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街小岗比拼,南街胜利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13:15
小岗村分田单干,被中国“精英”奉为农村改革的典型,然而,三十年后,小岗村旧貌依然,在此严峻的现实面前,改开“精英”们就是死不认账,依旧高举改开大旗,拒绝走“回头路”。明明自己的改革走了回头路,明明撞了南墙,却不自知,这样的官僚“精英”,怎么能够让人信服,怎么能够让人尊重,怎么能够让人看得起?
南街和小岗,是今天中国两个非常明显的典型,一正一反的典型。一个在夹缝中求生存,一个头顶上套着众多的光环,光鲜亮丽,结果却是那样的绝然不同。
南街人民在王宏斌班长的领导下,创造了一片灿烂光明的新天地,今天的南街,百业兴旺,经济发展,住房整齐,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南街村实行的是“工资+供给”的分配制度,村民们免费享受水、电、气、面粉、节假日食品、购物券、住房、上学、医疗等多项福利待遇,生活上无后顾之忧,全体村民居住在30多栋配备齐全的花园式的现代化公寓里,人人安居乐业、家家生活幸福。
南街村大办公益事业,相继建起了一系列公益设施。街道宽阔平坦,道旁绿树成荫,路灯彩灯交相辉映,厂房住宅鳞次栉比。成立了艺术团、军乐队、盘鼓队、门球队,建起了文化园、图书馆、档案馆、医院、康寿乐园等。同时,大办教育事业,投巨资建起了现代化、高标准的幼儿园、中小学和高中,还办起了报社、广播站和电视台。(南街村网站)
到过南街村的人,除了少数别有用心者,对南街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共产主义建设的做法无不给予高度评价和称赞。
小岗村是什么样子呢?小岗村党委书记沈浩去世以后,新华社记者写了一篇报道,《“请让我们为他立座雕像”——小岗村村民追忆村党委书记沈浩》,文章这样写道,
【69岁的五保户韩庆江患有肺结核,没钱医治,是沈浩把他送到镇医院住院治愈,没让韩庆江花一分钱。韩庆江说:“要不是沈书记,我这条命早就没了。”
50多岁的关友林全家6口人,4位智障,生活十分困难,他告诉记者,沈浩对他特别照顾,自己的被子、衣服都是沈书记送过来的。
困难户韩德国的孙子出世后,母乳不够,家里又买不起奶粉,找到沈浩,他二话不说就从自己口袋里掏出1000元。
70岁的毛凤英家境贫寒、常年生病,她两次找到沈浩都没空手而归,一次1000元,一次500元……
追忆起沈书记,村民们无不动容。86岁的邱世兰哭着说:“沈浩真是好人啦!要是能用我的命把这好孩子换回来就好了!”她顿顿手中的拐杖。“这拐棍就是他回省城给我带来的,说碰到我时发现那根烂了,不好用,怕我跌倒摔着了!”
2005年一天深夜,小岗突降暴雨。困难户徐庆山突然听见有人喊门。探头一看,光着脚的沈浩满腿烂泥、浑身透湿站在门外。原来沈浩担心徐庆山住的房子是危房,经不起狂风暴雨,帮他找好临时居所后,连夜来喊他立即搬过去。……
村民们告诉记者,沈浩刚到小岗村时,小岗很穷、很乱。2003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000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村集体欠债3万元,人心涣散,村里连续多年没有选出“两委”班子,村里乱建房、乱倒垃圾普遍,环境很差。这与“中国改革第一村”的名气相比十分不相称。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上级也曾多次下派干部到小岗,严俊昌说,这并没有给小岗带来多大改变,村民们对下派干部不抱太大希望,沈浩2004年刚来时,大家也认为他是来“镀金”的,并不信任。】
现实就是这么无情,要知道,小岗村是获得了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大量无偿援助的,但是,自私自利,父子反目,兄弟阋墙,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信条的小岗村人就是糊不上墙的烂泥巴,三十年过去了,小岗村依然贫困。南街村和小岗村,差别是如此分明,简直犹于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不是说,实际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究竟谁对谁错,谁好谁坏,谁优谁劣,为什么就不能拿来检验检验?今天的政治勇气呢,政治智慧呢,还有哪怕一点点吗?难道说,所谓的实际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过是用来打人的棒子?不过是用来否定一个时代的工具?
中国有许多很好的成语警句谚语,“实事求是”,“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些曾经教中国人民聪明起来,被中国人民奉为信条的东西,难道在讲究科学发展的今天,反而失去了意义?猪撞了南墙都知道回头,人却不知道回头,难道人连猪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