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及其实现道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8:36:40

社会主义及其实现道路

 

社会主义是以社会为本位的一种理想,它追求的正义观根植于人类现实世界中的结果不平等——同属于人类的人与人之间生存状况的巨大差异。由于人的天赋能力的差异,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不平等,有了不平等,也就有了社会主义梦想。从斯巴达立法者重新分配土地消除不平等的努力,到中国北宋末年农民起义军提出“等贵贱均贫富”,从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到摩莱里“新社会结构计划”,无不闪现出社会主义理想生生不息的活力。

 

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说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如果说还有什么补充的话,那就是马克思所追求的人类精神获得自由——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从贫困到富裕,从奴役到自由,是人类长久以来的梦想,这才是社会主义的目的。任何偏离这个目标的甚至本未倒置的行为都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性后果。

 

人类社会曾经出现过一百多种社会主义思想,他们之所以坚持用社会主义这个名称,是因为他们拥有共同的梦想——改造这个不平等的社会。然而它们又是千差万别的,最根本的差别不在于追求目标有什么差异,而在于实现道路的不同,即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和制度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就这个问题,科学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村社社会主义、南斯拉夫特色的社会主义等等都作出了不同的设想并为此争论不休。也正是这种实现道路的不同,导致了这种美好愿望的截然不同的结局。

 

二十世纪的悲剧

 

1917年,列宁开始在俄罗斯辽阔的版图上实践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它自称有四个革命性特征:无产阶级专政、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这个天才设想是针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而提出的,它梦想着政治上有一个大公无私的无产阶级,由他们来统治就能摆脱社会不公正的历史难题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梦想着通过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消除由于竞争带来的经济危机和不平等。然而,这种天才设想在俄罗斯的实践以及后来席卷二十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中呈现出来的却是一场巨大的噩梦。

 

俄罗斯共产党政权一建立,恐怖的专政机器就开动了。曾经给俄罗斯带来无上光荣的伊曼诺夫王朝全家全部被杀,枪决的命令是列宁亲自签署的,连14岁的女儿和10岁的儿子也不放过。如果说列宁杀人还带有某种理想主义色彩的话,到了斯大林则变成了赤裸裸的以国家名义进行的个人报复,大恐怖时期,苏联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选出的193名中央委员和侯补委员中有83名被枪毙,5个元帅中3个被枪毙,5个一级司令员中3个被枪毙,10个二级司令员全部被枪毙……所有这些人,都被称为“人民的敌人”。人民是什么?当私欲不可避免地膨胀而权力又无任何约束时,人民就是乌托邦祭坛上待宰的羔羊。即使后来赫鲁晓夫以后苏联进行了改革,但根本制度不变,经济走向衰落和社会矛盾激化是必然的,号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制度根源上注定了悲剧。

 

中国也进行了同样可怕的实验。在那场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运动中,人民日夜辛苦劳作,还竟然导致数以千万计的人饿死。报纸上每一天都在报告着大好形势,报告巨大进步,统计数字宣讲新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然而,直到1978年,实验近三十年过去了,人民依然在饥饿的边沿挣扎,所有号称的进步哪里去了?人民辛劳所创造的财富哪里去了?这场实验的结束是戏剧性的,安徽小岗村的村民忍无可忍,冒着生命危险私分了土地,他们以自己的切肤之痛,认识到了什么制度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甚至荒谬的。与这种悲剧性的经济制度相伴生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直到文革达到癫狂,那个号称最先进的社会制度里的人民向他们的统治者高呼万岁,匍匐在地。

 

二十世纪这场空前的劫难在柬埔寨达到了高潮。红色政权建立的四年之内,那个仅有700多万人口的国家就有100多万人被杀。十多岁的孩子能够一脸仇恨地端着枪看守着第二天就要被拉出去枪毙的父亲,什么样的邪教有如此大的魔力?竟然是两个神圣的词语合到一起的产物——科学社会主义。

 

北朝鲜的实验一直进行到21世纪,于是在那个国家里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饥荒。那里面黄肌瘦的人民象博物馆里的展品一样,向人类展示一种不切实际的主义会是多么可怕。通过北朝鲜,我们看到的更加深刻的悲剧似乎还不在于一群人为理想付出的沉重代价,那根本就不是什么理想,而是赤裸裸的私欲阴谋。以社会主义的名义,整个国家几乎变成一小撮人甚至一家的私产,成了满足极少数独者私欲的工具,还有比这些可怕的私有制吗?

