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下令消灭麻雀又纠正错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33:48
毛泽东下令消灭麻雀又纠正错误作者: 


当时遍布各地的打麻雀宣传画

 


打麻雀战果辉煌

 

当今50大几以上的人都记得,1958年大跃进中有一个全民消灭麻雀的运动,声势浩大,深入到每一条街巷和每一片田间。以北京为例,全市总动员,房顶上站人,街上也都是人群,满天飞的麻雀惊惶地飞来飞去,但对待麻雀的“人民战争”使得可怜的麻雀没有落脚之地。疲倦之极的麻雀一个个活活累死,而且都是心脏破裂,死得都很狼狈。我的一位同事已经70高龄,他当年在北大上学,他回忆灭为了消灭在天空中飞来飞去的麻雀,全校师生出动。北大校内的学生到处挥舞手中惊吓麻雀的器物,拌之以震天的锣鼓,青年学生占领了所有的高处坡顶,摇动树枝,已经疲倦到极点的麻雀一个个栽了下来。有统计,这一年12月13日的上海市全民灭雀日中,当天全市捕杀的麻雀就有19万多只。而从1958年3月到11月,全中国消灭的麻雀达到了19亿6千万只。

当时为何有这样一场空前的消灭麻雀运动呢?这是毛泽东亲自批示并号召的。早在1955年,新中国刚成立几年,粮食问题很突出。解决中国人的肚子,是历来所有中国领导者发愁的。毛泽东亲自组织起草了《农业十七条》和1956至1957年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在此过程中,毛泽东将麻雀和老鼠、苍蝇、蚊子一道列为四害,决定从1956年起,分别在5年、7年和12年内,基本上消灭老鼠、麻雀等四害。这样就在全国范围掀起了一场消灭麻雀的运动。

中国历次非科学性决策都少不了一些科学家“帮忙”,大跃进亩产6万斤小麦,就是受到一些顶尖级科学家的鼓励和论证。消灭麻雀运动也有一批科学家论证后积极鼓吹。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他们把尊重领导放在尊重科学之前。一些论述麻雀有害的文章出现在人民日报等权威报刊上。一向怀着好心讴歌新事物的郭沫若还写诗歌颂灭麻雀运动:

麻雀麻雀气太官,天垮下来你不管。

  麻雀麻雀气太阔,吃起米来如风刮。

  麻雀麻雀气太暮,光是偷懒没事做。

  麻雀麻雀气太骄,虽有翅膀飞不高。

  麻雀麻雀气太傲,既怕红来又怕闹。

  你真是混蛋鸟,  五气俱全到处跳。

  犯下罪恶几千年,今天和你总清算。

  毒打轰掏齐进攻,最後方使烈火烘。

  连同武器齐烧空,四害俱无天下同。

当然也一些科学家在这个决定前就表示质疑,早在毛泽东作出决定前,鸟类学家郑作新和他同事们采集了大量麻雀标本,一个一个地解剖嗉囊和胃部,得出的结论是:冬天,麻雀以草籽为食;春天养育幼雀期间,大量捕食虫子和虫卵;七八月间,幼雀长成,啄食庄稼;秋收以后主要吃农田剩谷和草籽。总之,对麻雀的益害问题要辩证地看待,要因季节、环境区别对待。他在《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他的考察成果。但没有受到毛泽东的重视。1959年7月在庐山会议上,在错误批判彭德怀后,毛泽东也捎带说了灭麻雀运动,他坚持认为,消灭麻雀的决策没有错,并说:“麻雀现在成了大问题,还是要除。”

但是,这种不符合科学的极端做法很快遭到报应:灭麻雀的模范城市上海的树木发生了严重的虫灾,其它地方的树木因没有害虫天敌麻雀的剿灭,叶子几乎全部被吃光。麻雀吃粮食少了,但害虫比麻雀对农作物的毁坏要严重得多。

  1959年11月27日,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劲夫斗胆写了一份“关于麻雀问题向主席的报告”,之所以称为“斗胆”,源于当时任何人都不能对毛泽东决定的战略有半点质疑。但报告如实指出并建议:科学家一般都认为,由于地点、时间的不同,麻雀的益处和害处也不同;有些生物学家倾向于提消灭雀害,而不是消灭麻雀。

毛泽东对待麻雀比对待彭德怀宽容得多。1959年11月29日,毛泽东主席批示:张劲夫的报告印发各同志。次年3月,毛主席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麻雀不要打了,代之以臭虫,口号是‘除掉老鼠、臭虫、苍蝇、蚊虫’。”

如果不是毛泽东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和一些科学家的忽悠,再连续几年剿杀麻雀,很可能麻雀在中国早已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