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同事能否做知己朋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30:02
大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同事是自己接触最频繁最多的人,是自己遇到困难、困惑倾诉的对象,但是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同事又是自己最大的竞争者,怎样处理好同事与朋友的关系和同事怎样成为朋友等方面收集了一些观点文章,希望各位博又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同事做朋友"三要三不要"
客观地讲,同事关系确实不同于私人朋友。同事在一起工作,有合作也有竞争,尤其是会涉及到升职和加薪等利益关系。
有的人和同事成为好朋友,分享了很多隐私,特别是对单位和上司的不满,但结果却被对方向上司打了小报告。有的人靠自己的真实能力被提拔了,可原来的好朋友却认为是他瞒着自己背地里搞小动作爬上去的,感觉受到了欺骗,于是用泄漏他的隐私来“报复”。
但是,同事关系又是如此重要。工作的成功离不开同事的并肩协作;很多解决不了的难题会在与同事的沟通中茅塞顿开;同事可以对你的工作表现提出意见和建议;与同事的公平竞争能给你动力和学习的机会,让你在工作中保持愉快心情。
总之,和同事交朋友的风险和好处如硬币的两面一样并存。掌握“三要三不要”这些技巧,我们可以在享受职场友谊的同时尽量把风险降低:
三要:
要想别人对你好, 你首先要对他好。人与人的交往是很灵活多变的,对同一个人,用心能换心,用牙则只能换来牙。
要保持人格上的平等。老员工对新员工的指导应该是一种友好的帮助,不能总是居高临下的指教;朋友之间,不能只是一方对另一方好,变成受人欺负的“老好人”。
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在什么场合下,用什么方式谈什么样的话题都是很有讲究的,不能仅凭自己想当然而行事。
三不要:
不要过多谈论是非。尤其不要谈论上司和其他同事的是非短长,这本身也是职业素质的一种体现。
不要搞小圈子。如果成天只和特定的几个人打交道,容易让人产生“小圈子”的印象,所以要和更多的人交流。
不要回避竞争。在职场,朋友之间也要把竞争看作是正常的、积极的、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
竞争能提高工作效率,参与竞争能促进能力的提高。谦让但不退让,积极进行良性竞争。


同事还是朋友
工作中一直认为身边的同事都会是自己的朋友,而在我的理解中,朋友是真诚的,直接的,有话可以直说的,然而我又一次错了,同事终究是工作伙伴,在一起说得谈论的也多是公事,而且说话也还是要讲究技巧的,太直接反而会得罪人.

同事能否成为朋友
戒备之心将友情挡在门外
朝夕相处的同事究竟能不能成为朋友,这个问题,我扪心自问过不止一遍。在过往的经历中,我曾和同事发展成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也曾因为把同事当成知心好友而受到伤害。因此,至今对于我,这依旧难于抉择。于是,只好保持与同事相处的尺度,不敢轻易跨越。
一位工作了多年的朋友曾对我说:“同事就是同事,在单位我从不把同事当成朋友,顶多因为要经常见面,做做表面样子,工作场合根本不是你交朋友的地方,最好不要有什么其他指望。”
我所在的公司,不需要朝九晚五准时上下班。但这并不妨碍我和同事交流感情,每周的例会和平日小范围的聚餐,对于我这种恋家的人感觉很是温馨。公司总共二十来人,几天不见面的同事,我嘴上还会念叨几句。
一伙人里,和我最要好的是许萌萌和郑琪,我们三个年纪相仿,又是同一批经过面试选拔进公司的。最初和其他同事不怎么熟悉的日子,吃饭、聊天、购物甚至去洗手间都喜欢凑到一起。三个人中许萌萌性格最开朗、郑琪话少,我的性格恰好在她们两人中间。
刚到公司,三人被委派做不同的市场。当时我心里并不清楚,这是领导有意识地考验我们。除了鼓捣自己手中的活儿就是和她俩聊天。直到有一天,许萌萌把我拉到一边说:“知道吗?三个月后,我们当中只能留下两个。”
因为多了这个小秘密,我们不再像过去一样打打闹闹,好像各自怀揣着心事,话也渐渐少了。爱说爱笑的许萌萌时常跑到领导和老员工那儿去讨教,而我和郑琪则在原地各干各的一摊儿。
两个多月过去了,郑琪突然好几天没来上班,意外之余我有些担心,不想猜测,我打通了她的手机,她说:“跟老板请假了,因为男朋友正准备办出国的手续。”我脱口而出:“这么关键的时候,你不要工作了?”片刻沉默过后,郑琪说:“好好干吧。”没多久,我就从许萌萌那儿听说,郑琪要走了,是她主动跟老板提出来的。
剩下我、许萌萌还有那个空空的座位,突然间觉得少了点儿什么。就这样相安无事地过了大半年,我和许萌萌偶尔还会说起郑琪,不知道她在哪儿,生活得好不好。
转眼工作已近一年,两个人经过多次考验和锤炼,业务能力都长劲不小。但在别人眼中,我们各有各的长处:许萌萌擅长与人打交道,公司上下混得一片熟,而我属于那种踏实干活、有高度责任感的老实员工,周末也经常跑到公司加班,但见了领导从来都是低头走过,跟蚊子似的说一句“您好”,抬起头来,一阵风过,都不知道脚步匆忙的领导听见了没有。
6月的一天,听负责人力资源的余姐说,公司有个派到海滨城市培训半个月的机会,要从我和许萌萌中挑一个人去。这意味着去学习的人不仅可以接触到更新的业务技能,同时还可以顺便去享受海风;而留下来的那个人将在培训期间完成平日两个人的工作量。
摆在面前的机会谁都想争取,但最终结果要开会敲定。这个会,我和许萌萌没有参加。那天下班前,坐在桌前的我因为有些感冒,昏昏沉沉,想叫许萌萌一起回家,她说有点儿事没做完,撇过头冷冷地说,你先走吧。
第二天,一到单位,许萌萌兴奋的表情就告诉了我答案,她还问我想要什么礼物。当时,我心里虽然有些失落,但回头想想她去其实也挺好,以后应该还有这样的机会。
意外的是,直到我两年后决定跳槽离开公司,和同事们告别时,余姐告诉我,那次培训原本决定派我去,后来因为平日和我情同姐妹的许萌萌到领导那儿汇报,说那几天我恰巧生病了……

