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zhongyanjiu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1:02:38
网络受众研究         摘         要
因为互联网不同于传统媒介,所以网络受众的特征与传统媒介受众的特征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为双重性,这种双重性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当然也是双重的:有积极的一面,有双重的一面,为了削弱消极影响,必须拓展A理性的空间,压缩非理性的范围。  关键词:网络受众  双重性  互联网世界 前          言 互联网来了,新时代开始了,新时代的世界是一个解体了的双重世界:实体的传统世界,虚拟的互联网世界。这是一个以电磁波为载体的信息世界,相对于传统世界,其时空距离无限缩小,缩小后的互联网世界是一个奇异的世界,有奇异的思想,有奇异的现象 :互联网世界的虚拟人惊人地诠释着“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深刻内涵,一点蛛丝马迹将周老虎打翻在地,裸露下体的木子美一夜蹿红。这是上帝的世界,也是撒旦的世界,正等待着牛顿式的天才揭示那隐藏在黑暗里的规律。互联网世界的奇异,是巨大的诱惑,智慧的心灵无法抗拒。即使他们没有能够穿透现象,进入本质的世界,然而,通向真理殿堂的道路,岂能一步登天?先驱的功绩岂能一笔勾销?它们是:(1)开放式叠加传播模式的现象:“个体化和主动化的网络受众” ⑴“网络受众在信息面前人人平等”⑵“网络受众为自己把关”⑶。(2)“狄奥尼索斯”⑷精神的现象:“网络受众对黄色信息存在猎奇心理”⑸。(3)“单向度性”⑹的现象:“网络受众对网络广告的认可度在不断提高”⑺“网络受众浏览的网站日趋集中,网络受众的注意力呈现‘马太效应’”⑻。(4)个性化的现象:“全球年轻网民使用互联网的三大趋势是:找到一个有归属感的网上社区,在网上进行自我表达,通过网络实现个性化的互动交流”⑼。——————————一、澄清概念 传统世界的实体人,是盘古的化身还是上帝的造物,或许是一个永恒的谜,因为那是康德的彼岸世界的神秘,然而,互联网世界的虚拟人,是传统世界的实体人的杰作,则确凿无疑。虚拟人,是以电磁形态存在的信息,它的生命在于传播和被传播信息。当虚拟人被传播信息时,就是受众,因为承载信息的媒介是网络,所以还是网络受众。网络受众,是互联网世界被传播信息的虚拟人,而不是传统世界的实体人。即使虚拟人出自实体人之手,但是实体人无限自由地建构的虚拟人,毫无疑问,青出于蓝而甚于蓝。 二、阐释特征 一个麦克斯韦妖式的精灵,一个笛卡尔以太式的电磁波游荡在互联网世界的每一个毛孔和血管里,它就是无处不在的双重性。网络受众,沦陷于双重性之中无法自拔,最终演绎了网络受众不同于传统媒介受众的前后相承的奇异特性: (1)传统世界的自我开放的实体人与互联网世界的自我封闭的虚拟人,构成了网络受众的第一个双重性。网络受众,既是传统世界的实体人,又是网络世界的虚拟人。互联网世界的虚拟人,完全不同于传统世界的实体人,传统世界的实体人只能毫无选择地将自己暴露在他人的视野里,其生物性(性别、身高、年龄、相貌等)和社会性(财富、地位、职业、声望等)轻而易举地就会被他人发现,而且,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越接近就越容易被发现,因此,传统世界的实体人是自我开放的,完全向自我之外的世界展露自己。互联网世界的虚拟人则与此不同,他们的存在是与之相对应的实体人建构的结果:实体人首先解构自己,然后选取自身的某些部分并且用它们在互联网里建构自己的虚拟人。这个解构与建构的过程,是自我开放地公开完成,还是自我封闭地隐蔽完成,完全取决于实体人自己的意志;实体人想要建构怎样的虚拟人也完全取决于实体人自己的意志,从而摆脱了实体人先天而来的巨大惯性——改变自己非常困难。因此,互联网受众非常善变,邪恶的实体人在互联网世界里可能是善良的虚拟人,邪恶的虚拟人在传统世界里可能是善良的实体人,如此等等,而且实体人能够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改变自己的虚拟人,这种巨大的自由导致的结果是,网络受众认为互联网传播的信息是不真实的,然而,事实却是互联网传播的信息仍然有一部分是真实的,并且,网络受众如饥似渴地啜饮着互联网所传播的信息。 (2)传播者与受众,构成了网络受众的第二个双重性。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媒介,任何人都能在互联网里成为传播者,传播自己希望传播的信息;同时,任何人都能在互联网里成为受众,只要点击网页,接收信息,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受众了。在传统媒介里,传播者与受众截然分开、判若鸿沟的现象,在互联网中彻底烟消云散,传播者与受众深刻地融合为一体,无法辨别。 (3)单向度性与个性化,构成了网络受众的第三个双重性。网络受众是单向度的人,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成千上万的人热爱着一样的信息,无数的受众在同一时刻死死地盯着NBA球赛的信息,无数的受众在同一时刻痛骂着西方媒体的不公正;成千上万的人沉醉于一样的信息表达方式,无数的传播者在键盘上敲打着“顶”字,无数的受众享受着乱七八糟的山寨和恶搞。网络受众是个性化的,他们为自己的创造发明以及与众不同的个性而骄傲,他们为自己发现了与众不同的信息而欣喜若狂,他们一头扎进互联网,废寝忘食,身边摆着一碗泡面,只为与个性同在。因为他们,互联网里,才有了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的个性化信息。 (4)“阿波罗”⑽精神与狄奥尼索斯 精神,构成了网络受众的第四个双重性。网络受众忘我于阿波罗精神,梦想并且规划绚丽的未来,他们心系苍生、胸怀天下,他们忙于议论民族复兴、国家兴旺,他们思虑国家的战略规划以及航空母舰的设计。网络受众沉醉于迪奥尼索斯精神,放纵于肉体和心理的当时欲望,他们疯狂地啜饮犯罪和色情新闻,一遍又一遍地点击犯罪和色情信息。网络受众既高尚又无耻,更加无耻的是无法预测他们何时高尚何时无耻。 (5)上帝的善与撒旦的恶,构成了网络受众的第五个双重性。网络受众是善良的,他们不畏艰险,撕碎纸老虎,他们百折不挠,挖掘躲猫猫事件的真相;网络受众是邪恶的,他们前赴后继,制造虚假信息,他们不知疲倦,传播色情信息。网络受众,一个双面美人,有善的一面,有恶的一面。 第一双重性和第二双重性,起源于“人的延伸”⑾——互联网;第三双重性和第四双重性,起源于人的本身——主观能动性,相对于传统媒介,互联网极大地解放了网络受众的主观能动性。获得巨大解放的主观能动性,肆无忌惮地推展着第五双重性向遥远的远方驰骋。 网络受众的这种深刻双重性,让网络传播变得异常的充满挑战和冒险的激情,谁也不知道网络受众何时会突然变成上帝,何时会变成撒旦。因此,互联网世界是一个奇异的世界,有奇异的思想,有奇异的现象。 人的生命是不完满的,而且永远也不会完满,但是生命却无时无刻不渴望着完满,这就是“边缘状态”⑿与“超越存在”⒀之间的矛盾:边缘状态是不完满的,超越存在是完满的,此种二元对立构成了网络受众双重性特征的根源,也衍伸了前后相承的五个特性的根源:既然人的生命是不完满的,为了生存,就必须从外部世界输入或者向外部世界输出物质、能量和信息,表现为“生命意志”⒁;同时,生命还具有莫名其名地向外部世界输出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冲动,表现为“权力意志”⒂。因此,生命意志和权力意志生而具有的并且唯一的终身命运,就是搭建通往超越存在之桥,然而生命意志和权力意志实践其命运却必须通过人的身体以及人的延伸——工具。 第一双重性和第二个双重性的根源:媒介就是工具,是传播信息的工具。互联网,绝然不同于任何传统媒介,它的传播模式也绝然不同于任何传统媒介的传播模式——开放式的叠加传播。互联网世界是一个开放的无边界的世界,对于接入毫无限制,同时相对于传播者供给的信息量,互联网存储信息的容量是无限的,因此,任何现实的或者潜在的传播者都能够在互联网里传播信息。传统世界的庞大时空结构,在互联网世界被压缩到个体传播者当时当地视野所及的时空界限里,相对于互联网世界的时空结构,传统世界的时空结构是离散的,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时空位置是离散的,信息所处的时空位置也是离散的,受众想要获取信息,必须克服相应的时空距离;而互联网世界的时空结构则叠加在个体传播者当时当地视野所及的实时空结构里,存在于其中的信息 叠加在同一时空点。