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否认变相逼宫涨气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31:25
回应南方气荒时表示已满负荷生产,并切断部分工业用气保障民用气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09年11月24日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杨晓红

近日,伴随着全国大面积雨雪冰冻天气的出现,南方多省出现天然气供应紧张。昨日,中石油相关方面回应:目前国内四大油气田已满负荷生产,全力保障天然气供应,同时切断部分工业用气。另外,对相关媒体所指的“变相逼宫涨价”一说,中石油方面给予了否认。
北京用气量增幅57%
“天然气供应本来存在季节性变动,比如夏秋季需求较少,冬春需求量大,但今年的供气紧张度还是比较少见”,昨日,中石油广西石化负责人证实,目前国内四大油气田都已全力生产,以保障冬季居民生活用气。
在中石油今年入冬后的生产统计报表上,一片飘红,其中部分地区的供气量已超过往年同期一半多。其中仅北京市,就累计用气37247万方,日均2328万方,日均超计划828万方,较去年同期1491万方增加837万方,增幅57%,目前用气量已达到夏季的5.3倍。
同样,在华东地区、两湖地区等地,用气量也均超常高涨。
据了解,包括居民、公共福利、CNG汽车、采暖以及城市小工业在内的全国城市燃气每年消费258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消费总量的33.2%。其中,由中石油提供的天然气产量占到全国近80%。
四大气田全力供应
为保障居民生活用气,中石油昨日表示,已采取多种措施保证天然气供应。目前,作为主要冬季供气保障气区的塔里木油田、长庆油田、青海油田、西南油气田,已按照油田最大开采能力满负荷生产。
“可以说,中石油目前的所有管线,均处于满负荷运转”,中石油相关人士介绍,在今年冬天到来之前,为提高冬季天然气用气高峰期,西气东输和陕京二线在入冬前进行了增输改造。
同时,为保证北京等重点地区和居民用气,在适当压减其他地区和工业、发电用气的基础上,中石油各储气库也紧急作出调整,由注气切换到采气,截止到11月16日,各储气库累计采气8229万方,最高日均采气量达到1600万方/日,而去年同期尚未开始采气。
“储气库过早进行大规模采气,将直接影响到12月和明年1月高峰日的调峰气量”,相关人员担心,提前大规模动用储存气量,将会给整个冬季北京市和华北地区保供,以及管道安全平稳运行带来隐患和风险。
不存在逼涨可能
“南方气荒并不完全是垄断经营使然,而是迟早的事”,中国石油报相关人士称,“这几年的用气需求上升太快了”。
该人士认为:天然气价格又低、又环保,下游需求发展太迅速,而上游的产能,或者说价格体系还没理顺,所以气荒就在这个冬天出现了。
对曲线逼宫涨价一说,昨天中石油相关部门认为“不可能”。中石油广西石化总经理吴恩来分析:天然气的利用,是一个季节性非常强的能源,夏天过剩,冬天就不足。主要是城市因为天气变冷,加大了天然气取暖,市民的用气也会增加。一般天越冷,用气量越大。目前我们对天然气管道的探储开采、管道建设、包括储气库建设,都是在长期按计划进行之中的,不可能临时出现缺气。由于中国已是世界上天然气应用上升最快的地方,只可能是季节性原因导致局部气荒,“说是长时间的雨雪天气所致,其实一点也没错”。
“至于借天然气供应紧张趁机涨价,说不过去。负责供应的都是国企,价高价低都是听国家的,不像私营企业,不存在借机哄抬价格的可能”,吴说,外界对国企的形象还是存在一定误解。
本报记者 杨晓红
声音
天然气的投产要根据有关供气协议,既然签了协议,为何生产跟不上,这值得深思。
——中国能源网总监韩晓平
价格机制不顺是导致“气荒”的一个重要原因,有必要尽快理顺价格机制,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是大势所趋。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
负责供应的都是国企,价高价低都是听国家的,不存在借机哄抬价格的可能。外界对国企的形象还是存在一定误解。
——中石油广西石化总经理吴恩来
应对
发改委四措施稳定天然气供应
据新华社电 记者昨日从发展改革委了解到,按照中央部署,发展改革委积极组织协调中石油集团、中石化集团、海洋石油总公司,以及各地经济运行主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运行调节,强化需求侧管理,稳定天然气市场供应。
一是天然气生产企业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保持高负荷生产,千方百计挖掘潜力,科学调用储气资源,积极组织进口,努力增加天然气资源供应。
二是统筹资源平衡,做好产销衔接和调运。搞好科学调度,优化管网运行,针对薄弱环节强化安全管理,确保天然气产销运储设施平稳运行。
三是加强监测协调,及时掌握供应状况。特别是对西气东输等沿线重点地区予以高度关注,加强组织协调,完善应急预案,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协调解决,并相继对资源偏紧地区增加了天然气供应。
四是进一步加强需求侧管理,严格天然气利用政策,制定保供序列。始终把确保居民生活用气摆放在第一位。在此前提下,安排好公共设施等重点领域用气。同时加强舆论宣传,正确引导消费,促进节约使用。