患难真情别让距离切断亲密
一次初中同班五“蜜友”聚会,玩得正疯时,已经工作的杜大煞风景要早走,说跟同事有约。那时,对于我们这几个还在念书的傻丫头来说,同事,还是个多少不太愿意接触的概念。我用奇怪的眼神目送杜离开,暗自寻思:同事之间能有什么友谊,不就是利益纠葛和勾心斗角。
毕业后,我挤进了一家效益不错的大国企中最庞大的部门。可能是公司性质的缘故,考核机制还比较原始老套,只要年底述职被评为合格,下个年头就能涨工资,评上职称,获得晋升机会。所以大家就算要争,也没太大意义。当然,也是因为我为人比较迟钝和边缘,刚工作的一年,我只看到庞大部门的一团和气。
不过时间长了,再迟钝的人也能看出,一团和气下面也有不少叽叽咕咕的事。那时,部门中成对儿的朋友很少,大多以有实效性的小圈子存在。比如乔等七八人开始都是单身,经常聚会消磨时光,但在大家有了自己的小家后,这个圈子就散了。还有四大才子,他们曾拜在同一导师门下读硕,因共同的行事作风、业务追求而互相欣赏,但时间长了,分歧也随之而来。
在所有部门同事中,惟有李丽和陈晨是例外。她们比我早来公司一年,我认识她们时,她们就是很好的朋友了,两人中的那种默契,不同寻常。
李丽说,她们刚到公司时就搭档搞了两个项目,在朝夕相处的合作中两人发现,她们的性格竟如此相似,一些爱好、理念的东西也一拍即合,这让她们逐渐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两人没结婚前还经常开玩笑,如果她们中有一个是男性,一定会是美满的一对。
我有时也会对她们的关系好奇,问过她们怎么老这么好,她俩都说,没什么理由,就是看着顺眼性格合得来老有话说呗。
任何人能成为朋友,无非以上条件。而同事能成为朋友,我坚信绝不止谈得来那么简单。李丽和陈晨,的确有自己的相处之道。
她俩从不跟任何同事说对方的私生活。李丽曾谈过一个外国男朋友,听说是同系统国外分公司的小领导。八卦的人对此很好奇,有人看到他们三人一起吃过饭,就跑来向陈晨打探。陈晨从来一问三不知。陈晨说,虽然没什么大不了的秘密,但一来李丽不太愿意这么早公开这段感情,作为朋友我尊重她,另外,我们都不习惯把太多私事牵扯到有工作关系的人中。
按说两人感情这么好,都死党了,肯定容不下别的同事。但她们不封闭,中午吃饭时,很少粘在同一张桌上,逛街、游泳也礼貌地邀请其他同事。有时她们会分别和别人出去玩,也不见对方吃醋。
最令我惊讶的是,她们有本事把工作和生活、事和人区分开来。我因跟她们顺路,下班会同乘一段路的地铁,发现她们谈论公司的事情时,只说事,涉及人也会放在事中去评论。她们两人的父辈都是同系统内的工程师,两人本科又都学数学,也许正是相同的成长环境和专业背景让两人有了同样的处世态度。
有一次,她们负责的一个项目出了问题,上面要求承担责任。最终只罚了李丽一人。大家都觉得这下惨了,好姐妹该散伙了吧,可两人感情依然如故。有人疑惑,这次的错不小,没准儿会影响你以后的发展。但李丽说,她们两人有明确的分工,出问题的就是她负责的那部分,没什么可说的。陈晨曾强烈表示和她一起承担,但被李丽拒绝了,她说这是她的原则。
之后,领导把陈晨抽调到其他项目上,但陈晨每天下班都帮李丽加班,一周后,她们找到了关键问题和解决办法,把公司的损失降到了最小。
她们用另一种方式共患难了。
去年总公司评先进的时候,李丽和陈晨同时参选,只李丽一人榜上有名,获得了新马泰七日游的奖励。陈晨并未因此别扭,李丽出行前,陈晨还帮她在网上搜罗那边吃喝玩乐的信息。陈晨说,我没评上并不是我不够资格,也不是被李丽挤下来的,是公司要作平衡,不能在同一部门评两个资历相同的人。所以,这不是我们的问题,再说李丽当先进,是百分之百有资格的,我生她的气没道理。
我看过很多所谓的朋友在摸爬滚打中分分合合。但有些性格上的东西是已经融入血液的,这或许就能让她们的友情走得更长久吧。

