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04:22
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一家小报登了一幅漫画,画面是这样的:蒋介石一手握枪,一手托着现洋;冯玉祥一手举大刀,一手抓窝窝头;阎锡山一手提一杆秤,一手拿着算盘。每当有人说起这幅漫画,阎锡山都会得意地笑起来,因为他也认为自己就像这幅漫画寓意的那样,精于计算,擅长经济。的确,以治国的理念业治理山西,这是其他军阀想做又做不了,或者压根就没想到要做的,但阎锡山却做到了。                                                                                                                                                                                                
  
    阎锡山为了治理山西,可谓是殚精竭虑,苦心经营,他的许多政策和措施也烙有鲜明的阎氏印记。以农业发展为例。从1917年开始,阎锡山重拳出击,推出“六政三事”(“六政”:水利、种树、蚕桑、禁烟、天足;“三事”:种棉、造要、牲畜)来发展农业。在推行“六政三事”的过程中,有两点值得一提。一是阎锡山的政策非常灵活。例如,为解决水利建设中资金不足的问题,他允许先贷款后偿还;在发展蚕桑业时,他不仅设置专门机构,还向农民提供技术和管理服务。其二,阎锡山在推行经济政策的同时,特别注意把政治教育糅合其中,向农民不断灌输儒家思想和军国主义思想。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农民在实现经济自足的同时,阎锡山也建立起一个有利于自己统治的社会秩序。阎锡山因此成为第一个在全省范围内把政权渗透到村一级的人。阎锡山在农村的改革为山西农民带来不少利益,社会秩序也很稳定。稳定到什么程度呢?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有一次宪兵司令部逃走了一个犯人,阎锡山立即给各县打了个电报,结果不到三天,就在孟县查获。治安效率之高,令人叹为观止。梁漱溟在1922年到山西考察村政建设时,也曾在山西国民师范发表了一篇夸奖山西农村建设成绩的演讲:“现在全国各地都乱到极点,个人自由的权力,全被剥夺无遗。……如广西、广东、湖南、四川、陕西……,哪处不是民不聊生!……山西这方面,无论如何,我们总是可以赞美地方政府有一种维持治安的功劳。”
  
    事实上,阎锡山不仅有维持治安的能力,在危机处理上也很有一套。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时候,山西一个北部贫瘠地区曾爆发一场肺疫,其疫情的严重程度不亚于2003年的“非典”。阎锡山在接到疫情报告后,反应迅速。他立即命令各县实行交通封锁,督促各级官员清洁隔离、埋尸封室,同时聘请在山西的各国医生、牧师、传教士帮助诊治。结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效地控制了疫情。阎锡山能做到这一点在当时实属不易,因为所有这些都是在交通不便、信息难通、医疗设施差的条件下进行的。除了花大力气治理农村,阎锡山对山西工业特别是军火业的发展也不遗余力。他所设立的太原兵工厂和山西火药厂,曾与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汉阳兵工厂和沈阳兵工厂并列。生产的弹药不仅能满足自己军队的需求,也成为他拉拢和要挟其他军阀势力的重要工具。由于弹药充足,阎锡山曾下令官兵在打靶时,一律用实弹。这种气派,在全国军队中绝无仅有。在航空业的发展上,阎锡山同样具有长远目光和雄心壮志。早在1920年的时候,他就着手为发展航空业创造条件,准备自己制造飞机。为此,他不仅多次派人去法国学习航空技术,还从德国高薪聘请工程师、机械师,带领技术工人组装飞机。1925年,阎锡山从法国引进飞机制造术,组装出了自己的飞机。到1930年底的时候,他先后斥巨资购买或组装了二十多架飞机,成立了“晋绥军航空大队”,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大事。在阎锡山的治理下,山西的实力走在了全国的前头。因此,山西在当时被称为“模范省”,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就连吴佩孚也于1922年致电阎锡山,表示了他的钦佩之情。因为治理有功,阎锡山曾两次被蒋介石封为“模范省长”。在一次国民党党政军高级干部会上,蒋介石甚至这样说:“过去,我们学苏联、学美国、学德国,都失败了,落了个一切都没办法,还不如阎锡山在山西有办法,我们今后要学阎锡山。”
  
