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2.0 正在扼杀语义网络吗? - 译言翻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54:39
我是如此的期待语义网络的早日到来,不幸的是,我有一个很糟糕的感觉——它离我们还很遥远。更糟的是,Web 2.0 的红火有可能把它推得更远。这里,我不想介入“如何准确定义 Web 2.0” 的无止境纷争,就让我们采用一种普遍接受的共识吧——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大众。(在 Web 2.0 里)我们不需要关心技术或是标准:不管你用 AJAX,SVG,FOAF,PHP,Ruby,XHTML,P2P 还是XSL,都无所谓;你只需要记住:要让大众来主导一切。让大众去创造、去协作、去共享、去交互吧。谁会在乎你后台用的是什么,怎么用的呢?你只要让大众又快又好地享有权力就万事大吉了。

而语义网络则是在地球的另一极:你需要用RDF(Resource DescriptionFramework,一种用于描述Web资源的标记语言)来规范你的数据,用XML来编写你的代码(除了XML,还有一个N3,不过它最终很可能变成XML的一部分),并定制你的OWL(Web OntologyLanguage,一种用于描述语义网上本体论关系的语言)。当你有了这些标准化的数据后,就把一切都交给机器吧!因为这些数据正是给计算机去阅读和理解的。语义网络对它的用户来说,多多少少应该是透明的。

(两者对比来说,)Web 2.0是与位于高端的用户的体验戚戚相关的,它的效果立竿见影;而语义网络则是与低端的数据有关,是一种长远的解决方案。用户们所能看到的都是那些很酷的、千变万化的 Web 2.0的东东,这使得语义网络看起来是那么复杂、苛刻和毫无必要。对于外部的世界来说,两种技术是很相似的——都是为了共享和整合数据;但是,Web 2.0有很漂亮的界面,并且它就实实在在地在眼前。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有限的资金都投给了wiki和blog们,而不是RDF数据库转换器。

但是请不要就此忽略了语义网络。(让我们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对于未来的网络,我们到底有哪些期待呢?我是指真正的期待。不错,Web 2.0已经使得我们可以更有效地使用地图,可以共享图片,还可以汇集大家的意见来对某个网站品头论足。但是,那又怎么样呢?难道这些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成就吗?难道这些就是我们可以留给后世的遗产吗?(要知道,)语义网络是有可能挽救人们的生命的。它可以从大规模的分布式数据中找出其它方法所不能确定的模式;它可以帮助人们寻找治疗方法和解决生命科学中的其它问题;它可以探查和防止有组织的犯罪和恐怖活动;它可以帮助分析地质和气象学信息,从而减少自然灾害的破环;它可以检测和限制病毒的爆发;它还可以用来分配和再使用重要的教育资源。这些都是很大胆的宣言,也正是我们所要努力的目标。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语义网络能够大行其道。我们不可以让一张花里胡哨的地图阻挡了前进的道路。

那么,前面的路该如何走呢?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 Web 2.0 所奠定的基础。正如 Daniel Weitzner 最近对我说的,关键的关键就是要在语义网络的中规中举的语义学和 Web 2.0 的灵活多变的形式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折衷。GRDDL 就是一个致力于此的项目。它通过将现存的网络内容重新定义为语义网络的数据,来帮助我们寻找两者之间若隐若现的中间地带。

我们还可以充分保留 Web 2.0 的灵活性。由于其技术无关性(technology agnostic),我们可以在 Web 2.0 中应用语义网络的技术来实现两者的最佳融合(FOAF RDF 的语汇已经被成功地集成到了许多社交网络的应用中)。

让我们来努力推动事物的发展吧!毫无疑问,Web 2.0是有趣、有效并令人惊叹的,它是向前迈进的巨大一步。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忘记了语义网络可能带来的巨大利益。这个世界上只有10%的人能够上网,而其中经常接触 Web 2.0应用的人则更少。语义网络则大大延伸了受惠者的范围:它不仅让我们的开发人员有了新的玩具,更将对世界上60亿无法接触网络的人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