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嫁洋人的独特心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41:22
 中国女性嫁洋人的独特心理   

    香港《紫荆》载文称,大部分亚裔妇女与白人的异族通婚不仅仅是以浪漫的爱为基础的,也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    

    华裔社会学家贝蒂·宋访谈了纽约地区50个华人异族通婚案例,她认为,被美国文化同化的华人女性更希望通过与白人的通婚来提高自己的地位。中国内地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醒目标志之一,便是内地人的婚姻汹涌澎湃地迈向世界舞台。一九八三年,北京姑娘李爽经过特批,赴巴黎与前法国驻华外交官成婚。她成了新中国成立后,嫁给西方男子的第一女。此后内地女子与老外谈情说爱,成为中国人婚姻观念革命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华人女子的“美国梦”

    文章说,华人女性对美国白人男性的印象,往往也是从对方文化的朦胧想象得来的,大致说来,华人女性对白人男性特点的理解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受遗传影响体型较高大,又因为普遍喜欢体育运动,因此体格健壮。    

    第二,性格开朗率真,言谈幽默风趣,举止自然得体,待人礼貌周到。    

    第三,教育程度高,多有职业专长。    

    第四,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高,会演奏乐器者较普遍。    

    第五,自主、自信、自立,重视自己的权益。

    第六,人文精神强,尊重别人的隐私和个人选择,富于同情心。

    第七,很注意女性的需要,会创造浪漫情调和运用性爱技巧。    

    第八,注重外观形像,如服饰、发型、面容保养等,注意清洁卫生,如每天沐浴、每天更换内衣等。    

    第九,没有随地吐痰、擤鼻涕、丢烟头、大声喧哗等个人不良习惯。    

    第十,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如守时、守信用、不撒谎等。    

    第十一,注意生活质量和业余爱好的多元化。        第十二,注意夫妻之间的相对独立和个性发展空间。 

 

    文章指出,来自中国内地的女性与来自港台的女性,在价值观和判断力方面很不相同。中国内地过去长期封闭,民众无法客观、全面地了解美国社会,一旦对外开放了,某些大陆女性的价值观和判断力容易从一个极端移到另一个极端。而来自港台的女性,对美国人的基本看法长期以来始终是比较稳定的。

    来自中国大陆的女性经济状况一般较差,到美国后向往着中上阶层的富足生活,视金钱和物质享受为其“美国梦”的实现,结果就倾向于投靠“富有”的白人男性。而来自港、台、新加坡的女性则相对地比较富裕,比较少通过异族婚恋来获得经济上的满足。另外,中国内地长期以来对婚姻和两性关系的教育较为保守,内地女性到美国后,进入了一个陌生且眼花缭乱的新天地,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好莱坞编织的有关浪漫性爱的美妙故事,让她们感觉到自己的生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这些本来就具有东方魅力的女性,很容易遇到白人男性的大胆“进攻”,白人男性与她们所了解的中国大陆的男性之间,构成了巨大的反差。来自港、台的女性则并没有如此的心境。华人女性对美国白人男性的种种“原型偏见”中,最重要的、也最可能误导的有两条:    

    第一是认为白人男性都很“富”,其实并非如此。虽然美国的多数人属于中产阶级,但大多数中产阶级是靠贷款过日子的。大学教育、房子、汽车、甚至家具和家庭电器等几乎都用贷款支付,也就是把未来的购买力提前使用了,一旦丢了工作,一切都会被银行没收。

    同时,虽然美国的收入不低,但税收也不少。例如,一个公立大学的教授缴付各种税收后,实际拿到的现金只有收入的一半多一点。    此外,对一个美国男人来说,结得起婚离不起婚,离婚一次就可能赔掉房子和其它家产,甚至从今后收入中得留出一半作子女抚养费。对一个华人女性来说,嫁个白人男性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保障终生过上富裕生活。    第二种偏见是以为白人男性都很“酷”、很浪漫。其实,美国人注重实用主义和经验,相信科技和效益这些能证明或能计算的事物,在大众消费文化的熏陶下,美国人注重实用化、形式化、技巧化、效益化的外在包装,在华人女性面前,白人男性可能很善于制造浪漫的气氛、说着深情的字眼、举止温柔,但美国白人男性将“性”、“爱”和“婚姻”分得非常清楚,绝大多数人都有过婚前性行为,80%以上的人有婚外性行为。 

 

