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公布水价听证作假调查结果:程序规范合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0:10:4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09年12月18日05:37


2009年12月10日
哈尔滨水价听证会正式召开,13名消费者代表中坚决反对涨价的只有一人。听证会不少见,但公正性常常引发质疑,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纷纷罗列听证会种种怪现状…[详细][广播版]
新闻回顾:哈尔滨水价听证作假续:发改委调查听证人员身份
本报哈尔滨12月17日电(记者曹红涛)12月8日,哈尔滨市召开了调整城市居民生活供水价格听证会。会后,部分听证会代表身份受到社会质疑。哈尔滨市有关部门就此展开了调查,12月17日,哈尔滨市政府向媒体公布了调查结果。
哈尔滨市物价局称听证会是严格按照规定程序组织实施的。程序规范合法,代表产生和选取公开透明。
针对“坐在消费者参加人杨秀梅位置上的是太平大有房社区干部孙晶”的质疑,哈尔滨市回应说,会议前一天,杨秀梅打电话给物价局,表示因个人原因,不能参加听证会。整个听证会过程中,杨秀梅的位置一直空着。而孙晶没有报名参加听证会,当天正常上班,也没有到现场。
至于刘天晓代表“一直得不到发言机会”而“扔水瓶”的说法,哈尔滨市解释说,所有听证会参加人都要按顺序发表意见,当主持人请第六位发言者发言时,刘天晓突然将手中半瓶矿泉水掷出。当时,尚有26名参加人没有发言。刘天晓在第七位发言,并非“一直得不到发言机会”,而且实际发言时间达9分55秒,大大超过了规定的5分钟,是所有听证会参加人中发言时间最长的一位。
公众质疑,两名退休职工刘汝文和谷孝发都不是下岗职工,其中,刘汝文是哈尔滨现代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谷孝发是哈尔滨市信访局退休干部。经调查,并无“哈尔滨现代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刘汝文无工作单位,为下岗职工,哈尔滨市和香坊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都提供了他的失业证明。而谷孝发系哈尔滨市信访局离休干部,非下岗职工,通过电话报名提供身份为下岗职工。
媒体质疑,未能在全国律师网站上查询到消费者代表中的律师——道里区司政法律服务所的律师李民。经调查,李民为法律服务工作者,黑龙江省司法厅颁发的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号为30801091101700。
鸡肋化的价格听证是对民生的嘲弄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针对媒体批评哈尔滨水价调整听证会存在疑点,国家发改委近日派员前往哈尔滨开展调查。该人士在约见记者时表示,哈尔滨水价调整听证会中的人员身份确实“存在瑕疵”。由于时间关系,消协未对消费者代表身份进行核实,造成张冠李戴,甚至有假冒身份的人进入了听证代表名单。
发改委官员的表述,未能澄清一个疑问,即消费者代表的组成是否存在人为操纵的问题。此前,媒体报道说,哈尔滨水价听证会中,所谓的“下岗职工”实为信访局退休干部,“退休职工”则是酒店董事长,而“律师”根本就不在有关律师名单上。这种过于明显的差错,即使确实出于工作失误,恐怕也不是“瑕疵”二字所能够定义的。而如果这是听证会组织者有意为之,则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008年修改出台的《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代表人数不得少于听证会参加人数的五分之二,这比原来规定的三分之一略有上调。之所以规定这样的下限,原因在于,价格听证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必须有足够多的消费者代表参与,才能充分表达这个庞大群体的意见,否则听证就容易走过场。但从实际情况看,虽然各地的听证会都能保证这个下限,听证会走过场的局面仍然无法改观。哈尔滨的“瑕疵”,则很好地说明了问题所在。价格主管部门在组织听证会的过程,有能力控制消费者代表的构成,于是,消费者的真实声音往往被屏蔽。哈尔滨听证会上,那位所谓的律师代表就捏造国家法律,声称水价必须“三年一调整”;而反对水价调整的代表,则必须以扔矿泉水瓶的极端方式争取发言机会。这样的听证会,如何能够反映真正的民意,又怎么可能对价格调整起到适当的制衡作用呢?难怪各地的听证会总是一团和气,难怪人们总是抱怨自己的意思“被代表”、又“被听证”。价格听证会在程序方面频出状况,在实际效果上“逢听必涨”,让这个重要的行政制度已经暴露出鸡肋化迹象。
听证会的鸡肋化不仅与操作有关,还与这个制度的初始设计有关。《价格法》规定,公用事业价格的政府定价应该建立听证会制度,以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但该法和据此出台的听证办法都没有说明,价格听证会究竟是一个决策程序,还是一个咨询程序,这就让价格听证会始终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地方政府担心听证会让自己下不来台,于是想方设法控制其程序和流程。公众又对听证会抱有过高的期待,总希望听证会能够否决经营者的涨价冲动。随之而来的是,听证代表不仅在组成方式上由政府把持,其获取信息的途径、意见表达的效用、质证询问的权利等也都受到了限制。听证会代表尤其是消费者代表基本上是在陪太子读书,听证会也成了涨价说明会,甚至成了一个秀场。这显然不是《价格法》的本意所在。
鸡肋化的听证会很难保证政府价格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因为它无法充分听取民意,无法反映民众在敏感价格问题上的实际立场。最终,它成了行政体制对民生的嘲弄。每当某个地方开完一场价格听证会,坊间总会掀起一片哄笑之声。虽然这种声音并不能阻止民生价格的上涨,但它以一种微妙的方式否定了听证会的现实存在,让庄严的法律和严肃的行政制度成了喜剧材料,这对于一个强调依法行政的社会而言,绝对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现象。
听证会戏弄民意,民意反过来又鄙薄听证会,这样的现实景观,让年轻的听证制度站在了茫然的十字路口。往前走,是提高听证会在政府价格决策中的制衡作用。往后退,则是让听证会继续扮演其可有可无的角色,最终走向末路。决策机构到底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从哈尔滨听证会的调查结果中也许可以窥见一二。(北京青年报)
哈尔滨水价听证谍影重重:
消费者代表都由消协推荐 物价局没有遴选
指南中提到的下岗职工当天未到场|干部来冒充
一直得不到发言机会 代表扔矿泉水抗议(图)
代表质疑:
计量设置专项基金8年收1.2亿 水表依然没安装
水源地建设借贷平均每年还息2.28亿,有这么多?
水价收入比哈尔滨在全国偏高 涨幅超出承受水平
监督机制并不清晰,谁能保证数据是真实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