 

悲剧的逻辑

 

为什么这样美好的梦想竟然成了如此悲哀的结局?当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当全世界尤其那些深陷其中的国家认识到了这场悲剧的时候,人类已付出了沉重代价,但是,也许正是这沉重的代价,才使今天的我们更清晰的认识到这场悲剧的内在逻辑。我们有必要重新分析一下科学社会主义的四个特征。

 

按劳分配是一个相对比较次要的特征,因为它一开始就有争议。如果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来说,用来当作分配标准的劳动既不是劳动时间的长短,也不是劳动强度的大小,而是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那么,什么劳动时间是必要的?归根结底这要看社会需求来定。也就是说,同样是两个人,有着同样的劳动时间,由于社会对他们的劳动需求不同,他们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也是不同的,如果按劳分配的话,他们所应得的报酬也是不同的。进一步讲,劳动的性质是不一样的,什么样的劳动是社会更加需要的?管理人才相对于一般工人更少,管理相对于一般工人劳动是社会更加需要的,管理人才的劳动报酬当然也应该比一般工人劳动报酬高,所以,企业经理阶层收入比工人高也是很正当的,这就是按劳分配的结果。

 

而且,按劳分配的劳动是需要有一定基础的,没有厂房,没有工具,劳动无法开始。厂房、工具等都需要投资,而投资相对于投资人来说,正是劳动的成果。投资意味着以自己先前的劳动加入到新的劳动之中,这种预先支付的劳动当然也应该获得相应的报酬,而报酬的大小也是跟预先支付的劳动在社会中的需求地位来定,所以,资本当然也应该参与劳动分配,而且,获得分配比例与资本的社会稀缺程度有关。

 

所以,按劳分配从来就不应当和资本、管理、技术获得报酬相对立起来,按劳分配理论本身也就不能否认市场经济。资本参与分配不是什么“不劳而获”,“剥削”这个概念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是没有意义的。

 

事实上,按劳分配从人类有史以来一直是一项很重要的分配制度,在最原始的社会中也存在,在资本主义社会同样存在,它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造,更不是什么本质特征。

 

计划经济是相对于市场经济初期无序的竞争状态而提出的。的确,市场竞争会带来资源浪费,会带来结果不平等,但这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所要付出的必要成本。计划经济试图消除这些成本,结果却付出更大的代价。计划经济的前提是假定有一个集团或者阶级能够掌握所有的需求并有能力及时列出计划以满足需求,然而,人类的知识是分散的,任何一个集团和个人都不可能全部掌握并作出准确预测,而且,社会生产和需求是千变万化的,政府管理部门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做出必要的调整。因此,计划经济作为一个社会的整体经济制度至少在二十世纪是不切实际的,不仅达不到理想,反而带来灾难。对此,哈耶克在理论上已有充分论证,在现实中,人类二十世纪的经验也证明这种天才设想是多么可怕。因此,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已放弃计划经济。

 

公有制名义上是全民所有或集体所有,但所有权的行使不可能都由全民或集体表决,那么,公有制的所有权必然要有人代理行使。属于集体的所有权的问题,在中国集中表现为农村土地所有权。现实中,正是因为这种集体所有带来了很多麻烦和不公正。比如,牵涉到土地征用,法律规定必须先由政府把集体土地收归国有,再出让给土地使用者,这个过程为政府官员增加了很多寻租机会;而且,因为集体所有,征地补偿费的分配又是一个问题,补偿费经过村集体很容易被部分有权力的人贪污。总之,交易过程中每增加一层公共权力,就会相应增加不公正的可能性,这在缺少民主监督的条件下更是如此。中国农村出现的大量问题很多都和所有权有关。

 

国家所有权的代理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国有财产属于人民,但现实中,国有资产最终还是表现为某一群人的而不是所有人的财产。在一个社会中,不是不需要公有制,而是要尊重市场规律,合理确定公有制的边界,盲目强调公有制占主导甚至作为唯一的经济制度最终是把以公有制为口号的社会资源以黑箱运作的方式分配给少数人。二十世纪的经验表明,极端的公有制往往成为极端的不公正的私有制。

 

政治上强调阶级专政,不允许反对声音存在,是权力垄断。在一个缺少权力制衡和监督的制度中,社会公正只能靠当权者的良心了。而显然,良心常常是靠不住的,尤其是在权力的诱惑面前。人类的经验表明,除非在狂热的宗教背景下,没有监督的制度,权力必然会腐化。靠宗教狂热也许能一时解决腐败问题,但决不是长久之计。通过暴力和专制试图达到自由与民主实在是天方夜谭。