    一些比较成熟和清醒的华人女性,注意到了美国白人男性、尤其是某些当代青年男性的另外一些“特点”。    

    第一,由于注重实用主义,知识面较窄,只追逐职业市场的需求,不注意整体知识的结构,例如很多人只懂计算机,成了一种专业机器。    

    第二,有“美国第一”的强烈优越感,容易居高临下地看待其它文化和民族,并不想了解美国以外的事物。    

    第三,人文精神虽较强,但人文知识却很弱,对文史哲一类的领域涉猎不深。    

    第四,由于物质条件相对优越,制度完善稳定,缺少经受大灾大难的历炼,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较肤浅。

    第五,生活目标上过于注重好车、好房子等物质享受。    

    第六,虽然注意在形式上尊重女性,但骨子里是否如此则不一定。    

    第七,性关系上比较随便,可以把性、爱和婚姻三者完全分开处理。    

    第八,过于注重外表仪容举止,不太注意内心修养。

    第九,过于强调个人权利,不强调对社会和团体的义务。

    第十,过于夸大独立性,亲情关系松散。过于强调夫妻关系的相对独立性,家庭观念不强。    

    第十一,经济收支分得过于清楚,结婚之前就在法律上预留分离的后路。        第十二,过于强调个性的标新立异。 中日跨国婚姻为何近半离异? 国际婚姻利弊谁更多?  跨国婚姻最大的障碍一是语言,二是生活习惯,三是夫妻关系。有许多离婚的中国女士谈到,日本丈夫傲慢无礼,自私吝啬,强大的男子主义,最受不了的还是性生活。迫使这些中国新娘变得无爱无性,只为生存赚钱,获取居留权糊里糊涂的生活。尽管起初的生活很难耐,等慢慢生活习惯了,语言无障碍了,女方也开始向往大都市的生活,以出去打打工为由,出逃的有之,以各种理由离婚的也有之。

    据日本新华侨报网报道,“过万结婚,近半离婚”是这些年中日跨国婚姻的一大特点,此现象已经引起中日社会的极大关注。据日本厚生省日前公布,2008年,中日跨国婚姻成功结合有13223组,但同时也有5946对“日中组合”在去年宣布分道扬镳,离婚率占去年比例的百分之44.96%。

    随着社会的发展,日本国际婚姻也发生很大变化。有过去的“欧美日本组合”“日菲组合”转变为大量的“日中组合”。从1993年的拿“日本人配偶永居”绿卡签证中国人(多数为女性)不足三万人,到了去年已经大大超过了十万大军。中日婚姻压倒多数的是“中国妻子日本丈夫”的组合,2008年结婚组数字是12218对,远远超过“中国丈夫日本妻子”的组合1005对。

    在日本的国际婚姻浪潮持续下,离婚比率也逐年增加,2005年至2007年,国际家庭的离婚件数分别为15689对,17102对,18220对,去年达18774对,有一半的国际婚姻结局为离婚。而日中国际结婚的离婚数字最为明显,去年离婚达5946件,占当年的日中国结婚数的44.96%。

    在日中跨国婚姻中,有一多半是通过婚姻服务机构的介绍结成的夫妻。如其说是婚介机构,不如说是“倒爷红娘”居多。现在有一大批在日残留孤儿的后代和华人,以高价收取婚介费的形式,将国内的女性介绍给日本结婚。据说,见面费就要几十万日元,等办成大约中介的“黑心中介”能赚三百万以上的成功介绍费。

    日方大多是偏远地区的日本农民和渔民,由于日本人口急剧减少,并且女孩大了,都到大城市去念书了,没人愿意嫁回乡村。无奈,留在乡下的日本男子过了40岁,依旧是光棍一条,只好依赖国际婚介来解决成家大事。    而婚介介绍来的又大多是中国农村的女性,她们大多是些普通人,在乡下根本没有什么接触外国人的机会,也没有学过外语,他们大部分目的很单纯,那就是找个丈夫,生个孩子成一个家。
 可也有一些女孩是抱着美好的幻想和甜梦而来:嫁一个有钱有车有房的日本老公,成为富婆。独特的一户建式小楼,高级的丰田轿车,雍容绚丽的服装,奢侈华丽的夜生活……在她们心中,这就是理想的人生,美满幸福的代言。也有一些是在国内遭受了婚姻失败或生机上的落魄,而无奈背井离乡远嫁东瀛的。或许他们早已没有女孩的憧憬和想象,现实已经给了她们过多凄苦和辛酸,来日本就是利用结婚、打工、赚钱然后打道回府,买车买房,改换人生。

