《丑陋的中国人》在大陆的出版,于是有了《河殇》在央视的播放。毋庸置疑,国人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整整一代人的行为方式突然变得极端起来。我们开始了自省与怀疑,而怀疑的结果是我们对传统的东西由不甚珍惜到不屑一顾,由对自身的妄自菲薄,到对“外国“的盲目崇拜。在一个本来信仰就不甚单一,甚至很是多元的国家里,人们精神上的迷茫与空缺很快就被大量良莠不齐的西方思想所摆布、充斥,而对强大帝国们的羡慕与仰慕,最终使得这种文化交流变的像一个强者对弱者的征服——一方是大举进攻,一方是步步退让;一方是全面灌输,一方是全盘笑纳。以电影、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为媒介,好莱坞的大片、日韩的肥皂剧、欧美的流行乐,以及各种文化快餐在国内统统找到了追随者。而在今天,甚至在国外都很另类、血腥的自虐游戏,也不出意料地找到了它们在中国的主人。 在这场“文化征服”的战役中,我们的媒体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媒体的强势使得仅存不多的一些有识之士们的呐喊与呼吁也显得微不足道。当世人将关注的焦点聚集在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上时,又有谁会在意冯骥才们四处奔走,要求保护以老房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当越来越多的西装领带取代了中山装和旗袍时,又有谁会真的感觉到我们的传统正在日渐流失?当唐装只是作秀般地出现在一些国际场合时,我们除了感觉新鲜,又是否真的想过,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它的现实意义以及它的出路?当张艺谋将“大腿舞”当作中国文明与现代的象征展现给世人时,我不禁怀疑这难道就是中国当代最负盛名的所谓文化精英对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理解吗?难道五千年后我们只剩下了超短裙似的旗袍和白花花的肉身?精神的贫瘠,让一切不可能的笑话都转变成现实。只是这真实上演的闹剧无论如何也让人笑不起来。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一条规律了。当我们的经济还不够强大时,面对外来强势文化的入侵,内心深处很难产生抵抗的意识,相反地,倒是很容易产生追随的欲望。这也正如盛唐时,中国的文字、服饰、饮食、建筑以及所有宝贵的文化财富,都被我们的近邻一一共享,因为那时,我们是强者,我们的科技与文化就是“先进”与“发达”的代言词。时过境迁,曾经让中华民族傲立全球的文明在全球化的今天愈发线显得脆弱不堪,甚至在一些人看来显得落伍而不合时宜。可又有谁能想到,经济高度发达的日本,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与保留最为完整的国家。日本人讲究的茶道,日本人的礼仪,甚至日本的文字无一不是从我们的老祖宗那里学到的。而且,只有在日本的京都和奈良才能看到最为完整的中国隋唐时代的整体建筑群。在中国,这样的建筑群已经随着现代化的脚步而消失殆尽。我们的邻居为我们保留了这些宝贵的财富。日本人这样做的原因何在?答案不言自明,因为那些建筑所代表的文化,哪怕是在今天,依然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依然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尊重、去自豪!韩国人为了摆脱中华文明对本国人的影响,将首都汉城改成了首尔,为什么?就是因为韩国人意识到在强大中华文明面前,保护本国文化已经刻不容缓!无论他们如何自圆其说,始终摆脱不了急于避免本族文明“中国化”的最终目的。因为他们已经领教过了强势文化全面入侵的威力。外来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吸收得体,采纳有度会促进本民族的进步与发展;反之,就有被异族文明同化、消蚀的危险。如果失去了文化的根基,失去了文明的本源,一个民族离她自己的末日也就不远了。我们才刚刚开始面对这种文化入侵,他们的目标正是未来支撑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新生代”们。虽然这种入侵在商业喧哗的表象下显得温文尔雅、客客气气,但相信若干年后,当我们重新看待这场文化侵略的时候,一定不会再如当初那样轻松、潇洒。 欧美文化对我们的洗脑并非一天两天。只是在过去,国人相对保守的心态以及舆论相对一致的宣传口径,还有价值观的相对统一,这种洗脑取得的效果十分有限。记忆中,在打开国门后不久,由于全国上下对“和平演变”的高度重视与警惕,使得民众的思想上都加封了一道无形的“防火墙”,也使得我们最终平安地度过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险恶的国际环境。而今随着经济层次的提高,国人眼界的拓宽,文化的多元发展,以及信仰的逐渐丧失,我们对外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迅速、直接。我们就像一个求知欲异常旺盛的孩童,在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里显得那么“单纯”、“好奇”。孩子总是喜欢并习惯模仿,适应甚至去追求不断的变化。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脆弱的抵抗力让他很容易受到病毒的侵害。而病毒的繁衍是没有尽头的,除非我们意识到它的存在,并采取有效的办法抑制它,否则我们的身体就是它的温床。 值得庆幸的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了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学校的孩子们除了学习英语,也开始系统学习我们传统文化的精粹——国学;于丹解读的《论语》虽谈不上多么精妙,却也创下了北京西单图书大厦单本签售一天过万册的奇迹;央视“百家讲坛”即便遭到诸多诟病,但其将一个又一个中国历史教员们捧成“大师”的事实,不难看出当下民众对传统文化的狂热……,只是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因为,我们还时不时能听到西安古城墙倒塌时的沉重叹息;我们还经常能看到一些中不中、洋不洋,有技术没艺术的电影怪胎在张牙舞爪,他们打着民族的旗号冲向好莱坞,愉悦了老外,戏耍了我们自己。而“电影大师”们在人间仙境留下的铜臭,还一直弥漫在那片纯洁的空气中。 在传承中华文明上,我们要做的实在是太多了。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借鉴一下海外及港澳台地区同胞们的做法。他们也过圣诞节,只是他们也会庆祝孔圣人的诞辰;他们也过情人节,只是他们还很看重七夕;过生日时,他们也会唱祝福歌曲,有《祝你生日快乐》,更多的还是会唱传统的《祝寿曲》:“恭祝你福寿与天齐,庆贺你生辰快乐!年年都有今日,岁岁都有今朝!恭喜你,恭喜你……”,而这首歌在大陆几乎已经快要绝迹! 面对外来强势文化的渗透,面对传统文化的流失,我们要做不是因噎废食,与世隔绝,不是关起大门独享其乐,对外来事物、新生事物一棍子打死。为了保护民族的,进而拒绝世界的,无疑是一种愚蠢的行为。但我们更不能全盘西化、不分良莠统统“拿来”。以牺牲传统文化为代价来实现与国际接轨,这种方式的“与时俱进”,其结果同样显而易见。历史与现实已经无数次地告诉我们走极端只会让我们面临失败的命运。而老祖宗说的“中庸之道”才是维系中华文明五千年持续发展的唯一真理。先人们已经为我们证明了前行的正确方式,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清醒头脑,强健心智,去伪存真,去劣存优,在弘扬民族文化精粹与吸纳国外文化精华上均衡发展,张弛有度。这样,在圣诞聚餐时,我们尽可以哼唱着《铃儿响叮当》来愉悦、嬉戏,放松心情;在朋友欢聚时,我们更可以让《将进酒》来激荡起内心深处的豪迈激情,让更具内涵的传统文化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卓尔不凡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