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告别beta时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34:24
【eNet特约评论】孟瑶是南京的一位普通的大学生。他每次上网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打开Google的网页。不过,吸引他的不仅仅是Google强大的性能和简洁的界面——还有那个似乎蕴育着无穷创意的Google实验室。孟瑶在她的Blog上写道,她每次打开Google的网页,总忍不住再多点击两下,打开Google实验室的页面,看看里面是不是又出现了什么“有意思”的东西。和孟瑶有着同样习惯的网友大有人在。不过,也许他们今后得到另一个网站去寻找来自Google的新创意了。
援引eNet硅谷动力的报道,Google公司近日开通了一个搜索引擎试验网站Searchmash(searchmash.com),来进行一些新的搜索功能的测试。这一网站采用了大量的Ajax网页互动技术。不过,目前提供的测试功能还非常有限,只提供了网页和图片的搜索功能。值得注意的是,网站并没有出现Google的商标。
搜索引擎观察网站的编辑苏丽文预测,Google公司可能想用这个独立品牌的网站测试一些新的技术。如果预测属实,那么Google为何要放弃大名鼎鼎的Google实验室,另辟一个网站呢?原因可能不外乎以下三点。
1、维护Google的良好形象
尽管Google实验室中诞生了Google Earth等风靡全球的创意产品,但是也出现过一些失败的案例,比如说Froogle。这个在2003年获得全球最具影响力品牌荣誉的“价格比较”服务在事后却被证明是一个鸡肋。尽管它最终被Google Base服务所替代,不过其“名不副实”的平庸表现对Google的形象还是不无影响的。如果能在非Google品牌的站点充分进行测试,将能大大降低因新服务不完善而影响Google形象的几率。
2、优化Google的产品线
除了有助于维护Google的良好形象之外,为Google新服务寻找一个非Google品牌的测试站点,也有利于Google优化其越来越长的产品线。虽然并非每个人都认同《商业周刊》“Google非搜索业务雷声大雨点小”的判断,但很少有人会否认,不少Google非搜索服务之所以能吸引公众和媒体的关注,有时候更多的是因为Google品牌的光芒,而非服务本身。但是,品牌的光芒并不能保证一项新服务最终的成功。这也是导致不少Google新服务“高开低走”的根本原因。所以,Google需要让自己的新服务走出品牌的光芒,接受更多的考验。
3、隐藏Google的战略意图
记得曾经有一段时间,每次打开科技资讯的页面,总能看到关于Google新服务的报道和猜测。猜测Google的新服务似乎成为了一项让业界和媒体着迷的游戏。甚至连Google注册的域名都成为了媒体猜测Google动向的线索。而这恐怕不是Google高层所希望看到的——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互联网,没有人愿意随意泄漏自己的“创意”。要知道,互联网上copy创意的成本是非常低廉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用一个非Google品牌测试新服务,或许可以稍微躲避一下外界炙热的眼光。
当然以上三点原因仅仅是预测而已。现在可以肯定的是,Google的双品牌策略和之前雅虎中国的双站点战略的并不能相提并论。起码,两者的出发点是不同的——前者考虑的是用户、是市场,而后者依旧是工程师文化的延续。不妨依旧沿用刘韧的“123”来阐述Google双品牌策略的影响。
1、Google依旧是一个技术主导型企业
也许,beat的字样今后在Google页面上出现的频率会大大降低,不过这并不意味着Google对于技术的狂热会大大降低。君不见,李开复面对外界对Google中国的质疑时依旧信心满满;君不见,王怀南在接受《电脑报》采访时表示,不会在意竞争对手的行动——他们所“信仰”的就是Google的技术实力。其实也正是对于Google这种“工程师”文化的认同,使得Google中国做得最卖力的事就是“复制”微软亚洲研究所……
2、Google并不能对投资者表示“清高”
如果上文中对Google双品牌策略的原因判断正确的话,那么Google的投资者们或许会高兴的——他们更期望看到一个稳步发展的企业,而不是一个不按牌理出牌的创业者。还记得在Google即将上市时和上市初期的一些报道吗?当时有不少投资者担心,工程师文化浓郁的Google能不能适应上市公司的游戏规则。Google创始人在上市“静默期”贸然接受采访的行为就一度为人所诟病。不过,让他们欣慰的是,Google在纳斯达克的股价一路看涨。与此同时,Google似乎也越来越能够适应纳斯达克的环境。双品牌策略或许就是一个佐证。
3、过于简单的搜索框成为了Goolge的制约
不得不说,过于简单的搜索框成为了Goolge的制约。为了追求简洁,Google已经负担了过高的机会成本。尽管在Google和众多分析人士看来,简洁的“颜面”为其在用户心中赢得了良好的印象,然而不知道是否有人考虑过,过分简洁的页面也让Google很多新服务“藏在深闺人不知”。周韶宁“(Google)10%的产品最终成功就已经非常好了”,但敢问他一句,有多少用户能接触到Google10%的产品?开放一个新的站点,或许给Google多一点机会,让更多人认识到其推出的新服务……
没有信息表明,Google实验室未来的确切走向;也没有信息表明,Google新站点的推出意味着Google主站告别了beta时代;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Google面向用户和投资者的姿态已略微低了一点——不过仅仅是一点点而已,Google依旧是Google,依旧是工程师们的Google。别奢望它会有本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