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谦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19:45
陈谦夫和宁波的教育卫生事业
慈溪(1955年划县前,“溪”作“谿”,古文“谿”同“溪”,故本文采用“慈溪”)陈谦夫是近世一位为社会服务,为桑梓造福的热心人士。他先后创办了效实中学、慈湖中学(当时称慈溪县立中学)和龙东、丈亭、念慈等三所小学。又创办了慈城保黎医院和慈西金川医院。他对学校、医院直接领导并筹募经费、建造院舍,竭尽毕生精力。
清末,当他初出茅庐时,就在家乡发起组织慈溪西乡公益社,后改为金川乡自治会,再改为金川公会(有川自金沙岙出,因此得名),这是慈溪地方自治组织的先声。在宁波,他与袁履登、徐友丞联名上书当局,争回江北岸外人居留地的警察权,改组了被外人霸占的工程局。辛亥革命时,他积极参加反清运动。宁波光复后,担任宁波军政府的交通部副部长,掌管通讯联络,并兼管电灯公司。北伐时期,他在汉口江海关监督总署任总务科长,兼任财政部税务总署秘书等职。现着重就其所从事教育卫生事业略述如下。

陈谦夫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殁于民国34年(1945年)。他是慈溪丈亭下陈村人(现属余姚),家中薄有资财土地,幼受家馆教育,16岁应童子试,17学商,18复弃商就学。在宁波偕我公会从美人费佩德博士学英文,后进宁波崇敬学堂、崇信书院(后改益智中学),21岁毕业,22岁又去上海学英文于布茂林。这时他的英文已有相当基础。年逾花甲,他还习古文、诗词,时求教于著名文人冯君木、魏友枋等。他起初不信基督教,自从进了教会学校后,于19岁受洗礼,但平时少有人知道他是个教徒。

辛亥光复初,宁波的名土学者多投身革命,稍后,又多趋向兴办新学,陈谦夫也不例外。他在《教育功罪论》中写道:“国之本在民,民之本在教育。教育者国之兴衰强弱所由制焉”。就在辛亥冬,他与何吟苡、何雍卿、叶叔眉、陈季屏、钱岭苇、陈屺怀、冯度、柳镜斋等人讨论组织学会,酝酿开设学校,提出“合一郡之力,集一郡之才”为办学方针。次年(1912)2月,成立效实学会(“效实”二字出自严复译的《天演论》“物就天择,效实储能”)。所设学校,即以会名名之。公推李霞城为会长,陈季屏为教育部长兼校长,陈谦夫为干事,筹备开学事宜。3月7日,正式开学,效实中学就此诞生。
效实中学开办时,陈谦夫在《效实学校成立史》上说:“以施实学为主,故功课与普通中学微有不同,非敢标新立异,祗求应用耳。”由于不盲从时尚,不追求虚名,仅一年半以后,于1913年7月,北京大学等招生,三年级学生(当时学制四年)都跃跃欲试。学校就给予假期中备考一个月。结果录取于文科、政法科、理科等,报考9人之中录取了5人。这消息一经传开,轰动了宁属各县,认为果然出了真才。这时,学校一年经费不敷3000元,由他商得慈西金川公会同意,捐助浙路公债票11000元, 取其到期本息,为之挹注。效实成了名,慕名投考的人也多了,公益团体也就乐于捐助。此时,学会与慈溪教育会订了约,准慈溪保送免费生16名,给贫寒子弟有入学机会。
效实初办时有学生50余人,次年为70余,第三年增加到96人(全部住宿)。这一年(1914),改由陈谦夫为校长。原有校舍是西门育德农工学校旧址,仅楼房两间,远不敷用。学会要他亲赴汉口和原育德校董卢某协商,拆去重建。卢某同意并慨允将土地所有权也赠与效实。他归告学会,即集款兴建,8月开始,预定两月完工。此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致募款购料也都受影响,但陈谦夫不避困难,终于建成教室楼房一座,名“铭三舍”(取民国3年谐音)。建成后,人满之患暂时缓解了。