    凭着几面中介媒人的牵头相亲,听信这中间人的天花乱坠的美谈,就把自己的幸福和未来仓促为盲目的交代了出去。只有物质欲望,没有感情可言;只有渴求金钱,没有求婚美满。到了日本一看,梦破灭了,现实是一贫如洗,媒娘中介不见了,之上下无法沟通的日本丈夫,绝望没用,懊悔晚了,只能守在深山里的家,痛不欲生地度日如年。

    其实跨国婚姻最大的障碍一是语言,二是生活习惯,三是夫妻关系。有许多离婚的中国女士谈到,日本丈夫傲慢无礼,自私吝啬,强大的男子主义,最受不了的还是性生活。迫使这些中国新娘变得无爱无性,只为生存赚钱,获取居留权糊里糊涂的生活。尽管起初的生活很难耐,等慢慢生活习惯了,语言无障碍了,女方也开始向往大都市的生活,以出去打打工为由,出逃的有之,以各种理由离婚的也有之。    一位来自黑龙江的离婚的赵女士跟笔者讲,原想到了资本主义的发达国家会比国内生活好,没有任何吃苦的准备,结果一到日本,跟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加上日本丈夫的“文化暴力”和“性暴力”,便产生失落感,只好选择离婚来解救自己。
国际婚姻的利与弊

    对于中日两国人来说,找一个同为亚洲人、同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伴侣,当然相对来说接受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可话又说回来,为什么偏偏要找一个国籍不同、语言不通又素不相识的人做伴侣呢?

    距离产生美,或者说,在自己国内没有遇到合适的,干脆到邻国讨一个来吧。

    中国古代有“和亲”的历史,那是政治需要,其实随着交通信息的飞速发展,民间往来更是渗透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再者,好像从优生学角度来说,出身地域距离遥远的夫妻生出来的孩子比较聪明、漂亮,这一点也可以说是一些人选择跨国婚姻的潜在理由。

    结婚之前,对于不同国籍的双方来说,国籍问题的确是很重要,也难免让人在作出结婚决定时费些踌躇。但是随着感情的增进和双方意愿的增强,渐渐得它就什么也不算了,重要的还是“结合”二字。它担负着太大的分量,使你来不及再考虑太多。

    小王是个川妹子,她高中毕业后就在一家服装工厂工作了,由于工作出色,两年之后被派到日本的相关工厂做研修生。就在这期间,她和在同一家工厂工作的日本人田中相识并相恋了。日本人喜欢上小王首先是被她的美貌所打动,其次是她的善良;小王工作认真、吃苦耐劳,而且聪慧灵活,善解人意。

    小王喜欢上田中首先是被田中的善良所感动,无论在工作上、生活上还是日常活动中,他都对这些从中国来的研修生们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渐渐的他们互相喜欢上了对方,对于还没有来得及考虑什么国籍、政治就坠入情网的一对年轻恋人来说,两情相悦比什么都重要。

    的确,当恋情刚刚发展到谈婚论嫁的时候,两个人都面临了一定的压力。但是很快,他们就抛开了传统意义上日本人、中国人的区别,仅仅以人与人的身份来相互对待。于是事情就变得简单和轻松多了。不久,小王和田中两个人在日本和中国分别举行了各具两国特色的婚礼,他们的结合受到了双方亲朋好友的祝福。    “希望我们能够成为日中友谊的桥梁”,田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说。是啊,人人都能得到幸福便是社会之福、国家之福。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结识了在日中国留学生小韩,他们从共同的爱好香港电影到偶像明星;从日中料理到游览胜地聊得不亦乐乎。更让智子大受感动的是,小韩会做一手好菜,他好像是个料理天才,中华料理且另当别论,就是日本料理、韩国料理、意大利料理、法国料理他也是触类旁通,一学就会。而且小韩特别勤快、很会体贴女孩子,一点日本男人的大男子主义都没有。智子的芳心很快就被打动了,两个人进入了热恋。

    智子说将来等他们结婚以后要开一家中华料理店,她当店长,既当店里又当家里的一把手;小韩做总厨,既是店里又是家里的大厨师。她还立志要把生意做到全国连锁,甚至将来在中国也要开设分店。对于女朋友的这个想法,小韩非常支持。

    “能有这样一个‘强内助’当家,简直太好了,我真是老天选中的幸运儿啊!”他充满爱意的看着智子说。看来,爱情的力量是任何一种东西都阻挡不了的,能够跨越历史、民族、语言、生活习惯的不同而产生的爱情坚不可摧。当两个民族的人走到一起组成一个家庭,那么这两个民族之间的友好前景还会遥远吗?