    阎锡山从大连回到山西后,山西经济因为战争的破坏已经濒临崩溃。阎锡山埋头经济建设的同时,开始编制《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方案》。当时,连中央政府都做不到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更别提其它的省市了。阎锡山又做到了,而且做得有声有色。山西经济在省政十年计划方案的保驾护航下,渐渐步上正轨,再现了山西当年的繁荣。大批外省人和外国人涌入山西,观摩学习。据一位美国的新闻记者说,山西省的工人每天可以拿到六角至一元二角钱,与其他省市工人相比,这简直就是高工资,而另一位访问过山西的外国人说,山西工业发展的前景是“无限美好的”。
  
    1935年,一位上海的工程师在对阎锡山的经济政策做调查后,建议蒋介石以山西为榜样发展经济。这位工程师的看法引起了当时北京和天津两家报纸的共鸣。这两家报纸指责南京政府整天讲空话,而“山西却在一声不响,脚踏实地地做了好多好事”。也许是受此刺激,蒋介石也在1935年发起了自己的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近代山西还是不错的,阎锡山把山西治理的不错;
  中央的孔祥熙则一直掌控财政金融,币制改革,为老蒋剿共、抗日提供金钱;
       
就在军阀之中
    阎老西不算有才
    胸襟也不算开阔
    老实人一个
    但就这个老实人
    在民国中却为一方百姓干出了最好的成绩
    无论是一个多么窝囊的建设者都比有才的破坏者强
  
  这话说的,阎锡山人品确实不错,为人比较厚道,不会欺负弱者的,
  但是说无才、窝囊是不是有些过分了?那你觉得民国军阀哪个有才,哪个让你佩服?
日本人就说过:三个月灭亡中国,一个月拿下山西;
  好象日本几个侵华的头目和阎锡山是同学。
在大时代的故事里面,除了蒋中正和张汉卿.
    
    阎老西的政治能力是军首里面数一数二的.
能体现阎锡善狡猾的,流传最广的一个说法:
    铁路修的比一般的窄,他出的去,别人进不来。
 
  阎锡山有那么高尚?从他修铁路用窄轨,就知道他根本是想把山西变成自己的独立王国。
  
 
  
   拜托多读些历史,修窄轨铁路的原因不是什么狡猾、封闭,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山西的第一条正太铁路就是窄轨的,为的是能够连接好。而且路基是按正常铁路建设的,只是轨道窄轨而已,如果有需要很快可以改造过来了。
   二、局限于经济能力,修铁路完全是山西自己出钱修的,没要中央一分钱。当时的中国除了山西没有第二个地方可以独立完成铁路建设。
   三、你说为了防止别人进来,那你想过没有当时整个中国铁路有多少,全国除了几个重要城市,哪些省份有铁路了,山西周边又有哪些省份有铁路。
   四、同蒲铁路是贯通山西南北的交通要道,本身就是为了方便省内运输,和外省关系。
他是一位真正的“和平军阀”,这是他多年来的第一次战争,因此,上周公众的兴趣和同情,都集中在这位伟大的、长满胸毛的、操着浑厚嗓音的阎元帅身上。
    
      作为山西省的“模范督军”,阎实际上耸立在一个独立王国之中(在中国各军阀包围之中)。目前,尽管晋西南地区还存在粮食短缺,但阎为1100万人带来了繁荣,在中国,他们最为富裕,因而,这使他显得出类拔萃。他的嗜好不是女人、酒、鸦片,甚至也不是金钱,而是优质的道路、纺织、防御部队、维持秩序的警察,发展优良的牛、马、耕具、家禽、肥料——所有能为他的乡亲直接带来好处的事物。(《时代》,1930年5月19日) 