1916年11月,陈谦夫应上海商务印书馆聘请,辞去效实校长职务。但学校需要发展,因此一再邀他回校,而商务印书馆坚留不放,最后双方协议,两处兼摄,遂于1918年再度接任校长。他深感学校一无经费,二无土地,扩建不易。1921年,他乘校庆十周年之机,向校董校友发动捐募,初步决定兴建三舍,估价四万余元,不料经营伊始,奉直战争突起,工程进行三分之一,而捐款仅得五分之一,此时左支右绌,他忧心如焚,后经多方筹措,连爱国华侨吴锦堂处也去信捐募。两年后(1923,即民国12年)建成了三楼教室一座,名“集义舍”。同时,改造厨房,租赁操场,添置校具等都完成了。其中为拆去城墙,建设操场一事,曾受顽固势力的反对,陈谦夫认为这是对教育事业的压制,据理力争,经过多方交涉,始告平息。
1924年,陈谦夫摆脱商务印书馆的兼职,专任效实校长,又扩充校舍,建成“益三舍”一座,于1925年又添建“集思舍”。但因劳累过度而致大病,年终,辞校长职,1932年,改任为学校董事。
1977年,效实中学在拆除“集义舍”翻建教学楼时,在墙角里发现了一只外面是水泥浇制、里面是铁皮的盒子,存放着许多档案史料,有民国4年12月印的效实校友会会刊,民国10年订正的效实中学校则及效实学校10周年纪念册,民国12年4月编写的学校大事记、教职员、学生姓名表、拆城交涉纪略和刊登官方不准拆城的《四明日报》、《时事公报》。这些资料详细记载着效实中学从1912年创办到1923年这12年的校史。这就是陈谦夫在1923年第二次扩建校舍,兴造“集义舍”时精心设计所封藏的。他的目的根据他自己的说法是“封而藏之,为后世之发现是文者,一征过去之历史。”(大事记与学校成立史中都写着)陈谦夫这种保存史料使“信而有征”的精神实属难得。

慈溪曾有一所中学,但不久即废。慈人升中学要往外地,很不方便,有的只好辍学。1933年,陈谦夫在县教育会创议筹设中学,获得社会耆宿杨省斋、秦润卿等赞同。1934年春,慈溪旅沪同乡和慈溪晋迪学会都愿资助常费,县府也允许拨款。这样,办中学的条件成熟,就择定慈湖书院旧址为校舍,县府委任陈谦夫为校长,于是年8月开学。第二年因校舍太小,借附近普济寺僧寮为学生宿舍,又租用农地为操场。 1936年,学生人数增多,非增建校舍不可,因校址没有发展余地,他就决定移到向西约200米的野航桥畔老慈湖书院旧址兴建新校舍,但学校虽名为“慈溪县立初级中学”,实则只拨给有限的常费,于是陈谦夫奔波于沪甬之间,捐募款项,筹得资金约6万元。1936年9月动工,至1938年秋,拓地50余亩,建成校舍60余间,有“思祜楼”、“筱芙搂”、“怀德堂”等教室礼堂l7幢,女宿舍“懿安搂”一座,还有膳厅、厨房和杂屋等。全部落成后,学生300余人,教职员工数十人,都喜气洋洋地迁入新居。
校舍这一期工程完成后,接着准备建造抹云楼图书馆和纪念厅,后以抗日战争形势所迫而中止。1939年6月1日,日机轰炸慈城,竟以慈溪中学为目标,大礼堂首先中弹被毁,其他各楼也先后遭殃,幸全体师生无恙。当时师生目睹校舍被毁过半,无不潜然泪下。陈谦夫对全体师生说:“日寇暴行,令人发指。但敌人只能毁我物质,却不能摧我精神。我们当不折不挠,益加奋勉,抗日到底。”为着安全起见,学校即迁往罗江芦山寺为临时校舍。这时学校经费时断时续,师生们的生活困难,但诵读之声始终未辍。1941年4月,全县沦陷,学校在芦山寺宣告解散,师生洒泪告别。慈溪中学自1934年8月开办至1941年4月,为期6年零8个月。沦陷区内,劫后校址的残存砖木,也被日寇、汪伪军拆造碉堡,终成一片废墟。陈谦夫多年心血毁于一时,痛心之下,肺炎突发,卧病数月之久。

陈谦夫认为教育是兴国之本,而小学教育为本中之本。早期他接办父亲所创立的龙东小学。1910年,他腾出私房数间作校舍,是年农历三月,乡民迎赛东岳会,受人煽动闹事,数日之间被焚毁、捣毁的有慈溪正始小学等7所,丈亭的龙东小学,校舍是陈氏私房,也被砸得粉碎,损失重大。直到1925年,他捐资千余元,重建简易校含一幢,作为其父70寿辰纪念。
