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纷争不断 缘起政经角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0:57:22
2005年04月18日 07:59【文章字体:  】
相关专题:日本谋求常任理事国席位中日海洋权益之争
凤凰卫视4月18日消息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中日关系近期纷争不断,究其原因,分析家表示,其中主要一项,是过去十年间,中国迅速崛起,日本却陷入经济低迷。由于两国在政治安全领域严重缺乏互信,中国的崛起与日本谋求摆脱「经强政弱」的图谋,导致了这两个一衣带水的邻邦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全面角力与博弈。近年来日本在一系列敏感问题上频频采取强硬进攻性姿态,更使原本紧张的局面火上加油,直接导致今日两国关系落入冰点。
在日本看来,根据中国提出的到2020年经济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只要保持7%以上的增长速度,15年后中国经济规模将达4万亿美元,与当前日本经济规模相当。届时的中国将成为亚太地区的「政经双强」。2003年中国GDP与日本GDP的比率为30%。而战后日本的赶超战略仅仅实现了经济强国梦,其政治、军事严重受制于美国,成为依附于美国的「寄居蟹」。「经强政弱」的蹩足大国形象持续60年未改。
中国在亚太区举足轻重
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特别是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加入WTO、成功举办APEC会议等,更使中国深受瞩目。目前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六位;对外出口居世界第六位;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二位。并且,粮食、煤、钢铁、水泥、化纤、摩托车、洗衣机、冰箱、彩电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个人计算机和相关设备生产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同时,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开始在汽车和家电组装产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软件开发人才等方面具有了竞争力,纺织、电子、轻工机械等产品的出口不断增加,这令到日本不禁开始害怕失去原有的相对优势和市场份额。
中国在自身崛起的同时,在地区政治与经济事务中也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亚太地区占据了举足轻重地位。
已成东亚经济重要推力
中国GDP占除日本以外的东亚地区GDP的比例已经从1980年的25%上升到1999年的37%。20世纪90年代,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占整个东亚的40%。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东亚经济一支重要的推动力量。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有可能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的产业地位将继续上升,中国市场将进一步扩大,中国经济在东亚经济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突袭亚洲之际,中国政府充分发挥大国风度,顶住巨大压力,在保护自身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坚持人民币不贬值,避免了危机加重,对稳定本地区经济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在周边外交上,中国政府积极推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通过「睦邻、安邻、富邻」的务实外交,促进亚洲地区实现更大程度的经济、安全和政治合作。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因此获得了全面的改善和发展。
日对东南亚投资近放缓
中国与东盟决定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来,双方经济合作不断加深,在双边贸易迅速增长的同时,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双边投资也在持续升温。据中国海关统计,2001年以来双边贸易额高速增长,2003年达到782.52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9.19%。2004年l-10月,双边贸易额达到846.14亿美元,同比增长35.2%,其中中国出口335.73亿美元,同比增长36.7%;从东盟进口510.41亿美元,同比增长34.1%。
相反,20世纪90年代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的直接投资与进口东亚国家产品的增长都较20世纪80年代放缓,带动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能力减弱。日本占东南亚六个主要贸易国家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文莱的进口份额,由1993年的25%逐步下降到1998年的18%,而这六个国家对日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比率从1993年的15%降到1998年的11%。1999年,日本只占东盟吸收对外直接投资额的5.4%。
为朝核会谈搭桥获赞赏
在朝核问题上,中国政府也为通过外交方式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充当了重要桥梁与纽带,为促成六方会谈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社会普遍对中国在六方会谈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予以高度评价,并邀请中国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一些国际问题专家就此认为,到2015年中国将取代日本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布什政府中被认为最有经验的亚洲问题专家、国防部副部长保罗.沃尔福威茨甚至认为,中国将在50年或许25年后成为一个超级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