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樵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47:31

游西樵山

1990.5.23

今年仲夏,我和几个同在佛山学习的同学游览了西樵山。本来仲夏不是旅游的季节,但我们终究没能抵住西樵山的诱惑。

我们从山的南面开始,沿着石条铺砌的回环小径慢慢地往上走,不多时,“百步梯”已在眼前了。这百步梯是否真的一百步呢,我没认真地数过,总之有许多,也许这是一个大约的数吧。两旁是茂密的松林,浓荫掩映,显得“百步梯”特别阴森狭窄。约摸走了一半,便觉着有些气喘,汗水也涔涔的渗出来了。我们一面摘下白布帽子扇着,一边拾级而上。有个女同学嘟囔了一句:“干吗这个时候登西樵山呢,去植物园多好。”这时一阵松涛响起,接着便是一阵松风掠过,再接着便是一股松脂的芬芳扑鼻而来。同学们都顾不得擦汗了,深深地,贪婪地吸吮着——这是都市里无法享受到的,谁肯放过?说也怪,树林里只要有一丝风,就觉得特别凉,刚才那种闷热感不知什么时候消退了,那个女同学也渐渐长了精神。我们又迈开了脚步。

大约半个时辰,我们已经登上了一座山的巅峰。穿过一道山门,展现在眼前的是另外一个天地了:树木稀疏,路边一丛丛不知名的山花。围着这丛丛山花,有三只蝴蝶在翩翩地翔着,其中两只紧挨着,两对翅膀一上一下悠悠的扇着,就象一对深爱着的情侣;另外一只在后面跟着,若即若离,不敢靠近,也不肯离远。我不明白,大自然为什么这么造化。我突然想起了人们关于梁山伯、祝英台、马占那凄婉而浪漫的爱情传说,细细一对比,确实有点相似。走着走着,我们已经到了 “无叶井”。这“无叶井”因何而得名有许多说法,但我们所见的事实证明并非虚传。井的四周是龙眼树,不时落下几片树叶。奇怪,落下的树叶竟没有一片沉入井底,总是从井的缺口处溜了出去。原来这井就像一口沸腾的锅,水不断往上翻腾,中心压力很大,树叶是无法沉下去的。我想这“无叶井”兴许因此而得名吧。

又走了一时许,我们已经进入了群山环抱的深谷,但见遍地砾石。骤然间,一块五十来米高的巨石拔地而起,像把利剑,锷指青天。这剑石的顶端斜刺里长出一棵小榕树,看着摇摇欲坠,让人不可思议。绕过剑石再走百余步,便是一个大山洞。同口处“石燕岩”三个大字赫然在目。为什么叫这名儿呢?我在心里琢磨着,但始终不知其所以然。走进山洞,水珠顺着石缝一串串往下滴,越往里走越觉着潮湿和阴凉,真解暑。不远处传来叮叮咚咚的响声,哟,原来洞里还有个水潭。潭水清澈,只见潭底石笋嵯峨,还有几头小鱼儿嬉游期间。洞里有个老者,我们趋前与其搭讪,他叙述了一个遥远的故事:许久以前的一个风雨黄昏,从洞的深处飞出一个老鼠般硕大的蝙蝠,接着飞出十几只,几十只,几百只,几千只,越来越多,从此,这里便成了蝙蝠的栖息地。因为蝙蝠丑陋,燕子吉祥,于是人们把燕子取代了蝙蝠,所以,人们把这山洞称为“石燕岩”。难怪,要不是这段传说,我怎么也推敲不出这“石燕岩”的来历。

下午两点半左右,我们来到了 “望瀑亭”。这“望瀑亭”设计精巧,构思选址更是匠心独运。从远处看,它像一颗镶在半山腰的碧玉,我们扶着栏杆俯首下望,只见飞瀑千尺,坠向山涧,像宫娥的长袖。从山涧的深处回环传来哗啦啦的鸣响。飞瀑泻下,顺着小渠,蜿蜒地流进了樵园的蓝湖。湖边杨柳依依,微风轻拂,婀娜多姿。湖面微波荡漾,疏疏地铺着几片荷叶,两三朵白花袅娜地开着。湖中央一对汉白玉雕成的白鹤振翅欲飞,给人一种静中有动的感觉。

晚霞染红了西边天际,我们眷恋地告别了西樵,汽车已经开出好远,我们还不时回头看看这给人以赏心悦目的南国胜境。啊!西樵,你今天美,明天将会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