丈亭是慈西大镇,但只有私塾没有小学,陈谦夫于1928年任县教育委员时,组织丈亭学会,集资创办丈亭小学。1932年,征得钱王庙所有人同意将庙宇拆造校舍,并得巨商王养安捐3000元。殿宇拆卸将毕时,庙主反悔,阻挠施工,并要王养安中止捐款,工程几乎停顿,经陈谦夫据理力争,风波才告平息。
1937年,陈谦夫利用慈溪中学迁出的旧址,办起了一所念慈小学,由于教师阵容健全,教学认真负责,一时誉满全县。惜二年后日机轰炸,严重威胁念慈的安全,只得迁至南郊杨陈上课。及至1941年4月县境沦陷,念慈小学随着慈中的解散而解散,就此夭折了。

甬上名医吴莲艇,是陈谦夫的同学。1900年,吴求学嘉兴福音医院,得医学士学位,并担任院事,很有资望。1908年,吴返甬探亲,访晤陈谦夫,表示他日当在桑梓自立医院,以济贫病。陈对此很赞同。次年陈路经嘉兴,吴又谈到西医科学,医院不可不办。陈即将吴意转告陈屺怀,并会同慈城钱吟莆、吟苇,请他们联合地方士绅,筹资开院,邀请吴莲艇来慈城主持医务。吴欣然同意,并表示医院初创,不求高俸。接着,组织医会,取名“保黎”,所办医院,也名“保黎”。于是,吴毅然辞去福音医院高俸职务,就任保黎医院院长。
医会租赁慈城藕田墩冯氏徵古义塾旧址为院舍,经修葺后,于1910年2月5日开诊。陈屺怀对陈谦夫赞词有“生人戚戚,涂有横尸,惟君之仁,可以保黎”之语。陈、吴二人共事,他们的业绩直到如今还被人们传颂着。
此后,于1912年开始建造院舍,楼房八幢,计8000元,都由会董陈谦夫向各界捐募,其中冯芝汀、秦润卿资助最多。1914年陈谦夫被推为理事长。次年又建手术室,耗资万余元。1920年医院成立十周年纪念,已经成绩斐然。1930年,他任董事,是年添建院内医师住宅。1937年,任董事长,是年添建产科病房。1940年时,院长宓石安辞职赴沪自办诊所,而此时日寇侵华日紧,院长难以物色,不得已由陈谦夫兼撮院务,秦润卿掌财务,陈最夫、蒋美生主持医务,求治就诊,人数不减。当时有人恭维他说:“你的医院越办越大,生意也越来越好了”。陈谦夫不以为然,回答说:“我们不从病人身上做生意,经费是向各界捐募而来的,你不见休息室里有副对联吗:“莫道此间生意好,须知世上苦人多”。我们现在虽对贫困者有减免制度,还很不够,今后还要筹建基金,努力办到照顾困难病人扩大减免费范围。”
陈谦夫自1940年兼撮院务起,寇患日深。县城沦陷后,他奔波沪甬,筹募经费,并与恶劣的环境周旋,房屋幸免损毁,医疗设备幸得保全。秦润卿曾撰文言及:“保黎医院之有今日,赖陈谦夫与钱氏兄弟倡导于先,而冯芝汀等经济赞助, 致力亦大。”唯自钱、冯去世后之20年,则全赖陈谦夫独力支持。他视院如家,数十年如一日,摄院务五年,于1945年8月底终致积劳病故。
保黎医院成立不久,1912年慈西三七市也办了一所“金川医院”。1917年,陈谦夫任金川公会副会长,他对所属事业之一金川医院加以整顿充实,并与保黎医院协作,使乡间病人得就近就医,便利不少。
因陈谦夫热心公益,负有盛誉,1932年鄞县佛教孤儿院也聘他为董事。1937年,慈溪云华堂(慈善团体)聘他为堂长。此外,他还组织宁波青年会,设会所于江北岸新江桥堍,骋倪德昭为总干事,供青年业余文化活动。诸如此类,他身兼多职,无不尽心致力,所以当他去世之后,社会各界都深表悼念。如钱罕有诗称颂他“平生怀直道,大化扬仁风”;魏友枋说他:“志趣远大,计划精深。教育家之先进,兼慈善家之令名,是城乡邦之典型。”陈屺怀的评语中有云: “惟君之学,可以起废;士知效实,风来有自。”这些评语,都是很恰当的。
陈谦夫
(1880 ~ 1945)
陈谦夫於清光绪六年(1880年)生於浙江慈溪丈亭下陈村(现属余姚),家中薄有资财土地,幼时受家馆教育。16岁应童子试;17岁学商;18岁弃商復就学,在寧波偕我公会从美国人费佩德博士学英文。后进寧波崇敬学堂、寧波基督教长老会崇信书院(后改为益智中学)学习,对古典文学及英语均有较深造诣。在校期间,受洗信奉基督教。1900年毕业后任崇信书院监督及寧波师范学堂捨监。他为人正直,思想开明,颇具开创精神,热心公益事业。