任何受众都在同一时空点接受信息,任何传播者都在同一时空点传播信息。受众只需面对显示屏,点击鼠标,就能查看任何时间任何地方的信息;传播者只需面对电脑,敲击键盘,就能让自己的信息传播给任何的受众,再也没有必要像在传统媒介中那样,在不同的地点之间来回奔波,或者在纸张与磁带堆里翻箱倒柜。传播者和受众,从传统世界的时空结构中获得了解放,从传统媒介那可怜巴巴的信息容量中获得了解放,从传统世界的约束中获得了解放,他们想接触什麽信息就接触什麽信息,想传播什麽信息就传播什麽信息。互联网中的我,就是实体的我在互联网里接触的信息和传播的信息的总合。真话与谎言有什麽区别呢?仅凭自己的意愿行事,因为没有人来追究责任。互联网中那仿佛无穷无尽的信息 ,彻底解放了网络受众的好奇心,他们脚不着地、眼部停转地追踪滚滚而来的新信息,在一个信息点上驻留的时间以秒计算,深邃的思考已是尘封的往事,一切都是率性而为,从而加剧了网络受众在真话与谎言之间的摇摆。 第三双重性的根源:生命意志,在生产领域创造了分工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社会化大生产必然以标准化为基础,必然创造出标准化的产品;在政治领域创建了组织化的社会,组织化的社会必然以相同的思想观念为基础,必然“培养”⒃出具有相同思想认识的人。在这样一个社会里,人被压缩成了单向度的人。权力意志向外部世界的输出,其实就是对外部世界的同化,一个同化的世界,必然是单向度的世界。生命意志创建的单面性是必需的,生命因此才能存在;但是权力意志创建的单向度性却不是必需的。人与人是不相同的,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自我实现”⒄的需要,这就是个性化。个性化与单向度性平分秋色,它绝不允许单面性压倒自己。单向度性与个性化的根源在于人类与个人之间的矛盾:人类是全部个人的特性的交集 ,个人是个体人自己全部的特性。交集是渺小的,而个人之间的区别是巨大的,与网络受众相关的区别就是“知沟”⒅,知沟的宽度相当惊人,因此,不同的个人在边缘状态和超越存在方面的区别也是巨大的,不同的网络受众在面对同一个信息时,做出的反应千差万别。另一方面,知沟此岸的贫乏者的超越存在,或许就是知沟彼岸的丰裕者的边缘状态内部,一旦如此,“模仿律”⒆必定宝剑出鞘,其结果则是单向度性更加强大。 第四双重性的根源:边缘状态的内部,是理性的乐园。在乐园里,理性能够发现因果律,有了因果律,一切行为都是符合理性的;边缘状态外部,是超越存在的天堂,理性无法到达,即使边缘状态的铁幕上留有“超越存在的密码”⒇,通过密码可以抵达超越存在,然而那只是九牛一毛的幸运儿的幸运,芸芸众生在此处只有欲望,不含理性的欲望。因此,边缘状态内部,阿波罗精神一统天下,边缘状态外部,狄奥尼索斯精神席卷宇内。 第五双重性的根源:相对于人的需要,物质、能量、信息总是稀缺的,总有一些人因为在物质、能量、信息方面的满足而高兴,高兴的人们称赞那让其满足的行为是善良的,总有一些人因为在物质、能量、信息方面的不满足而痛苦,痛苦的人们斥责那让其不满足的行为是邪恶的。人们称赞砸碎周老虎的行为,因为那让他们免受欺骗,人们斥责点击犯罪和色情网页的行为,因为那些行为很可能变成现实,而他们则不得不被犯罪或者被强奸。 第一双重性的根源和第二双重性的根源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体(互联网)的产物;第三双重性的根源和第四双重性的根源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主体(主观能动性)的产物,同时,第三双重性的根源的根本运行规律来自于第四双重性的根源——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客体和主体的相互作用产生了第五双重性的根源。四、提出建议  (一)、网络受众对社会的影响 因为网络受众的第五个特性和网络受众主观能动性的规律:理性与非理性,所以网络受众对社会的影响必然也是双重性的。理性,只因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依照因果律像机械一样精准的通向生命的完满;非理性则像黑夜里的醉汉一样跌跌撞撞地带领人们通向生命的完满,前方可能是康庄大道,也可能是万丈深渊。