    田中和小王、小韩和智子只是报社采访过的十几对日中跨国夫妻、恋人当中的两对代表,其他更多超越国境的爱情故事由于篇幅所限不能在这里一一列举了。但是,通过采访这些人给我们带来的一种难以名状的希望以及对日中两国的未来所产生的强大信心却将会一直激励我们。

    试想,当这些人的下一代,也就是流淌着日中两种血液的孩子们长大成人之后,架在日中之间的桥梁上将飞满多少和平的鸽子啊!同时,我们也相信,日中两国关系的友好会成为更多日中男女的红娘,成全更多的日中跨国婚姻,让两个民族融融洽洽成一家!(孔健)

透视华人跨国婚姻:再温暖爱情抵不住现实冰冷   

(法国《欧洲时报》图)

    编者按:“千里姻缘一线牵”,月下老人用一根红线,把世间两个人的脚绊住,哪怕隔着海,终有机会作成了夫妇。海外华人的跨国婚姻,超越了国度、文化与种族,那该是怎样深刻的一段情缘?然而现实中,一桩桩跨国婚姻或世俗残酷,或光怪陆离,呈现于眼前的浮世绘,令世人唏嘘不已。

  拿婚姻作赌注,输掉的不仅是幸福

    婚姻原本是缠绵爱情的最后归宿,是毅然决然放弃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却心甘情愿投入了纷繁的柴米油盐。但是在现实中,一部分跨国婚姻的目的却并不单纯。出于在海外的现实考虑或实际经历,很多人对婚姻不再信奉“爱情至上”。为了一纸身份而成就的婚姻关系中隐藏了多少说不清,道不明的哀怨?

    对于一心想圆美国梦的人来说,申办婚姻绿卡是最快转换身份的方式。据美国华文媒体报道,年轻貌美的华人王小姐想靠假结婚实现美国梦,不料却陷入一场婚姻绿卡的恶梦。

    王小姐在与律师达成协议,支付订金之后,很快被安排与一位美籍公民见面,随后与男子拍婚纱照、选购婚戒、结婚。然而之后发生的事情却让王小姐陷入噩梦。该律师先是暗示若想让婚姻绿卡办得顺利成功,王小姐须给他特别的“性服务”,在王小姐拒绝之后,仍旧劝诱、威胁,随着申请案不断推展,最后王小姐不得不屈从。

    即便是付出如此代价,最后王小姐还是没能如愿获得婚姻绿卡。本希望借假婚姻获取身份,却落了个既被骗财又被骗色的下场。

    另据马来西亚华文媒体报道,四成嫁作大马妇的中国女子,被移民局发现是假结婚,以便可以继续逗留大马。移民局官员在经过调查及问话后,若发现存在假结婚的问题,将不批准女方的签证申请,并把她们遣送回国。    分析:在现实中,类似的事件层出不穷,把婚姻当作“融入”的方式也许无可厚非,但是把婚姻当作筹码,输掉的也许不仅仅是幸福。 究竟是爱情的归宿,还是悲剧的开始

    对于华人跨国婚姻的双方而言,除了经受爱情的考验,经历所有夫妻都不可避免的家长里短,还要面对不同的国度,迥异的文化,天壤之别的生活习惯等诸多差异。如果说迈进婚姻,除了爱情之外还需要勇气,那么嫁给一个外国人,也许可以被视为一场勇敢者的游戏。

    来自上海的黄女士与日本人田中举办了日式婚礼,原本以为是美好的开端,黄女士却说:“这也正是痛苦的开始。”洞房花烛夜,原本该是何等幸福浪漫,却成为黄女士的不堪记忆。整整一夜,黄女士都在流泪,她感觉自己的人格受到了极大地侮辱和践踏。睡在身边的“丈夫”简直就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流氓”。田中向黄女士提出了很多她无法接受的要求,但是黄女士却又不得不照做。黄女士深有感触地讲:想要嫁给日本人,第一夜就是一道不得不过的“鬼门关”。

    相爱容易相处难,这在跨国婚姻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不同的文化背景,必然导致各自迥异的思维方式和处事观念。针对黄女士的亲身遭遇,孰是孰非也只能是清官难断家务事。中国人对待“性”的态度是含蓄的,传统的,是半推半就的羞羞答答,日本丈夫的另类性需求,挑战的不单纯是黄女士的性观念,还涉及到传统的思维模式等。