当他初出茅庐时,就在家乡发起组织慈溪地方自治组织----慈溪西乡公益社,后改为金川乡自治会,再改为金川公会。在寧波,他曾与袁履登、徐友丞等人联名上书当局,争回江北岸外人居留地的警察权,改组了被外国人霸占的工程局。辛亥革命时,他积极参加反清运动。寧波光復后,担任寧波军政府的交通部副部长,掌管通讯联络,并兼管电灯公司。北伐时期,他在汉口江海关监督总署任总务科长,兼任财政部税务总署秘书等职。
陈谦夫一生中最为杰出之处在於其对教育及医药卫生事业之贡献。他先后创办了效实中学、慈湖中学(当时称慈溪县立中学)和龙东、丈亭、念慈等三所小学。又创办了慈城保黎医院和慈溪金川医院。他对学校、医院直接领导并筹募经费、建造院捨,竭尽毕生精力。
陈谦夫以其"国之本在民,民之本在教育。教育者国之兴衰强弱所由制焉"之信念,於1911年冬,与钱保杭、陈正训等人共同筹组学会,醖酿开办学校,提出"合一郡之力,集一郡之才"为办学方针。次年,即1912年2月,效实学会成立;所设学校,亦以"效实"名之。公推李霞城为会长,陈季屏为教育部长兼校长,陈谦夫为总干事,筹备开学事宜。3月7日, 效实中学正式开学。该校创办后不久,即有学生数人考入北京大学。消息一经传开,轰动了寧属各县。此后慕名投考者日多,社会公益团体也乐於捐助。效实中西初办时有学生50余人,次年为70余,第三年增至96人(全部住宿)。1914年,陈谦夫出任校长。在1914-1926年间,他两度任该校校长,前后达11年,期间睏难重重。他多方奔走,筹措经费,扩展校捨,增添设备,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基础。该校师资质量、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均高於一般中学。数、理、化、西洋歷史、世界地理等,均採用英文原版课本。曾与英国伊顿公学掛鉤。不久即享盛誉。毕业生可免试昇读上海復旦、圣约翰大学等名校。现已成为浙江省重点中学之一。
陈谦夫认为教育是兴国之本,而小学教育为本中之本。因此,他在1910-1937年间,先后在慈溪地区创办龙东小学、丈亭小学和念慈小学。
1933年,陈谦夫曏慈溪县教育会创议筹设中学,获得杨省斋、秦润卿等人支持。1934年,获县政府拨款,以及慈溪旅沪同乡和慈溪晋迪学会等资助,以慈湖书院旧址为校捨,慈溪中学正式成立,陈谦夫被县政府委任为校长。此后四年中,不断应需要而扩建,到1938年秋,校园颇具规模,教职员工数十人,学生人数亦达300余人。可惜,在1939年日寇轰炸慈溪过程中,整座校园尽被炸毁,陈谦夫多年心血毁於一时,痛心之下,肺炎突发,卧病数月之久。但他仍勉励师生说"日寇暴行,令人发指。但敌人只能毁我物质,却不能摧我精神。我们当不折不挠,益加奋勉,抗日到底"。1941年4月,慈溪县沦陷,慈溪中学被迫停办。
陈谦夫还歷任省立四中校长、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寧波海关监督公署秘书,以及鄞县草帽业公会会长等职。1918年,陈谦夫会同寧波若干闻人,筹办并成立了寧波基督教青年会(YMCA),并被推选为首任会长多年。他督导总干事工作,不遗餘力。
1910年,陈谦夫与其同学、寧波名医吴莲艇,还有友人陈屺怀,会同慈溪地方士绅,筹资开设医院。吴莲艇早年求学嘉兴基督教福音医院,得医学士学位,并担任院事,资望很高。他们组织医会,租赁慈城藕田墩冯氏徵古义塾旧址为医院院捨,经修葺后,於1910年2月5日正式开业就诊。医院取名"保黎",吴莲艇毅然辞去福音医院高俸职务,应邀前来就任保黎医院院长。陈屺怀赐陈谦夫赞语道:"生人戚戚,涂有横尸,惟君之仁,可以保黎"。?
