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会真正冷漠地活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3:18:24

    五岳散人

日前,广州市文明办公布了第四届道德模范奖名单,其中“见义勇为”类10名获奖者全部是公交的士司机和保安员,籍贯多为外地,再度引发“广州人情冷漠”的议论——这是报纸上的词句,我在这里全文引用,是觉得该段言简意赅、指向明确,已经没啥好说的了,除了这个议论实在是不知所谓之外。

其实见义勇为者大多是从事这三种工作的人士,并不能得出广州人情冷漠的结论。原因很简单,这些工作当中,公交与的士司机的工作让他们每天都在街面上奔走,遇到各种突发状况的时候比较多,保安员是因为工作性质最接近管理社会秩序的专业人士,很可能第一个到达现场,并且有一定的训练。这几种工作比较辛苦,广州本地人可能从事者不多。所以,从基本的统计学上来说,这很有可能是更重要的原因,而并非是广州人情冷漠。

关于人情冷漠这件事也并非是广州遭此恶名,自从那个搀扶老太太反而被判赔偿的案子之后,我至少不下于5次曾经在报刊上看到相同的新闻:基本情节都是某人摔倒在地而无人问津,甚至另外一个版本的“彭宇案”前段时间又上演了一次。这是不是说明我们这里都是人情冷漠了?

还有另外一条新闻值得很多人想想。有位老者前些时候也是摔倒在地,确实有人旁观,但这并非只是单纯的旁观。其中一个理由当然是怕被赖上,更多的理由是老人摔伤之后最好不要移动,而是应该等专业的医生来处置。同时,有人从店里拿来衣物盖在老人身上。

从这种事情的出现看出,很多时候并非是人情冷漠,而是我们的社会更多地表现出一种理性,也更多地表现出一种专业化的态势。试问一下,如果现在有突发事件而自己觉得无能为力的话,有几个人不会拿出手机来报警或者叫救护车呢?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社会由于与古代的熟人社会不同,更多的陌生人生活在一起,看上去似乎人情没有当年那么浓厚。实际上这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是大家把原本由民间自发的互助行为,交托给了专业分工不同的机构而已。用熟人社会的道德指向来衡量现代社会的社会关系,虽然得出人情冷暖的结论,但这个结论是毫无意义的。

陈志武先生去年出版的畅销书《金融的逻辑》当中,对于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不同进行了精辟的阐述,其中相当重的分量是放在这个方面。从经济学上说,古代的人情味道厚重,其实是社会成本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只不过被模糊化,最终成为了一种道德的准则。这不仅是因为没有相应的分析工具,更重要的是,那种道德维系的成本在那个时代相对地约束性高,而且容易得到大众的遵守,进一步降低社会成本。

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最好不要轻言什么世风日下、世道浇漓,你很难说清目前阁下所使用的到底是现代社会还是古代社会的标准。而一旦用上不合适的说法,这道德就成了打棍子,大家就都被某种罪恶感所折磨。问题是没有人会真正冷漠地活着,只是这种热情表现的手法与方式在进行着转换而已嘛,何苦与自己过不去呢?在我看来,在社会的转型期当中,固然应该奖励见义勇为者,但不要轻易去探究所谓的社会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