这样的网络受众向社会注入的力量,必定是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网络受众对社会的积极影响有: (1)、对于网络受众,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边缘状态并且向超越存在迈进了一步,部分地释放了积聚在他们体内的“生命冲动”(21),从而缓和了他们在生命冲动压迫之下的痛苦,也削弱了他们的生命冲动转化为破坏本能的几率。同时,网络受众制造的自由氛围,也可能有利于思想认识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和道德观的传播、传承和扬弃。(2)、对于社会组织,网络受众形成的强大意识,能够有效督促其履行职责和汰旧换新。 网络受众对社会的消极影响有: (1)、对于网络受众,陶醉于相互模仿和虚伪的个性化,必然不利于积极地思考,不利于探索新世界和未知领域;而且有可能损害一些公认的普世性价值观,削弱某些道德观的力量。(2)、对于社会组织,网络受众得非理性,极有可能延缓一些社会改良和社会改革计划的实施,甚至被迫放弃。  因此,网络受众既是上帝又是撒旦,我们期望脱离地狱,进入天堂,现在材料——特征、原因、影响——已经齐备,应该铺就通往天堂之路了:升起理性的太阳,驱散非理性的雾霭,因为第三双重性的根源和第四双重性的根源——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是网络受众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有所作为的领域,第一双重性的根源和第二双重性的根源,是网络受众的主观能动性唯有望洋兴叹的客体世界。 (二)提出建议 第一步:放任自流。思想无罪,网络受众必须是自由的,唯一的限制只能来自于生命意志创建和培养的单向度性。生命就是生命意志的无阻碍流通,任何堵塞生命意志流通的行动,都是对生命的屠戮和毁灭。但是生命的不完满性又必须求助于单向度性——“幸福最大化原理”(22)(社会化大生产)和“公意”(23)(社会的组织化),他们构成了生命不得不承受的压抑和限制。网络受众的自由自由,符合理论的“扩散原理”(24)和“韧性原理”(25),必将有助于探索未知世界和推动社会进步,毕竟,在未知世界面前,众生平等。 第二步:“开放社会”(26)是必需的。权力意志总是妄图扩张自己,同化世界,给社会添加不必要的单面性,这些单面性对生命产生张大的压制,专制由此而来。开放社会的自由、平等、博爱正好可以制衡权力意志,虽然权力意志可以借口说:自己能够让世界更加美好,然而这种极端的乐观主义与理性主义并没有让世界更加美好。一个自由、平等的开放社会,给予每一个人创造理性与未来的权力,成千上万的人的创造力总是强于封闭社会里微乎其微的社会精英的创造力,历史表明专制与集权没有让世界更美好,而是更糟糕。 第三步:填补知沟。知沟既让多数人有了通往超越存在的希望,因为知沟彼岸的丰裕者的边缘状态内部,对于他们而言就是超越存在,但是也让他们沉醉于阿波罗精神,忘我于虚幻的自我实现,更加糟糕的是,他们汇集而成的单面性如同无根的浮萍,随波逐浪,因此,好坏参半。通往天堂之路,必须保留好的,去除坏的,跟随理性,抛弃非理性。为此,必须填补知沟,缩减网络受众在思想认识上的差距,从而提升他们辨别真伪和是非的能力,自然就不会盲目模仿,自我放纵。 第四步:解放个性。单向度性把社会中一个又一个人变得没有棱角、整齐划一,虽然少了一些纷争,但是更容易形成单向度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单面性也是如此,既能发展社会也能破坏社会。假如能够破除单向度性,从而解放个性,必然能够造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网络受众必然更趋理性,非理性的破坏性行动自然也相应减少;因为探索理性的途径越多,成功的几率越大,很显然,相对于单向度的人,个性化的人能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探索理性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