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原在寸心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5:48:26
程东文 编写
【引读之一】得与失是芸芸众生永恒的话题,也是宗教大师执着的参悟对象。到底什么是“得”,什么是“失”,下面选辑的一组短文也许会帮助你更好地思考这个人生的千古命题。
先来读一读莫小米的《人生感念三则》。(《左手握右手》
一   喜欢
放寒假,三个城里女孩到乡下玩。
乡下舅舅带着她们到处转悠,把他认为最新奇好玩的、最值得自豪的东西一一指点给她们看。但大约是见多识广的缘故,女孩们的反应总是淡淡的。
后来来到一个花圃,花圃里有一个暖房,从凛冽的萧瑟中走进暖房,满目鲜绿立即让女孩们眼睛发亮。看见那三盆橘树盆景时,女孩们发出欢呼。那三盆橘树上各结有一个圆硕的、金灿灿的柑橘,确实美丽极了。
见女孩喜欢,舅舅毫不吝啬地拧下一个柑橘,女孩一愣。当发现他还打算摘第二个柑橘时,她们一齐大喊:“不要,不要摘……”舅舅只道她们是客气,哪里肯听,转眼工夫,三盆橘树都只剩下了墨绿的叶子,三个柑橘放在了三个女孩的手里。
金灿灿的颜色与女孩眼里的神采一同消失了。这样的柑橘,家里不是经常有一整箱吗?她们喜欢的,是挂在树上的柑橘和结着柑橘的树。现在,她们的喜欢,毁于顷刻。
而这一刻,舅舅满心喜欢,他以为,他终于给了她们喜欢。
【品评】女孩们得到了和家里“一整箱”柑橘一样的果品橘子,却失去了“满目鲜绿”的枝头簇拥的“圆硕的金灿灿的柑橘”,——这是寒冷冬天里鲜活的生命;乡下舅舅希望得到外甥女们真心的喜欢,也失去了自己精心栽培的鲜果。这一组得失,是实用功利的价值观念的与崇尚自然生命的审美观念这二者之间错位与碰撞。
朋友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有没有为了“得”到这样的“柑橘”而同时却“失”去了对生命真谛的追求呢?
二  浪费的胶卷
假日,一个大家庭聚餐。
一卷胶卷,餐桌上拍掉一半。大哥提议,还有半卷,到后面小山上去拍吧,那里春意盎然。
扶老携幼,登上小山。找一处佳景,大家庭合影,小家庭留影,老人来一张,孩子们来一张,兄弟合一张,爷孙合一张,姑嫂组合,妯娌组合……这卷胶卷格外地长,拍了一张又一张,大家绞尽脑汁把所有的排列组合都想遍了,胶卷才终于拍到头了。
拍完了,大家就轻松了。孩子们开始打打闹闹地疯玩,妯娌们欢呼遍地肥嫩的荠菜,奶奶拉着最小的孙女表演《两只老虎》,连人到中年的大哥二哥也在草地上重温起儿时的摔跤游戏来。一直文静地站在一旁打量的大嫂说:“那些胶卷,留着这会儿拍有多好。”
与动物不同的是,人会用各种方式,把生命中精彩的瞬间定格、记录、留存下来,其中的一些,后来就成为艺术。可为什么生活那么精彩,我们却往往只记录了平庸呢?也许就是因为,当精彩出其不意地到来时,却没了胶卷,胶卷已大量浪费在你对生活的平庸摆弄之中。
【品评】我们常常得到平庸的记录,而失去精彩的定格。因为我们太习惯于循规蹈矩的从众行为,太习惯于司空见惯的活动模式;奶奶与孙子的游戏,中年人的摔跤,这些返璞归真的生活场面,成了常态之外的另类。我们就这样失却了生命中的精彩。
这篇短文似乎更像一个寓言故事,但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我们更应该在看似平庸的生活中去发现精彩、创造精彩,并且将之升华为生命的艺术。
三  淹没
两女三男五名记者完成了赴大西北雪山哨卡采访边防战士的任务,明天就将飞回南方灯红酒绿的繁华都市,而此刻,他们坐在雪山脚下的一个小酒馆里,齐齐地放声大哭。
是谁先哭起来的,事后都忘了。为什么哭——悲伤?难过?欢喜?激动?好像都不是,就这样毫无缘由地哭、哭、哭。
他们记起那些嘴唇裂口的战士,奇迹般地从漫天冰雪中变出了绿色蔬菜,他们却一口都难以下咽;他们记起为上一个地势更高的哨卡采访,与部队领导磨破嘴皮,终于如愿,却给战士添了无数麻烦……雪山上艰苦的生活,恶劣的气候与大自然的奇景,人间最美的情操,使他们忽然发觉自己的纯美,而且,是完全自然的。
但是明天,他们又将融人都市的人群,回复原来的样子,潇洒自如地对付各种人事,并对早已熟悉的这一切习以为常。
他们哭,是不是对那个纯美的自己依依不舍?