此后,从1912年开始,他们建造院捨,楼房八幢,所耗资金皆由会董陈谦夫曏各界捐募,其中冯芝汀、秦润卿资助最多。1914年陈谦夫被推为理事长。次年又建手术室,耗资万余元。到1920年医院成立十周年时,已经成绩斐然。1930年,陈谦夫任董事,是年添建院内医师住宅;1937年,任董事长,是年添建产科病房。1940年时,院长宓石安辞职赴沪自办诊所,而此时日寇侵华日紧,院长难以物色,不得已由陈谦夫兼掌院务,秦润卿掌财务,陈最夫、蒋美生主持医务,前来求治就诊的人数不减。但医院决不从病人身上做生意,经费主要曏社会各界募捐而来。在医院休息室裡有副对联写道:"莫道此间生意好,须知世上苦人多"。?
保黎医院成立后不久,1912年慈溪三七市也办起一所"金川医院"。1917年,陈谦夫任金川公会副会长,他对所属事业之一金川医院加以整顿充实,并与保黎医院协作,为使乡间病患者就近就医,提供便利。
因陈谦夫热心公益,享有盛誉,1932年鄞县佛教孤儿院也聘他为董事。1937年,慈溪慈善团体云华堂聘他为堂长。此外,他还组织寧波基督教青年会,设会所於江北岸新江桥堍,骋倪德昭为总干事,供青年开展业餘文化活动。诸如此类,他身兼多职,无不尽心致力。
自慈溪县城沦陷后,陈谦夫奔波於沪甬之间,筹募经费;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中,使医院房屋幸免损毁,医疗设备幸得保全。秦润卿曾撰文言及:"保黎医院之有今日,赖陈谦夫与钱氏兄弟倡导於先,而冯芝汀等经济赞助, 致力亦大"。但自钱氏兄弟和冯芝汀去世后之20年,则全赖陈谦夫独力支撑。他视院如家,数十年如一日。在其主理院务五年后,於1945年8月底,终致积劳成疾而病故。当他去世之后,社会各界皆深錶哀悼,称颂他"平生怀直道,大化扬仁风";"志趣远大,计划精深。教育家之先进,兼慈善家之令名,是城乡邦之典型"。其好友陈屺怀如此评价他:"惟君之学,可以起废;士知效实,风来有自"。诚然,从1912年迄2008年,95年来,效实中学已有三万余名学生毕业,其毕业生考上重点大学多,研究生多,出国深造多。如今他们在中国各条战线上作出自己的贡献。其中不乏杰出的人才,包括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童第周等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5位中国工程学院院士。饮水思源,开创人陈谦夫先生功不可没。
陈谦夫女儿陈涤非献身於教会事工,退休后在寧波敬老院安度晚年。
陈谦夫
陈谦夫,名夏常(1880-1945),余姚丈亭陈家窑头人。他的父亲名叫近三,人品高雅,有学问,善画梅,自号伴梅,可谓书香门第。陈谦夫自幼接受家教熏陶,敦品力学。进学后,学习非常勤奋刻苦,因此成绩也很优秀,尤其是对古文和英语打下扎实的学科基础,以至后来造诣很深。1900年他毕业于宁波崇信书院。1902年至1908年间,先后担任母校崇信书院的监学,监督及宁波府师范学堂的舍监,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于教育事业。
上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风起云涌,在民主主义思想影响下,风华正茂的陈谦夫在教育工作之余,也热心从事地方公益事业。1906年夏,他发起组织“慈溪西乡公益社”,该公益社的宗旨为“开明风气,培植后进,改革陋俗,消弭隐患”,在办社期间,他非常重视兴办农村学校,常常为宣传新思想,提高国民文化素质而奔波于风尘之中。
