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商建市大跨越——义乌市改革开放20年扫描中国义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55:14
   www.yiwu.gov.cn   2007年10月18日  来源: 〖 字体:大 中 小 〗 〖 背景色: 〗 〖收藏〗〖打印〗〖关闭〗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h3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DIV.union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DIV.union TD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20年,对于义乌这个有着2220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来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然而,65万义乌人民却用“兴商建市”这支巨笔,在1103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写下了灿烂夺目的一页。
  今天,当人们来到这座拥有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批发市场的城市,都会对其所焕发出的勃勃生机而感叹不已熙熙攘攘的交易市场、鳞次相比的高楼大厦、宽敞整洁的通衢大道、奔腾不息的人流车流……
  谁能想像,20年前,这里却是一座破旧小城。
  义乌这一跳跃式的大跨越是从兴办小商品市场开始的。早在清朝乾隆年间,义乌农民就有了“糖换鸡毛”的经商历史。他们肩挑货郎担,手摇拨浪鼓,用自制的麦芽糖、生姜糖去换取鸡鸭鹅毛,废旧物品,获取微利,以养家糊口。
  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浪潮,唤醒了义乌人的经商意识。他们又一次摇响了拨浪鼓,小商品批发商应运而生。
  当时的义乌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毅然作出开放小商品市场的决定,继而又提出了“兴商建市”的发展战略,把小商品市场作为带动整个义乌经济的龙头来扶植,此后,历届党刊于1998年10月5日《新民晚报》委、政府结终如一地坚持这一战略,不断激发、挖掘群众的创造力,使小商品市场日益壮大,走出了一条符合义乌实际的强市富民之路。
  如今,一个以小商品市场为龙头,以专业市场为支撑,与要素市场相配套,与新疆、广西凭样、黑龙江黑河、四川广元、北京通州等分市场招呼应的市场体系,在义乌已初具规模。特别是被命名为“中国小商品城”的小商品市场,成交额连续7年蝉联全国近10万个集贸市场榜首,并成了全国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信息中心和展示中心。
  有人计算过,如果把中国小商品城的2.6万个摊位连接起来,首尾可达30多公里长;如果把历年驶出中国小商品城的货运卡车排成队,则可绕地球一圈。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义乌这个小小的县级城市,却被国内外相当多的知名厂家列入与上海、广州等大都市相等战略地位的市场制高点。他们感叹:“占领义乌市场,就等于占领了中国流通业的半壁江山”。

“龙头”跃起,“龙身”与“龙尾”随之起舞:

——工业经济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兴起。去年,全市有工业企业1.1万家,其中个体私营企业1.05万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20亿元,并初步形成了服装、针织、印刷、玩具、小五金、饰品等优势行业和一批“小巨人企业”。
  ——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浙赣铁路复线贯穿全境,铁路义乌站由三等站上升为二等站,客、货运输量均居浙江省前列:穿越义乌境内的杭金衢高速公路即将开工建设,公路运输规模日趋扩大,有跨县、跨省客运线220余条,通往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180余座城市;4c级民航机场已开辟义乌至广州、北京、汕头、厦门等多条航线;供电网络初步形成“高电压、大容量、大电网”格局,邮电事业获得跳跃式发展;城市日供水能力达125万吨。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国内生产总值自1992年以来,年均递增21%,大大高于全国经济增长的平均速度。城市建城区面积已由1980年的2.8平方公里扩展到1997年的15平方公里。目前,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储蓄、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等多项重要指标均居全省前茅。
  ——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八五”以来,全市教育事业硬件投入达2亿多元,创办了杭州大学义乌分校,全市基础教育综合水平居浙江省前列。近年来,义乌市还先后获得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科技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市”等称号,并在去年成为浙江省“省级卫生城市”。
  面对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面对各地不绝于耳的赶超义乌之声,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沉甸甸的压在市党政领导的心头。
  “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义乌经济和社会事业‘再创业,再发展,再提高’”市委书记赵金勇一语破的。
  “如果我们老是自我感觉良好,老大自居,不善于向人家学习,不善于吸收新的东西,不善于更好地发展自己,提高自己,义乌就会有落伍的危险!”市长周启水尖锐地向全市干部群众敲响警钟。
  1997年岁末,义乌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市性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拉开了序幕。围绕“再创业、再发展、再提高”这一z题,各部门,各单位,各乡镇村,甚至许多经商办厂者都以实事求是的勇气和决心,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差距及其原因。
  随着思想解放热潮一浪一浪向深处涌动,一条在更高层次上加快义乌改革和发展的路子,日渐清晰地呈现在义乌人bb前,坚定不移实施兴商建市主体发展战略,积极实施产业支撑、区域协调、科教强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继续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以提高经济整体素质、提高城市品位、提高队伍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主要内容,实现二次创业,逐步把义乌建设成为全国小商品流通中心、全国文明卫生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和初步现代化的中等城市。
  思想大解放,带来了生产力的大解放。1998年,果然是义乌大破大立、勇开先河的一年:
  全面推进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目前,全市六大系统105家企业中,已完成改制和正在改制的有76家,占72.4%。
  全面开展联托运市场整治,组织开展市民广场暨旧城改造方案讨论。
  开展扶贫攻坚。全市122个机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与61个后进贫困村结成对于,市机关副局级以上干部与225个贫困户结成重点帮扶对于,落实帮扶项目148个。
  36项重点工程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基本铺开了今后5年义乌基础设施建设的摊子……
  星驰月涌,大江东去。义乌,正裹挟着世纪之风,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刊于1998年9月1日《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