他们无法不感慨渺小的个人意志,在雪山,就被冰清玉洁淹没了;在都市,就被灯红酒绿淹没了。
所以在此刻——在雪山与都市的交界处,他们被自己的眼泪淹没了。
【品评】 “雪山还是都市,这是一个问题,”你如何选择?在雪山,会得到“人间最美的情操”和“自己的纯美”,但同时,要失去舒适的生活和宜人的气候。在都市,会得到“潇洒自如”与“繁华”,同时会失去那个纯美的自己。
“在雪山与都市的交界处”,也许不是一个真正的地理位置,却隐喻着我们心灵的分水岭。渺小的个人意志似乎难以与强大的世俗惯性相抗衡,但是当你曾被感动的眼泪淹没,今后再次面对这种种的得与失,你又将如何选择?
【引读之二】刚才我们读到的是一个中年人的人生感悟,心里会留下悠长的回味。不过,并不是只有久经沧桑的心灵才会有这样的体验,下面有一位涉世未深的中学生朋友的文章,相信也会引发同龄人朋友的思考。
加法和减法
郑代子
当你呱呱落地时,你便做了第一道人生的算式——加法和减法。你增加了对于社会的责任,失去了呆在妈妈肚皮里的安逸自在。
尔后,加减法在你的生命中无处不在,你知道吃一块糖,会得到一嘴的甜味,同时也会少了你一个硬币;你知道逃学会带来一天欣喜的闲逛,却会让你失去在课堂里获得知识的机会;你知道考出好成绩便会拿到一张可以赚钱的文凭,但也许会流逝你那风华正茂的青春激情……
你在加加减减之中逐渐长大。有一次,你牺牲一个周的休息时间后,忽然在数学课堂上创造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解题妙法。你知道,你在数学这方面曾是个无奈的失败者。你忐忑地回答了问题,结果,老师表扬了你,一瞬间,你忽然明白,尽管失去了安逸与享受,但相比而言,得到的感觉确是那么美妙,你得到了无比的自豪和满足。
加法像是一棵茁壮的小树,日益增长着。这时,减法便会像一把剪刀,剪去你多余的部分。
那次,还是在数学课堂上,你发现那张令你兴奋的满分卷中有一处老师忽略的错误。结果,你找了老师,减去了那几分,留下了一张诚实的试卷。这是一件令人觉得普通而又不普通的事,但你却又得到了一份诚信,尽管失去了那份圆满的感觉。
不是吗?你的人生充满着加减的对立,虽然它给你的生活来过快乐,难过,矛盾,兴奋,无奈……古人常说:“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你的心中大概也这么想吧!一门数学,教会了你怎样运用加法与减法;一段人生,就是无数次真真切切的加法与减法。
加加减减,成为人生中的数学。老师也曾说过,世上的万物到最后都是平衡的。你想,人生也势必如此吧。只有失去了一些,才能再拥有一些,只有舍弃了一些,才能再背负起一些。
《中学生佳作选》
【品评】  这是一个初中生的随笔作品,举的都是孩子们耳熟能详的例子,可作者也在文章中也表明了自己的得失观。得与失原来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我们不可能只选择其中之一。懂得了生活的这种辩证法,我们也许会作出更正确的选择,“得”诚欣然,“失”亦坦然。
【引读之三】下面的一篇文章,可能会带给我们一种有趣的解读方式:同样的一件事,由于认识观念的不同,会激起不同的反响;而不同的得失观,又会引导人们面对相同的际遇作出不同的心灵选择。
心存感激
方建国
“上帝赐给我南希,我每天都在感谢她。”里根对朋友说。
生活赐给我健康、宁静、爱和欢乐。我每天都拥有一颗知足感谢的心。