1908年,陈谦夫任宁波益智学堂学监时,目睹江北岸外国人私设巡捕房,侵犯我国主权,欺辱中国百姓,深为痛心,于是联络斐迪学堂、敏才学堂师友,联名上书宁波当局,经过不懈努力,多次交涉,终于争回江北岸外国人居留地的警察权,大长了民族志气,给青年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辛亥革命前夕,陈谦夫又积极参与育德农工学堂校长陈训正(我市三七市镇官桥村人)组织的秘密反清活动,为宁波的光复和光复后维护社会安定而不辞劳累,曾出任宁波军政分府外交兼交通部副部长。
陈谦夫认为“国之本在民,民之本在教育,教育者国之兴衰强弱所由制焉”,于是在1911年冬,他和陈训正等人一起筹建效实学会,并担任干事,其宗旨为“以私力之经营,施实用之教育,为民治导先路。”。第二年2月,他们共同创办了宁波效实中学。“效实”语出赫胥黎《天演论》“物竟天泽,效实诸能”,取“责效于实,期在可行”之意。当初学校借西门盘诘坊育德农工小学堂址建校舍,首届学生62人,教员10人,学制4年。陈谦夫于1914-1916,1918-1927年,两度出任该校校长,先后达11年之久。学校创办期间,困难诸多,他力排众难,多方筹措经费,扩建校舍,增添设备,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陈谦夫对当时教育中“忽而步欧美,忽而取日本,今日尚文,明日右文”的屡变现象表示不满,他认为“粉制门面之教育,于吾国实有罪而无功”,他主张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要求“为师者须以身作则,使学生潜移默化”。他倡导实学,不趋时风,坚持“择其可者而行之,毋事高论”,终于建立了效实自己的特色,学校声誉大振。学校对各科要求较部定中学课程略高。并与上海复旦大学、圣约翰大学等高校签订协议,其毕业生可免试保送入学。如今,效实中学已成为国内一流的一所普通高级中学,为我国培养出童第周、朱祖祥、陈中伟等顶尖大师数十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盛赞曰“桃李满天下,成果布四海”。陈谦夫若地下有灵,当含笑九泉。
1933年8月,陈谦夫又募集资金,在同乡王养安(本市丈亭
镇人)等人赞助下,在慈湖高等小学堂筹建慈湖中学,招收学生102人,又出任首任校长。其后三、四年间,他看到校舍破旧陋窄,学生活动的操场是租用附近农民土地,学生住的宿舍又是借用普济寺的僧舍,于是又竭尽全力,奔波于沪甬两地,多方捐募资金,并在慈湖学堂的校友陈布雷(本市三七市镇人)先生帮助下,先后新建教室、礼堂、宿舍、餐厅。学校规模才得到扩大。此时的陈谦夫虽年近花甲,却又雄心勃勃地投入内部的教育管理,正当他满怀希望想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新一代栋梁人才时,1939年6月,日本侵略军的飞机轰炸浙东,其中一枚炸弹炸毁了新慈湖中学的校舍,学校被迫停课,不得不迁至慈南的芦山寺中。此后慈溪沦陷,劫后残存的校舍又被日寇、伪军拆毁,成了一片废墟。陈谦夫看在眼里,心痛如焚,多年的心血,毁于一旦,他忧国忧民,从此一病不起。1942年,他把重建学校的重担托咐给同乡胡绳系(本市丈亭镇人),于1945年含恨辞世。
陈谦夫在从事中学教育的同时,也不忘小学基础教育,在1928年和1933年,先后为家乡创办了丈亭小学和念慈小学。其终身热心教育的精神为后人所敬仰,其播下的效实、慈湖等良种,现已桃李芬芳,果实累累,其传略也收入新编的《慈溪市志》和《宁波市教育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