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人屈原南渡鄱阳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2:21:21
文章作者:杨赤宇  信息来源:长江周刊  发表时间:2008-7-27 阅读次数:657次
屈原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爱国主义诗人。每年端午节这一天,全中国人民都以包粽子、划龙舟来纪念这位为国殉难的文学家、思想家、楚辞的开创者和忠臣烈士。这位名重泰山的人物,是中国古代第一位舟过鄱阳湖的大诗人。手机图片手机主题手机QQ下载昭贵雅芳化妆品兰芝作文网手机壁纸非主流图片美容减肥装修效果图美女图片手机主题元素飞信官网母子族减肥方法打扮族手机主题下载移动飞信安利玫琳凯化妆品
公元前298年,42岁的楚国大臣三闾大夫屈原,因遭楚王室诬陷迫害,被免官职,流放楚国东南地区的陵阳(今江西婺源县北)。这年春天,屈原辞别自己的姐姐和众乡亲,乘船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楚国国都郢(今湖北江陵市北)和自己的故里秭归县乐平里。沿长江东下,先后随舟途经洞庭湖口(今湖南岳阳市北)和夏口(今湖北武汉市东南),来到了民风纯朴的彭蠡之口。屈原于彭蠡西南岸登庐山,在汉阳峰上向西眺望故乡楚国。后人为了纪念他曾登此峰,将其命名为汉阳峰。民间俗传,夜晚立于山顶上,可以看到汉阳灯火。这就是屈原在《哀郢》一诗中所说的“登大坟而远望”的江边大山。
彭蠡口,就是今天的鄱阳湖口。其南岸就是江西湖口县城双钟镇,曾是战国期间,楚国在长江颁发的水上航运证“鄂君启节”上所记载的长江水运码头“彭弘(蠡)”所在地。屈原由彭蠡口南渡烟波浩淼的鄱阳湖,这就是在屈原《哀郢》中所说的“淼南渡”诗句。鄱阳湖自古以来,就有烟波浩淼,天水一色的自然风光,所以俗语说:“洞庭月,彭蠡烟”,是两大湖中最佳的美景。烟,就是鄱阳湖中的雾气,当其弥漫湖空时,就会呈现出天水一色,烟波浩淼的景观。明永乐江西状员曾棨舟过彭蠡湖时,也有这样的诗句:“西江众流汇彭蠡,一色弥漫天接水。云消极浦镜光平,风卷雪涛雪山峙。春流拍空浩淼茫,气吞七泽含三湘。”
屈原由长江进入鄱阳湖口,首先舟过的地方是回风矶、梅家洲、江湖合流和石钟山。他在《悲回风》一诗中,借用回风矶一名为诗题,以借景生情手法,来抒发积压在心中已久的忧伤。回风矶,位于鄱阳湖口梅家洲西北岸的长江之滨。据《庐山志》记:“江矶寺西南有回风矶。”小时候,听父亲说,我们杨家的老祖宗曾住在梅家洲上的杨家厂,从事长江海盐运输,有盐船多条,常常往来于回风矶。回风矶,是长江至鄱阳湖船行最危险的地方。因为这里的风向不定,行船难以把握。其水下又有许多天然白色岩石,成为水中暗礁,弄不好会造成船翻人亡的危险。所以,凡过往船只都要在回风矶前调准风帆,利用回风之力,将帆船分别送往西面的九江和南面的湖口。自古以来,这里就是著名的分风竞流之地。南朝梁吏部尚书范云《泛宫亭湖》诗云:“回舻承派水,举帆逐分风”,就是指回风矶。