我心存感激,因为生活让我知道山是绿的,海是蓝的,雪是白的,太阳是红的。
我心存感激,因为生活让我知道日子就像洋葱,只要自己一片片的剥开,就会有一片让我感到流泪不止。
印度的甘地有一次乘坐火车,他的一只鞋子掉到了铁轨旁,此时火车已经开动,鞋子无法再捡回来。于是甘地急忙把穿在脚上的另一只鞋子也脱下来扔到第一只的旁边。一位乘客不解地问甘地为什么这样做,甘地笑着说:“这样一来,看到铁轨旁的鞋子的穷人就能得到一双鞋子。”
很庆幸在生活中我曾不止一次感受到那些与甘地一样善良的心迹。我心存感激,因为我的心常常沉浸在善意的微笑里,而不是躲避在敌视的瞳孔中。我心存感激,因为我得益于善念的不仅仅是一双鞋子。
我心存感激,是因为生活让我感受到爱是圆的,美是甜的。
一位在生活中不很顺利的姑娘写信向一位杂志社的编辑倾诉她生活中的不幸,她在信上说她生活至今也没曾穿过一双新鞋子。收到信的编辑也是一位女青年,不幸的是她是一位残疾人。在回信中女编辑说:“没有鞋穿的人总觉得自己很不幸,因为没有新鞋子,可当她有一天看到没有脚的人的时候,才真正感到什么是真正的不幸。”这位编辑在信中还向这位姑娘推荐一位已经病逝的少年诗人。信上说这位诗人死的时候很年轻,还不到16岁,他的死源于败血症。他是那样地热爱生活,即使在他弥留之际还在用诗来表达那颗热爱生活的心。编辑在信上说:“虽然天空中没有出现翅膀的痕迹,但我确信少年已经飞过了。”
“只要有一双忠实的眼睛与我一同哭泣,就值得我为生命而受苦。”罗曼•罗兰如是说。
我心存感激,因为我看到了一双忠实的眼睛,但很庆幸还有为生活而受苦。
(《2002年度散文佳作选》)
【品评】这篇文章里有一个象征性的符号——一双鞋子。甘地失去了一只鞋子,赶快扔下另一只,——既然自己已经失去了,为什么不让别人得到呢?一个女孩抱怨自己从没有穿过新鞋,但却忽略了残疾者无法享受的健康。
抱怨生活,会让你失去心灵的平衡;感激生活,会让你得到更多的慰籍。愿我们时常记起这双“鞋子”。
【引读之四】得与失是否永远不可调和?我们为了得到一些,是否一定要失去另外一些?当我们走进现代社会之后,是否一定会远离自然与和谐?愿下面的文字多少能提供一些答案。
宁静的野鸭湖
段建华 杨文宇
走进野鸭湖,首先感觉到的是无比的宁静。太阳亮得耀眼,空气清新仿佛直达天穹,令人觉得这种宁静是一种奢侈的享受,于是愉快和怅惘同时俱来。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突然发现,当自己获得越来越多的金钱和闲暇的时候,也同样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噪音和污浊的空气。我们已无法像祖先们那样去尽情地享受春天的阳光、百花盛开的树林、飘过天边的云彩和摇曳着谷穗的田野这种壮丽的生命形式。这些心旷神怡的事早已消失,我们的生命被水泥和钢铁压迫成一个狭小的空间,我们贫乏到只能用金钱去购买一瓶纯净水和一片被歪曲的自然。这种被污染、被贬损的生存环境,是无法与生命的职责相提并论的。于是,人们开始渴望重返保存着纯粹生命形式的大地。人们迫不及待地在花费了无数的精力和呼喊了无数的口号来掠夺和改造自然之后,又花费更多的精力和呼喊更多的口号来保护和恢复自然。
5年前,一个步入商海不久的文化人走进这片位于昆明市东北双龙乡境内、面积为2.3平方公里的人烟稀少的地方时,便意识到这里的开发将面临着一种窘迫的境地。
