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四叔陈训慈|陈训慈纪念馆|Netor网同纪念|文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32:29
怀念四叔陈训慈
陈过
四叔辞别人世,转瞬又快一年;但他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他对子侄的慈爱关怀,对亲朋故旧的诚恳谦逊,对事业的忠诚和无私奉献,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更是深深地纪刻在我心中。
回忆童年,我和大哥及弟妹在上海念小学,那时在众多的叔、姑、舅、姨中,四叔是最受我们欢迎的长辈,他每次来上海,除垂询我们学业、勉励我们上进外,总要送给我们每人一套精致小巧的信笺信封,要我们常给他写信,并说“写信可以练习叙事、作文、写字的技巧,更能给远方亲人带来温情与慰籍”。以后,我也常给他写信,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中,接到他从桂林写来的长信时,常会体会刘“家书抵万金”的欢乐。还记得在我小学快毕业的时候,发生了五卅惨案,四叔给我们讲述五卅惨案和晚清以来列强侵华的屈辱史,还送给我们一本“五卅痛史”小册子,是他自己编写的,封面是一滩殷红的血,十分醒目,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振兴中华,誓雪国趾”的种子。
还记得1934年暑假,我们三兄弟和两个妹妹都相聚在杭州里西湖小莲庄家里,父母亲去庐山避暑,那时四叔任浙江省立图书馆馆长,我们常到大学路图书馆和孤山分馆看望四叔并借书,四叔也常来看我们。一天,我们发兴要自己做菜请四叔“赴宴”,把平时节省下来的菜金买了鸡、肉、鱼、虾、水果等,每人做两道菜。因为我们平时不下厨,也闹了不少笑话,但四叔还是津津有味地品尝了我们的“佳肴”,留下了温馨的回忆。
抗日战争初期,我在南京鼓楼医院实习,后又转辗到成都华西大学医学院继续实习;那时四叔筹建并主持浙江大学分校,洽又历尽艰辛转移到广西桂林和宜山。在烽火连天、家人离散中,我同四叔常有书信往来;想不到这些书信,他竟保存至八十年代,偶有检出,必归还给我,看到那些纸张变黄的旧信,常会勾起我阵阵回忆,想起当年敌机狂轰滥蚱,人民颠沛流离的艰苦岁月,看到今天新中国巍然屹立、国泰民安,实不胜感慨和兴奋。
四叔对大伯父(他的从兄陈训正)和我父亲都很尊重,虽然年龄相差悬殊,但友于之情,有如鱼水。1932年,四叔出任浙江省图书馆馆长,大伯父遗眷返故乡慈溪,独自留在杭州,父亲时任浙江省教育厅长;兄弟得以晨夕过从;或絮谈家常,一室融融;或畅游湖山,极目聘怀;最得骨肉团聚之乐。
先祖父病殁时,四叔只有十四岁,弟妹均幼。父亲遵守先祖父遗训。屏弃笔墨,一意家居,以一书生挑起了宗族事和弟妹教养的重担,心力交瘁,1919年又遭丧妻之痛,昏昏茫茫,几致心疾。四叔那时刚满二十岁,新婚不久,毅然接过了父亲的重担,尽心竭虑致力於弟妹教养和家乡公益事业上,使父亲得以安心在上海重建小家庭,重操他酷爱的记者生涯。1940年父亲在重庆侍从室二处工作,公务繁重,身边又缺少熟悉文史掌故,能佐笔札的亲人,去函相邀,四叔为减轻父亲负担,毅然放弃大学教授职衔,千里迢迢赶到重庆,单身往在父亲住家兼办公的美专校街一号,为父亲搜集和提供写文章的资料,接待父亲无暇或不愿接见的宾客,并时时给父亲以精神上的宽慰。当时父亲十分厌恶官场生涯,心情十分烦燥,经常焦虑失眠。我们兄弟姊妹,从小生性拘谨,不会曲意承欢,遇刘父亲愁闷烦躁,常苦於无法排解父亲的痛苦。四叔的长女约文,年少娇憨,天真活泼,在重庆念书,每次她到美专校街来,父亲总喜欢同她开玩笑,约妹也敢於在父亲面前撒娇,她的天真无邪,常能舒展父亲紧锁的双眉,偶尔也可听到爽朗的笑声,因此我们都喜欢约妹来家给父亲带来欢娱和家庭情趣。四叔也很喜欢我的大妹陈琇,因此至亲卡曾有“盖不易女”的笑谈。
四叔也很敬仰大伯父的道德文章,抗战期,大伯父在家乡病故,四叔哀痛逾恒,大伯父能文善诗,一生中留下不少诗文,可惜后来都在抗战时和“文革”中散失了,四叔每次同我谈起,都惋惜不止,恰来他终於将大伯父残存的几百首诗,自己出资请人石刻印成“天婴诗辑”和“晚山人集”分赠亲友,留给后世。
四叔待人慈祥、和蔼、热情、谦逊,他自奉俭约,衣食朴素,室无长物;但对亲友中生活困苦者,常慷慨接济,他又精通文史,对新旧中国的掌故文物,历历如数家珍。凡有请教他考证史实、鉴别文物、央他写稿或作序文的,他都应承下来,尽量满足人家的要求。每次我去看他,都会碰到客人接踵而至。有一次他苦笑看对我说:“我的号叫叔谅,平时也常有人叫我陈叔谅,以致不少人误以为我是书法家陈叔亮(谅,亮同音)因此向我求字者很多;在说明原委後仍有人相求时,我也只好勉为其难。”因此他除了有还不清的文债外,又多了许多笔墨债。不过他虽不工书法,但写的毛笔字也圆润活泼而又不失谨严,因此得他墨迹者也很珍爱。