                   二十年代阎氏建成可以制造步枪、手枪、冲锋枪、轻重机枪、手掷弹、迫击炮、山炮、野炮、重山炮及其所用弹药的太原兵工厂。三十年代又修筑了同蒲铁路;创建了包括采煤、采矿、炼焦、冶金、电力、机械、化工、建材、毛纺、皮革、面粉、火柴、造纸、印刷等厂矿的西北实业公司;整顿了山西省银行,新设了铁路、垦业、盐业等银号及其实物准备库,发行钞票;总资产达到了二亿银元。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物价稳定,得到蒋介石的赞许,使他得以再度在山西立足。特别是具有相当规模的太原兵工厂是他赖以存在的主要支柱之一。
                西北实业公司和山西近代工业西北实业公司从1932年1月开始筹备,至1937年11月太原沦陷,为时六年,然而山西的基础工业以及太原的钢铁工业、燃料工业、电力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建材工业、纺织工业和造纸、卷烟、火柴、皮革、面粉等轻工业许多新的工业门类,都是在这一时期树立和成长起来的。西北实业公司的创建,不仅更加壮大了山西的国防工业,而且对山西近代工业的兴盛起了重大历史作用。西北实业公司将军火生产一度转入社会民用品制造后,对山西工业的迅速成长,曾经发生过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使官僚资本主义在山西工业中的比重占到了主导地位,使小型私营企业受到压抑而逐渐萎缩,使山西在30年代开始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地带,使太原成为华北的工业重镇。由于西北各厂成千上万地采用新工人,壮大了山西的工人队伍,培养造就了为数可观的、多种多样的技术工人,凝聚了大量的工程技术、企业管理骨干,引进了一大批较为先进的近代生产技术。
                     西北实业公司萃荟了大批杰出的人材,他们都是留学国外或国内各大专院校毕业学有所长的专家学者,课长和课长以下的职员,也大部出身于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仅以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为例,西北实业公司共有工程技术人员794人,其中留学国外者26人,国内大专毕业者249人,中等专业学校毕业者519人。西北实业公司造就的成千上万职工,至今仍分布在山西、北京、天津、上海、东北、西南、西北、中南各地的工业界和台湾及海外,并在海内外建树颇多。             西北实业公司创建的宗旨原意是立足于山西,着眼于西北,首先开发山西,然后逐及西北诸省。由于抗战军兴,八年离乱,终末能实现。然而,尽管如此,还是在山西创建了为数可观的、门类齐全的50多个工业企业。其技术进步仅电炉钢一项,就可炼制48个合金钢种,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唐山水泥厂、玻璃河水泥厂、黄石华新水泥厂、广州西都士敏土厂,球磨粉碎设备用的高锰钢铸件,资源委员会天津机器厂所需之柴油机曲轴,悉由太原供给;工作母机和纺织机械远销甘肃、四川;西北毛毯、毛呢、毛线,销往京、津、青、沪沿海。除原棉之一部购自于冀、鲁两省,羊毛、羊绒之一部购自于绥远、宁夏和烟叶之一部购自于河南,以及海盐之大部购于汉沽长芦外,其余之原材料、半成品均可获得自给,就连西北火柴各厂(含隰县、大同两厂)所需之木材,也由设在方山县高帝山的西北木材厂自栽自值,1947年9月11日至1948年1月3日,西北实业公司经理彭士弘,又率领西北育才炼钢机器厂厂长刘笃恭和太原绥靖公署外事处长秦晓峰一行三人,由太原出发,经北平往上海,于23日由上海乘美国西北航空公司飞机赴美国,从9月26日起,由芝加哥开始参观,至翌年9月3日止,共看了60余厂,经过地方50余处,自东海岸之纽约,至西海岸之三藩市,历时百余天,学习“取经”。回程时途经日本,在短暂逗留中看到日本战后为全力恢复经济,连东京工交电、汽车上被轰炸震碎的玻璃都顾不及安装,使他感慨万分,回国后便在公司召集全体大会,提出了“忍受饥饿,争取输出”的口号。由1946年至1948年,西北各厂的工程技术人员101人,有68项的技术改进和创造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