这里的地势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中部为原天生坝水库,整个区域林木覆盖率达80%。每到春夏之交,遍山杜鹃、山茶及各种野花盛开,的确是一块荒芜而迷人之地。但是,即使在这人烟稀少之地,人类的妄自尊大也留下了种种痕迹。面积180亩的天生坝水库由于源头工厂的污水大量排入,水体受到严重污染,湖中杂草丛生,浮萍满湖,蚊虫成片,臭气熏天。
这位开发者和他的同伴们开始了思考。当我们的心灵站在比较正确的一边时,一种本能的对生命的尊重就在于我们的内心。人们总是满怀欣悦地盼望加入伟大的生之交响曲,但对其他生命形式的倾轧却让他们只听到噪音,只看到污浊。近的有滇池、抚仙湖、洱海,远的如太湖、洞庭湖等,这些壮丽的生命都在数十年间被人类的愚昧和狂妄弄得奄奄一息。
开发者们便把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放在首位,一切建议均不破坏原来的自然状态。开发者们为湖区源头的骨粉厂建造了综合性水处理设备,在湖区积极打捞浮萍和杂草,放入鱼苗进行生态治理。对于树木植被采取了分片管理,各种旅游休闲项目根据其性质、规模大小选择合适区域设置,采取专人管理,做好护林防火保障工作。
几年来,湖区水质已经改善,浮萍野草已不见踪迹,蚊虫已成为益鸟虫鱼的口中之餐。环湖数公里石板小径可以让人体会到青山绿水的宁静境界。湖面上时有野鸭起落。于是,原来的天生坝水库也就顺乎情理地被称为野鸭湖。
今天的野鸭湖走出了人与自然对立的怪事圈,给人们这样一种启示:在世界的万物中,本来没有任何东西是被特别保护的,包括人自身。因为生活是同一的,每一个活动都从另一个活动中得到力量。当人类在无休止地掠夺、歪曲、改造自然的同时,自然也在加倍地报复我们这种微薄而空虚的骄傲。人类早就应该敞开胸怀,去接纳无数的生命和这些生命给我们带来的温情和美。
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现代人的一种渴望,一个深藏的梦。当人类终于醒悟到应该放弃支配自然的权力时,就能够重返大地。
宁静的野鸭湖就是这样的一个梦,一种渴望。(《2002年度散文佳作选》)
【品评】我们无数次读到这样的文章:当人类在无休止地掠夺自然的同时,自然也在加倍地报复我们这种浅薄而空虚的骄傲。现代文明与自然生态的矛盾,是否永远不可调和?关键是我们要问一问人类自己——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想得到的是否太多?一旦人类能够抑制自己的贪欲,合理地去获取,也就找到了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正确途径,尤其在最近经历了“非典”灾害之后,我们更应该敬畏生命,珍视自然。
【总评】  这一组文章,题材十分广泛:有生活随笔,有山水游记;内容各自不同:既有成年人的反思,也有中学生的感悟;大多涉及到了“得与失”这个主题,几位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写出自己的独特的思考。同学们,其实我们几乎每天都要面临得与失的问题,你又会用怎样的心态面对呢?无论如何,请珍重你的一片心田的独特感受,因为得失原在寸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