 

 

 

 

通往社会主义的道路

 

我们在批评二十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的时候,从不否定社会主义的美好理想。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理想和最初的社会主义理想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一个公平正义自由幸福的社会。但是,我们必须找到一条现实的道路,一条符合人性和基本国情的道路。

 

计划经济和公有制不是社会主义。那种拒绝改革开放固执于计划经济和所谓公有制的独裁者只能给国家带来灾难,让全民忍受贫困而少数特权者享尽荣华,那是社会主义的耻辱。人类渴望温暖、食物,渴望丰富的物质,社会主义必须首先解决人们的生活富裕问题。

 

人具有社会性的一面,但更重要的,人作为一种生物物种,其生物性的一面从来就没有消失过。生物的本能决定了人对自身的关注是首要的,因此,把财富最大化地分配给个人,最大化地承认劳动果实归个人所有,也就能最大化地激励人们创造财富,这就是私有产权制度的合理性根源。

 

私有制并不反对公有制的存在,作为公共物品的有些产品,如国防,铁路由私人生产可能会有背于公共利益,这些产品由政府部门提供对公众可能更有利。问题的关键在于,制度能否平等地对待公有制和私有制,能否尊重经济规律的选择,而不是人为地划定公有或私有的边界,甚至天真地取消私有制。人类经验表明,我们所处的时代以私有制为主,以公有制为必要补充的经济制度最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与私有产权制度相伴的,是市场竞争制度。对财富的追求本身就会伴随着竞争,这是一个自然的行为。如果人为用一种制度限制甚至取消竞争,其结果——计划经济的模式我们已经分析过,至少在今天的社会,是不可行的。

 

当然,市场经济并不否认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性,问题是,宏观调控的前提是尊重经济规律,在尊重经济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依法的调控。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宏观调控也包括社会保障。一种合理的经济制度不仅能激励人们创造财富,也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对现实平等的渴望。

 

概括地说,私有产权为基础,市场经济加上宏观调控的经济制度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经济目的——既能激励人们创造财富,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平等。

 

人类除了经济上的要求之外,还有精神上的需求,这包括对自由权利和尊严的要求,这些需要合理的政治制度来解决。同时,政治制度不仅满足人们对政治权利的要求,也是经济制度的保障。

 

阶级专政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人民当家做主,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体现就是人民能够决定执政者地位,即人民的选举权利是真实的。那种自以为能够代表人民,剥夺人民选举权的人,注定是特权社会,注定要远离公平正义,那不可能是社会主义。

 

同经济制度的原理一样,政治权利要尽可能个人所有,只有当代理制度确定地比直接民主能够以更低成本实现民主权利时,才可以用代理制度,因此,选举要尽可能直接。其次,要有竞争制度,竞争的表现方式可以是个人,可以是政党,政府首脑必须由竞争产生。第三,必须有法治。法治意味着民主的运作需要固定的程序,而不应当完全随着民意选举和撤换政府官员,意味着少数人基本权利的保障——多数人并不能随着众人的情感而剥夺少数人的基本权利。

 

二十世纪,在科学社会主义遭遇惨痛教训的同时,人类幸运地看到,在北欧等一些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实践取得了成功,他们保障了所有人共同富裕,保障了所有人的权利和尊严,最大限度实现了人的自由,他们最大限度实现了马克思们理想的社会。反思人类过去几个世纪为追求社会主义所取得的经验和所付出的代价,我们就能清楚地认识到,民主社会主义是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唯一道路。事实上,今天的欧美发达国家比一些号称社会主义的国家更像人类所梦想的社会主义,无论是民众富裕程度,政治权利的保障,还是社会平等方面都做的更好。

 

我们从来不反对社会主义理想,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追求的理想社会就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就是社会主义者。但是,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我们理想的社会主义不是贫穷专制的独裁王国,而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自由幸福的和谐社会。人类的经验表明,在今天的世界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实现道路是依靠符合经济规律的所有制、市场经济、政府宏观调控和民主法治。现在,我们需要考虑,我们距离理想的社会主义还有哪些差距。我们有了市场经济带来的经济繁荣,但是,我们缺少民主,缺少法治,缺少公正。在健全社会保障的同时,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是健全科学的民主和法治。

 

2001/5/26

2009年6月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