当朋友变成同事(图)
这种感觉跟情人变成夫妻有点神似。
有个工作上完全不搭界的私人朋友最近成了我的同事,每天就坐在两个座位之外。开始觉得很亲切,午饭时分放着有补贴的两荤两素的客饭不吃,三天两头出去下馆子,然后把平
时电话里或者聚会时点到为止的小道消息或者伟大梦想拿出来回味一遍,把原本意犹未尽的感觉补充到臻于至善后尽兴而归。两周后,这样的午饭的频率锐减,我们渐渐觉得吃着客饭聊天是一种性价比更为合理的选择。话题的内容开始多了我们共同认识并了解的同事以及工作。现在,由于大家都很忙,午饭时间很难聚在一起,因此话也少了。就算是朝九晚五低头不见抬头见,也只是相对一笑,没有任何感觉了。
还好这样的朋友不多,否则把私人聚会搅和成工作例会岂不是过于扫兴?正如夫妻把偶尔下次馆子当成进修厨艺一样。
如果说我和我的朋友同事仅仅是因为相处太久而趋于平淡,也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毕竟公事而外,我们私底下还是朋友。
有的朋友永远成不了同事。一个朋友从跨国公司的高位跳出来独闯江湖,找来一个铁杆朋友做事,结果双方看待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态度出入很大,没两天就吵得面红耳赤。最后只能将同事关系和平结束,不然连朋友都没得做。
当朋友成为同事、老板或者属下时,能够心平气和、客观理智地理清个中种种关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理不清之前,还是保住最重要的一个为上策。
当然啦,理想中的朋友最好是多功能的,能够胜任同事、铁杆、老板、下属、牌友、烟友等多重角色,就像老婆最好能身兼情人、厨娘、搭挡、淑女、荡妇等多重角色一样。以后有这样的朋友,我一定拿出来共享。

跟同事当朋友
你花在办公室的时间,甚至多过待在家里的时间?你看到同事的频率,比看到父母的频率还高?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不妨透过以下的方法,好好跟同事当起朋友:
1.找出跟同事之间的共同点。要跟同事产生连结,除了工作之外,还可以透过个人兴趣,例如阅读运动新闻或者艺术评论,知道他们有兴趣的事物。
2.让同事感到自己很特别。跟同事互动时,让他们觉得受到你的重视。
3.透过行动加强善意。握手、点头等,都是展现诚意的方法。
4.找出同事的优点。找出你会喜欢对方的地方,问问题并且倾听。
5.持续地专心。与同事互动时,给对方完整的注意力。
6.配合同事的脚步。好朋友在一起久了往往会越来越像,跟上同事的肢体语言风格或者说话速度,让彼此更容易产生连结。
7.意见不一定要说出来。当同事的意见跟你的不同时,有时候沉默真的是金。即使要表达自己的意见,也不要用「不是,…」先否定掉同事的意见,而要用「对的,但是还有…」,以补充的方式来婉转表达自己的意见。
8.积极投入。接触时要有互动,例如,听同事说完话后,分析他们的看法、提到他们刚才说过的事物、分享你所知道的部份等,让同事觉得你认真在听他们说话。
来源:今日管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