    浙江青田籍女子晓岚因商务考察来到葡萄牙,就是为了找个葡国人结婚,她坚信在葡国的土地上有一位白马王子在等待着她的到来。之后,晓岚经过在葡萄牙打工的朋友的介绍,认识了葡国中年男人乔治,两个人聊过几次之后就确立了恋爱关系,并领取了结婚证,然而幸福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

    事情的起因是一个普通的电话,晓岚刚到葡萄牙的时候,连一个朋友都没有,只有一个远在南部法鲁区的高中同学,也是出于礼貌,到了葡萄牙之后不久,她就给这个同学打了一个电话。可就是因为这个电话夫妻俩大吵了一架,因为乔治觉得她“不规矩”,一到葡萄牙就给别的男人打电话,晓岚则觉得很委屈。从争吵到大打出手,以至于邻居报警,法官开出了隔离令,后来男方家人更是赤裸裸地威胁,扬言要把女方赶回国,甚至要让她“尝尝他们家族的厉害”。    分析:婚姻是一座城,永远都是城里的人想冲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的一场无始无终的轮回。感情的世界里究竟什么最苦?有人说单身时苦,也有人说婚姻更为苦。也许单身的苦,是内心的孤单和寂寥,是一个人的默默承受,而婚姻的苦则是彼此的折磨,是一场逃不出的纠结。一场婚姻绝不仅仅是醉人的温柔乡,也必然要经受雨打风吹的考验。婚姻的苦也许最终化为一把辛酸泪,也许成为了幸福婚姻不可或缺的调剂。婚姻的酸甜苦辣,也许只有身出其中才能体会出个中滋味。 基于爱情却不能依靠爱情,相爱容易相处难

    新加坡国家人口秘书处前些时候公布的数据显示,新加坡本地异国夫妻显著增加,2008年在本地注册的婚姻当中,近40%是新加坡公民与外籍人士的联姻。全球化的趋势以及诸多国家采取的开放政策,促成了新加坡人与外国人的姻缘。不过,婚姻除了建立在两情相悦的基础上,还包括了对不同文化的接纳,还有与彼此家人的相处之道。

    据新加坡华文媒体报道,新加坡人陈顺德和中国山东籍的妻子在1999年结婚,今年原本可以庆祝10周年纪念日,但两人今年初正式申请离婚。

    陈顺德1996年被公司派到山东工作,到当地医院做例常身体检查时,认识了在那里当医生的妻子。他被女方坦率体贴的性格吸引,于是展开追求攻势。拍拖三年后,两人共结连理。陈顺德指出,结婚前曾把妻子接到新加坡来玩。当时妻子和母亲相处融洽,母亲也没反对他们来往。

    妻子来到新加坡后很快取得永久居民权,但由于她的医科文凭不被本地机构承认,无法回到医生岗位,她又不想当护士,所以情绪有些郁闷。妻子找到华文补习教师的工作,情况好转。这时她却又和家婆开始发生摩擦。陈顺德说,开始时妻子与母亲为了琐碎事,比如说,母亲把妻子的东西摆在其他地方,让妻子找不着,就引发互相的不满。妻子和母亲会个别向他抱怨。婆媳关系越来越僵,后来,妻子会故意迟归,等到陈顺德放工后才回家,在家里也尽量不踏出房门。

    陈顺德说:“整个家冷冰冰的,她们根本没话谈,我成了传话筒。那段期间我心里很烦躁,很疲惫,当夹心饼干的滋味真不好受。”陈顺德不是没寻找解决的方法。因为是独生子,他不原意和妻子搬出去住,丢下年迈母亲。他也想到辅导中心寻求协助,但妻子和母亲却不愿意配合。对陈顺德来说,母亲和妻子像手心和手背,都是亲人,但是她们都性格倔强,加上年龄和文化上有代沟,一直无法好好相处。妻子在本地没结交到知心朋友,无法通过社交活动疏解家庭烦恼,最后导致离婚。

    分析:跨国结婚的整体数目不算少,但是婚姻维持下去却很难。文化的差异,思维的差异,传统观念的差异,所有的一切都成为每一桩国际婚姻中必须直面的考验。相爱只需要两情相悦,相处却需要彼此的耐心、宽容,需要彼此对婚姻的悉心经营。

    结束语:跨国婚姻不是以婚姻为目的的一场计划,也不是从相恋到分手的一个程序。我们相信在跨国婚姻中不乏让人羡慕的神仙眷侣,虽然关于跨国婚姻的负面报道让人感觉:再温暖的爱情抵不住现实的冰冷,然而,我们仍旧期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恒久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