屈原在《哀郢》一诗中写的“当陵阳之焉至兮”的陵阳,即古代传说中的陵阳国,相传该国多水。陵阳国侯原是伏羲的大臣,后被水淹死,被天帝封为波神,又称阳侯之波。当年陵阳侯的溺水之处,就是今天的鄱阳湖。俗传鄱阳湖中怪异,无风三尺浪。尤其是鄱阳湖北湖中的老爷庙和鞋山岛一带湖面风浪极大,波涛汹涌。旧时,凡过往船只无不在这两处庙中烧香、放鞭炮、用雄鸡血来祭祀,祈求神灵保佑风平浪静,一帆风顺。正因为鄱阳湖波浪澎湃的声音很大,有震天动地之感,所以自古以来“彭蠡涛声”也就成了鄱阳湖又一大自然奇观。南宋大臣李纲舟过彭蠡湖时,在诗中也对陵阳侯的形象作了有趣的描绘。“世传扬澜和左蠡,无风白浪如山起。我今谪宦此中行,何事恬静风浪止?阳候也是可怜人,不学世人皆世情。”
屈原要到达陵阳,除舟行长江和鄱阳湖外,还要途经庐江。也就是屈原弟子宋玉在屈原死后为其《招魂》的诗中提到“路贯庐江兮”。古庐江,就是今日江西省鄱阳湖南湖区东南岸的饶河、乐安江和婺江的总称。此水发源于黄山山脉以南的庐岭山,位于今江西婺源县城北境。我国很早的古书《山海经》对此水有记载:“庐江,出三天子都,入彭泽。”三天子都,即今天的安徽黄山;彭泽,就是今日鄱阳湖。
屈原逆庐江而上的第一站是鄱阳县,为战国时期番邑,在宋玉的《招魂》一诗中称为“遥望博”,这博字,就是指番邑,即今鄱阳县城。番邑,在春秋战国之际,是楚国东境的一个与吴越交界的边城。它是古庐江上第一个在《史记》中有记载的城邑。
屈原的第二站,就是今乐安江上的乐平市。乐平市的乐平一名,却与屈原故里秭归乐平里的乐平同名。屈原的最后一站是庐江上游的婺源县。说也奇怪,乐平市名与屈原故里乐平里同名,而婺源县的婺源二字又与屈原和她的姐姐有关。先让我们来注意婺字的解释,婺,古星名,即女宿。旧时用作对妇人的颂辞。女宿,星官名,亦称须女、婺女,属于二十八宿之一。须女即女须,在屈原《离骚》诗中称为“女嬃”。王逸注:“女嬃,屈原姊也。”《说文》引贾逵说:“楚人谓姊曰嬃。”嬃字,是由须女二字构成,还被道教用于星宿之名,让其世代受到人们的敬仰。而婺源的源字,其本字为原,也与屈原的原字相同。由此可知,婺源县名却是用屈原姐姐的别称和屈原两人名字组合而成的。这就表明,婺源县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可能就是陵阳所在地,也许还是伏羲时代陵阳国的都邑,那位赫赫有名的波神陵阳侯,有可能就出生在这山清水秀的地方。屈原流放陵阳后,又先后到过桔乡南丰,他的《桔颂》就是在这里完成的。他诗中所说的“南国”,就是指鄱阳湖以南的南丰,这里盛产南丰密桔。他还泛舟过昌江,至今在景德镇的江岸还保留有三闾庙的地名遗迹。
屈原自流放陵阳九年后,仍不见楚顷襄王让他回楚国郢都。在公元前290年,当他已步入50岁的时候开始向故乡的方向靠拢,于是由鄱阳湖经长江向离家乡较近的洞庭湖沅湘一带迁涉。在洞庭湖流域飘泊了12年,留下了《涉江》、《渔父》、《怀沙》等诗作。公元前278年,也就是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国大良造白起攻楚,破楚国都城郢,又火烧夷陵(今湖北宜昌),兵进竞陵(今湖北潜江),南伐洞庭湖,设置江南郡。楚顷襄王被迫将国都迁于陈(今河南淮阳)。这年已经62岁的屈原,看到楚国大势已去,返回故里的梦破灭,伟大的政治抱负也无法实现,而年迈多病骨瘦如柴的身体已无法让他支撑下去,于是留下了绝笔《怀沙》一诗,抱石投入汩罗江,以身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