作为一个史学家,他热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祖国,抗日战争初起时,他离乡背井,筹建和主持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并联络浙江大学,浙江博物馆等单位,宣传抗日,为使浙江图书馆的珍贵藏书免遭损失,他历尽艰辛将馆藏文澜阁《四库全书》辗转运抵大后方,胜利后又运回杭州。“四库全书”是国宝,全国仅寥寥几部,今天我们还能看到这些图书,全赖他保护之功。抗战期间,他在给家人信中充满了抗战必胜的信念。抗战时期,他遣送长子陈迨投笔从戎,参加印缅远征军,开创我家请缨杀敌的先例。新中国成立后,他受聘为浙江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兼图书资料室主任。作为世纪同龄人,他经历了晚清、民国、“蒋家王朝”和新中国几个“朝代”,亲眼看到贫穷落后、饱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压迫的旧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跃成为一个生气勃勃在国际上举足轻重的强大国家时,内心的感奋是难以形容的。他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政治时事,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他对工作一丝不苟,在主持文管会图书资料室工作时仍致力於图书徵集、整理和搜集有较高参考价值的历史与革命文物史料,在展出这些文物历史展品时,他不厌其烦地用工笔小楷撰写展品内容、史实、背景,供人展览。他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第一、二、三、四、五、六届委员会委员,积极参政、议政,关心国家大事,为我省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为文物的搜集,保藏和利用献计献策,并为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写书、写稿和审稿,听说他临终时还牵念看两篇文稿的编撰。
四叔年轻时体质衰弱,壮年曾多次咯血,抗战时期虽骨肉离散,颠沛流离,生活艰辛,但因为精神力量的支持,竟能胜任繁剧,很少生病;到了晚年,虽很多亲朋故旧相继谢世,他却老当益壮,望铄康强,这是同他胸怀坦荡、心境欢畅分不开的。他对新中国的光明前途,充满信心。即使一时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身处逆境(如“文革”时期)时也能泰然处之,他相信“阴霾就会过去,光明必将到来”。在他89、90高龄时,约文(长女)夫妇,陈迨夫妇相继从台湾来杭,会同在沪杭的亲属共二三十人为他祝寿晋觞,他更是兴致勃勃,喜笑颜开。方冀他百岁长寿,同庆祖国统一国运昌盛、骨肉团圆,不料他竟於次年五月与世长辞,痛哉!
四叔去世时,我和弟、妹三家刚好去美国探亲,未能见上最后一面,抱憾终生。据说他逝世时也很安详,没有大的痛苦。遗憾的是未能看到祖国统一,家室团圆。
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历史潮流不可阻挡,相信这一天终将到来。
安息吧!四叔。
原文1996年3月1日发表于陈训慈先生纪念文集
怀念四叔陈训慈|陈训慈纪念馆|Netor网同纪念|文选 唁电选录|陈训慈纪念馆|文选|Netor网同纪念 唁电选录|陈训慈纪念馆|文选|Netor网同纪念 如酒乡情陈越醇|陈叔同纪念馆|Netor网同纪念|文选 一个美国人谈毛泽东时代|邱会作将军纪念馆|Netor网同纪念|文选 陈行叔纪念馆|陈训恕|Netor网同纪念 陈叔同纪念馆|陈训愿|Netor网同纪念 人民英雄——黄万里|Netor网同纪念|文选 陈训慈纪念馆_陈训慈文选@Netor.com 寻根问祖|陈叔同纪念馆|网上纪念|陈训愿相册|Netor网同 缅怀岳母|魏桂芳|Netor网同纪念 林昭遗作拾零|中华圣女——永远的林昭|Netor网同纪念|文选 林昭遗作拾零|中华圣女——永远的林昭|Netor网同纪念|文选 《父亲的革命引路人吴焕先》,吴焕先纪念文章,吴焕先纪念馆,纪念,网上纪念馆 --- 同怀网 中华圣女——永远的林昭|彭令昭|Netor网同纪念 悼二妹_陈琏纪念馆_陈琏文选@Netor.com 孙思邈所作《养生铭》_张震寰将军纪念馆_张震寰文选@Netor.com 邱建源:四月四日,张志新血沃中华_她是名副其实的强者—纪念张志新_张志新文选@Netor.... 【怀念领袖】名人纪念馆 【怀念领袖】名人纪念馆 【怀念领袖】毛泽东纪念馆 国防科技委主任张震寰将军纪念馆 文选! 房琯行年考_房氏网上宗祠_房姓祖先文选@Netor.com 2009年祭文_悼念父亲大人朱云_朱云文选@Neto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