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愚蠢成为一种习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3:57:52
许锡良
苏格拉底说,一个人最大的无知就是自己无知却一点也不知道自己的无知。这种无知就是愚蠢。当这样的愚蠢积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时候,它就成了一种习惯。我以为研究一下“愚蠢的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尽管这可能会很痛苦。
鲁迅先生是研究中国人的愚蠢习惯的好手,他的眼光实际上已经穿透了中国人愚蠢的种种习惯。但是台湾的柏杨先生又补充了现代版的愚蠢材料,写成了那本让许多中国人愤怒的《丑陋的中国人》。猪八戒照到镜子后,总是十分痛苦的。但是,他们其实都还是中国人,也有着自己所批判的一份愚蠢在自己的身上,所以,一方面他们批判着这种愚蠢,一方面在感情上又非常痛苦,因为他们作为中国人中少有的智慧之人,能够看到问题所在,却又不能像提着自己的头发那样离开地面。所以,虽然鲁迅先生在批判国民劣根性的时候,常常也把自己放入批判的对象。但是我们读他的文字可以发现,他其实是非常痛苦的,而且是那种找不到出路,在黑屋子里徘徊苦闷的痛苦。柏杨的“中国人的丑陋”非常形象地描绘为“大染缸”的时候,柏杨自己也不能够幸免于这样的染缸。就像我们现在虽然知道现在的空气是受到严重的污染的,但是我们还得呼吸这样的空气,否则就不能生存一样。
所以,可能要真正地看清自己,看来还得在面前放着一面镜子。其实这面镜子早就有了。这个人就是当年美国来中国的传教士——亚瑟.享.史密斯,那个一百多年前在中国传教,然后根据自己的亲身观察与体验后写出《中国人的性格》的传教士。这本书的出版,离我们现在已经一百多年过去了。你会发现,一百多年时间里,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几乎还是没有多少变化。他提到的那一切愚蠢几乎都还在。这个史密斯先生是这样提到中国的种种愚蠢:保全面子、漠视时间、漠视精确、拐弯抹角、顺而不从、思绪含混、轻视外族、缺乏公心、因循守旧、缺乏同情、相互猜疑、缺乏诚信等等愚蠢的表现,今日我们中国人可曾有多少改进?这就是愚蠢成为习惯的极好写照。在愚蠢成为习惯的国度里,你不跟着愚蠢,或者更加愚蠢一些,你就没有成功的机会。就像柏拉图的《理想国》里那个第一个走出洞穴的人的遭遇一样。他虽然发现了自己的愚蠢,但是当他再回到洞穴中不再相信他昔日的同伴们所看见的幻影时,他就只能在洞穴中受到孤立与被同伴们所遗弃。在一个愚蠢成为习惯的国度里,愚蠢或者更加愚蠢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就像当年在“左”的激进年代里,只有更“左”,更激进,才可能得到重用与赏识一样。在假话大话连篇的年代,成功的必要条件就是更多、更大的假话。也像当年以小脚为美的时候,所有的妇女都巴不得天生一对三寸金莲。当年的楚王好细腰的时候,那个频临饿死的女子就是最美的一样。(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鬼。)所以成功并不代表优秀,更不代表正义。优秀太监的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必须先进行阉割,否则无论如何也达不到优秀太监的要求。当然阉割是有艺术的,有被别人阉割,也有自宫的,而那种在自宫中还能得到快乐的人就是所谓的“成功人士”。当一种愚蠢的行为被冠以种种荣耀的时候,分散的各种愚蠢便为自己的愚蠢找到了合法的依据与心理上的寄托。当愚蠢积累到一定的时候,他就汇聚成了“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这是中国人在近现代愚蠢之极,并且成为习惯的总聚汇。
但是,比这更愚蠢的是,我们还没有从这样的愚蠢中清醒过来。愚蠢是可以成为习惯的。这个习惯早就把人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权利剥夺殆尽了。于是从相信到迷信,从服从到盲从,到最后剩下的习惯就是“盲从与迷信”。当盲从与迷信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这种习惯保存得最好的人便成了这种评价标准的最优秀分子。因此有人就说“优秀是一种习惯”,认真解析起来,如果说“优秀是一种习惯”的话,那么在我们这里“愚蠢就是一种优秀”。
2007年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